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T台美女秀】2011年4月2日《成都女报》派往蓬安筹备第二届放牛节的女模特们太给力了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11年4月4日海田照片 004.jpg
2011年4月4日海田照片 00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4月4日海田照片 00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4月4日海田照片 00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清明节小长假旅游综述(一)

2011-04-03 作者:杨旖 阅读55次
0.jpg
1.jpg
2.jpg
    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小雨转阴。我市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旅游小高峰,清明旅游市场经过两年的培育,“不出游”的观念正逐渐改变,传统的祭扫、踏青和短线旅游活动是今年清明节的主题。截止下午四时,我市古城景区共接待游客4402人次,门票收入达10.45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242.5万元。今天全天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发生。

    2010年,我市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投资2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和《新闻联播》时段投放阆中古城旅游宣传广告;在新浪、腾讯等知名网站发布阆中旅游主题形象宣传片;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等报刊刊登阆中旅游宣传信息,提升了我市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中国首届西部民歌会,来自四川、云南、贵州、新疆、宁夏等12省市(自治区)的18支代表队精彩亮相古城。赴香港、西安、重庆、成都等地开展各类专场促销活动,共发放阆中旅游宣传资料20万份,现场演出10余场次,接受媒体记者采访200余人次。与南充高坪机场合作,签订“阆中古城——高坪机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来阆旅游团队争取到了更优惠的机票折扣价。全面调整阆中旅游营销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旅行社组团积极性。

    强有力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了阆中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我市小长假繁荣的旅游市场打下了基础。
来源: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下一条:
去掉“西部” 建中国最具吸引力旅游城市(2011-04-02)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神奇的蓬安紫石坝 


  文 / 邓四平
  从蓬安县城附近的周子古镇码头登船,沿江逆流而上,过嘉陵江大桥,经小泥溪,到大泥,至金鸡口,龙泉庙水观音,乌马奔江等地,大约船行一个小时左右的航程,便可到达风光秀美的蓬安紫石坝了。
  紫石坝村,又名曹家坝村,现属蓬安县金溪镇管辖。船到紫石坝,老远便可看见一个新建不久的混凝土码头,码头靠左树着一块高约一米水泥镶框黑色石碑,正面书“曹家坝”三字,走近石碑,见石碑背面书刻“渡口守则”等规章。问码头上或坐或立等船的村民紫石坝方位,回答说曹家坝就是紫石坝,因坝上曹姓人家占据多数,所以将原先的紫石坝改称了曹家坝。其实,紫石坝的村名比起曹家坝这个名字来,不知要好上多少。紫石坝,叫起来响亮悦耳,听起来诗情画意,更给人无限美妙浪漫的遐想。在色彩的世界,那如梦如幻的紫色,不就是浪漫美妙的代名词吗?
  站立码头,放眼望去,传说中的紫石坝仿佛并没有看见地名中所说的紫色的石头,一碧如洗的嘉陵江边一望无际的便是宽大的河坝和沙滩,当地村民直接就在河坝的沙滩上种上了菠菜、莴苣等菜蔬,依稀可见几个农人正忙着在沙滩地里点种着麦子,河坝沙滩地的尽头是葱翠的竹林和各种高大的树木,竹林深处的广柑果园依稀可见,鲜艳的广柑挂在枝头,仿佛小小的红色灯笼,河坝的沙滩地上几头老水牛自在悠闲地吃着草,穿过河坝沙滩地间行人天长日久走出的小径,当地正在河坝里劳作的农人热情地告诉我:传说的蓬州古八景之一的“犀牛望月“的“犀牛”和有“扁鹊”“华佗”之称的绰号蓬安“曹害死人”之墓就在上面的广柑园的不远处。
  穿过硕果累累青翠碧绿的广柑果园,在一户人家门前葱茏的广柑树林地里,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蓬州古八景之一的犀牛望月的石犀牛,那牛石头雕刻而成,躺卧地上,憨态可掬,栩栩如生,青黑色的牛身,滚圆的牛臀,蓬松粗短的牛尾微微上翘,仿佛正在调皮地左右甩打,尤其是石头雕刻而成的牛头尤为奇特,牛角弯弯,卷曲似羚羊角一般,牛头向后,呈蓦然回首仰望之状,那石年俨然正在静谧的月夜躺卧美丽的嘉陵江畔仰望天空中正冉冉升起的明月一般。石牛旁边人家的农人闻讯而出,他们纷纷说道,这石牛也不知是什么年代雕刻而成,传说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据说蓬安的县志里都有记载。这石头犀牛原先在嘉陵江的河坝沙滩里,他们的祖上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后来不知什么年代被江水淤泥所淹,近些年重又被江水重新冲出水面得以重现江畔,因怕被人盗窃,村里人找了七八个壮汉费尽力气才抬到现在的这户人家门前地里看护,据说村里有个电工不信邪,竟趁人不备,不知用什器物将石牛的牛角敲掉一只,事隔不久,那电工竟在作业时候不慎触电身亡,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只石牛竟然少了一只牛角,令人遗憾不已。村里人称这石牛非常神奇,至今村里人每到逢年过节还要自发地到石牛面前烧纸、敬香、祭拜老爷等,以祈求石牛保佑全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看完这人们传说中蓬州古八景之一的“犀牛望月”胜景,沿着一条乡间小道继续前行,走过几根田埂,穿过几户人家前葱茏的广柑园子,跨过林间缀满星星点点青苔的几条干枯的水渠,大约再行十余分钟路程,老远便可以看到一座小土山半山坡上的两座坟墓,左边的坟墓尤为显眼,掩映在高大茂盛的林木森森之间,墓上几乎挂满来祭拜许愿之人献上的红布,墓前石上祭拜用过之后的广柑、香蜡等供品依然尚存。
  走近古墓,只见墓前石碑上醒目地镌刻着如下文字:“曹氏门宗第十三世祖讳开屿老大人之墓”,碑左镌刻:“忆尊翁为屿公,生于清朝嘉庆年间,逝殁不详。自幼聪颖,习读医书,深究古代医术,宛如华佗扁鹊,济世扶危,方圆百里,民众仰慕。为人正直幽默,遗闻趣事颇多,众人以讹传讹,取绰号乃“害死人”也,是为序。”墓碑乃曹氏十八世孙募捐于2006年重立。
  其实,未来拜谒此墓之前,我便已经听闻了被誉为“华佗扁鹊”的墓主人“曹害死人”的许多遗闻趣事了。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被誉为“华佗”“扁鹊”的“曹害死人”便居住在蓬州嘉陵江畔的紫石坝村里,从小聪颖过人,自幼便深研各种医书,深究古代医术,济世扶危,方圆百里,民众仰慕。由于,在研读医术的过程中,“曹害死人”不慎误读了天书《木经书》,导致知晓了天机,精通了各种法术,因此导致绝后。精通法术的曹害死人生性幽默风趣,因此也常常和人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传说有一年春天,乡里人正在田间栽秧,行医回家路过的“曹害死人”便对田间正在栽秧的四五个庄稼壮汉开玩笑说:“现在已是下午时分,离天黑还有一两个时辰,你们这块秧田还剩下饭桌大小的一块地没栽完秧苗,我可以和你们打个赌,你们到天黑的时候也栽不完这桌子大小面积的一块田的秧田!”四五个庄稼汉壮汉根本不信,当场戏噱“曹害死人”吹牛皮。于是,“曹害死人”趁几个庄稼壮汉不备,将自己脚穿的一只草鞋脱下甩进田里,顿时,整个秧田里竟然满是鲫鱼、鲤鱼、草鱼等等四处乱蹿,众庄稼汉顿时停下栽秧,便在田里四处逮鱼,直捕到天黑时分,众人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一个鱼也没有捕捉到,这时,站立田边的“曹害死人”弯腰拾起田里的草鞋哈哈大笑而去,就在“曹害死人”弯腰拾起田里的草鞋的同时,那秧苗田里的鲫鱼、鲤鱼等等居然全部不翼而飞了。众庄稼汉再转身一看,剩余的桌子般大小面积的秧苗田依旧还空在那里等着大家栽秧。
  又有一年,嘉陵江上游一广元放排人驾竹排经过蓬州紫石坝,路过的广元人刚好看见“曹害死人”家中的仆人正在江中用麻篮挑水,亦懂法术的广元人便故意使法作弄曹家仆人,曹家仆人挑起两麻篮子水一路走一路洒,走到家里时,水也洒完了。于是,曹家仆人便很生气地将这个情况告诉了主人,“曹害死人”慢条斯理地对仆人说不用着急,并吩咐仆人取一个养蚕的箦子拿到江边去洗,仆人一边拆箦子,“曹害死人”在旁边一边默念《木经书》的咒语,仆人每拆一根蚕箦子,那江中的广元人的竹排的竹子竟散架一根。当蚕箦子快要拆除完了的时候,那江中的竹排散架的竹子竟然也几乎飘满了江面。情急之中,那广元放排人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把铁耙子来,一铁耙子爪在竹排最后的几根竹子上,顿时,岸上的“曹害死人”口中大喊一声“哎哟!”,便仰天跌倒在地。
  广元放排人告诉曹家仆人,若要救你家主人性命,必须得将“曹害死人”放进大木桶内架上柴火连续蒸上七天七夜,曹家仆人于是依照广元放排人的指点照办,当放进大木桶内的“曹害死人”被蒸至第六天的时候,救主心切的曹家仆人害怕主人被蒸死在大木桶内,便自作主张地揭开木桶盖子查看,只见主人“曹害死人”面色红润地端坐大木桶内,头顶上却插满了九颗钉耙的铁齿,那九颗钉耙的铁齿正徐徐而出,只剩齿尖尚插在颅顶骨内。由于,曹家仆人提前泄露了大木桶内的真气,导致铁耙齿没有全部被蒸气逼出颅顶骨,“曹害死人”因此不幸逝殁。
  “曹害死人”和广元放排人斗法虽然失利,甚至失去了生命,但“曹害死人”生前医术高超,宛如华佗扁鹊,济世扶危,方圆百里,民众仰慕。因此,当地村民自发厚葬了“曹害死人”,并世代祭祀。那“曹害死人”也仿佛在天有灵一般,但凡前来许愿之人,无论远近,几乎都能了愿,至今三百多年来,“曹害死人”墓前香火鼎盛,前来拜祭之人,竟然络绎不绝。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相如号:
嘉陵江放牛节照片 04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成都女报》派往蓬安筹备第二届放牛节的女模特们太给力了
嘉陵江放牛节照片 04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神奇的蓬安雷打岩                                                                        文 / 邓四平
  
  那里历史悠久。那里曾是传说中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曾经率领义军战斗过并为之亲自命名的地方。
  那里山清水秀。土地广袤而肥沃,辽阔宽广的海田坝、五通坝、康家坝,高大挺拔的寨子山,草木繁茂,翠竹婆娑,百花飘香,阡陌交通,屋舍俨然,一座座青砖碧瓦样式的民居诗意地栖息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之间,宛如美丽的世外桃源。
  那里文化厚重。那里也是清越苍凉、古朴婉转、荡气回肠的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安薅秧歌》的故乡。
  那里人杰地灵,那里也是一个孕育了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好地方。
  翻开浩瀚的历史长卷,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大致地了解到这个被誉为蜀北福地的地方的一些简单的情况介绍:“海田乡位于蓬安县南部,全乡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距本县县城相如镇28公里。1952年之前属永济乡(现济渡乡、海田乡、罗家镇)的一部分,治所设于今海田乡老街。解放后,1952年分乡而治,成立永兴乡,1994年改名海田乡,治所设于今乡政府所在地。这里,气候温和,农产丰富,山青水秀,风光秀丽;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因为这里是我的出生地。其实,故乡的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之中,那一山一水,那一草一木,吸引我的地方,乃至于刻骨铭心的地方都太多太多,位于故乡高峰村一个名为雷打岩的地方就是其中之一。
  从海田乡场镇出发,沿着蜿蜒清丽的幺幺河逆流而上,青翠碧绿的小河两岸,青峰林立,林木繁茂,画眉、斑鸠、麻雀等等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儿在林间婉转地歌唱,翻越几道高高低低的大小山梁,行约两三里地的样子,便可抵达高峰村前一块空旷的平地,平地旁有一口近百亩大小的池塘,波光潋滟的池塘不远的山下就是名为雷打岩的地方。
  至今依旧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不知从何处开来了一支穿着红色衣服的天然气石油钻探队,从张家垭口公路岔道口修筑了一条三四米宽的乡村公路,蜿蜒盘旋直通村里。接着,又开来了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机器,数月奋战,居然就在村里山下的平地上钻探出了天然气,高高的烟囱似的钻机顶部,那点燃的天然气火焰,彻夜不熄,即使白日里,数里之外,依旧清晰可见。兴奋的当地人们竞相奔走相告:据说那是苏联专家六十年代从中国撤离的时候,曾告诉中国领导人,中国还有口最大的油田,名字叫做桂花油田,就在四川一带,具体准确位置不得而知。因此,家乡人们纷纷兴奋地猜测,在海田乡高峰村雷打岩旁钻探出的天然气也许就是传说中的中国最大的桂花油田。海田如果出了桂花油田,估计今后这里也要建市了,如此等等,风雨满城。然而,天然气被钻探出来后的数月之后,钻探队伍在封闭了钻洞后居然又神秘地撤走了,具体原因至今也不得而知。
  宛如波光潋滟的池塘,投入小小的石子复又归于平静一样。留下种种惋惜和失落之后,村里留下的众多钻洞以及这里究竟是否就是传说中的中国桂花油田其实早已无关紧要。因为,村里的雷打岩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有无桂花油田丝毫不影响故乡雷打岩的引人入胜。
  高高的山崖下,一块宛如大海里的巨鲸似的巨大黝黑的石头仿佛凭天而降,高高地矗立在距离山崖前十余米远的一块地里。巨石长约二三十米,高约十余米,山崖与黝黑的巨石之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行而过,通往远处。黝黑的巨石仿佛遭遇过烈火焚烧一般,石上几乎寸草不生,石上有不知何朝何代的人为雕琢而出的一些歪歪斜斜的小石窝,可供人向上攀爬至巨石顶部。距离孤独矗立的巨石十余米远的高高的山崖上,雕刻有摩崖造像,当数山崖正中的石头造像最大,端坐石龛正中,两旁山崖上同时各雕塑有三四尊石头神像,但是神像的头部都已荡然无存了,估计雕刻的是佛祖、观世音菩萨等等神像,但神像的头部却都被人为地打掉了,估计是毁于文革破四旧的浩劫之中了。
  因舅舅人家就居住在雷打岩附近不远的高峰村里,因此,小时候,也常常到雷打岩来玩耍。
  至今依旧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老人们告诉我:传说,清朝乾隆年间,雷打岩一带的大山里隐藏着一条黑色的恶龙,恶龙常常半夜出来偷吃和破坏当地农人的庄稼,更为甚者,恶龙还常常伤害和吞吃路过此地的过往行人,当地人们前前后后多次组织人员捉拿恶龙,但做完坏事的恶龙却能使用法术,迅速地将整个身体遁入山间巨石之中,使得当地人们对其毫无办法。最后,深受其害的当地人们于是焚香向观世音菩萨求助,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便派遣雷神下凡前来降伏恶龙。一天雨夜,狡猾的恶龙刚好又钻出山崖出来危害当地百姓,趁恶龙狰狞的头部刚刚钻出山崖四下探察动静的时候,站立云间的雷神迅速挥舞巨大的铁锤猛击山崖巨石,刹那之间,恶龙的龙头连着山崖巨石被雷神的铁锤同时霹断,断裂的龙头和被雷电焚烧得黝黑的巨石几乎同时应声而落入山崖前十米远的地里,断裂的龙身和龙尾却留在了山崖巨石之中,汩汩地往外冒出殷红的血液,数日流淌不绝。
  当地人们为了预防恶龙的身子再生,于是就在山崖之上,雕刻了佛祖、观世音、雷神等等石刻塑像,世代供奉,既是表达对慈悲的观世音菩萨和雷神的感恩之情,同时,也是祈求观世音菩萨和雷神镇压恶龙不能出来危害人间。据当地人传说,雷打岩的观世音菩萨和雷神那是相当灵验的,至今,当地人凡是在山野之间不慎遇见了毒蛇之类,只要朝着毒蛇大喊一声:“个雷打的!”毒蛇不但不敢伤人,而且还会吓得迅速仓皇逃命。
  其实,童年的记忆之中,觉得雷打岩神奇的地方还有一个位于山崖之上一个小小的四四方方的石头洞穴。石头洞穴并不很大,也不很深,大约一尺见方,数十厘米之深浅,距离地面也不过两三米之高,当地人们常常来到石头洞穴前,尤其是结婚多年未生育的夫妻更是常常前来此处虔诚地向观世音菩萨焚香祈福,然后再虔诚地走到石头洞穴前,从地上拣拾起小石子,站立数米之外,往石头洞穴里投掷石子,如果石子刚好掷进洞穴,表示今后将会生下儿子;如果石子没有掷进洞穴,预言今后将会生下女儿。很是神奇和灵验,当地人们将雷打岩山崖之上的小小石头洞穴称其为“打子洞”。
  雷打岩,因为其神奇,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可以说是我心灵之中最为神奇的地方之一。长大成人后,由于忙于生计,居然十多年来都没有再去看过那个神奇的地方了。
  时光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大致2005年在乡下济渡中学教书的时候,一个深秋的周末的上午,我又独自一人去了一趟那个名叫雷打岩的地方,我想寻找和拣拾到我童年的一些美好的记忆,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
  阡陌交通,田畴交错。明镜似的秋水田,蔚蓝的天宇,蜿蜒曲折的小溪流水潺潺,一座青苔斑驳的小石桥横亘溪流之上,黝黑的巨鲸似的高大的岩石依旧。故乡的山水,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山水,无论时光的流逝,却总是美丽依旧。
  人是故乡亲。近乡情更怯。
  走近雷打岩,令人暗暗称奇的是,往日孤独地高高矗立地里的巨石之旁,修建了三四间红墙黛瓦的小房,隔着小窗往里一看,有木桌、石凳,香蜡等等。距巨石十余米远的雷打岩山崖之下,也依山崖因势就形而建了红墙碧瓦的寺庙似的小屋,走进小屋,赫然看见,山崖石龛之上,原先被毁坏的神像早已修复,石龛正中,供奉着佛祖、观世音菩萨等等神像,左边一侧的山崖石龛中,供奉着威严站立手持双锤的庄严肃穆的雷神塑像,山崖之上,赫然醒目地写着“雷打岩”和“清朝乾隆年间,雷霹山崖而成。”等等俨然解说词一样的字样。石龛神像下井然有顺序地摆放着供香客朝拜下跪而用的蒲团等物。神龛前的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鲜艳的红布,上面用毛笔字密密码码地写满了前来焚香祈福的香客们的名字及其所捐献的功德款的数目。徘徊屋内,我好奇地阅读那用于书写捐献功德善款的香客们的名字和所捐功德善款的数目,居然发现了那红布上还赫然书写着有自己的名字,捐款数目是人民币“三元”。再一看捐款落款时间,居然写的是2002年的某一天,而我已经有十多年时间都没有再到过雷打岩了,而且,离开故乡海田也大致有五六年时光了。这雷打岩上怎么会出现我的捐款数目和我的名字呢?
  找到住在雷打岩小屋不远处的当地村里的管理人员一打听,回答我:那是前两年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生日那天,住在永兴老家年迈的母亲专门到雷打岩来祈福捐的功德款。当时,村里管理人员喊写你母亲的名字,她说不,写我老幺的名字。
  一听到这里,我的泪水,禁不住潸然而下。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从此,在我的心目中,雷打岩不仅仅只是一个祈福的最好去处。从那以后,雷打岩,在我心灵深处,更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母爱圣地的象征。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如今,无论身在何处,总是冥冥之中感觉到母亲都在不远的地方深情地凝视着我,默默地引领着我,一路风雨兼程,只因大爱无言,一路坚强前行,只因爱亦无声……
  
  2011年4月5日清明记3440字谨以此文献给去世7年的母亲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4月4日海田照片 004.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岁月深处的赶鸭人

                                                             文 / 邓四平

                        发布于:2010-6-28 1:58:00 ┊ 字数1592 ┊ 阅读1532 


  俨然浩浩荡荡的军队,迈动着摇摇摆摆的步伐,晃动着绒毛乎乎胖胖的身体,唱着嘎嘎嘎的动听的歌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鸭群在赶鸭人长长鸭竿的挥舞下,蹒跚地行进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走在大地间,走进岁月里。
  记忆中,最使人难以忘记的是那辛苦的赶鸭人,那赶鸭的竹篙,那走到哪里黑便在哪里歇的随遇而安的鸭棚,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昨天一般,唤醒着我最美的记忆。
  仿佛电影中苏武牧羊的旌节,那长长的赶鸭竹篙的顶端,往往都绑着二指宽的布条或者撕成条状的塑料亮油纸,旗帜一般,伴随着竹篙的摆动,随风翩然飞舞,迎风招展。那竹竿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在赶鸭人的手中,竹竿往后一挥,那走在队伍后面因贪食而落伍的鸭子,便会迅速地摇摆着身子赶上队伍;竹竿往旁边一摇,那走出队伍外的调皮的鸭子又会听话的挤入整个鸭群行进的队伍;那竹竿横着一拦,整个行进中的鸭群便会立即停下前行的步伐,迅速地收缩队形。当竹竿在赶鸭人的手中俨然古时英雄手中的长枪大戟倚天而立的时候,在田野里觅完食物吃饱了肚皮的鸭群仿佛接到了鸣金收兵的命令一般,竹编的鸭栏依山靠水地围了起来,鸭群仿佛通灵性的士兵一般,排成一溜长队规规矩矩秩序井然地走进鸭栏开始了一天的歇息。那长长的赶鸭人手中的竹秆俨然神奇的魔棒,令人啧啧称奇。
  赶鸭是种辛苦的职业,气温日高,绿染大地之时,赶鸭人就要别过亲人,叮嘱过孩子,挑上沉沉的鸭棚,和他的鸭群一起走上离乡背井漂泊的旅程。长年累月随着鸭群的觅食而逐水而居,漂泊在天地之间,山野之中。
  走到哪里黑便在哪里歇。当沉沉的夜色降临,赶鸭人随遇而安的鸭棚便也就近鸭栏围绕的地方安营扎寨下来,赶鸭人的鸭棚的形状大多俨然一座半圆的石拱桥一般,上圆下平,用竹木编制而成,竹席一般的顶棚,顶棚上遮掩着能够隔水的塑料油纸,能防雨,鸭棚内铺有竹席,棚内的竹篾壁上甚至挂有能够防风防雨的玻璃罩子油灯,整个鸭棚其实就是赶鸭人一个可以移动的流动之家。
  当鸭棚安顿下来之时,赶鸭人便会在鸭棚的附近田边地头挖个小小的土窝,磊上两坨石头,安上铝锅,拣拾些许柴禾,舀些河里的清水,淘洗上一点点米和上一点点水腌菜,生火做起饭来。我很少看见那些辛苦的赶鸭人杀过鸭子打过牙祭,他们吃的往往都是些很简单甚至将就的饭菜,也许在他们的心里,所有放牧的鸭子都是他们亲生的儿女。
  当饥肠辘辘辛苦了一天的的赶鸭人端着饭碗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简单的饭菜围绕着鸭栏转悠,当苍茫的夜色渐渐的笼罩着静谧的乡村四野之时,当晶莹的露珠在淡淡的月色中渐渐爬上草叶尖滴答滴答之时,当鸭群在嘎嘎嘎的歌谣声中渐渐安静之时,赶鸭人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蜷缩着,和衣歇息。但苍茫夜色中,那微弱的玻璃罩子的油灯的光却会始终的亮着,仿佛瞌睡人的眼,据赶鸭人说,那灯火亮着一可以防偷鸭的贼,更可以防山野之间的野兽等物伤害鸭栏里的鸭群。其实,在荒芜的山野之中,那星星点点的灯光,尽管气若游丝一般,仿佛任何一阵风过,便会将其吹灭,但那灯火却总是那么耀眼和醒目,在赶鸭人的心目中,那是孤独的行旅中亲密的朋友与伙伴,伴随着孤苦伶仃的乡村赶鸭人,打发走每一个孤独寂寞的乡村之夜,迎来每一个曙光初露的黎明,那灯光虽然微弱,但却镇定,顽强,乐观,开朗,无畏,无我,给人生存的信心,勇气,生活的希望,以及力量。
  逐水而居,随遇而安。草长莺飞,春华秋实。这些南来北往从我童年记忆里匆匆而过的辛苦的赶鸭人挥舞着长长的鸭竿,他们驱赶着对生活的梦想与渴望,从岁月的深处走来,向大地的深处走去,他们漂泊的身影,他们蹒跚的步履,他们褴褛的衣衫,他们辛苦的生活,他们夜色里疲倦的面容,都仿佛一道天地之间深情的风景,雕刀一般,刻骨铭心地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挥之不去。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蓬安骑龙,那一个来自远古的神话
                                                                                                     文 / 邓四平
                                                           
 

    神秘奇特的补巴桥,巍峨俊秀的西阳山,形制宏大的古墓葬,气势雄浑的字库塔,历史久远的旧石器时代石斧,经典传奇的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以及众多绘声绘色与龙有关的民间传说……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居然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蓬安县骑龙乡。
    宛如一个高深莫测的千古之谜,更恰似一个来自远古的神话故事,蓬安县骑龙乡深深地吸引了我寻幽、访古、探索、发现的目光。
    去骑龙乡以前,我粗略地查阅资料了解了一下:骑龙乡其实并不大,该乡地处蓬安县北部丘陵地带,距县城22公里,仪北公路穿境而过。乡域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892亩,辖9个村,85个社,2583户,人口10314人。
    同时,据悉,在蓬安县如今的39个乡镇中,以龙命名的乡镇大致有三个:一个是龙云,相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汉中王李瑀贬为蓬州刺史时,来游此寺,将寺庙称为龙潭寺。后因李瑀系唐朝皇帝唐玄宗长兄李宪之子,为龙子龙孙,遂对龙潭寺大兴土木扩建,改名为龙游寺。上元初年(760年),颜真卿(刑部侍郎、书法家)被贬为蓬州长史时,来游此寺,亲书“龙云寺”三字,自此,“龙云寺”的名字便一直沿用到今天。另一个以“龙”命名的乡镇便是与龙云镇山水相连的巨龙镇,巨龙镇原先叫盘龙镇,龙盘虎踞之地,为与原南充县的盘龙镇相区别,故更名为如今的巨龙镇名。自古以来,龙均为皇帝的化身和象征,尊贵无比,神圣不可侵犯,而蓬安县骑龙乡居然竟能以骑龙名镇,这更是令人惊奇不已。
    走进骑龙乡,先去了乡场镇上大致转了转,场镇并不大,当地居民的房屋因势就形沿公路而建,以路为街,和其他地方的场镇几乎大同小异,但与其他场镇又有不同的是,骑龙乡最热闹繁华的场镇中心长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黄角树,树下立有一块高宽大致约一米左右的石碑,石碑正面镌刻着鲜红的碑文,石碑是为纪念三十年代红四方面军曾在此战斗而立的。站立高大的红军纪念石碑前,让人情不自禁地就遥想起了当年红军曾于此战斗时的峥嵘岁月和辉煌往昔,当思绪从从前蓦然回到当下之时,你又会深深惊叹到,原来自己脚下亲密接触的土地竟然也是一方激情燃烧英雄的红色热土。
    到了骑龙,那传说中神奇的骑龙补巴桥自然是非去实地参观不可的。
    去骑龙之前,就听蓬安县文管所所长汤跃明告诉过笔者,该所珍藏着一件解放后于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石斧,石斧就是于骑龙乡补疤桥出土的。先前,笔者也曾于该文管所内亲眼看见,那于骑龙乡补疤桥出土的石斧呈长条状,长约12厘米,宽约5厘米,整个石斧上密布斜条形波纹状磨制条痕,宛如层层波浪起伏,斧口呈月芽状。据该单位负责人告诉笔者,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由此,笔者暗暗地想道:一个能够出土旧石器时代石斧的地方,自然也同样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神奇所在。
    从乡场镇乘车出发,沿着一条不宽的乡村公路前行,车行大约十来分钟二三里地远,便就到了曾经出土过旧石器时代石斧的补巴桥村了。补巴桥的桥名就是村名,据该乡宣传文化中心主任赖永帆介绍,补巴桥是一座十分奇特的石板桥,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奇特之一是这座石板桥建于《蓬州旧县志》记载的相传有神奇犀羊显圣的西阳山下,据《蓬安县旧志》载:“西阳山有峭壁,壁立千仞,中有巨穴可容千人,旁有仙女石。”又传,曾因地震而见犀羊,故名“犀羊山”,今称“西阳山”,含夕阳照山山愈秀之意。西阳山下的补巴桥四周地形与河道呈现为天然的太极八卦图形状。奇特之二在于,据当地上年纪的老人介绍,石板桥前后共修建过三次,每一次刚刚修建好便不明不白地垮了,后来当地有一位特别厉害的能工巧匠在即将竣工的石板桥的桥面上挖了一个洞,镶嵌上一块长宽高各40余厘米的石柱,从此石板桥便再也没有垮塌了,“补巴桥”因此而得名。另外,该桥更为奇特之处是在石板桥的桥墩石,当初工匠修桥完毕用錾子在桥墩石上书刻有二字,据该乡宣传文化中心主任赖永帆介绍,他几乎查阅完了《辞海》和《康熙大字典》,居然在字典和词典中都没有找到这两个字的踪影,同时,他也向很多人询问和请教过,居然都无人能识得此二字,此二字究竟应该怎么读音,是什么含义,有什么寓意,至今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
    陪同前往的骑龙乡党委书记沈恒同志告诉我,不远的西阳山上还有另一个值得探访的去处,名叫骑龙接引塔,也叫字库塔。于是,恋恋不舍地离开补巴桥前往西阳山。
    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蜿蜒曲折山路的跋涉,终于登上了当地县志中记载的高约557.2米的西阳山了。
    登临山顶,只见临近山顶的山崖之下有一片开阔的土地,一段残垣断壁赫然映入眼帘,估计那是先前的寺庙,如今早已荒芜,只留下几株高大的梧桐树在阳春三月和煦的风中高高的矗立着。在残垣断壁旁十余米的一块油菜地里,我们见到了那传说中的骑龙字库塔。那塔看上去巍峨俊秀,气势雄浑,仔细打量,那塔身共三层,计有5米多高,每层砌有6面雕花石壁,共有18面石壁,每面石壁上均雕刻有精美佛教壁画和文字,塔正面顶层有长方形石匾,石匾楷书刻“接引塔”三字,字如行云流水,潇洒俊逸,每字长宽15厘米左右,石匾下方镂空雕有两扇精致石门,高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均呈欲开未开之状,仿佛塔中居有仙人呼之欲出一般。塔基状如莲花,用天然巨石雕刻而成,巨大的莲花塔基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仿佛含苞待放的水中莲荷鲜活灵秀,楚楚动人。
    尤其是那塔顶石匾下方精致的石门,据说,当地人曾把烧燃的火纸丢进石门,数百米的山下的石洞里居然也能冒出烟雾来。同样,在山下的山洞里烧纸,山上塔顶的石门居然也能冒出袅袅烟雾来,究竟其中有何奥妙,至今依旧无人能解。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那字库塔的塔身右侧第二层的两面石壁上赫然雕刻有:“皇图永固”和“帝道遐昌”8个字,塔基基座正面雕有“金龙戏珠”等精美图案,塔身左侧刻有“大明万历甲寅本寺众沙门立”12字。
    笔者暗暗寻思:此塔为何雕刻有金龙,为何又镌刻“皇图”、“帝道”等等字样,难道此塔暗中在寓示着什么,或者有着什么难以诉说的隐情及秘密?一切的一切真相,也许惟有山中荒芜的残垣断壁知晓,一切的一切的谜底,也许也惟有山中古老的山石,高大的梧桐,轻轻的山风,或者可以明了。而我们都只是一些慕名而来寻幽访古朝圣的无知者。
    看完山中的字库塔,骑龙乡宣传文化中心主任赖永帆向我介绍说,骑龙乡是一个历史久远人文底蕴厚重的地方,山中还有西阳洞,传说是先前犀羊显圣的地方,洞很大,据说可容千人。山里还有很多明清时期保存至今的古墓葬等等,据说有的墓葬的石刻相当精美,有的墓葬据说还雕有什么诰命夫人等等字样,如此等等,不一而举。因时间已晚,于是大家便不得而去了。
    从那以后便离开了骑龙乡,距今大约已近两年时光了。闲暇之余,每每在浏览蓬安县志或者蓬安地图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就要去看看地图上那个位于蓬安县城北部的那个地方,那里虽不是我的出生地,那地方也虽不大,但那个地方却在我心目中极有份量。不言而喻,那个地方的名字叫骑龙:因为,她就像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一样,总是令人梦萦与魂绕;她还像一个来自远古的神话一般,更令我时刻都为之心驰和神往!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云朵中的燕山寨                            

                                                                                      文 / 邓四平 

  山在云中,池在天上。
  蓬安有古寨的地方很多:新河乡凉风垭有纪念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幼时生活过的将军寨,鲜店乡有红四方面军徐向前元帅曾经战斗过的铜鼓寨,罗家与福德交界的地方有佛像林立神奇的千佛寨,如此等等,不一枚举。每一个古寨都仿佛一个神秘的传奇,每一个古寨又都宛如一部沧桑的历史,古老,厚重,博大,精深,带领我们穿越千古的时光,让我们能有幸走进那些峥嵘岁月的辉煌往昔。
  而在蓬安所有的古寨中,最令我记忆深刻与心驰神往的却是一个有着诗一般名字,却又充满着铁血传奇的古寨,它的名字就叫燕山寨。
  也许,从空间意义上来说,位于蓬安县河舒境内的燕山寨并不算是一座高大巍峨令人过分瞩目的古山寨;但是,从时间意义上来讲,被誉为“抗蒙八柱”之一的蓬安县河舒境内的燕山寨却又是一座与合川钓鱼城一样齐名曾改变过世界历史与进程的不容忽视的传奇古寨。
  据当地县志记载:蓬安燕山寨,又称云山、运山、披衣山,在今蓬安县河舒镇燕山村内,该山靠近嘉陵江,峭壁耸峙,山上土地平整,水源充足。南宋淳祜三年(1243年),四川安抚置使兼重庆知府余阶,为抗御蒙古军队入侵,组织人员在山上依山筑城,恃险据守。1250年蒙古大军,由汉中出发克阆中、铜鼓寨、进逼运山城,运山城军民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同心固守。燕山寨四壁陡绝,山顶平阔,蒙古军无法施展他们骑兵优势,屡攻屡败,运山军民备力作战击毙蒙军主帅汪德臣坐骑及其兄弟汪直臣,迫使蒙古退兵。燕山寨军民顽强抵抗蒙军长达10多年,由此被誉为与合川钓鱼城齐名的“抗蒙八柱”之一。现今燕山寨依旧保存有宝祐记功碑、移治碑、天生池、古石洞等众多当年的历史遗存。遗憾的是燕山寨先前共建有十二门,现仅遗东寨门保存尚好,寨门近两米高、一米多宽。
  “上帝之鞭为此折断。”合川钓鱼城与蓬安燕山寨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非凡意义,在历史专家学者的睿智的思考与记忆中,仅仅短短八个字的惊叹,也许早已胜过浩如烟海的各种典籍的纷繁记述与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千言万语。
  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走进中国近现代历史,同时,据《蓬安县志》记载:蓬安老区时期,充满着严重的阶级斗争,被打倒的反动阶级进行了猖狂的反扑。1933年11月中旬,因刘湘向苏区发动“六路围剿”,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与敌进行了河舒大垭口防御战、燕山寨阻击战等战斗,于11月21日,撤离蓬安县境,蓬安老区时期终结。蓬安老区时期仅存两月余,但在蓬安的历史却写下了新的一页。
  去拜谒具有传奇历史的蓬安燕山寨的想法一直由来已久。从蓬安县城出发,向南行约四五公里地,在一个叫“河舒豆腐山庄”的地方下车,向左拐进一条不宽的乡村公路,爬上一小段舒缓的山坡,老远便可以看见传说中的燕山古寨了:与其说那是一个曾经闻名遐迩的古战场遗址,倒不如说那更像是一道诗情画意碧玉般的玉石屏风。整个燕山山色如黛,青翠欲滴;山上植被葱茏,层林尽染,嘉木森森,蓊蓊郁郁,翠****流。那山,那树,那绿,那景致,更恰似诗仙李太白笔下的秀美画屏一般,“耕者与樵夫”,“仙人与棋翁”,俨然即将呼之欲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远远地望见如屏如画的燕山,身未动,其实,心早已融于整座神奇的大山之中了。
  要登燕山,先要走上三四里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其实,乡间的小道两旁也是别有一番美丽的风景:星星点点的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就掩映在山间或者路旁碧绿的林木中间,小院前偶尔闪出一两枝猩红的月季跃入眼帘,即使身在冬日,看见那鲜红温暖的颜色,也仿佛置身春风和煦的阳春三月一般。山间偶尔也有黄色白色的小狗蜷卧在人家的门前,但见人过,懒懒地摇摇尾巴,轻吠几声,却并不咬人,然后又旁若无人似的继续疏懒地晒着和煦的阳光。人家的房前屋后三五只母鸡带领着一大群毛茸茸的鸡崽在房前屋后寻觅着食物;肥胖的白鹅蹒跚地摇晃着笨重的身子,探头探脑的张望着过往的行人。山间的草垛宛如童话里的宫殿,栓在树下的黄牛时而发出“哞哞”的鸣叫,整个山间,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自然,一切也都是那么的自在与悠闲,走在山间,仿佛走进了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之所在。
  蜿蜒的山路在高大巍峨的燕山脚下继续延伸,整个山路竟俨然缠绕在山间的飘带一般,螺旋一般地往前往上盘旋。
  山势险峻,人在山间行走,随处可见山中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有的怪石如狰狞的人头,令人望而生畏;有的巨石又状若虎豹熊貔,雄狮骏马,神龟游蛇,若走若奔,憨态可掬;有的巨石又宛如老鹰,金雕,仙鹤,苍龙,若飞若游,神奇怪异。山间也随时可以见各种鸟儿站立高高的枝头,倏地一下飞上辽远的苍穹,只留下一串串清脆悦耳的鸣啭,让人更觉山中的宁静。
  不知走了多久的工夫,便抵达山颠寨门,先前的寨门早已不见踪迹,只看见山崖下有一段断断续续苍苔斑驳的古石墙,石墙上有垛口,石墙下有石台子,但已经不见传说中的八大王张献忠抗击清军时铜铁等铸造的“牛耳大炮”了。继续往里走,最醒目的是一个大致已经废弃了的微波站,高高的砖墙柱子上依然可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鲜红的大字,让人仿佛梦回六十年代那些令人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的岁月。微波站不远处的山颠依旧还有高高矗立的铁塔,据说,当年蓬安第一台电视机就在燕山寨上的微波站外的坝子里放映,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每到傍晚便如过节一般举着火把打着玻璃罩子的煤油灯赶上老远的山路聚集到这里,目的只是为了看一场效果极差的电视节目。
  走过古寨,往里望去,其实,先前在山下老远望见的如画如屏的燕山,山顶却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所在。山顶其实是个很辽阔的平坝子,坝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样有桑竹、良田、美池之属,一样有鸡犬相闻,山顶人家的房屋极具特色,粉墙黛瓦,房前屋后,树木参天,偶而可见三五农人背着背篓,扛着锄头,悠闲地在田间地里辛勤地劳作,给人的印象那仿佛并不是在干着一件很辛苦的营生,而更似天上的仙人在尽情地享受着人与自然山水和谐交融的无穷乐趣一般。
  山顶的平坝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山顶的池塘,那池塘乃全石为底的水塘,终年绿水盈盈,四季不干不涸。相传,这个池塘很是神奇,池塘有个泉眼直通山下数十里外的嘉陵江水,所以,池塘水终年不会干涸,故名曰“天生池”。更为神奇的是,据当地村里上里年纪的村中人讲述:相传,明末张献忠退守四川后,燕山寨成了他抗击清兵的重地。清兵铁桶合围,希望通过断水、断粮迫使守军投降。殊不知,山顶有天生池,不缺水;可种庄稼,不缺粮。清军围攻三年,正以为守军支持不住时,忽见各个寨门鲤鱼飞舞。守军从天生池捞鱼往山下抛,意在显示山上可以支撑。清兵却认为,既然活鱼都抛下来了,表明上面没什么水了,于是决定再合围半年。半年后,驻守燕山寨的军事首领兰道台又令守军将天生池的水往山下放。清兵慨叹:山上水源充足,强攻难以奏效,哪里克得了它,于是退兵。
  其实,走进燕山寨,我最想亲眼目睹的古迹是燕山的古寨门。相传,古寨原建有十二道古寨门,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多道寨门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至今尚存的仿佛依稀只有一道东寨门了。
  走过绿水盈盈的天生池,穿过一块平旷肥沃的田土,顺着山崖旁边一根羊肠似杂草丛生的小路,便可直抵东寨门。在东寨门附近石崖间,有三尊菩萨。此处为清平庙原址,庙宇早巳荡然无存。据传说,“文革”中,几尊菩萨被搬掉甩下山去。后来,有信徒抬菩萨安放回原处,时值太阳天,菩萨抬到那里,太阳就阴到那里。其神其灵,成为人们长久的“谈资”。具体有无如此神奇,自然我是宁愿相信其有的。敬畏神明,敬畏自然,人正是因为有了敬畏,才更能让心灵享受无穷的安详、和谐与宁静。
  走近如今的东寨门,依旧可以看见一道拱形的石门,寨门高大坚固,那寨门不知何时所建,是用巨石、石灰、糯米浆汁等物浇筑而成,坚固异常。石门正上方有一半圆形石头拱券,上书“天外一峰”四行书大字,字如斗碗般大小,笔力遒劲,落款年代是清朝咸丰年间,由此算来,即使那东寨门上的石头拱券上所书的字迹距近也有近两百年历史了。在浩瀚的时间长河里,人的生命竟然显得是多么的的卑微、短暂与渺小啊。
  而东寨门更为珍贵的是那一方为纪念蓬安先民抗击蒙古人入侵而镌刻的“宝祐记功碑”。整块“宝祐记功碑”就地取材,雕刻于南宋末年,粗略算算,那碑刻距今也已有近千年历史,记功碑就直接刻在陡峭险峻的一块巨大的山崖石上,崖下深不见底,字如斗大,气势恢弘,疏密有间,字如行云流水,笔力遒劲,大致数数,大约有数百字之多,那碑,那字,虽历经近千年风雨沧桑,但依旧清晰醒目保存完好。
  但2008年的10月的一天,当我第二次又去造访燕山东寨门的时候,竟发现东寨门那石头拱券不知何因,竟从寨门上掉落了,东寨门的石券如今湮没在丛生的杂草和枯叶之中,令人不免心生无限的担忧和惋惜。因为,那石头拱券,早已是穿越时光隧道的历史见证和不可复制的珍贵文物了,对于这样珍贵的文物,作为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良知和见识的人都应知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保护和保存好这样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的后人忘怀:那曾是一段峥嵘的岁月,那也曾是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更是一段英雄的传奇,那峥嵘,那辉煌,那传奇,不但属于历史,属于英雄,更属于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蓬安人民!
  穿越千古的时光,走进往昔辉煌的峥嵘岁月,一个有着诗一样名字的古寨,宁静,秀美。如诗,如画。多姿,多彩。
  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激情燃烧的血色黄昏,一个充满铁血传奇的古寨,古老,厚重。博大,精深。如梦,如幻。近悦。远来。
  历史不曾遗忘——永远的蓬安燕山寨!
  2011年1月21日3821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黄龙溪,那个菊花盛开的午后
                                                                                        文 / 邓四平
发布于:2010-12-2 0:53:56 ┊ 字数3200 ┊ 阅读2384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确实没有想象到,在一马平川的川西坝子上,在距成都不远的一个叫双流县的地方居然还隐藏着这样一个秀美而充满灵气的古镇,古镇的名字叫作黄龙溪。
  提起富庶的川西坝子,人们往往第一时间首先想到的也许便是那句有名的“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经典的旅游形象广告宣传语了。
  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妖娆。山的高大巍峨壁立千仞,往往使人心生向往。水的博大包容气象万千,常常令人心生亲近。有山,有水,本已使人心驰神往不已了。而黄龙溪古镇惊奇地出现在这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富庶的川西坝子上,古朴,典雅,世外桃源一般,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繁华的《清明上河图》卷,让巍峨的名山更为耀眼。而古镇的宁静与秀美更好比行云流水的《兰亭集序》,梦里仙境一样,让旖旎的川西秀水更为婀娜多姿。
  十一月的冬末,薄雾蒙蒙。第三届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黄龙溪古镇举行。同是名城古镇的蓬安周子古镇应邀参加出席会议,我们因此有幸与黄龙溪古镇有了一次短暂的亲密的接触。
  据当地历史记载,黄龙溪古镇古名“赤水”,又称“赤水河”,历史上又名“兰溪”,位于双流、彭山和仁寿三县交界之处。同时,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公元219年,“有黄龙现赤水九日”,此时占据西川的刘备君臣便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自然现象为其政治服务,将其视为“真龙天子”降临的吉兆,于是,由诸葛亮等人出面,300多位大臣集体上书劝进,拥戴刘备称帝。因此,可以说,黄龙溪便是蜀汉皇帝刘备的根据地和发祥地,是蜀汉政权的风水宝地。如今的黄龙溪古镇更是成为了远近游客前来考察蜀汉政权如何发祥的旅游胜地了。
  走进黄龙溪古镇,首先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古镇里各式各样的商铺林立,古色古香的商铺,大多店面是一个三尺余高的柜台,宛如鲁迅小说里描述的当街一个曲尺形的柜台一般。也有的店面没有柜台,矮矮的一道木头门槛,门槛上仿佛饱经岁月风霜的老人沧桑的脸上的皱纹一般,金黄色的铺板门拆卸开来,便是营业的店面。古镇的店铺柜台或者铺板门外大多均有屋檐,仿佛电影《廊桥遗梦》里的廊桥一般,游人便直接在廊檐下穿行,很是悠闲和自在。林林总总的店铺,有大有小,店面也有宽有窄,大多充满着浓郁的古色古香的气息,当然也有装点得淡雅时尚充满现代气息的商铺。
  古镇的店铺很多,多得几乎令人目不暇接,卖芝麻糕的,卖丁丁糖的,卖拉面的,卖烤红薯的,也有各式字画店铺,古玩店铺,奇石店铺,葫芦丝乐器店铺,丝绸店铺,缝纫店铺,卖油炸鱼虾的店铺,古装照相店铺,甚至还有店名为兄弟俄罗斯商品店的商铺,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虽是地道的古镇,但古镇里也依旧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时尚气息,古镇里也有名为“四D电影”的电影院,门前站立着腰缠绶带俊男靓女不断地向过往游客招揽生意,海报上醒目地写着“每看一场四D电影票价10元”等等字样。也有直接就在路边街道屋檐一角拣个地儿摆个挑子贩卖豆腐脑和捏糖人的小贩。步入古镇,仿佛真的就步入了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画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一般,让人疑心自己究竟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置身于现实的秀美古镇,走进古镇,俨然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梦幻世界。
  青青的石板路,弯弯曲曲的幽深的小巷,精致的小桥,吱吱呀呀的河畔水车,波光粼粼的黄龙溪水,闲适恬淡的古镇居民,一切的一切,随意而自在地构成了一幅起清新自然水灵灵的古镇风情画卷。
  走进黄龙溪古镇,给人另一个最深的感受亦像是步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花源一般。
  古镇的街道亦是青青的石板铺就,甚至街道中间设有还有天井一样的河床,也许我们来时正值枯水的冬季,河床里的溪水已经干涸,那形状各异的跳磴石完全显现出来,河床中雕刻得憨态可掬的乌龟也浮现出了往日的水面,上面有活泼可爱的小孩站立玩耍。河床的旁边,不时闪出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台,花台里栽有嶙峋的叫不出名字的树木,从那旁逸斜出的树姿来看,我们猜测那也许应该是梅花,瘦骨嶙峋的树身,苍劲有力,每一个枝桠都仿佛金丝铁线一般,屈曲盘绕,几乎全都在努力地往河床中间延伸,仿佛要在那往昔潺潺流淌的溪水中留下自己的倩影一般。
  慢慢地行走在古镇青青石板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彼此擦肩而过,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从容的微笑,行走其间,人们仿佛忘记了时光的流逝。虽是冬日,古镇里多有头戴各色花环的俊男靓女,那花环菊花编织而成,金黄色菊花居多,翠绿的叶片,灿烂的阳光一般,金黄的花环中间,往往缀有三两朵雪白的菊花,白雪一般纯净无暇,给人温暖舒适感觉的同时,亦给人冰凉冰凉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在这冬日的午后顿时眼睛一亮,精神仿佛亦一下子倍增了许多。
  那干涸的河床上,架设有精致的拱桥,也有平坦的石板桥,桥身上大多雕有张牙舞爪的双龙,戏珠的双龙栩栩如生,河床边还有高大的水车,水车虽然已不见转动,但那往日吱吱呀呀的水声仿佛依稀可闻。
  那桥上,偶而可见卖菊花花环的老人,额角爬满皱纹,步履有些蹒跚,手中拿着并不见多的几个菊花花环,但却并不大声叫卖,满是沧桑的目光只是期待地望着过往的游人。
  看着卖菊花花环的老人,我几乎不敢询问老人菊花花环的价格,哪怕花环即使非常便宜,因为我害怕自己因为不买而伤害了卖花老人那深深期待的眼神。
  看见沧桑的卖花老人,我选择了匆匆而逃,因为看见老人,我便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自己慈祥的母亲,也想起了母亲那辛苦而沧桑的一生。逃离的瞬间,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酸楚涌上自己的心灵。我爱我的母亲。
  在古镇里静静地行走,一切全是凭着感觉而行,密如蛛网般的古镇小巷,早已经让我分不清了东南西北,因为古镇确实很大。古镇的街到两侧的房檐上,也和家乡的周子古镇一样,悬挂着各式的大红的灯笼,四五个一串,悬挂在高大的木杆上,从木杆顶端,飘逸而下,仿佛张扬的旗帜,彰显着古镇无穷的活力与生命力,既很古老,又很年轻,迎风招展。
  穿过一道高大的城墙门,在一个宽阔的青石铺就的坝子里,我们居然见到了宽阔河流,那河蜿蜒曲折,绕镇而过,仿佛一条碧绿的玉带,轻轻地亲吻着古镇的容颜,然后又悄悄地一路远去。
  河上远处的岸上,有苍翠的树,有粉白墙壁的人家,似乎还有袅袅的青烟升腾,俨然名家笔下的粉彩水墨画一般。河岸的近处,泊着四五只竹蓬的木船,撑船的竹篙斜插在船头之上,高高地指向空中,让人疑心置身于江南的水乡,只等那光滑的竹篙轻轻地一点,心儿便似回到了快乐的童年一般。
  时间不早,需要返回。穿街越巷,最后竟然奇妙地来到了古镇里一个叫“古龙寺”的地方,真没想到,那高大巍峨的名叫古龙寺的寺庙居然就隐藏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间。站在寺门外,远远地往里一望,只见庙里香客众多,香烟袅袅,因同行之人不愿进寺,于是,我只好站立寺外远远地朝着寺内的佛祖、观音等神灵深深鞠躬,算是拜过。
  最后,当我登上来时乘坐的车离开古镇一路返回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出在古镇一家字画展览馆里见过的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长子舒乙先生为黄龙溪亲笔题写的“黄龙溪”三字来,同时,另有一名知名画家作的一幅《胜景黄龙溪》的画卷也印象很深地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黄龙溪本身,也许比字画更美。
  轻轻地走进那个古镇水灵灵的怀抱,又轻轻地与那个水墨画一般的美丽古镇于夕阳中挥手告别,也许,我们什么都没有带走,哪怕是一缕冬日的阳光,哪怕是一袭淡淡的菊花香,但很多美妙的记忆又仿佛潺潺的黄龙溪水一般,在暗香浮动的黄昏,在万籁俱寂的静夜,又轻轻地漾上我之心头。
  黄龙溪,以及黄龙溪古镇的胜景,还有那个菊花盛开的午后,也许今生今世都将永远在我的心灵之中挥之不去。
  
  2010年12月1日3050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4-7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P;P:L:P:P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lls119 发表于 2011-4-7 14: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蓬安县2011年清明小长假旅游综述





     2011年,在蓬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县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假日旅游环境,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实现了旅游黄金周期间“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工作目标,旅游经济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一、总体情况
         
据统计,2011年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期间,全县共接待旅游者4万人次,同比增长50%,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
        
黄金周期间,全县各主要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品牌形象吸引了众多县外游客的进入。据统计,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期间,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共接待4万余人次。     
二、主要特点
         1
、旅游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据统计,今年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期间,各主要景区(点)将我县旅游黄金周游览人数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全力以赴筹办第二届嘉陵江放牛节活动,《成都女报》专门派遣摄影师和模特前往景区拍摄时尚大片,用丰富的节庆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活动内容,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
         2
、自驾车游继续成为亮点。成南高速公路已成为成都、绵阳等周边地区游客到我县旅游的便捷通道。通过自驾车或乘高速大巴来我县旅游的自驾车游、自助游,成为本次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期间的“主角”,约占来县外游客的63%。在各景区(点)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               

3
、城郊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受地接游和自驾游的火爆升温,城区各农家乐也呈现出拥挤火爆喜人局面,乡村旅游为富民惠民行动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统计表明:县级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52%以上。其中,我县城区周边的桃花村、沈家坝村农家乐,徐家梨花节等等因其极具特色的农家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成为城区和周边居民的首选休闲娱乐之地,几乎天天爆满。
         4
、假期消费市场全线飘红。外来游客的大幅度增加,滚滚而来的人流、物流、车流,给我县餐饮、购物、娱乐、运输等消费市场也带来了滚滚财源。经了解,在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期间三天左右以及整个黄金周期间,城区的大部分饭店和酒店餐饮都有预定,星级宾馆的客房全部订满。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期间全县住宿设施平均出租率为89.5%,比去年同期增长15%      

  
三、主要工作
         1
、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假日安全工作。首先是领导重视,及早部署。为应对黄金周旅游高峰,县委、县政府对旅游黄金周工作十分重视。节前组织召开了由安全、交警、消防、旅游等多部门参与的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期间协调会。会议要求各部门要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重点是抓好各项旅游安全检查,确保黄金周旅游工作实现“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目标。各部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制订了“黄金周”旅游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督促各接待单位制订接待方案,做到了准备充分、重点突出、责任落实、工作到位。其次是强化措施,加强检查。县旅游局在节前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安全检查小组,对全县旅游景区点、星级酒店、等旅游接待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督促各有关单位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并针对当前旅游经营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了旅游行业诚信建设,督促旅游经营者规范经营。假日期间,加强检查督促,现场调度指挥,协调和解决旅游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第三是坚持值班,保障畅通。县旅游局和各旅游接待单位及时公布了假日值班和投诉电话,并严格值班、记录、处理和交班制度,保证了全县旅游信息畅通,做到全县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旅游工作一盘棋。
         2、节前造势,强势我县旅游品牌。据调查,此次我县吸引了县外游客,主要得益于:节前在全力以赴筹办蓬安嘉陵江第二届放牛节,并以专题新闻报道,形成了强大的节前旅游宣传攻势。这一主题活动更是直接导致了我县旅游的持续火爆。据了解,清明节小长假黄金周期间,我县旅游产品受到了各地游客和旅行社的青睐,异常火爆,有效带动了黄金周假日旅游市场。(邓四平/文)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