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539|评论: 27

[民生杂谈] ···平昌人!!!!你们知道湖广填川的历史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3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三百年来,四川人(包括重庆,为叙述方便以下称“四川人”)有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那就是“湖广填川”。四川人追本溯源、寻根问祖,都会说来自湖广。但是,有很多人又说不清楚“湖广填川”是怎么回事情。去年清明节,达县石梯镇周氏发起,在该镇立石子村修建了“湖广填川”纪念碑。之前,筹建组托我撰写碑序,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翻阅了《夔州府志》(明正德10年刻本)达州部分、《直隶达州志》(清乾隆12年刻本)、《达县志》(清嘉庆二十年刻本、1938年刻本、1992年版),以及《达县磐石乡志》(1944年版)等,了解到了为什么要湖广填川、湖广填川的经过、湖广填川对四川的影响等很多知识。
    湖广填川原因:
    四川人口骤减、田地荒芜
    明朝末期,四川约有400万人。但是在明末清初,四川却因长期战争、战乱、瘟疫等原因,使得这里民生凋敝,人口骤减,土地荒芜。
    战争战乱达三十余年。明末清初,在四川这块土地上,长期处于战乱之中。1639年,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义率部入川,攻城夺地,后战败退走。1644年,张献忠再次率部入川,建立大西政权,清军、南明军、封建地主武装一起向起义军发起进攻;次年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阵亡。两次战争使四川人死亡过半。1647到1650年,四川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又造成民众大量死亡。1650至1659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再次进入四川,在川北与清军激战,死人无数。1660至1664年,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又死不少人。1673至1680年吴三桂叛乱,攻入四川,清政府调兵平定“三藩之乱”,历时七年。战乱持续三十多年,使四川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
    战争过后,瘟疫等灾害接踵而至。在大规模的战争中,不断地轮番拉锯厮杀,尸横遍野,瘟疫随战乱接踵而至,俗称“大头瘟”、“马眼睛”、“马蹄瘟”等瘟疫又使许多人病死。据当时的资料记载,“死者朽卧床塌,无人掩埋”,“人皆徙散,数百里无烟”。顺治初年,大旱、大饥、大疫席卷四川,“人自相食,存者万分之一”,“大荒,饿死者日无计数”。不仅如此,由于人烟稀少,造成豺狼虎豹横行猖獗,“川南死者十二、三……”,“……川北死者十一、二……”。
    人口锐减、地旷人稀。康熙初年,由广元入蜀的巡抚张德地写道,“沿途瞻望,举目荆榛,一、二孑遗,鹑衣菜色”,“在川省境内行数十里……居民不过数十人,穷赤数人而已”,在顺庆(今南充)、重庆看到“舟行数日,寂无人声,仅存空山远麓……”。据有关史料记载,经过“三藩之乱”,四川官府所掌握的税户仅9万人。那时,四川真正是“地旷人稀”。据官方统计,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
    上述灾难,达州自然未能幸免。达县县志记载:崇祯七年(1634)春,张献忠由夔州攻达州城不克,退走。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复入夔关,明总兵方国安溃败,以五骑走达州,张献忠尾追攻达州。时县人李长祥会试归,募兵千名,与总兵合力拒张,相持五日,张退去。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张献忠部将刘廷举攻达州,不克退走。顺治初(1644—1649)明旧臣李九成、黄化、段扬在达州西双河场、西兴隆场联合段金鳌、铁头和尚、龙天刚、龙天表同举义兵,反清复明,事败被诛。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在云南反清,遣兵入蜀,达州沦陷。康熙十九年(1680)谭宏、彭时亨降清后复叛,清达州守备侯满英执游击孙熠以降,受总兵职,踞达州城,知州郭传芳毙命。十二月,清川陕总督哈公占,命川北总兵高孟、随征游击俞益谟等,会同进剿。由保宁经营山抵达州罐子场太平寨。谭宏之子谭天伦率众死拒小尖山隘口。俞益谟率壮士夜潜山顶,谭兵大败,退达城西毕家坪。谭天伦单骑潜逃,侯满英执天伦妻妾复降清。高、俞入达城。康熙三十七年五、六、七月大旱,民大饥,死人无数。据清嘉庆二十年刻本《达县志》记载:顺治、康熙年间,实载5393丁。
    “填四川”政策:
    安民、惠民、安帮定国
    清王朝取得全国政权后,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实施“安民、惠民、安帮定国”的国策,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
    康熙三十三年(1694)下达《圣祖仁皇帝招民填蜀诏》,诏书说:“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开垦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加奖。”
    “填四川”的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
    据达县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二年以康熙五十年粮册人口为定数,新增者为“盛世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这些政策的实施,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随着大量的移民涌入四川,促进了四川人口的增长,经济的繁荣。
    填川大移民:
    前后持续达一百多年
    由于清政府大力倡导和南方诸省的战争破坏,形成了移民的大气候、大环境,从而形成前后分三个阶段,持续达一百多年的“湖广填川”大移民。
    初期阶段大体是顺治十六年至康熙二十一年。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攻克成都,并控制全川,大规模的战争结束,招民垦荒提上议事日程。从陕西临近移民入蜀的垦荒者,遇到许多困难,而政府政策不配套,又遇“吴三桂之乱”,时达七年,他们多死于战乱,致使这一时期的移民受到很大挫折。康熙年间,多半是奉旨入川。据达县县志记载:顺治十八年清王朝推行“实边政策”,湖广、陕西、江西移民开始来达州。
    第二阶段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乾隆六十年(1795)。清政府吸取过去教训,制定并完善了移民有关政策,以“安民为本”,康熙三十三年下达《圣祖仁皇帝招民填蜀诏》后,使移民大潮一浪接一浪,持续达一个多世纪。
    第三阶段是嘉庆元年(1796)至同治年间。这一时期,清政府对移民采取不禁不止,听其自然的态度,而这时四川白莲教起义,战火又起,因而只有小量的移民入川。
    前后一百多年,其中康熙中叶至乾隆年间是这次移民运动的高潮,四川人的祖先绝大部分是在这时候携家带口、背井离乡进入四川的。当时共有十几个省份的移民被卷入这次移民浪潮,有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广西、陕西、贵州、云南、山西、河南、山东等。所谓“湖广”,是指湖北、湖南两地,在明清时期,湖南、湖北合称“湖广省”。湖广省紧靠四川,因为当时移民入川的外省人以“湖广籍”最多,或者借道湖南湖北入川,所以,被历史学家和民间命名为“湖广填川”。
    湖广填川意义:
    民族融合与经济繁荣
    十多个省份的一百多万移民,先后来到四川安家落户,到乾隆三十二年的时候,四川人口已达290余万。一个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艰苦创业时代来临了。
    人口众多的“外省人”落户四川,开始在这素称“天府之国”的土地上,纵情开垦,辛勤劳作。他们从不同地方带来了新的物种、新的生产技术,以及文化传统、音乐戏剧、习俗方言,然后在这个新的竞技场上,前赴后继、奋力拼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漫长而艰辛的创业过程中,“外省人”在四川富饶而荒芜田野上,建造了房屋,开垦出良田,种上了庄稼,进而获得了这片土地的嘉奖,获得了财富,获得了新生,获得了“四川人”的称谓。www.dazhoutuan.com
    “湖广填川”,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一种不可估量的影响。四川经过多文化、多民族的大融合以后,在近代涌现出邓小平、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巴金、张大千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同样,在我们达州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百名思想家之一的唐甄、兵部尚书李长祥。在建立新中国的战斗中,走出“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王维舟、开国将军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等人物。
    从清朝顺治末年移民填川运动开始时算起,至今已有340余年时间。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时间,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我们离入川祖先也不过十二三代。四川现存的绝大部分族谱,都称那个首先来川的人为“入川一世祖”或者“入川始祖”。从移民尾声的嘉庆初年算起,其实也不过200年,跟美国移民运动的时间差不多。美国移民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我们的祖先移民四川,续写了“天府之国”的传说、美丽与繁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自己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也抢了···

发表于 2011-4-3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晓得,
我的家谱有记载。

发表于 2011-4-3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探“八大王剿四川”之谜

  明末农民战争前,四川总人口是400多万,到战争结束,就剩下50万了!损失350来万人,这可是正史、野史争论不休的话题。究竟是谁杀了那末多的人呢?2002年成都修府南遂道,挖出民间传说的万人坑,白骨累累,赫人目睹!看来杀人者是确实大有人在。

  几百年较多的说法是:“八大王”张献忠所为!但也有不少人持相反意见:认为是明军和后来的清军所为。两种已将各有考据。

  笔者并非史学工作者,只是从小听说“八大王剿四川,南山舞剑,北山人头落地!”多恐怖呀!还说,他之所以恨我们四川人。那是因为早年,他随父贩枣进川,在野外拉屎后,扯一种草叶去擦屁股,吃了大苦头!原来那是蠖麻!当时,他就暗下决心:川人如此歹毒,我将来一定杀完川人!

  这故事,不知为啥?几乎全川都有传闻。

  这个八大王张献忠又是何方神圣?

  据陕西《定边县志》云:“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万历34年9月18日生于陕西定边县赤滩乡柳树涧堡。少小读书,长大参军,为捕快、边兵,犯法当死。主将陈鸿范观其貌相,心知“日后必大贵,乃与总兵王威请减杖百以免。”军籍耍脱后,就流落于乡间,广结地方游俠之辈。

  斗转星移,到了天启末(1630年),陕西大旱,蝗灾肆虐,四野颗粒无收,遍地赤红,满路饿殍,树叶草根抢劫一空!民不聊生,扯旗揭竿,势在必然!府谷有王嘉胤、王自用二人占据黄龙山;宜川有王左桂;安寨有高迎祥;洛川有张存猛;延川有王和尚;汉南有王大梁。真是遍地起烽火,各山有大王了。

  这次张献忠起义后,是被“招安”了的。他借机准备更大的行动!他身为湖北谷城低级军官,却大肆私备军械,被告发!他只有先发制人,于1639年再次起义,杀死谷城县令樊官衍!朝廷急派左良玉提兵来剿,被他打得一败涂地,害的主帅熊文灿与左良玉都被革职。

  朝廷慌忙派兵部尚书杨嗣昌亲征,持尚方宝剑,便宜从事!提兵数十万,浩浩荡荡,拥旄而来,好不威风!由于叛徒告秘,在玛瑙山被围,左冲右突,不得出,死伤无数!他带1000骑病冲出重围,财宝珍珠尽失!他向四川转战,杨阁部紧追不舍,行衙移至重庆。阁部贴出告示:“有斩张献忠人头者,赏黄金万两!”不知是谁在旁边也贴一告示云:“有杀阁部者,赏银三钱!”

  明军有主将刘士杰提兵追剿,一直追到开县。张迂回到刘部屁股后面,再从山上率骑兵俯冲而下,斩杀无数。官军大败!杨嗣昌不敢怠慢,有移衙襄阳督师。

  张献忠趁他未到,抢先让其义子李定国,凭令牌、文书混进去,深夜四处放火,又打开城门,大军长驱直入!

  襄阳王朱常询十分聪明,忙叫:“张将军许府库财宝,可悉数拿走……”可是张将军啥也不要,只说:“我只借你一样东西----人头一用!”此噩耗传到杨阁部耳朵里,犹如晴天霹雳,心想:位立军威,已损藩王!又惊又怕,干脆自杀以谢天恩。

  张献忠急开府库,发放银元和粮食,赈济灾民。

  1646年,清人入关的第三年,在西充县凤凰山多宝寺前的太阳河畔,张献忠遭清军突袭,中煎而亡。死后13年的1659年,清军才完全剿灭起义军余部和反清复明的四川民军,才攻克重庆!

  这13年里又是谁杀人多,哪个杀人少,很少记载了,也难以考证。

  八大王张献忠短短的一生,曾在成都建立“大西王朝”。不死于成都,而丧命于西充,显然是被打出了成都,并且遭穷追不舍。至于成都破城之战,略无记述,几无查考。死人多少,死的什么人,也不得而知。但是,有传说:“八大王曾诱杀举人、进士、僧道和医巫之辈和明军把总、千户、百户共17000多人!”还有著名的“七杀碑”,说他四处立石碑,上书曰:“天生万物用以养人,人无一物可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但是,近年考古发掘出广汉确有此一石碑,碑文略有出入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唯一的一部正史《流寇传》上说得也前后矛盾重重。它作如此记述:“扫荡陕西、湖广、江西的献忠嗜血,入川杀应试举子,坑市民,杀卫籍军士98万,又遣四将军分屠各州县,草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川中人尽。”这就经不起推敲了。同一部史书,自相矛盾;而且所杀之数居然是全川人数的225倍,全球人数的3倍。农民起义军滥杀不能排出,清军滥杀汉人,有是事实。在1649年,清军攻入杭州有此布告云:“民賊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留女!”难道在杭州会屠全城,到四川后就不会屠全城吗?看来清军也难脱干系!

  马克思也是相信张献忠干过屠杀民众的蠢事的。他在《中国纪事》中说:“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儿建设工作的苗头。”

  他还说:“显然太平天国是中国人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鲁迅也曾说:“他开初并不很杀人,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下当杀手……分明知道天下不是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别人的东西。”

  笔者以为两位伟人,都以此为证据,意在证明某种社会现象。却没有排除明朝和清朝的官军也可能滥杀。

  综合分析,把四川人口急剧下降之因,完全归咎于八大王的滥杀,仿佛也难站住脚。但是,我以为张献忠在李自成进京后,或自己处于不利局面时,易滥杀无辜。这倒有较大可能性,因为现在还有人缺乏马克思提倡的对于公共资源的“建设性”,动不动就搅局,抱着“灶孔里烧红苕,吃不成就剟烂!”某些单位的长期搞不好,也与这号人有关。

发表于 2011-4-4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晓得:P

发表于 2011-4-4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驷马镇周氏,祖籍:湖南湘相县,孝感乡下弯卧子村,在康熙二年《1664》年随朝廷五次大移民由楚南入蜀。

发表于 2011-4-4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1-4-4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_34:}

发表于 2011-4-4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历史是应该好好的发表出来,以示后人记载历史

发表于 2011-4-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1-4-5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本溯源、寻根问祖

发表于 2011-4-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发表于 2011-4-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o:o:o:o:o

发表于 2011-4-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姓胡的是湖南湘潭县,孝感乡柳林沟蓝田48丛竹.

发表于 2011-4-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过的.........

发表于 2011-4-5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所有从湖广来川的人都说是“孝感乡”的?若都是“孝感乡”的,那这个乡要辖好几个省啰

发表于 2011-4-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四川人口音都差不多呢?

发表于 2011-4-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样子哦,学习喽,给力!

发表于 2011-5-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也还有真正的四川人啊  没有杀完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