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176|评论: 25

收藏小说连載 淘宝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4 13:56 | |阅读模式
序言

    谭昀扶了扶眼镜,眼睛狠狠的眨了几下,活动一下早已疲劳的眼部肌肉。长时间目不转睛的观察面前摆放的一尊鎏金佛像,眼珠有些酸痛,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面前这尊佛像有四头,主面蓝色,獠牙外伸;右面红色,表情yu望;左面白色,模样肃静;后面黄色,情状静修。每面均三只眼。十二臂,每臂两只手,共二十四只手,上中下分为三组;上八手白色,中八手红色,下八手蓝色。手指由姆指到小指颜色不同,依次是黄、白、红、蓝、绿;指节到指尖到手掌的颜色,依次为蓝、红、白。手中持物由上而下,右边的依次为;金刚杵、宝剑、三叉戟、钺刀、火箭、勾杖、法鼓、锤、法轮、矛、宝杖、钺斧;左边的依次为:金刚铃、盾牌、降魔杵、颅器、弓、索、摩尼宝、白莲花、白螺、镜、勾链、四面梵天首。右腿伸,呈红色;左腿屈,呈白色。头顶髻以金刚杵为饰,上著天衣,下虎皮裙,佩带各种宝璎珞。

    佛像踩在一座铜铸莲座之上,莲座周围雕刻着一个个古老的文字。谭昀认得这些文字,这是古印度的梵文。

    作为中国著名拍卖行的鉴定人员,谭昀最擅长的是玉器鉴定。但是因为他会解读古老的梵文,所以被派来破译佛像莲座上的文字。这座佛像,早已被熟悉藏族文物知识的鉴定专家看过了,是藏传佛教众天神中的时轮金刚像。时轮即时间之轮。在藏传佛教当中时轮金刚主管着时间的循环,控制着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同时也掌握着终生的轮回。

    作为文物鉴定,除了需要鉴定出文物的名称,材质,工艺、价值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文物断代。即判断文物制作的年代,不同的年代,决定着文物价值的高低。

    但奇怪的是这尊鎏金时轮金刚佛像的工艺,不同于任何现有的藏传佛像。也就是说,没有类似的标本参考,所以不能判断这尊佛像的制造年代。

    没有办法,拍卖公司只有找人解读佛像莲座上的文字,来寻找佛像年代的线索。而,谭昀就因为熟悉梵文,被找来破译这些文字。除了最后一句话,其它的文字都已被翻译出来,字语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时轮金刚的来历与身份。时轮金刚,藏名“底即阔洛”。为无上瑜伽报身佛本尊。是由释迦佛亲身所传,为诸密法中最高无上极殊胜法门。

    最后一行文字应该就是时轮金刚经中的咒语了。

    谭昀静下心来,仔细的研究剩下的几个文字,作为咒语是梵文翻译中的难点,因为很多文字没有实际的意义,只用在经文当中,起一些语气的调节。也就是说这些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谈。

    谭昀把每一个字都翻译出来了,但是意思根本衔接不起来。没有办法,谭昀只有试着读了一下咒语:嗡杭恰玛拉瓦喇呀梭哈。语音刚落,谭昀就发现时轮金刚转动起来,四个佛头额首上的第三只眼,各自射出光芒。蓝红白黄,匹配各自面目的颜色,二十四只手活动起来,手中的法器不断摇动。

    谭昀惊恐万分,想跑出去喊人。结果发现自己丝毫不能活动,连喉咙都发不出一丝的声音。时轮金刚越转越快,快的都不能分辨出佛像的模样了,四色光芒混杂在一起,愈来愈粗,将整个房间都充满了,也将谭昀淹没在其中。

    终于,佛像停止了转动,光芒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谭昀。这个拍卖行首席玉器鉴定师,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3:57 |
第一章重生

    灵魂是什么?很难有人给出明确的答案。人们只知道人是有灵魂的,如果人没有了灵魂,剩下的只有行尸走肉了。信仰上帝的人们相信他们的灵魂,在死亡之后会进入天堂。但是人们无法与灵魂沟通,所以不知道,灵魂是否存在,天堂是否存在。

    谭昀感觉到自己在飞翔,在虚空中漂浮。人不像鸟儿一样有翅膀,也不像飞机一样有动力,所以人根本没有飞翔的能力。但谭昀感觉自己的身体很轻,轻的一丝分量也没有,轻的不用风吹就可以浮在空中。

    周围一片漆黑,没有一丝光线,谭昀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四周黑黑的,无法确定方位与方向,不过谭昀知道自己不是在陆地上,因为没有脚踏实地的那种感觉。

    突然前方出现一点白光,很遥远,很细小。但在漆黑的环境感觉特别的明显,那一丝的光亮,不亚于大海中的东塔那样耀目。

    谭昀向着光亮处飘去,黑暗的压抑,迫使着人们向往光明。

    谭昀离光亮处越来越近,飞到近前才发现,那是竖立在黑暗中的一道门。一道闪着白色光芒的门,就那么凭空的耸立在空中。门的另一面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看不清里面是什么。

    一道门,门两边,一面黑漆漆,一面白茫茫。

    谭昀走进门内,虽然不知道门的另一面有什么,但再多的险恶也比黑暗中的压抑好的多,那份黑暗中空洞的感觉,足以摧毁人的意志。

    因此谭昀毅然的踏入白色的世界,未知的世界。

    谭昀醒了,不,应该说周遥醒了。谭昀的脑海中多了一些记忆,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记忆,记忆中自己的名字应该叫周遥,而不是谭昀;记忆中自己现在只有八岁。

    “八岁”……谭昀猛地睁开眼,看见了自己短小的胳膊,幼细的腿。谭昀难以置信的摸了摸自己的胳膊与腿,最后还不死心的又量了量身高。这不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怎么会在这具身体里面呢?周遥,脑海中出现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这是周遥的身体,自己怎么到了周遥身体里面?周遥又到那儿去了?

    谭昀回忆起来了,自己在破译时轮金刚佛像的梵文咒语,当念道最后一句咒语时,佛像转动起来,放出光芒,将自己吞没了……

    周遥的记忆也有了,周遥正在自家院子里玩耍,不小心头撞到了堆放着的杂物,昏迷过去。醒来之后,谭昀的意识掌控了身体,周遥的意识消散了,只留下短短的一段记忆。

    谭昀打量了周围的环境,窄小的院子里胡乱的堆放着一些杂物。酒瓶、纸板、碎铜烂铁等大略的分类成堆,几乎占满院子里的空间。

    从周遥的记忆中了解,他现在身在的地方是杭州市。周遥的父母已经去世,现在他与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是个拾荒者或者被称为收废品的,即以较低的价格从各家各户收购酒瓶,废铁之类的东西,然后在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从中赚取其中的差额。

    因为有时候收的东西不多,所以先暂时在自家院子里存集一下,等攒到一定数目,再卖给收购站。而这些废品就是周遥的玩具。

    周遥因为父母双亡,性格有些孤僻,基本上没有合得来朋友。又因为家中唯一的亲人--爷爷要出去收废品维持生活,所以他基本上一个人在家里待着,很少外出。

    下午的时候,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跌倒,正好撞到收购来的铁器上。

    周遥家的房子是三间平房,中间的屋子带着炉灶,是用来做饭吃饭的地方。东西各一间厢房,周遥与爷爷住在东厢房,西厢房则盛放一些怕雨的废旧物品。

    谭昀走进屋内找了一面镜子,照了照被撞的额头,稍微的有些红肿,用手揉了揉有些痛疼。

    镜子里是一张稚嫩的小脸,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有些苍白的面色。谭昀咧了咧嘴,镜子里的他同样咧着嘴。谭昀感到万分的诡异,30多的人突然变成了八岁的小孩,而且还是莫名其妙占据了别人的身体。并且出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未知的年代。

    年代,谭昀突然想到,刚才进门的时候,墙上好像钉着一个日历牌。

    谭昀赶紧跑过去,盯着日历,1979年6月23日。谭昀不敢相信似的又擦了擦眼睛,没错,6月23日的数字方方正正的待在日历牌的中央。

    天哪,重生、轮回、还是转世。谭昀心中一阵哀嚎,怎么把自己给送到这个年代。自己的别墅、汽车、情人都没有了。

    时轮金刚佛像。

    谭昀想起了重生前的事情,一定是因为时轮金刚的缘故,自己才会来到这个年代。时轮金刚是掌控时间的天神,它可以控制着时间的过去和未来。而自己最后念得梵文恐怕就是穿越时间的咒语。

    年,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啊,没有好吃的食物,没有好看的衣服,没有网路,没有……

    而自己还要在这贫乏的年代重新成长,虽然自己知道将来的发展,但是具体的东西还是不清楚。

    年,中国刚从*的混乱中安静下来,进入80年代经济逐步开放,各种经营出现年代,改革开放的旗号吹遍大江南北,股市的产生催生了中国第一批富翁。

    谭昀虽然了解股票,但记不住一只股票的历年走势,因此不能像前世小说中主角那样,纵横股市,聚集亿万财产。

    谭昀前世曾是国内知名的玉器方面的专家。除了鉴定玉器外,在其他文物古玩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十年的*,文物古玩作为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被大量的焚毁,但散落在民间的依然不少,并且还有不少可以使人一夜暴富的国宝级精品。

    这些宝贝的主人不知道他们的价值,正在用它们腌咸菜(例如一些陶瓷瓶);或者用它们烧火做饭(一些古老的家具和书籍字画)。

    它们正在等待有眼光的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而谭昀超出现在近三十年的文物鉴定知识是其它人不可比拟的。

    谭昀端详着镜子,望着那张熟悉而陌生的脸,慢慢的一字一字的说:“从现在起,你就是周遥了,新的周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5:06 |
第一卷 第二章 龙象诀head_3

    傍晚,爷爷回来了,带回来一些收购的废品。从小推车上卸下来,两个人将它们分类堆放了一下。

    周遥在爷爷刚进门的时候叫了一声“爷爷”,然后没有再说话。他现在还不知道怎样面对这位唯一的亲人。好在周遥本来就寡言少语,性格孤寂,爷爷也没觉察有什么变化。

    爷孙俩做好晚饭,周遥又一次感触这是怎样的一个年代。玉米面窝头,黑面馒头,还有就是蒸熟的咸菜。

    周遥不由得想象,如果没有被送到这个年代,他现在或许正与美女一起,在总统套房里,喝着法国的红酒,吃着烛光晚餐呢。

    画饼不能充饥,没有办法,为了填饱肚子只有闭着眼啃了一块馒头。

    吃完饭干什么?周遥过去有一千种消磨时光的法子,但现在这些娱乐并不适合他,或者是说并不适合这个年代。例如,泡吧,是一个单身男人常去的活动,当然活动的目的并不单纯的喝酒。喝酒对泡吧的男人而言倒是其次,因为酒吧里除了酒还有女人。

    可是现在呢,1979年啊。

    天黑了,同样这个城市也黑了,除了每家每户散发出的一点灯光之外,这个城市是漆黑的一片,哪有以后灯火灿烂的样子。

    没有办法,只有做这个时代人们所能干的事情——睡觉。爷爷劳累了一天很快就睡着了。周遥翻来覆去没法入睡,重生后的第一个晚上,很多事情需要思考,陌生的环境,贫乏的年代,奇怪的重生,将来的生活……很多很多的问题缠绕着他,更加不能静下心来睡觉。

    脑子乱的像一团麻,越想越烦躁。索性抛开不去考虑,想点其他的事情转移思维。周遥想起前世收藏时,曾经收到一本梵文书籍,书名叫《龙象诀》,是藏教密宗的修炼法门。因为是梵文书写,很少能有人认识,最后被懂梵文的周遥收到手。《龙象诀》是密宗修炼的至高法门之一,共分为十层境界,每升一层,就会增加一象之力,一龙之神。

    《龙象诀》实际上包括两部分:象,代表着体质与力气的修炼;龙,则代表着精神力的修炼。龙象相容,刚柔并济,修炼到最高境界,则可以脱胎换骨,化身成神。周遥译完全书,看到龙象之力的字眼,不由想到神雕侠侣上的金轮法王,以一套《龙象般若功》纵横武林,罕有对手。

    周遥欣喜若狂,只要《龙象诀》有《龙象般若功》那样的威力即可,不必象其书所言可以修炼成神。怀着对至高武学的憧憬,周遥忘我的投入修炼,一坚持就是两年。

    两年的修炼,除了精神头好一点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手无缚鸡之力,更不用说龙象之力了。

    周遥不死心,又仔细的研读了原文,终于找到了原因。龙象诀的修炼必须从小练起,一旦人的骨骼定型,则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了。还有,开始修炼的时候必须保持童身,如果没有突破第三层境界,一旦破身则前功尽弃。这也是前世周遥不能修炼的原因。

    如今,因为重生的原因,周遥具备了修炼的条件,他那熄灭的武学热情又膨胀起来了。

    龙象诀和其它密宗法门一样,修炼的是三脉七轮。

    三脉是三条气脉,即中脉、左脉及右脉。

    最重要的一条为中脉,是蓝色,在脊髓的中间,由顶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

    在中脉的两边,有左脉及右脉,与中脉平行,距离约牛毛的十分之一。

    左脉为红色,右脉为白色。

    所谓七轮,就是: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梵穴轮。

    顶轮——从额头的发际开始,往后横拼四指的距离处,就是顶轮的位置。顶轮有三十二根气脉,如雨伞一样,由间脑向外分散。

    眉间轮——在两眉之间,印堂稍下的地方,称为眉间轮。

    喉轮——由眉间轮向下,到喉结的地方,称为喉轮,这里一共有十六根气脉,像倒转的雨伞,接眉轮诸脉,包括到上胸部的食道及气管,这个喉轮又名受用轮。

    心轮——神秘学者称为法轮,此轮在肚脐上四寸的地方,共有八脉,也像雨伞一样,向下分散。

    脐轮——在肚脐的地方,是神经丛的中心,由此开始,向外分散六十四根脉,中间分散达到腰的四周,往上分散达到心轮,向下分散达脚跟。

    海底轮——由脐分散的脉,接到海底轮,就是男性的会阴,臀下的三角地带,女性的*口之上。

    梵穴轮——前六轮都在人体之中,这第七轮,却在人体之外。在顶轮处四指之外的上方,离开了头顶,就是梵穴轮的地方。

    顶轮、眉间轮、喉轮称之为上三轮,修的是龙之力,即是精神力。心轮、脐轮、海底轮则是下三轮,修的是象之力,即身体力量。

    平常人的三脉七轮是静止不动,通过修炼可以使脉轮转动,当修炼到七轮齐动时,则达到最高境界。

    龙象诀的入门,主要是运用“意识”来作“观想”,“观想”类似于道家的“内视”,通过观想来明确自己体内的脉轮。必须在一念之间,便“观想”到自己的三脉七轮,这样观想便成功了,就可以真正修炼龙象诀了。

    前世的周遥,观想了两年的时间,也没有达到要求。

    周遥静下心,将意识沉入体内,开始观想三脉七轮。没有前世那种困难重重,蓝红白三色气脉,上中下七处脉轮,如照片般清晰,在那一瞬间涌现出来。

    顶轮三十二脉的向下盖垂,喉轮十六脉的向上承张,心轮八脉的垂苏下向,脐轮六十四脉的自下承上,清清晰晰,一一分明。

    就在一刹那之间,周遥完成了前世两年时间没有达到的境界,“观想”成功。这也预示着他可以从此开始真正的修炼龙象诀了。

    周遥没有想到成功来的这么容易,前世两年时光的耗费,使他信心不足。或许重生改变了他的体质,又可能时轮金刚佛像给了他快速修炼的能力,毕竟时轮金刚也是藏密众天神中的主神之一。

    周遥就在惊喜中度过了重生后的第一个晚上……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5:07 |
第一卷 第三章 古钱head_3

    第二天,爷爷准备把家里的废品卖到废品收购站去,爷孙俩将废品搬上推车。酒瓶,纸板,废铁都已装好。爷爷让周遥把西厢房里的废铜拿出来。周遥拖出那个尼龙袋子,沉甸甸的,足有七八斤的分量。

    拎到推车旁,在准备扔到车子上的时候,周遥不由得好奇,打开袋子看了看。里面有些铜丝铜线,最下面竟然是一堆铜钱。

    周遥急忙将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顿时地面上铜钱四处乱滚。

    周遥问爷爷:“爷爷,这些铜钱也要卖到废品收购站吗?”

    “当然啦,要不干什么用?也不能用它来买东西。”爷爷正在捆扎车上的东西,头也不抬的回答。

    “谁说的?它可值钱啦,卖废品太便宜了,不合算。”周遥急急的说。

    爷爷不信的摇了摇头:“值钱?值什么钱?虽然它们也是钱币,但也是多少年前朝代的东西了,现在根本不能用,只能卖铜了。”

    周遥说:“虽然铜钱现在不能当钱用了,但在有些人眼里它们就是宝贝呀。”

    爷爷笑了笑:“宝贝?就这东西,不能吃不能穿,还不能买东西,除了卖废铜还能干什么?”

    “爷爷,你别不信,这东西贵重的能值好几万呢!”周遥见说不通,话语间有些着急。

    “是吗?那么值钱,这些卖给你了,你就给一万行了。”爷爷假装一本正经的说。

    “爷爷……”周遥没有办法,只有撒娇了。

    “好了好了,不跟你闹了,先把这些铜钱留家里了给你玩,等你耍够了再卖。”爷爷顶不住周遥的撒娇,只有妥协。

    爷爷整理好车子,就推着出门去废品收购站了。

    周遥捧着铜钱进屋,分类整理起来。

    古钱币又称之为孔方兄,古泉等。之所以称为孔方兄,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从外观上命名的。古币在外形上虽有刀、布、贝等异形币,但主要的还是常见的外圆内方的形式。古泉的来历是指在古代,“泉”与“钱”的音相通,而且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遂有人将“钱”称为“泉”。

    古钱的价值高低在于存世量多少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来评价。有人认为古币的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古币价值与年代没有直接关系。比如西汉的五铢钱,虽然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存世量大,所以基本不值钱,也就能卖个铜价。

    根据各种钱币的珍稀程度,古钱币分为十个档次,即:一级大珍、二级列、三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罕、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十级多泛。

    当然了,有些钱币存世只有一枚,只能称之为“孤品”了。例如辽代“天显通宝”存世仅一枚,这枚钱币被定为“孤品一级无定价”。

    钱币的品相号称是钱币的生命,它自然会影响人们对钱币价值的评估。

    根据钱币的品相优劣,归纳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评定标准

    一、美正:背面轮廓完整、文字清晰,无论生坑与熟坑品其锈色和包浆均自然,属泉品中最好的品相。

    二、近美:轮廓允许有因铸造所引起的不规则或偏移,允许有不影响整体品相的极小缺损和极小裂纹,地张允许有因铸造原因产生的很小漏孔;文字完整、字口间允许有因铸造和使用磨损所造成的轻微粘连或混沌;主要品相面(一般指有文字面,对于两面有文字泉则以主要特征面——背面为主)的品相基本达到美。

    三、上:轮廓允许有较小缺损和裂纹,但不能伤及文字,地张允许有较小漏孔;文字完整,字口允许有较小粘连和混沌;主要品相面的品相基本达到近美。原则上属于个人收藏的最低品相。

    四、近上:允许有小缺损和裂纹,裂纹可延至文字,地张允许有小漏孔;文字允许有不多于两处的断笔,字口允许有因粘连和混沌而中显现轮廓现象;主要品相面基本达到上。对于中、低档泉属于临时替代或过渡品,对于高档泉可以留。

    五、中:缺损或断裂后粘,文字及特征字均能辨析,可以有漏孔。对于高档泉和珍稀泉可以收藏。

    手中的铜钱多是清代钱币,近百枚。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为主,另有少于少许道光、咸丰、光绪年代的钱。

    有的朋友不理解,同样的钱币,为什么有的价值上千上万,而有的仅仅能够卖个铜的价格。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康熙通宝”,康熙在位时所铸造的钱币,正面只有康熙通宝四个字。不像有的朝代,既有通宝,又有元宝、重宝等。从正面看,除了四字的笔迹因为铸造局不一样,而略显不同之外,其它的一般人根本分不出好坏来。

    背面来看,根据背文可分两大类:

    一、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穿(即钱孔)左为“宝”、穿右为“泉”或“源”,系户、工两部所造。

    二、满汉文钱。背穿左为满文局名、穿右汉文局名,计22个铸局。其中20局为: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另外还有甘肃巩昌局铸“巩”字钱,山西省局铸“西”字钱,这两种钱存世很少,甚为稀罕。另外还有少数钱币,背面印有星月以及其它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六钱等,都是很稀少珍贵的。

    因此古钱的价值还要看它的铸造局,不同的铸造局,因为各种原因,会有价值上的不同。但对于收藏者而言,特别是清代钱币,大多背书满文,人们根本不知道满文的含义,更不用谈去知道是那个局铸造了。

    即使同一个局所铸造,也有珍品,普品之分。例如雕母、母钱就是珍品,而一般的流通币就是普品了。

    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做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作为翻铸时的范模,依照它翻铸流通钱。因此雕母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纤劲,钱体厚大,精美超常。而母钱作为各地翻铸时的范模,也是同样的钱文细挺,精美厚大。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所以价值上雕母钱最高,其次母钱,最后才是流通币。

    周遥将手中的古币研究了一番,根据品相和背文的铸造局,挑选出十几个肉厚廓宽的钱币。其中竟有一枚罗汉钱,罗汉钱是康熙通宝中的异品。他的来历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

    为庆祝康熙帝六十寿辰(1714年),特由户部宝泉局所铸之“万寿钱”,因为在使用前,曾经放在罗汉像腹中多年,后世遂称之为“罗汉钱”。另一种说法,康熙年间出兵平西藏,清兵因缺少钱币,以庙宇金,铜罗汉熔铸为钱,所以才有“罗汉钱”之名。

    罗汉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背文为满文“宝泉”字。与一般康熙钱文不同处在于:“熙”字少“臣”左之一竖,而“通”字走之仅为一点(俗称“一点通”)。此钱制作精良,色泽光亮,因被民间看作吉祥幸福的信物而受普遍珍爱。

    余下的钱币要么品相不好,要么价值不大,只能作为收藏入门之用。

    周遥找了一根铁丝,弯成园圈状,两头各弯一个钩,相互交错,可以对扣起来。那些价值不大的古币都被穿在铁丝上了。

    收集钱币与集邮一样,集邮应该用集邮册,同样集币也有集币册。好的古币应该仔细的收藏,防止破坏它们的品相,集币册就起这样的保护作用。周遥决定自己做个集币册,找来一支蜡烛,一段小锯片,一些比较柔软透明的塑料纸。先将塑料纸剪成相同的两块长方形,对齐在一起,把小锯片放在边缘位置,然后放在蜡烛上烘烤,蜡烛使塑料融化,锯片的锯齿就会使两层塑料纸黏在一起

    周遥将塑料纸四边都封死,然后根据钱币的大小又横竖烫了几条花边。这样长方形的塑料纸被分割成一个个钱币大小的方块,周遥用小刀在方块上割一个开口,钱币就可以放进去,接受保护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5:09 |

第一卷 第三章 古钱
head_3

    第二天,爷爷准备把家里的废品卖到废品收购站去,爷孙俩将废品搬上推车。酒瓶,纸板,废铁都已装好。爷爷让周遥把西厢房里的废铜拿出来。周遥拖出那个尼龙袋子,沉甸甸的,足有七八斤的分量。

    拎到推车旁,在准备扔到车子上的时候,周遥不由得好奇,打开袋子看了看。里面有些铜丝铜线,最下面竟然是一堆铜钱。

    周遥急忙将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顿时地面上铜钱四处乱滚。

    周遥问爷爷:“爷爷,这些铜钱也要卖到废品收购站吗?”

    “当然啦,要不干什么用?也不能用它来买东西。”爷爷正在捆扎车上的东西,头也不抬的回答。

    “谁说的?它可值钱啦,卖废品太便宜了,不合算。”周遥急急的说。

    爷爷不信的摇了摇头:“值钱?值什么钱?虽然它们也是钱币,但也是多少年前朝代的东西了,现在根本不能用,只能卖铜了。”

    周遥说:“虽然铜钱现在不能当钱用了,但在有些人眼里它们就是宝贝呀。”

    爷爷笑了笑:“宝贝?就这东西,不能吃不能穿,还不能买东西,除了卖废铜还能干什么?”

    “爷爷,你别不信,这东西贵重的能值好几万呢!”周遥见说不通,话语间有些着急。

    “是吗?那么值钱,这些卖给你了,你就给一万行了。”爷爷假装一本正经的说。

    “爷爷……”周遥没有办法,只有撒娇了。

    “好了好了,不跟你闹了,先把这些铜钱留家里了给你玩,等你耍够了再卖。”爷爷顶不住周遥的撒娇,只有妥协。

    爷爷整理好车子,就推着出门去废品收购站了。

    周遥捧着铜钱进屋,分类整理起来。

    古钱币又称之为孔方兄,古泉等。之所以称为孔方兄,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从外观上命名的。古币在外形上虽有刀、布、贝等异形币,但主要的还是常见的外圆内方的形式。古泉的来历是指在古代,“泉”与“钱”的音相通,而且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遂有人将“钱”称为“泉”。

    古钱的价值高低在于存世量多少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来评价。有人认为古币的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古币价值与年代没有直接关系。比如西汉的五铢钱,虽然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存世量大,所以基本不值钱,也就能卖个铜价。

    根据各种钱币的珍稀程度,古钱币分为十个档次,即:一级大珍、二级列、三级罕贵、四级罕、五级稀罕、六级稀、七级甚少、八级少、九级较多、十级多泛。

    当然了,有些钱币存世只有一枚,只能称之为“孤品”了。例如辽代“天显通宝”存世仅一枚,这枚钱币被定为“孤品一级无定价”。

    钱币的品相号称是钱币的生命,它自然会影响人们对钱币价值的评估。

    根据钱币的品相优劣,归纳为美、近美、上、近上和中五大评定标准

    一、美正:背面轮廓完整、文字清晰,无论生坑与熟坑品其锈色和包浆均自然,属泉品中最好的品相。

    二、近美:轮廓允许有因铸造所引起的不规则或偏移,允许有不影响整体品相的极小缺损和极小裂纹,地张允许有因铸造原因产生的很小漏孔;文字完整、字口间允许有因铸造和使用磨损所造成的轻微粘连或混沌;主要品相面(一般指有文字面,对于两面有文字泉则以主要特征面——背面为主)的品相基本达到美。

    三、上:轮廓允许有较小缺损和裂纹,但不能伤及文字,地张允许有较小漏孔;文字完整,字口允许有较小粘连和混沌;主要品相面的品相基本达到近美。原则上属于个人收藏的最低品相。

    四、近上:允许有小缺损和裂纹,裂纹可延至文字,地张允许有小漏孔;文字允许有不多于两处的断笔,字口允许有因粘连和混沌而中显现轮廓现象;主要品相面基本达到上。对于中、低档泉属于临时替代或过渡品,对于高档泉可以留。

    五、中:缺损或断裂后粘,文字及特征字均能辨析,可以有漏孔。对于高档泉和珍稀泉可以收藏。

    手中的铜钱多是清代钱币,近百枚。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为主,另有少于少许道光、咸丰、光绪年代的钱。

    有的朋友不理解,同样的钱币,为什么有的价值上千上万,而有的仅仅能够卖个铜的价格。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康熙通宝”,康熙在位时所铸造的钱币,正面只有康熙通宝四个字。不像有的朝代,既有通宝,又有元宝、重宝等。从正面看,除了四字的笔迹因为铸造局不一样,而略显不同之外,其它的一般人根本分不出好坏来。

    背面来看,根据背文可分两大类:

    一、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穿(即钱孔)左为“宝”、穿右为“泉”或“源”,系户、工两部所造。

    二、满汉文钱。背穿左为满文局名、穿右汉文局名,计22个铸局。其中20局为: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另外还有甘肃巩昌局铸“巩”字钱,山西省局铸“西”字钱,这两种钱存世很少,甚为稀罕。另外还有少数钱币,背面印有星月以及其它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六钱等,都是很稀少珍贵的。

    因此古钱的价值还要看它的铸造局,不同的铸造局,因为各种原因,会有价值上的不同。但对于收藏者而言,特别是清代钱币,大多背书满文,人们根本不知道满文的含义,更不用谈去知道是那个局铸造了。

    即使同一个局所铸造,也有珍品,普品之分。例如雕母、母钱就是珍品,而一般的流通币就是普品了。

    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做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作为翻铸时的范模,依照它翻铸流通钱。因此雕母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纤劲,钱体厚大,精美超常。而母钱作为各地翻铸时的范模,也是同样的钱文细挺,精美厚大。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所以价值上雕母钱最高,其次母钱,最后才是流通币。

    周遥将手中的古币研究了一番,根据品相和背文的铸造局,挑选出十几个肉厚廓宽的钱币。其中竟有一枚罗汉钱,罗汉钱是康熙通宝中的异品。他的来历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

    为庆祝康熙帝六十寿辰(1714年),特由户部宝泉局所铸之“万寿钱”,因为在使用前,曾经放在罗汉像腹中多年,后世遂称之为“罗汉钱”。另一种说法,康熙年间出兵平西藏,清兵因缺少钱币,以庙宇金,铜罗汉熔铸为钱,所以才有“罗汉钱”之名。

    罗汉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背文为满文“宝泉”字。与一般康熙钱文不同处在于:“熙”字少“臣”左之一竖,而“通”字走之仅为一点(俗称“一点通”)。此钱制作精良,色泽光亮,因被民间看作吉祥幸福的信物而受普遍珍爱。

    余下的钱币要么品相不好,要么价值不大,只能作为收藏入门之用。

    周遥找了一根铁丝,弯成园圈状,两头各弯一个钩,相互交错,可以对扣起来。那些价值不大的古币都被穿在铁丝上了。

    收集钱币与集邮一样,集邮应该用集邮册,同样集币也有集币册。好的古币应该仔细的收藏,防止破坏它们的品相,集币册就起这样的保护作用。周遥决定自己做个集币册,找来一支蜡烛,一段小锯片,一些比较柔软透明的塑料纸。先将塑料纸剪成相同的两块长方形,对齐在一起,把小锯片放在边缘位置,然后放在蜡烛上烘烤,蜡烛使塑料融化,锯片的锯齿就会使两层塑料纸黏在一起

    周遥将塑料纸四边都封死,然后根据钱币的大小又横竖烫了几条花边。这样长方形的塑料纸被分割成一个个钱币大小的方块,周遥用小刀在方块上割一个开口,钱币就可以放进去,接受保护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5:11 |
第一卷 第四章 废品收购站head_3

    爷爷回家后,周遥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爷爷看。

    爷爷问道:“怎么还把这些钱给包起来呢?”

    周遥自豪的说:“这是为了保护它们。”

    “保护,这东西还怕磕了碰了呀!”爷爷不解的问。

    “当然了,如果磕坏了,就不值钱了。”周遥回答。

    “那怎么,这些要包起来,而那些不用包呢?”爷爷看见铜钱两种不同的待遇有些不解。

    “这些值钱。‘周遥扬了扬集币册中的古币,“这些不值钱。”又指了指铁丝穿起来的铜钱。

    爷爷又问:“你怎么什么样的值钱,什么样的不值钱?”

    周遥拿起集币册,给爷爷介绍起古币的价值。指了指“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说:“这三种钱因为太多,所以一般不太值钱。”

    然后找出那枚“罗汉钱”说:“这是‘罗汉钱’,比一般的‘康熙通宝’要值钱。”把它与普通的“康熙通宝”对比了一下,让爷爷看了看两者的区别。

    周遥讲解一番后遗憾的说:“值钱的太少了,大多都是一些不值钱的。”

    爷爷听完后,有些诧异的看着周遥问:“你怎么知道这些东西?谁教你的?”

    周遥这才发觉自己的表现超越了一个八岁孩子的能力,忙掩饰到:“书上看的呗。”周遥因为性格孤僻,不好出去玩,所以在家长长翻看爷爷收回来的旧书旧报。爷爷或许信了周遥的说法没有再追问。

    爷爷见周遥很是喜欢古币,并且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很是替他留意。碰到其它收废品的总是问一下,有没有收到铜钱,如果有的话总会换过来,带回家给周遥。

    就这样,如果爷爷收回来铜钱,周遥就分类整理一下,值钱的放入集币册内,不值钱的就穿入铁丝圈中。如果没有铜钱,周遥就会静静的修炼自己的龙象诀。“观想”已经练到瞬念之间,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三脉七轮。龙象诀可以正式进行第一层的修炼了。

    周遥集币册中的钱币增加的很慢,还没有装满第二页册子,毕竟收铜钱的几率很小,不像收酒瓶一样,可以天天有。

    周遥决定将目标转到废品收购站,听爷爷说过,废品收购站里有不少铜钱。

    又到了爷爷将收到的东西送到废品收购站的时候了,周遥跟着爷爷一起来到废品收购站。

    收购员是两个中年妇女,一个跟爷爷一块给废品过秤去了,另一个留在收购室里。周遥看着留下的妇女,很亲切的喊了一声:“阿姨”,可能是因为龙象诀的原因,周遥的脸不再苍白,有着儿童的红润。气质上也改变很多,甚是讨人喜欢。

    那妇女打量了一下周遥,笑了笑问:“小朋友,几岁了?”

    周遥甜甜的回答:“八岁。”

    “跟爷爷一块出来玩呀。”妇女问。

    “不是玩,我是陪爷爷一起干活的。”周遥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干活,你这么小能干什么活呀?”妇女笑着问。

    周遥将一旁的装有废铜的袋子拖了过来,交给那个妇女过秤。

    妇女称了分量说:“六斤八两重。”接着又逗周遥“给你算账吗?小大人。”

    “等一会吧,阿姨。”周遥回答。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钱问:“阿姨,你们这里有铜钱吗?”

    “有啊,怎么,你这个铜钱也要卖吗?”妇女奇怪的问。

    “不是,我想要一些铜钱可以吗?”周遥问。

    “那可不行,这都是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

    “我是说,我可以用这些废铜换些铜钱吗?”周遥解释了自己的意思。

    妇女想了想说:“这倒是可以,问题是你爷爷能同意你这样干吗?”

    周遥高兴的说:“没问题,我爷爷肯定同意的,我已经跟他说过了,只要阿姨您同意就行了。”

    “好吧。”妇女把装有废铜的袋子递给周遥,在门口指着前面的一间屋子“那个房间是存放铜的,里面就有铜钱,把这些铜倒到屋里,你可以从屋里挑些铜钱。”

    周遥说了声:“谢谢阿姨。”拖着袋子朝那个房间跑去。

    屋子里的废铜堆成丘陵了,铜线、铜片、废铜板、铜钱混杂着其它的旧铜器堆积在一起。周遥将袋子里的废铜在一边倒下,又将铜堆里的大件的旧铜器和铜线归放到一边。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块的废铜与铜钱混在一起了,大略估计有上万枚了。

    见了这么多古币,周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好。挨个看,肯定是不行的,时间来不及。只能找那些廓宽肉厚,品相上好的,根本不管是何年何代的钱币了。

    周遥找了一根铜条,翻看着铜堆,感觉不错的就放入袋子。周遥将铜条从顶部插入铜堆中,然后向一侧用力,上面的一层就滑落下来。其中一枚刀型的钱币暴露在眼前,“刀币”,里面还有刀币!周遥心里一阵激动。刀币是春秋战国时代所特有的钱币,只有齐、燕、赵三国铸造,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比其它的钱币贵重。不待细看就把刀币扔到袋子里,抓紧时间寻找,一会功夫又找了五枚刀币和几枚布币。

    这时候爷爷在门口喊名字了,到时间了。周遥试了试袋子的分量,还不太够分量,于是不管好坏,抓了两把铜钱扔到袋子里。出了屋子,看见爷爷已经把废品处理完了,正在等着自己呢。

    将袋子里的铜钱又重新过了秤,“六斤半,还差三两怎么办?”之前同意周遥换铜钱的妇女问。

    周遥又跑回那间屋子抓了一把铜钱将分量凑足。

    周遥又与两个妇女说了几句话,左一个阿姨,右一个阿姨,将两个妇女欢喜的合不拢嘴。临走时还不断的嘱咐周遥有空一定来玩。

    回到家里,周遥迫不及待的整理起钱币来。这次换回来的古币有200枚之多,并且品相都不错。特别还有几枚刀币和布币。周遥将刀币与布币先放到一边,开始研究其它的钱币。在这堆钱币当中有三枚比较珍贵的铜钱。

    一枚“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清穆宗初登基时(1861年)由载垣、肃顺等八大臣奉诏辅政,改元祺祥,于铸“祺祥通宝”。未久因慈禧摄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钱未得流通。因此传世较少,比较珍贵。

    第二枚“太平天国”,隶书小平,背“圣宝”二字。清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天京(南京)并正式开铸太平天国钱。未久,苏州、杭州、徽州、衡阳、绍兴、嘉兴等地亦先后铸制。币材金、银、铜、铅、铁俱有,铜币为主。形制一般分:小平、折五、当十、当五十、当百五种,然均不记值。钱文多为宋体字,次为楷书。面、背文字款式多变,计有六种“面背”铸文形式: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圣宝、天国太平·圣宝、天国圣宝·太平、太平圣宝·天国。其中以“太平天国·圣宝”平钱最为常见,以“大花钱”较为珍希。周遥这这枚“太平天国”,因是隶书钱,所以比楷书钱要珍贵许多。

    最后一枚“光绪通宝”母钱,楷书折五,为户、工两部颁发各局的样钱。

    除了三枚珍币之外,其它也是收获颇丰。“康熙通宝”二十二局铜钱,除了甘肃巩昌局与山西省局之外,另二十局钱都已收齐。

    周遥把比较值钱的古币装入集币册,现在已经装满三张塑料册,每册可装20枚铜币。周遥特意把那三枚古币单独装成一册,作为珍币收藏册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5:12 |
第一卷 第五章 刀币head_3

    周遥手头还剩下放置在一旁的刀币与布币没有研究,刀币七枚,布币四枚。周遥拿起一枚布币,平首、平肩、方足、方裆,首部有一道直纹,通长厘米、足宽厘米左右。这是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的平首方足布,三晋地区赵、魏、韩等国都有铸造过该币。周遥辨认了一翻布币上的篆书,宅阳二字。平阳、宜阳、宅阳、屯留、长子等都是战国时韩国的地名,可以断定该布币为战国时的宅阳布。宅阳布出土甚多,价值不是很大。周遥又看了看其它三枚布币,果然也是宅阳布,同样的锈色,应该是同一个地方出土的。

    剩下七枚刀币同样的锈迹斑斑,看来也是出自同一个坑的。刀币主要是春秋战国时,齐、燕、韩三国的钱币。

    齐刀币是秦秋至战国中晚期齐国铸行的钱币,是刀币中形体最大的一种,通体长十八厘米左右,最长的接近十九厘米,刀身最宽处为至厘米,重42至50克左右。齐刀币正背面外周都置有郭线,币面外周郭线比文字高出许多。币面文字三至六字不等,齐刀币上的文字笔划,直线均挺拔干脆,曲线则流畅利落。齐刀币面文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造邦长法化”等。其中“齐返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系齐刀中最享盛誉之品,因传世甚少,弥足珍贵。

    “尖首刀”燕国早期刀币,铸行于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约公元前7一5世纪)。形制特点为:弧背、凹刃,尖首、细柄,铸造工整刃口薄削,背廓隆起而断于柄处;柄上一至二道脊线不入刀面,柄首为圆环。尖首刀以尖长,身短或身较长、尖稍短而分为二式。刀身通长一般为14~17厘米,重14~18克左右。铭文位置多变,或正或背,或正背均有、正背皆无。文字古拙,书写或正或倒或卧,内容多为记数、记干支及星云符号

    “明刀”或称燕刀。战国时期(前475—221年)燕国铸行的最重要的流通货币。面文“oD”,沿惯例称之明刀。刀形分圆折、方折(磬折)两种。

    “圆折刀”一般说来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刀,身、柄交接呈匀称圆弧形,铭文多呈斜向椭圆形,或笔画方折;刀宽铜好,通长13~14厘米,重14~19克。其型式与“尖首刀”相同,只是刀的面纹有一个“燕”字,背文分别有左、右、内、外、中,并配以其他文字。

    “方折刀”多出战国中期以后,刀背弯曲可见折角,状如古磬(音庆)壁缘,旧称“磬折刀”,铭文扁折如眼,体窄铜粗,一般体形较小,长约厘米,宽厘米,重12-18克。明刀是刀货中最常见的一种,其量超乎方足布。然所见以方折刀为主,圆折刀则较少。

    直刀主要是战国时期赵国地区铸行的刀币,部分与赵国相邻的地区亦有铸行,刀身较直,刀头呈圆弧状,通体长14厘米左右,刀身较狭,最宽处约一点五厘米,肉很薄,重量较前述几种轻,一般在10克左右。直刀上正背面边周均置有郭线,刀柄处有1至2道直纹,文字笔划与纹饰线条均比较纤细,不太深峻,有的仅是隐约可见,有的甚至无法辨认。刀环有的呈正圆状,有的狭长,剖面均如鱼背状。直刀币面文字有“甘丹”、“甘丹化”、“成白”、“白人”、“白人化”等等。其中的“蔺刀”和“晋阳刀”为赵刀的珍品。蔺刀体直而小,刃略现弧形,圆首,细柄,世称“小直刀”,通长约10~11厘米,重7~10克,为刀货之珍品。“晋阳刀”刀身平直,几无弧曲,柄无脊线,体型特小,系刀货中最为典型之“小直刀”。通长9~10厘米,重约6~7克。传世及出土甚微,钱币家多视作古币中之瑰宝,每求一见而不易。

    周遥手中的七枚刀币,有四枚“齐化法”三字刀,一枚“尖首刀”和两枚“燕明刀”。虽然是刀币中的低档品,但毕竟年代久远,相比宋、明、清的古币要稀罕些。

    这几枚刀币与布币,形状都不规则,要么长而细,要么扁而宽,都不适合以前做的集币册。没有办法,周遥只能重新拿出工具,做了一个适合的集币册将刀币布币装入其中。

    以后的几天里,周遥吃完饭就往废品收购站跑。到了那里先与两个女收货员聊会天,两个妇女一个姓张,一个姓刘。周遥左口一个张阿姨,右口一个刘阿姨,叫的两个人心花怒放,恨不得马上认他做儿子。聊一会,周遥就跑到那间存放废铜的屋子里,仔细的寻找有价值的古币。为了不重复,周遥特意将找过的钱币堆放到另一侧,一点点的蚕食那一大堆废铜。

    周遥问清楚收购站上班的时间,一到点就过来,好像在这里上班一样。两个阿姨都打趣他,他也算是收购站的员工了。一连十多天,周遥都是家与收购站两点往返跑。爷爷看了,虽然不理解,但总比一个人闷在家要好,所以也不说他。有一天,收购站的废铜被拉走重新炼铜,周遥的活动才算告一段落。这几天的劳累并没影响周遥的心情,有劳动才有收获。这几天的劳动,报酬同样是丰厚的。自己的珍币册又加了十多枚,算上原先的“祺祥通宝”、“太平天国”隶书钱、“光绪通宝”母钱三枚,都快集满一张册了。

    后加的珍币有“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月;“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大字;“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十”;“靖康元宝”隶书折二,光背;“建炎通宝”篆书折五,光背;“洪武通宝”楷书折五,光前;“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济局“当五十”;“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济局“当十”,“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巩”;“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子”,“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寅”,共计十三枚。

    现在是七月底了,还有一个月,周遥就要上学了。八岁,到了入学的年龄,爷爷都已经给他报名了。上学到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几个月后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周遥以后发展的基础,如果不能实行,那么将来就很难起步了。可是计划的实施,是需要资金的,这正是周遥头痛的问题。

    家里是没有钱的,爷爷卖废品只能维持家用罢了。周遥正在发愁怎么可以挣到钱时,目光转移到自己收集的钱币册上,或许它们能够卖个好价钱。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5:12 |
第一卷 第六章 花鸟市场head_3

    周遥决定将自己收集的古币卖掉,但有个问题却不知道怎么解决,那就是不知道在那儿能够卖掉古币。现在不像二十年后一样,那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杭州是个老城,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的首都,是中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本来有古玩买卖的地方,但十年的运动,许多百年老店铺都关了门,何况这种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了。

    周遥决定去花鸟市场看看,毕竟收藏与养鸟种花一样,也是爱好的一种。

    星期天上午,周遥将自己的家当整理好装入书包。书包是爷爷新买的,黄绿色的帆布包,给他上学用的。八张集币册,两圈铁丝穿连的铜钱,将小书包填的的鼓鼓的。又把水壶灌了半壶水,也挎在背上。

    花鸟市场很小,有两家卖花的,没有什么珍贵品种,都是一些常见的,开花特别鲜艳的花卉。象月季,大头兰之类,大大小小的花盆摆了一小溜。还有一个老头在卖鸟,放着七八个鸟笼,里面不知道是八哥还是画眉的在“唧唧”的叫。

    俩俩仨仨的路人经过,大多眼都不瞅一下,偶尔有个人,凑上去问个价,然后价也不回的扭头就走,一点想买的意思也没有。

    “冷清啊,太冷清了。”周遥心凉了。*过去了三年,但人们的生活依然没有太多改善,维持温饱还成问题的日子,哪还有心思去考虑其它东西。

    周遥找了块平地,铺上塑料纸,从书包里把古币拿出来摆上。毕竟来了,不管怎么样先看看情况再说吧。稀稀拉拉的人流从旁边经过,偶尔有人蹲下来翻看一下,但看古币的时间反不如看周遥的长,铜钱只是匆匆的扫几眼,然后目光就会盯着周遥,上下打量几番,最后露出很是惊讶的表情。

    时间过去两个多小时,水壶里的水快喝干了。太阳已经到了头顶上方,阳光也益发的炙热起来。卖鸟的老头早已撤摊回家了,鲜艳的花卉也没有前面时候的精神,歪垂的花朵看起来有些焉。看来没有什么念头了,周遥也准备撤退。这时候,一个老人在周遥的摊前蹲下来,翻看着钱币。老人约有六十岁,穿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戴一副黑色宽框眼镜,一看就知道是个文化人。老人看的很慢,很仔细,目光里透着闪烁的光芒。周遥心里知道,终于遇到识货的人,今天的买卖成与不成,就看这一拨了。

    周遥问道:“老爷爷,你想要什么朝代的铜钱?”

    老人闻言,抬头一看,这才注意到周遥,愣了一愣说:“这些钱是你的?”

    周遥笑了笑:“当然了,我在这里摆的摊,肯定是我的东西。老爷爷,是不是看我年纪小,有点不相信。”

    老人说:“真有些不相信,你多大了?”

    “八岁,今年准备上小学了,闲着没事,赚点零花钱用。”周遥故作正经的说。

    老人听了,有点不能接受,嘴一时都何不拢:“不敢相信!八岁,这年龄,估计正穿着开裆裤和泥巴呢。”

    “没办法,我有点早熟。”周遥做大人状,故作深沉的说。

    老人看着周遥的样子,不由的笑了,“那么,小先生,你的东西怎么卖呢?”

    周遥指了指铁丝穿的两圈铜钱,“这些五分钱一枚,随意挑选,”又指着集币册说“这些价钱不一样,具体的再说。”

    “哦”老人应了一声,拿起集币册指着一枚铜钱问“这枚什么价?”

    周遥从集币册里把铜钱取出来,是枚“康熙通宝”,翻看背面,左满右汉为“台”字,“一角钱。”

    老人仿佛很是不解的说:“为什么这枚要一角钱,都一样的东西,怎么比这些贵呢?”

    周遥看出老人是在逗他:“老爷爷,你想考考我呀,康熙通宝,左满文右汉文共计二十二个铸造局。不一样的字,不一样的价钱,这个台字钱稍微贵点,如果要便宜的这儿有。”说着,从两圈铜钱中挑出几枚康熙通宝,“也是康熙通宝,本来五分钱一枚,算你便宜些,一毛钱三枚。”

    老人没有看铜钱,而是好奇的打量着周遥:“你认得铜钱上的字?”

    周遥没有好气的说:“老爷爷,如果我不认字的话,这些东西早就卖废铜了,也不用拿这儿挨个卖了。”

    老人对周遥的兴趣,远远大于眼前的古币。看着周遥的目光里,充满了兴奋与好奇,一副恨不得把周遥解剖了看看的模样。

    “原来铜钱还有这么多学问?”老人说着,把“康熙通宝”背“台”字钱拿起来“你再给我讲一讲,铜钱还有什么学问,如果说的好,我就买了。”

    周遥有点哭笑不得,这个老头肯定是位懂古币的人,只是不明白,他怎么对自己的兴趣比古钱还大呢。周遥是当局者迷,他也不想想,一个八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孩,独自摆摊,并且一副大人模样,怎能不引人注目。

    周遥指着铜钱说:“这枚康熙通宝是枚小平钱,平钱就是当一文使用的小钱,这四个字是楷书,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这种读法叫直读或顺读。还有一种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分为面与背,即正面与背面,有康熙通宝四个字的这面是正面,反面的台字就是背文,有些铜钱没有背文,称之为光背。里面的圆孔叫做穿,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穿孔四周的突起部分称之为内廓,钱身外围的突起部分称之为外廓。钱币的厚薄称之为肉,根据厚薄有厚肉、薄肉之分。你看看我这枚康熙通宝,肉多厚,一毛钱一点也不贵呀。”

    周遥说着说着,又开始兜售自己的古币,“你看这枚钱,黑褐色,有光泽,是没有入土钱的特征,这种颜色又称黑漆古。如果钱是从土里挖出来的,表面会呈现出银白色的铜锈,那叫水银古。正面钱文上的通宝二字是铜币的一种名称,最早是从唐朝开始,一直沿用到清末。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这是最早的通宝钱了。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乾隆通宝’等等。除了通宝,还有元宝、重宝两种名称的钱。‘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重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还有背文,不同的钱币有着不同的背文,有的记铸造局,有的带星月纹,有的写吉祥语,有的带计值、计重的文字。如折二,折五,当十,当百等等。”

    周遥举起水壶,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问:“怎么样,老爷爷,我说的可有问题?你还满意吗?”

    老头听的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跟谁学的?”

    周遥笑着指了指脑袋:“怎么说,也是吃这碗饭的,得专业不是!脑袋好用,看多了就明白了。”

    老头有些哭笑不得:“人小鬼大,怎么这样油嘴滑舌。”

    周遥笑着说:“没办法,早熟啊,太聪明的脑袋就这样不好。老爷爷,我们的买卖可以进行了吧?”

    “你呀,这么小就是个财迷。”说着老人掏出一角钱,递了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1:37 |
第一卷 第七章 绿壹角head_3

    ps:今天周六更新两章,晚上还会有一章。本书卷二赌石云南已在写作中,各位大大,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来点票票吧!!!

    ——————————————————————————————————

    周遥接过一角纸币,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劳动场面,反过来,背面是ju花图案,中间为棕色,两边为墨绿色,有点像蝴蝶展翅。周遥将纸币对着阳光看了看,叹了口气,没有水印。

    老人见周遥把拿一角纸币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没好气的说:“放心吧,不是假钱!”

    周遥笑了笑,毫不在意的说:“老爷爷别生气,气大可是伤身啊!你一来我就知道你是懂钱的人,刚才可能是班门弄斧,让你老人家见笑了。不过你老人家好像对现在的人民币没有太大兴趣。”

    老人回答:“人民币还真的不是很在行,家里只有几枚第一套的人民币,我主要还是喜好古钱。不过现在还在流通的钱币没有太大价值吧?”

    周遥摇摇头,指着角币说:“这是第三套人民币里的一角钱,第三套人民币含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共7种面额的钞票。其中1角券就有3种版别,最早的一角币券于1960年印刷,是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的首枚第三套人民币票券,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师生图,票幅比现在这种一角要大些,因该券颜色为枣红色,故俗称“红壹角”。由于该券与以后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其他票券相比,无论是图案结构、颜色配比、冠字数码,还是编号位置等方面都不够协调,因此,从1971年11月20日起,银行就开始对其只收不付。该券成为第三套人民币中提前退出流通领域的券种之一。所以这种“红壹角”纸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周遥把手中纸币的背面递到老人面前:“这种一角券于1966年1月10日公布发行,其正面为深棕色,与普通的第三套人民币壹角券无异,但背面却有部分颜色为墨绿色,故集币界称之为“绿壹角”。又因该券背面ju花图案中间为棕色,两边为墨绿色,有点像蝴蝶展翅,因此也有人称其为“蝴蝶版”。“绿壹角”由于印刷时采用的印钞纸不同,因而有带五角星水印和无水印两种版式,其中有水印的很少。当“绿壹角”发行不久,人们就发现它的背面颜色与与1964年4月15日发行的墨绿色贰角券颜色相似,在流通使用中容易混淆出错,于是,人民银行在1967年12月15日调整了“绿壹角”的背面颜色,即改墨绿色为紫色后重新发行,也就是目前人们常见的普通的第三套人民币壹角券。在棕色壹角券发行的同时,银行对“绿壹角”券也采取了只收不付的措施,“绿壹角”和“红壹角”一样,也成了提前退出流通领域的券种。因此它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老人听完后将口袋里的所有一角券都掏出来,翻到背面与周遥手中的“绿壹角”对比一下,果然都是紫色的ju花图案。

    周遥很是得意的说:“怎么样!你这种背面紫色图案的称为‘紫壹角’,现在通用的就是这种,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老人更加惊讶:“不得了啊,你知道的知识够多的,可以叫小神童啦。”

    周遥洋洋得意的说:“这才多大点东西,还差得远呢!”

    说着话,抢过老人手里的几张一角纸币看了看,“你这几张毛票还不一样呢,你看这个地方,这些阿拉伯数字前的罗马数字叫做钞票的冠号。一角券的冠号就不一样,有罗马冠号为红色的和罗马冠号为蓝色的两类,并且每类又分罗马冠号有二个罗马数字的冠号和三个罗马数字的冠号两种。”

    周遥把那几张一角券还给老人,让他验证一番。

    老人看到周遥那可气的模样,不由想打击他一番:“你说的这么头头是道,那么你肯定收藏了不少吧。不如把一角钱还我啦。”

    周遥将“绿壹角”迅速的装入口袋里,一副深怕老人动手去抢的样子。这可是钱啊,二十多年后,1000多一枚的“绿壹角”啊。只可惜不带水印,如果是水印版“绿壹角”,那可是一万多块啊。

    周遥立即转移目标,将书包里的珍币册与刀币册拿出来。“老爷爷,既然你是懂行的人,那么看看这些古币有没有入眼的?”

    老人没有想到周遥书包里还有钱币,接过来一看,脸上的表情就变了。“真不愧是懂钱的人哪!”周遥心里暗想。老人看看这枚钱,望望那枚钱,一时间不知道看那枚好了。珍币册里的古钱毕竟不是其它古钱可以媲美的,周遥收集的十六枚珍币虽然没入古泉五十珍的目录,但也是比较稀罕,一般人很难收集到的。

    老人与周遥砍了一会价钱,最终花了十二元钱,买了那枚“祺祥通宝”和一把三字齐刀。周遥将钱小心翼翼的放好,这可是一笔巨款啊,在这个年代快顶的上一月的工资了。

    从此后,每个星期天,周遥都会到花鸟市场摆摊。那位老人也会定时出现,周遥的古币十之**被老人买去。通过深一步的交往了解,老人姓赵,是大学的教授,喜好古币。

    周遥前世的专项虽然不是钱币类,但作为一个拍卖行的知名鉴定师,很多杂项都有涉猎,所以与老人相谈甚欢,毕竟三十年后的信息资源不是现在可以相比的。现在甚至没有一本专门的钱币参考著作,因此民间的古钱币交易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价格标准,只能买卖双方相互协商。虽然民国时期曾经出版过丁福保编写的《古钱大辞典》,但很少有人能看到,并且标价以银元为单位,很是不便。直到90年代初,才出版了湖南华光普先生编写的《中国古钱目录》。这本书对全国各地的古钱币价格进行了总结,并且还有一比一比例的古钱币拓片,实用价值很强。以后的钱币爱好者几乎人手一册,民间的古钱币交易基本依次为参照。

    杭州的八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烟雨蒙蒙,应出的太阳,一天也没有偷懒,炙热的阳光照得人懒洋洋的,总想睡觉。周遥并没有在这种氛围中偷懒,隔几天去一次废品收购站,那里的废铜渐渐多了起来,又可以从中寻宝了。与赵教授的关系愈加密切,周遥淘到好的古币就直接拿到赵教授家里去,他的丰富知识赢到了赵教授的赞许,不再把他当作小孩子对待了。

    八月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天一天的过去。

    八月的结束就是周遥上学的开始,小学一年级生活,就在九月的来临,重新开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1:39 |
第一卷 第八章 上学head_3

    今天第二更,如果我的推荐票数明天过50的话,明天还有两更。

    文章相关图片

    ——————————————————————————————————

    周遥上学了,小学一年级。时隔二十多年,需要重新再温习小学的感觉。周遥上学那天,爷爷很是激动,为了送他上学,特意不出去收废品了。周遥早早的吃完早饭,穿着比较新的衣服,左边跨着新书包,右边背着盛满水的铝制军用水壶。到了学校,周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同样的装备,每人一个书包,一个水壶。稍有不同的就是女孩子的衣服要鲜艳一些,用带有小花的红布缝制的衣服很是惹眼,男孩子的衣服要单调一些,不是蓝色就是绿色。

    上小学什么感觉?很多人描述不出来。因为上小学的时候,人还小,没有太多的思考能力。长大了再去回想,记忆里除了几件深刻的事情,基本没有太多东西可以回忆。

    周遥现在的感觉就是难受,想象一下,让一个拥有三十多岁记忆的人,在一群挂着鼻涕,流着口水的小孩之中,用一根根冰糕棍来练习1、2、3……。这是怎样一个令人发狂的情形啊,周遥觉得自己就要崩溃了。

    前世中,周遥常看网络小说,重生是网络小说一个很常见的话题。那些重生的牛人,从小就开始泡妞,仗着自己超前的知识,无与伦比的能力,从小学开始就会把学校里漂亮小妹妹把上,满足自己萝莉控的yu望。

    现实与希望总是相悖,周遥这才相信小说情节总是虚构的。现在学校里的女孩,干干瘦瘦,那有二十年后小孩白白胖胖可爱的样子。并且小女孩和小男孩一样,有了鼻涕同样用衣服袖子擦,袖子被鼻涕涂的硬邦邦,亮晶晶。一点女孩子的可爱也找不到。

    周遥想象小说里的牛人,在小学泡的是这样的小眉眉,不由得有一股呕吐的感觉。

    周遥逃学了,在上学的第一天,在一群流着鼻涕小孩惊讶的眼神中逃离了学校。萝莉控的愿望破灭,学校里再没有吸引人的东西了。学知识?周遥的能力教授小学老师应该问题不大。做游戏?让一个有三十多岁思维的人与一群小屁孩玩过家家,还不如直接杀了他呢。

    出了学校,周遥没有直接回家,背着书包去了收购站。姓张的女收购员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周遥上前问:“张阿姨,你在干什么?刘阿姨哪去了?”

    “你刘阿姨领着人去放货了,”张阿姨见了周遥的书包,“今天不是开学吗?你怎么不上学,跑到这儿啦?”

    “今天学数数,我早已会数了,所以就出来了。”周遥解释道。

    周遥经常过来与两个人聊天,她们都了解周遥很聪明,一点都不像八岁的小孩,所以张阿姨听了没有再询问。两个人又聊了几句话,那个姓刘的收购员回来了,一见周遥就问,“你不是今天开学吗?怎么在这里呢,不是让老师给赶出来了吧?”

    “怎么会呢,学校里教的东西都会,闲得无聊,特地跑来看看你跟张阿姨呢!”周遥时刻不忘给俩人抛蜜枣。

    “看我们?不会吧,还是来翻废铜吧。”刘阿姨顶住了周遥的糖衣炮弹。

    “那能呢,来看两个阿姨才是主要的。”被说出实情,周遥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信你个小鬼头才怪呢,刚才有人卖了一些铜板,你去看看吧。”刘阿姨笑着说。

    古币一般被称为铜钱,特指那种有方形穿孔的圆钱。而铜板是指那些没有穿孔,机器压制的铜币,又称为铜元。我国铜元始于广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同时受到香港铜元及外币的影响,这年六月,广东开铸铜元,以紫铜百分之九十五,白铅百分之四,锡百分之一配合,每枚重二钱,当制钱十文,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及满文“宝广”,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广东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每百枚换一圆”;背面中铸“飞龙”图及珠圈,上缘英文纪地“KWANGTUNG”,下缘英文纪值“ONECENT”。广东铜元的出现,开我国铜元之先河。在此后的五十年里,铜元被大量制造,总数应该在百亿枚以上,至今大量存世。所以普通的铜元价值不高,只能当作废铜处理。

    铜元绝大多数均很普通,但也有极少数因为各种原因存世很少,极为稀罕。最著名当属“大十珍”和“小十珍”(不含解放区铜币),具体如下:

    大十珍:安徽省造九星十文开国纪念铜币、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吉林省造光绪通宝辛丑制钱二十个、哈尔滨壹分军舰图红铜币(193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五文、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十文、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红铜元、天津造袁世凯像大面型共和纪念十文、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文(1904年)、江西省造辛亥大汉铜币当制钱十文。

    小十珍: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中心“津”字嘉禾拾枚(1936年)、大清铜币中国孔双花二文、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

    “大十珍”和“小十珍”多系试铸币,传世不多,市场上绝难见到。例如大十珍中的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在中国铜元中,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是别开生面的名品之一。首先,在图案设计上,此币可谓是标新立异之作。正面中央为一盆栽万年青图案,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吉林省造”,下缘铸“制钱二十个”,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丑”;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坐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吉林”,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2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纪地、纪值文字外均有装饰性线框及花星),左右两侧铸满文“清国”,意即“大清国”。中国铜元的图案,从没有在正面铸万年青图案的,更没有在英文字外饰以线框的。其次,此币面值为二十文,但它的直径和重量仅与五文铜元相等。按常例,二十文铜元的直径为厘米,而此枚铜元的直径仅有厘米。这枚铜元的铸造情况,由于没有直接有关的史料,所以人们只能依据它的特点,推测它为试铸小样币。据记载,吉林省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将原吉林机器官局改建为银元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元。光绪二十八年(1902),又于银元局内开铸铜元。此币币面干支纪年为“辛丑”,即光绪二十七年(1901)。这也许说明了它是吉林省在正式铸发铜元的前一年所铸造的试样。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据知仅有两枚存世。其中一枚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1:39 |
第一卷 第九章 铜元head_3

    周遥进了废铜存放室,看到墙角堆放着一小堆铜元,约有几百枚,大多是大清铜元,还有一部分是民国早期的铜元。民国铜元与大清铜元在图案上是有区别的,大清铜元背面是中龙图案,不同省份的龙纹具有各自的特点,如大清龙、浙江龙、闽关龙、湖北龙、清江龙、广东飞龙、福建官局龙、安徽坐背龙等等,懂行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是那个省的铜元。民国铜元则将原本帝王色彩浓郁的龙纹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交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

    铜元收藏,稀罕为首,但毕竟“大十珍”之类的铜元,可遇而不可求的,存世几枚的东西不是想得到就能得到的。除了珍品,还有其它的铜元也有收藏的价值。从铜元面值来看,其中以当十文铜元最为常见,而当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铜元都值得留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民国四川铸造的“四川铜币”当二十、当五十、当百者却属常见品种。

    另外一些合背铜元与错版铜元都有收藏价值。合背铜元是指在压制过程中因操作失误,铜元正反两面被压成同样的图案,如果都是正面就称之为合面,如果都是反面就称之为合背。例如,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十文、五文均有双面龙的合面钱。江南省造壬寅年十文光绪元宝,既有双面龙的合面钱,又有双面字的合背钱。

    错版铜元是指因模具出错而产生的错误铜元版别,常见的错版形态有:英文错误,主要有字母写错、单词拼错等。如单词“PROVINCE”(省)错拼为“PROVINEC”等。正背面图案错配。如湖北省造光绪元宝,背面是浙江龙、清江龙或广东飞龙;浙江省造光绪元宝,背面却是湖北龙、广东飞龙、福建官局龙、安徽坐背龙等。这些错版铜元,在成百上千的铜元中也难找到一枚,价格自然较高,是普通铜元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周遥逐个仔细的察看,品相好一些的放到一边。品相被称为是“收藏品的生命”。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差异,而且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现的问题。铜元的品相对铜元收藏意义尤为重大。机制铜元无论是对表面的光洁度,乃至边丝的好坏都有严格的要求,任何缺陷都会影响藏品的价格。图案文字清晰、无磨损,表面平整光洁,边缘无明显撞击痕迹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品相好的铜元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收藏价值也较高。

    周遥翻了一个多小时,才将百十枚铜元看完。除了一枚背逆铜元之外,其它多是当十的普品。所谓背逆币是指有些铜元面上的字和背上的龙,虽然图案没有配错,但两者位置却不对应。本来字首和龙头都应该向上。但有的铜元因配版错误,也出现了偏差,字首和龙头少的偏差30度、45度,多的偏差90度、120度,甚至偏差180度,使背面龙头从上面移到了下面。这种背逆铜元,偏差越大越少见,其价格也越高。偏差180度的背逆币,很难见到,是普通铜元价值的上千倍。周遥找到的这枚光绪元宝当十浙江造,字首与龙头偏移100度以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周遥又从品相好的铜元中,挑了些不同版别的铜元。这些普通的铜元存世量都很多,并不值钱,能卖个毛了八分的。但是如果将它们集成完整的一套,其价值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算了。比如。“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疆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也极不易得。所以,收集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假如一枚铜元可以卖一角钱,那么这整套的十七省局铜元就不再是一元七角可以买到的了。一般可以卖到五元钱,价值升高了三倍。

    铜元还有另一种收藏方法,就是收集同一品种却不同版别的普通铜元。铜元是采用钢模铸造,开模是采用手工雕刻模具,一般一副钢模最多只能铸造铜元2万枚左右。由于模具损毁的原因,往往频繁修模换模,必然会使同一省局,同一类型的铜圆,存在着差异,这就为我们收集不同版别的铜元创造条件。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收集。

    收集不同版别的铜元,需注意的地方有中花,边花以及币背龙型图案的不同。如中花,即有五瓣花、六瓣花、芙蓉花之分,还有中圆环、中金钱、中满文等等;边花,即有十字花、五瓣花、五点星、五角星、米字星等等。清代当十铜圆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即使同一省局在不同时期铸造的当十铜圆,也具有不同的背龙图案。如湖北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即有大蟠龙、小蟠龙、特大龙、水龙、坐龙、珠圈水龙、珠圈坐龙等多种背龙图案。所以在区别不同版别背龙图案时,主要是看龙头(大头龙、小头龙、葫芦头)、龙尾(大尾龙、细尾龙、七尾龙、八尾龙)、龙角(角内弯、角外弯)、龙爪(四爪、五爪、龙爪下单宝、龙爪上下双宝)、龙珠(大龙珠、小龙珠、龙珠三火焰、龙珠五火焰)、龙刺(龙刺朝上、龙刺朝下),以及龙身周围祥云(大祥云、小祥云、云团多寡)等等细微处的不同。

    当然这样的收集很不容易,但只要细细留意,花费不多的钱,就可能得到非常丰厚的回报。如果能收集到30枚同一品种不同版别的普通铜元,它们的价值不亚于一枚铜元珍品。

    周遥带着自己挑选的铜元,告别两个阿姨回到家中。同样的,将铜元整理归类后装入集币册。除那枚背逆铜元和几枚民国铜元外,“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十七省局中,只缺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元;“大清铜币”当十铜圆二十个省局,已经找到十二个省局所铸铜元。


发表于 2011-4-16 22:06 |
天人合一!!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0:07 |
第一卷 第十章 白金三品          ——————————————————————————————————

    周遥带着装有铜元的集币册来到了赵教授家,赵教授老伴早逝,几个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家。周遥已经来过几次了,每次俩人聊得都很开心,谈论钱币时赵教授不再当周遥是个小孩,而是当作良师益友来对待。探讨泉币之余,赵教授才会当周遥是小朋友,给他准备一些好吃的零食。这也是周遥常来的原因之一,毕竟作为浙大的教授,经济状况是很好的。

    赵教授见周遥来了,很是高兴:“你这个小家伙,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来看我?上学很忙啊!”

    “这不是来看你了吗!怎么很想我!”周遥回答。

    “你个小鬼精灵的,有什么好想的。今天怎么来了,不是已经开学了吗?”赵教授笑着说。

    “是啊,这不是刚从学校里出来,特意来看看你。”周遥做出一副诚心的模样。

    “什么!你旷课!刚上一年级,你就旷课。”赵教授有些生气。

    周遥笑了笑:“看把你生气的,你不会让我去学校像那些小屁孩一样,数一二三吧?”

    “说别人小,看把你大得不得了,”赵教授想了想周遥的能力,“确实有些不适合,只不过,刚上学就逃课,肯定给老师的印象不好。”

    “要不这样,我去你们那个学校怎样?”周遥胡扯道。

    “哈,哈,想的美,在等十年吧。”赵教授被周遥逗笑了。

    “谁稀罕呢,我以后考清华,北大,剑桥,哈佛。”周遥一副不屑的表情。

    赵教授笑得更厉害:“知道的不少啊,还知道剑桥哈佛呢,你啊,不好好学习,只能家里蹲了。”

    周遥仰着头说:“像我这样的天才,还需要努力吗?想考那儿,就上那儿。”

    “你就吹牛吧,小小年纪,什么不学,就学会吹牛了。”赵教授说。

    “事实啊,你就不相信事实,我也没有办法。”周遥满脸无奈的表情。说着话,把装有铜元的集币册拿出来给赵教授看。

    “又弄到什么宝贝了?”赵教授问道。

    “没什么好货,只是普通品。只有这个还差不多。”周遥把那枚背逆铜元递给赵教授。赵教授看了一会,还给周遥,“是背逆币,还不错。不过我是没有兴趣,我主要喜好铜钱,有机会给你介绍个收藏铜元的朋友,他可能会喜欢。”赵教授很了解周遥,这小家伙,对收藏没有太大兴趣,只知道卖钱。

    “我前几天收了几件好东西,你看看,把把眼。”赵教授说着拿出三个黑乎乎的东西。

    周遥仔细观看这些黑家伙,一块方形,一块圆形,还有一块椭圆形。看材质,黑黑的,没有红斑绿锈,应该不是铜质。赵教授只喜爱古币,那么他拿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古钱币。但印象里没有这种钱啊。从最早的贝币,蚁鼻钱,刀币,布币一直到解放前的铜元、银锭都不相符。那个圆形的有点像古代的小银饼,但看材质应该不是银的,这种观点也不成立了。

    周遥摇了摇头,放弃了思索,钱币毕竟不是他的长项,如此生僻的东西在脑海里一点印象也没有。也就没必要再想了。赵教授见周遥不认得,洋洋得意的说:“吹牛吧,现在牛皮终于吹破了。还说自己是天才,什么东西都知道,现在终于露馅了吧!”赵教授兴高采烈的样子,如同个小孩一般。与周遥交往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中被感染了,时不时表现出老小孩的形态。长时间被周遥压制,现在终于扳回一局,焉能不高兴。

    “有那么好高兴的吗?拜托,我可是个小孩,难道为难一个八岁的小朋友,你很有成就感吗?”周遥没好气的说。

    “高兴啊,真高兴呀。”赵教授一点大人的自觉也没有,依然笑容满面。

    周遥只能无奈的翻了翻白眼珠,表示抗议。

    赵教授拿出他的宝贝书,民国时期著名钱币学家丁福保编著的《古钱大辞典》,翻到其中一页读道:“唯汉武帝白金三品,仅有是说,未见是泉。”

    “白金三品”,周遥脑海中依稀有点印象,是汉武帝时代铸造的象形币,流通时间很短,两千年间没有见到实物,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在陕、甘两省出土了一些。其中龙币多见。马、龟币因方、椭薄小,易于腐蚀损毁,比较少见。所以想要集齐一套三枚“白金三品”是极为困难的,没有想到,还没有进入80年,赵教授已经收藏了完整的一套。

    “怎么确定,它们就是白金三品呢?”周遥问道。

    “白金三品虽然一直没有实物,但在《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中均有记载,‘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澹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明其重。……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这些记载证实了白金三品的存在。”赵教授解释着,脸上带着为人师表的优越感。

    周遥重新研究这些以龙、马、龟为纹样的“白金三品”。这三枚币形态各异,其中龙币为圆形,重141克,径毫米,高毫米。其正面凸起纹饰为一长嘴、独角、长脖的腾云驾雾之飞龙。背面凹,周沿有一圈铭文,中间有两个×厘米的方形戳记,戳记铭文为“少”字。马币为方型,重克,尺寸为××毫米,正面是一马形,挺胸、昂首,三蹄着地,一蹄抬起,神采奕奕,气势昂然。背略凹,有一个×厘米的方形戳汜,戳记铭文为“少”字。龟币为椭圆形,重12克,尺寸为40××毫米,正面纹饰为鳞甲状,上有一个×厘米的方形戳记,其铭文为“少”字,背面平,有似篆字样图形。这三品钱上都有方形戳记,铭文为“少”字,正好印证了史书上记载“少府”造“白金三品”的事,证明这些钱币是由西汉掌管皇室财政、铸钱的机构“少府”统一铸造的。

    “不错,是好东西,今天开眼了,只可惜不是真正的白金。”周遥笑着说。“白金三品”的材质虽然叫做白金,但并不等同于我们所说的白金首饰的白金(铂)。实质上是银锡铅合金。古代称锡为白锡,铅为黑锡,铅是包括在锡内的,故称“造银锡为白金”。

    “是啊,我也没有想到会是白金三品,原来认为是大秦国(古罗马)的袅蹄铅饼呢,回来后不经意的看到《古钱大辞典》中的记载,就不断的查资料,忙碌了半个月,才基本可以断定为白金三品。”赵教授略有感触的说,看来这些天也累得不轻。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0:08 |
第一卷 第十一章 童年游戏head_3

    周遥成了名人,开学第一天就逃课。看到其他小孩羡慕敬佩的目光,周遥不由暗想,多亏是在79年啊,如果是在20年后,其他人肯定会走过来,拍着自己的肩膀,举着大拇指,喊一个“牛”字,那自己不就成了牛人了。

    *的风暴刚过去两年,红小兵的余威还没有散尽,再加上那时学校也没有什么比较,老师的教学也没有压力。因此学校,老师对学生管的很松,不像20年后,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抗个大书包。周遥逃学并没有引起太大波动,那年代的学生时不时的有人缺课,更何况周遥虽然缺课,但该会的东西都会。就这样,周遥成了学校里独特的风景线,上课往往找不到人,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为了照顾爷爷的感情,没办法只有在考试的时候,闭着眼写上几笔,得个奖状好让爷爷高兴高兴。

    周遥虽然拥有前世成人的思维,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儿童的天性。逃课一天是新鲜好玩,逃课两天也还可以,但要天天逃课,那也就没意思了。终天无所事事,找不到东西玩,也是很无聊的事情。毕竟这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游乐场。

    周遥除了每周去废品收购站两次,去赵教授家一两次外,其他时间就在学校安定下来了。上课的时间,练一下龙象诀。课下就与其它小孩重温一下儿时的经典游戏。

    周遥在前世曾与儿时伙伴一同怀旧时,谈到过儿时游戏,俩人一一数来,感叹很深,回味起那个年代的游戏项目,真是单纯、新鲜、健康得能掐出汁儿来,令人怀念。

    现在有机会重来一遍,周遥当然不会放过,好好的玩一番,否则长大以后还会遗憾。

    玩“夺地皮”,就是找一块干湿适合地,画个方框,一人一半,先猜拳,赢的人选地,一人手持一小刀,以刀先扎本方地盘三次,没压线,并且刀不能倒,然后就可在对方地盘上扎一刀,以此画线,将对方地分成两半,输家只能挑其中一份,然后双方再来猜拳……

    玩“打脑门”,就是摆三块砖,左中右,中间的砖头小一些,然后四个人站在五米开外,拿块小点砖砸,谁砸到了中间那块,就是脑门,左边是左耳朵、右边是右耳朵,如果还有人,前边再摆块“鼻子”砖。没砸中的人,就被罚,会被砸中耳朵鼻子的人揪住耳朵,捏住鼻子,而后有砸中脑门的人宣布惩罚几次……

    玩“滚铁环”,就是用比较细的钢筋弯成一个铁圈,然后再用铁条做一个推杆,就可以推着铁圈跑了。水平不够的人,往往跑不了几步,铁圈就会歪倒,水平高的,推着铁圈飞速的跑,不但可以跑直线,还可以拐弯变向……

    玩“泥巴”,泥巴的玩法有很多种,其一就是捏东西,小鸡小狗,飞机大炮都捏过,不过男孩子做的最多的还是泥手枪,晒干后每人一把别到裤腰前,不时的抽出来砰砰两声。其二就是团泥珠子,那时候也有玻璃珠,但是太贵。每人上学时口袋里装满了晒好的泥珠子,有人做庄把三个泥珠在下一个泥珠在上摆一个目标,三米之外划一根线,所有要玩的人站在线外,用自己带来的泥珠瞄准目标投,没有投中的泥珠就归庄家所有,如果投出的泥珠打中目标,庄家就会给投中的人50粒泥珠……

    玩“撒冰糕棍”,小学一年级,冰糕棍是数数的必备工具,每人都会准备一大把,课余时间就会玩撒冰糕棍,要玩的几个人,每人都交出相同的冰糕棍,通过剪子包袱锤确定先后顺序,先赢的人把所有的冰糕棍用一只手握住,把手平举,然后松开手让冰糕棍自然下落,接下来这个人就可以捡冰糕棍了,规则是一次只能动一根冰糕棍,不能带动其它的棍,如果移动了其它的冰糕棍,则游戏权就归为下一个人所用……

    玩“纸宝”,就是用两张纸相互交叉叠成方形的宝。可以两个人玩,也可以多个人玩,每人拿一个

    纸宝放在地上,确定先后顺序,先开始的人用自己的纸宝去打别人的纸宝,如果对方的纸宝被自己打得反过来,就归自己所有,对方只能重新再放一个纸宝,把每个人的纸宝打一遍后,就轮到下一个人,依次循环。开始的时候,一般只用一张纸叠宝,后来为了增加威力,就用多张纸叠一个厚宝,再后来改用纸壳叠,或者是在普通的纸宝里夹上塑料片和铁片……

    童年的乐趣,对男孩来说很多很多,吹肥皂泡、折纸飞机、捉虫、摘桑葚、斗拐、捉迷藏……

    女孩子一般不与男孩一起玩,她们有自己的游戏,那种女孩子玩的游戏。

    “跳房子”,那会儿小女生们爱玩“跳房子”,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子儿就可以搞定。小孩儿家在地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再分成810个小方格,就成了“房”或者“田”。每人手捏一块小石板儿,俗称瓦块,往小方格“房内”扔瓦片时,必须站到线外,如果扔的瓦片压住房内的线,就算瞎了。二号再扔,扔准了,可用一只腿跳,另一只腿屈起来。一个房一个房地转一圈,然后,再继续扔,再跳……

    “跳皮筋”,女孩童年最热衷的游戏莫过于此了,她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跳一级升一级,跳“死”了就换人。一般五六个女孩们跳前用“乒呤乓啷”分出两组,一组绑皮筋一组跳。两人做桩牵着橡皮筋,先从脚踝位置跳起,再升至膝盖处,腰部,胸部,脖子,最后两手高高举起。在中间跳的女孩跳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并不像跳高那么简单,跳过了事,还必须在同一高度跳出几种花样,才取得“升级”的资格,否则就算输,只得去做桩。通常分一关二关直至天关,边跳边唱歌谣……

    “踢毽子”,踢毽子可是女孩子们的绝活,男生一般是望而却步。毽是自己做的,用一块棉布、一枚方孔铜钱、几根花公鸡的羽毛做成的毽子。女孩们可以踢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让毽子掉地,且能踢出许多纷繁古怪的花样来……

    “丢沙包”是少有的男孩女孩可以一起玩的游戏。沙包是用六块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布片缝制的,最后装入沙子。玩耍的时候,先通过猜拳确定两个丢沙包的人,然后画两根相距十米左右的平行线,丢沙包的人在平行线之外,其他人在线中间,线外的人就瞄准线内的人投,而线内的人就要躲闪,如果被沙包丢中,就要与丢沙包的人互换位置……

    周遥沉浸在童年的欢乐中,忘记了前世的悲欢喜愁,不再想那过去的事情……

    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写到这里,不由怀念自己的童年玩耍,虽然当时物质贫乏,但却玩的无忧无虑,欢乐无比。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的很充实。很是怀念呀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0:08 |
第一卷 第十二章 庚申年head_3

    年2月15日,这天周遥起的很早,天刚蒙蒙亮就从床上爬起来了。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特殊不是指今天过年。过年也叫春节,一直是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对孩子而言是最盼望的时刻,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爆竹可以玩。

    对周遥而言,这些都不重要,毕竟他的思维不同于普通孩童,三十多年的前世经历,不会在意这些儿童的诱惑,虽然有时身体本能的渴望,但在他那坚定的意志下也消散了。今天的重要,对别人而言可能毫不在意。周遥可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准备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他不舍得吃一根冰棍,即使那才卖5分钱。明知道除了水和糖精没有其他任何的东西,明知道这东西没有任何营养,但是夏天炙热的环境下,那份透明的凉意**裸的诱惑身体的本能。思想的抗拒,身体的向往,周遥有一种分裂的感觉,最后还是硬生生的将这份yu望压住。这样的后果就是,在街上遇到卖冰棍的小贩,周遥就会绕开走,否则他不能保证自己还能压制住那份更加强烈的yu望。

    年按中国农历计算,为庚申年,即猴年。受香港生肖邮票的启发,从这一年起,我国开始连续发行生肖邮票。生肖邮票的第一种T46“庚申年”是由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原作画为黄永玉。北京邮票厂影雕套印,票幅26*31(毫米),齿孔度,全张枚数8*10=80枚,印制数量500万。以周遥的眼光来看,这枚邮票的设计和制作大有改进之处,票面用泼墨手法,寥寥数笔就勾画出猴子的特征、神韵,邮票上的猴子眼睛炯炯有神,毛发根根可见,但在红色背景下的黑猴,乍一看有黑不溜秋的感觉,影响了观赏效果。

    然而这一些都不重要,它成了中国邮票里升值最快的一种。二十年间,从每枚8分升至1500元以上,升幅高达两万多倍。这样的升值速度,不但在中国邮票里绝无仅有,在世界邮票中也难找到。

    周遥将自己所有的资金都拿了出来,除了几张十元的大团结,大多是一些毛票和硬币。周遥点了几遍,总共68元7角5分,这里面大多是卖古币赚来的,还有一些是周遥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将这一堆钱币装入书包,书包顿时鼓起来了,周遥又向里面塞进早已准备好的卡片,一切收拾妥当,跟爷爷说了一声就向邮局出发。

    今天过年,邮局只上半天班,下午就不再开门了。邮局如同往常一样,不,应该是有些不一样,大概是过年的原因,除了几个员工外,见不到外人。周遥走到柜台前,柜台有些高,周遥的下巴刚达到台面。柜台里面是个女员工,正在无所事实的与其他人聊天呢。周遥喊道:“阿姨,买邮票。”

    那个女员工看了看周遥,随手拿出几枚普通的民居邮票;“要几张?”

    “阿姨,今天不是发行新邮票吗?要那种。”周遥回答。

    “小家伙知道的还挺多,什么样的邮票都一样,都能把信寄出去,还挑三拣四的。”女员工虽然嘴上嘟囔着,还是从抽屉里拿出一整版的新猴票,“八分钱一张,要几张?”

    周遥把书包举到柜台上,把底一反,钱币就哗啦啦的滚落到柜台上,“就买这些钱的。”

    女员工有些呆住了,没有想到一个小孩背着一书包钱来买邮票,其他的员工见了这个场面也都围了上来。虽然大多数都是些硬币和小额的散票,但那一小堆钱币中夹杂着的几张10元的大团结,就足以使他们认识到这是一笔不小的钱,毕竟那时的工人一月才挣20元钱。

    那女员工有些不能相信的问:“这些钱都要买邮票吗?这些钱是你的吗?”

    周遥没有直接回答,拍了拍已经干瘪的书包:“数一数,看看能买多少张邮票?”说着,手指了指放在柜台上的猴票。

    女员工见问不出什么话,就不再言语,开始点数钱币。其他的员工见零钱较多,也上来帮忙,不一会点数完毕。

    “一共是68元7角5分,真的全部都要买邮票吗?”女员工还是不能相信,不放心的又问了一遍。

    “全部。”周遥点点头。

    女员工确定后,又低头开始计算,这些钱能够买多少张邮票。“一共可以买859张,还余下3分钱。”说着退给周遥三分钱。

    一版猴票80枚,女员工一共给了周遥10版整的猴票,又从一版中撕下59枚邮票。周遥拿起一版猴票,这可是钱啊,20年后这一版就是20万呀,可以买一辆不错的轿车了。说起猴票就不得不提猴票换楼的事了。“庚申年”(猴)票发行之初,香港邮商蔡芳详就果断购买了1250版合10万枚,面值人民币8000元,此后该邮票持续升值年5月,他售出30版“庚申年”(猴)票,所得万元买下原来租用的铺位,从而演绎了猴票换楼的传奇故事。

    周遥将整版邮票反过来,背面果然粘连着一些黑色的墨迹。“庚申年”是采用雕刻版套影写版的工艺来印刷,由于北京邮票厂多年没有印刷雕刻版套影写版的邮票,库存雕刻油墨年久干结,上机后太黏稠,机器走不起来,加稀释剂和调和油太多,则墨色不黑。工人想了个补救办法,往雕刻墨中加铅印墨。但铅印墨不是邮票专用快干墨,机器是走起来了,但终端成品一经叠摞,则出现互相粘连挂脏现象。为了解决晾干问题,邮票库临时搭建了许多类似养蚕的晾票架。每架五六层,每层七八摞,每摞20版用来晾干成品票,即便如此,它的背胶部分还有许多粘黑挂脏。这也成了日后鉴别猴票真假的另一诀窍。

    周遥从那不成版的邮票中,沿着带有北京邮票厂字样边纸的位置,撕下一个四方连,接着又从书包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卡片。这张卡片是周遥自己做的,把硬纸板剪成长方形,用墨水写上新年快乐,在周围勾画了一些花纹。周遥把猴票四方连涂上糨糊,粘在卡片右上方,然后让那个女员工在卡片上加盖了三个邮戳。一个盖在邮票边纸上,一个盖在右侧两枚猴票上,一枚盖在新年快乐的新字上。

    一切工作完成,周遥将买到的邮票小心放好,准备回家。不待走出邮局门口,就听后面的邮局员工议论纷纷,不管是谁,总的结论就是这个小孩是个傻帽,呆子,败家子之类。周遥真想回头告诉他们,这是一次发财的机会,如果把握不住就会后悔一辈子,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换来的肯定是更多的讥讽和嘲笑。

    人啊,从心底里就是那么自大!许多不同常理的现象,人们下意识加以否定,不管事情的对错。因此,许多人错过了改变了一生的机遇,错过了不同的命运。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0:09 |
第一卷 第十三章 过年head_3

    回到家里,用白纸把邮票小心的包好,然后压在箱子底下。

    下午,有很多事情要干。首先,帮着爷爷贴对联,门神。对联。一般都是一些祝福的话语,配上红纸,增加节日里喜庆的气氛。而贴门神则为了祈求一家福寿康宁,消除一切病患魔灾。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最早的人们将两个名叫神荼、郁垒的神人贴在门上,以避邪防害。唐朝以后,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周遥将门神贴好,左边门神持鞭,右面门神举刀,两者都是圆目怒睁,面目狰狞。周遥开始的时候认为持鞭的就是秦琼,另一个是尉迟恭。因为评书上听过秦琼是用锏做兵器的,在周遥印象里锏与鞭是一样的东西。后来,评书上又讲尉迟恭也是用鞭做武器,这下就把周遥弄糊涂了。那个才是秦琼呢,印象里这两位武将都不用刀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整个童年。

    爷爷把周遥发的奖状拿出来,涂上糨糊,贴在墙上最显眼的地方。这是学校发的“三好学生”奖状。“三好”是之德智体三方面都优秀,因此学校发这个奖状加以鼓励。周遥当时接奖状的时候就感到自己受之有愧,学习,体育方面到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品德方面被评为优秀,周遥内心不由惴惴不安。作为开学第一天就逃课,上课不认真听讲,时常旷课的学生,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被给予如此高的荣誉,依然内心惶惶不安。有心拒绝吧,又怕老师面子上不好看,再加上有个奖状会使爷爷高兴,周遥就怀着惭愧的心情接过了奖状。

    一切准备好了,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改革开放才开始三年,人们依然生活在温饱线上,大多食品

    都不充足,只能限量供应。爷爷领会了一些大白菜、富强粉、江米、调味品、花生油、猪肉。年夜饭应该是一年当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不管收成怎样,都要好好的过一下,一是庆祝一年的圆满,二是预祝明年更好。

    年夜饭,对小孩子而言,主要是好吃的食物。对成年人而言,重要的是那股年味,过年的味道。一家人在寒冷的冬夜,围坐在一起,烤着暖烘烘的炉火,欢乐的吃着东西说着话,那种温馨的感觉才是真正过年的味道年后,每个人过年时都会说,真没意思,一点年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生活远远好过现在,每家每户年货都备得足足的,还有很多家庭去大饭店里吃年夜饭,但不论怎样都难找到以前过年那种感觉了。

    所以说七八十年代过年,虽然条件差点,但过年的感觉确是很快乐。大人,孩子一年之中都在盼望着春节快些到来。过年时,不管什么烦心事都丢到一边,高高兴兴的过年。对于周遥爷俩来说,过年多少显得有些冷清,一个老人,一个小孩,虽然饭菜要比平时丰盛,但那种过年的氛围始终融入不到年夜热热闹闹的气氛当中。重生已经半年了,周遥始终找不到归属感,找不到家庭的那份亲情。或许是周遥不同记忆的原因,又或者是在这个残缺家庭感受不到温暖的缘故。爷爷对周遥很好,但缺少父母的疼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两个人草草的吃完年夜饭。传统过年是要“守岁”的,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作为小孩子,不用熬夜,想睡就可以睡的。窗外的爆竹声,一阵阵的传入耳中,睡不着,又不知道干点什么好。周遥不由得有些怀念前世被无数人唾骂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啊,即使看个春节联欢晚会也比闲得无聊好啊。这种希望,只能想想罢了。这才1980年,而春节联欢晚会是从1983年开始的,一直延续到周遥转世前都没取消。更何况家里也没有电视,即使有春晚也不能看。

    期间,有同学过来约周遥出去捡爆竹。放爆竹是过年的必备项目,每家每户在请神,拜神,送神时都要放鞭炮。有些爆竹在燃放时没有爆响,就会掉落在爆竹皮里。小孩们拿着灯笼,油灯站在一旁,待鞭炮结束,祭祀完毕,就会一哄而上,在爆竹皮里寻找没爆的爆竹。捡到的都会不住的欢呼,好似捡到宝一样。一家捡完,就等另一家,大半夜下来,运气好的口袋里就装满了爆竹。这些爆竹虽然不能再燃放,但孩子们把外层纸壳剥掉,将里面的火yao倒出,可以当作烟火来放。

    周遥拒绝了邀请,虽然身体上不到十岁,但思想的成熟,使他愈来不像小孩子。这种孩子的活动吸引不了他。更何况大冷天,在外面转半夜,饱受风寒,这些只有天真的小孩会做。

    周遥回到自己的房间。自从上学开始,周遥就与爷爷分开睡了,爷爷住东厢房,周遥住西厢房。躺在床上,进入了内视的状态,三脉七轮愈发的清晰明显,各轮之间相连接的脉络也清楚可见。心轮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已有转动的迹象。半年来,周遥感受到修炼带来的益处,身体强壮了很多,很少生病,脸色也不再苍白。另外,力气变得很大,虽然没有达到一象之力,但在学校里,即使六年级的学生也很少有力气强过他的。

    周遥就在内视中,在爆竹声中,度过了重生后的第一个春节,迎来了新的一年。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0:09 |
第一卷 第十四章 拜年head_3

    新年初一,人们都要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的相互拜年。说几句吉利话,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孩子更是欢喜,每家都会准备好吃的糖果点心,还有长辈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周遥随着几个伙伴,串了几个亲戚邻居家,算是拜过年了。周遥带上自己做好的猴票四方连贺年卡,准备去赵教授家拜年。

    赵教授家离周遥住的地方约有半小时的路程,天气有些冷,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呼出的热气。周遥将冰凉的手插进棉袄口袋里,紧紧的压住棉袄的衣襟,防止冷风吹进衣服内。脚上穿着笨拙的棉鞋,鞋底不断摩擦冰硬的地面,发出踢踏踢踏的声响。

    赵教授家是个小套院,好似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周遥不等进门,就在门口处嚷道:“赵爷爷,拜年的来了。”听声音,看架势,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债的呢。从屋里出来一个中年男子,大约有三十多岁,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女孩,大概有五六岁,穿着一身红色的花棉袄,粉粉的脸蛋甚是可爱。小女孩很是害羞,跟在男子的后面,小手抓住前者的衣摆不肯撒手。

    周遥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赵爷爷家还有其他人。那中年人笑了笑问道:“是小周遥吧,快进屋,外面冷。”

    周遥随着他进了屋,客厅里除了赵爷爷,还有一个妇女,一个青年男子。周遥对着赵教授道:“赵爷爷,过年好,祝你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赵教授笑着说:“好好好,你能过来拜年我就很高兴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指着周遥说,“这就是我常跟你们说的小周遥,经常过来陪我聊天解闷。”又对着那几个人说,“这是我大儿子一家,这一个是我二儿子。”周遥赶紧叫了几声叔叔,阿姨。

    赵教授又拉着那小女孩的手,“叫哥哥。”

    小女孩羞怯怯的叫了声:“小哥哥。”

    周遥有点纳闷,自己虽然不大,但也不必要在哥哥前面加个“小”字。后来才明白,小家伙看了动画片《人参娃娃》,学里面的人参娃娃,不管见了谁,都叫小哥哥。

    “这是我们家的宝贝,小雅,漂亮吧?”赵教授接着说。

    周遥看着正在眨着眼睛望着自己的小女孩,点点头。赵教授接着又说:“以后长大了,给你当媳妇怎么样?”

    周遥的脸顿时红了,没有想到这个老头开这样的玩笑,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众人见了周遥尴尬的模样不由得笑了,小雅不明所以,见众人笑,也跟着咯咯的笑。其他人于是笑得更加厉害。周遥羞涩的差点找个地缝钻进去。

    赵教授的大儿子在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北京工作。春节放假,回来过年。小雅妈妈将茶几上的糖盒推到周遥面前,盒子里是一些进口的糖果,包装很是好看。周遥剥了一块放入嘴里,比平时吃的要香甜一些。

    赵教授对周遥说:“给你点没见过的东西尝尝。”说着进屋拿出一瓶饮料。一个熟悉的商标印入眼中,可口可乐,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前世常喝的可乐。

    可口可乐曾在中国生产过。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曾在上海设立工厂年,那里的工厂甚至成为了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工厂。新中国建立,中美关系恶化,可口可乐也从中国撤出。“*”结束,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美自1979年1月1日起,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可口可乐又重新进入中国大陆。可口可乐的第一个工厂建在北京,但是现在生产的可乐只在友谊宾馆和涉外饭店里销售,普通人根本就买不到的。赵教授的小儿子是外交官,用外汇券从友谊商店买的,带回家过年。

    赵教授给周遥倒了一杯,看着那冒着气泡的酱紫色液体,不由得有一种熟悉感,回荡在心间。周遥举起杯一饮而尽,熟悉的味道,沿着喉咙扩散开来,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只能用个爽字来描述了。可口可乐不同于传统的碳酸汽水,他有股特殊的,像止咳糖浆一样的味道。刚喝的人一般不大习惯,以为是喝药呢。

    赵教授也喝过这种可乐,很是不习惯。他本意是想通过这种怪味的饮料,开周遥的玩笑。但是看见周遥喝后,一副回味无穷的样子,很是惊讶。“怎么样,好喝不好喝?”不待周遥回答,旁边的小雅说话了,“小哥哥,喝药了!”看来这小丫头对这东西印象还很深。可口可乐当中含有桂油,而桂油也是止咳糖浆的原料,所以可口可乐喝起来才有股止咳糖浆的药味。不习惯的人,就如同喝药一般。

    周遥笑着说:“挺好喝的,就是有一股药味。”赵教授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就又给周遥倒了一杯。

    周遥将带来的贺卡递给赵教授:“赵爷爷,这是给你的新年礼物。”

    赵教授很高兴,“自己做的?很漂亮,字写得也不错。”

    小雅见了,翘着小脚去抓,“我要,我要……”

    赵教授逗小雅:“这是哥哥给爷爷的,要想要,先问问哥哥。”

    小雅一双大眼睛透着渴望的眼神,望着周遥,“小哥哥,我要……”

    周遥哭笑不得的点点头,这个赵爷爷老是捉弄他。

    小雅抓过卡片,不住的抚mo卡片上的邮票,看来是邮票上的小猴吸引住了她。周遥见她喜欢不由得说:“既然喜欢,就好好保存着吧,以后大了,可以当作嫁妆。”说完话才发觉其他人一脸的坏笑。这才发觉自己说了与自己年龄身份不相符的话。

    周遥明白,其它人可能只是认为他刚才说的只是孩子话。二十年后,小雅到了出嫁的年龄。那时候猴票的价格,已经涨到2000元左右。再加上这样一张加盖着发行首日戳的自制猴票四方连贺年卡,其中的两枚邮票还是新票,没有盖销,怎么也得值个万儿八千。

    赵教授继续逗周遥:“现在就挂念着我们小雅的嫁妆。”转头对小雅说,“小雅,以后长大了,就把这个卡片给你周遥哥哥行了,我们不用再陪送其它东西了。”

    小雅根本不明白爷爷说的什么意思,见爷爷问话,只能不停的点头。其他人看了,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0:10 |
第一卷 第十五章 第一套人民币head_3

    众人又聊了一会天,赵教授就邀请周遥进了他的书房。赵教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对周遥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还记的吗?”见周遥点点头,“那时我给你一角钱,背面是绿色的,你很高兴,告诉我你对第一套人民币感兴趣。我这里有几张第一套的人民币就送你了。”说着把书递给周遥。

    周遥翻开书,浏览着夹杂在书页中的纸币。数了数,共有十六张,都是流通过的纸币,品相受到一定的影响。人民币的收藏,品相很是重要。根据人民币纸币票面污染、坚挺、票角磨圆、折痕和断裂以及缺损程度情况,可以把人民币纸币的品相划分为九等,并根据国内集币者的习惯称为“品”。

    挺版:币面清洁坚挺,未流通。

    十品:未流通,但因为时间久远或保存不当,表面有极轻度的褪色,没有受过水渍而使表面失去光泽;也可包括有极轻度折痕。

    九品:有较明显的折痕,票角有最轻度的磨圆,票面无污染,仍能保持原票的光泽。

    八品:多次触摸流通,有几条明显折痕,票面有少量污染和色斑,但仍坚挺不垂软,边缘无撕裂痕,票角有轻度磨圆。

    七品:多次触摸流通,票面已污染,并垂软,边缘有小裂口,但未延伸到票面图案。

    六品:长期流通票角已磨圆,边缘裂口延伸到图案,但没有缺损;票面脏或褪色,但票面图案细节仍可辨认;币垂软,有中心孔。

    五品:严重磨损,票面脏,褪色,边缘撕裂并有缺损,票角磨圆,但无大块缺损。

    四品:票面脏,褪色,图案模糊,有缺损或大片断裂。

    三品:纸币断裂,有大片缺损或空洞,票面模糊不清,一般无收藏价值。

    赵教授收集的纸币,品相大多都在八品与九品之间,这种品相还是不错的,毕竟第一套人民币的流通时间太短年12月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人民币的印刷很不规范,各地印刷厂的设备条件不同,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印刷质量参差不齐,尤其色差极其严重,所用纸张有专用印钞纸,也有特别棉纤维纸,甚至还有普通道林纸;印刷则大多为胶印,部分为凹版印刷,少量还有石印;在防伪性能上除了一些特定的暗记外,均无水印。

    第一套人民币中,票面正面采用了中华民国纪年方式,在背面采用公元纪年,其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由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题写年为了统一全国币制,当年5月1日发行印有蒙文的人民币伍仟圆、壹万圆二种;同年11月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行印有维吾尔文的伍佰圆、壹仟圆、伍仟圆、壹万圆人民币四种。

    从1948年12月到1953年12月,一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人民币。其中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种。版别共62种包括,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4种、20元7种、50元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这些纸币中,有些只对某一地区发行,因此很长时间内人们根本不知道,第一版人民币有多少种版别。如1982年6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货币》一书,只刊载第一套人民币17张图片,1982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一书,只刊载第一套人民币24张图片。直到1987年,在上海的《上海钱币通讯》上才完整的刊出第一套人民币的全部票券。

    作为现在80年代初期,极少有钱币收藏者对第一套人民币偏爱,有的收藏家甚至貌视第一套人民币,认为第一套人民币“历史太短”,“没有收藏价值”。他们全然不知道20多年后,第一套62枚的人民币价值一百多万元。现在因为没有第一套人民币书目可参考,也不知道票券价格贵贱情况,因此即使有收第一套人民币的人,也并非刻意专门收藏,只是不经意间收留起来。

    赵教授收集的十六枚纸币,其中有两枚相同的,是1949年版100元券“万寿山”。说道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就不得不提其中的“十二珍品”和“绝品四珍”。

    第一套人民币有“十二珍品”,分别为伍圆的“水牛图”,贰拾圆的“打场图”,壹佰圆的“帆船图”,伍佰圆的“瞻德城”,壹仟圆的“牧马图”,伍仟圆的“牧羊图”、“蒙古包”、“渭河桥”;壹万圆的“骆驼队”、“牧马图”,伍万圆的“新华门”、“收割机”。其中,伍仟圆的“蒙古包”、伍佰圆的“瞻德城”、壹万圆的“牧马图”和壹万圆的“骆驼队”更是“十二珍”的“绝品四珍”,仅这4枚纸币,二十年后就会价值百万元。

    周遥把每枚纸币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在十六枚纸币中有三枚属于“十二珍品”行列的,它们分别是1950年版壹佰圆的“帆船图”、1951年版壹仟圆的“牧马图”、1953年版伍仟圆的“渭河桥”和1953年版伍万圆的“新华门”。稍微遗憾的是没有“绝品四珍”中的纸币。旋即,又是一阵感叹,人啊,总是贪心不足。赵教授送的纸币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更何况里面已经有比较珍贵的三枚纸币呢。

    周遥合上书本,“谢谢赵爷爷,这一阶段有没有收到好东西?”与赵教授在一起,最常谈论的话题就是古币收藏,也是赵教授最感兴趣的爱好。

    “那有那么多好东西,你以为古钱币像外面的土块砖头一样,随便到那都能碰到!”赵教授回答。

    两人又胡聊了一会,周遥想起一件事情。赵教授对他提过,自己对铜元没有太大兴趣,但他的一位朋友喜好收藏铜元,说过要介绍给周遥认识。周遥手里的铜元经过几个月的收集,数量已经不少了,其中还有几枚不错的精品。周遥现在希望将自己手里的钱币出手,换些钱再买几版猴票。

    “赵爷爷,你以前不是说过要介绍一位喜爱铜元的朋友给我吗?”周遥问。

    “你不提,我还真给忘了,人老了,记性不好了。过两天我给你们约一下。”赵教授回答。又接着问,“又缺钱花了?看把你给急得,以前不是挣了不少嘛。”周遥的古币大多被赵教授买去,所以他清楚周遥挣了多少钱,那些钱够一个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了。

    周遥摊摊手,表示无奈,“花费大啊,没有办法。”

    赵教授看着周遥一副无赖的模样,只觉得又可气又可笑。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0:11 |
第一卷 第十六章 借钱head_3

    周遥把自己的钱币,不管是古币还是铜元统统装入书包内,顿时书包就沉重起来。周遥不敢把书包背到背后,因为里面的钱币太沉,唯恐把书包带挣断,只能放在前面,抱在怀里。周遥到了赵教授家已是气喘吁吁,好在龙象诀已经练了半年,力气大了很多,否则早就累的瘫倒在地了。

    赵教授今天约那位喜好铜元的朋友来看看,所以周遥把所有的家底都背来了。进了门,看见赵教授正在和那位朋友聊天。赵教授的儿子放假已经结束,早已返回北京,上海上班去了,如今家里又只剩下赵教授自己一个人。赵教授约来的朋友看起来有四十岁的模样,浑身带有一股书卷味,看来也是一个文化人。

    赵教授他们见周遥来了,停下话语,赵教授起身给两人介绍一下,指着中年男子说:“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姓贾,也喜欢收藏钱币。”接着又指着周遥说:“这个也是我的朋友,小朋友,很会挣钱,我的棺材本都快让他给搜刮干净了。”赵教授笑着打趣周遥。

    周遥叫了声贾叔叔,就把钱币从书包里掏出来,堆在茶几上。周遥这次带来的铜元除了“光绪元宝”当十系列和“大清铜币”当十系列外还有几枚不错的铜元。其中就包括那枚光绪元宝浙江造当十背逆币,还有光绪元宝安徽造当十错版、光绪元宝湖北造一文、大清铜币二文中心“闽”、大清铜币当五中心“鄂”单冠龙、民国湖南洪宪元年开国纪念、民国二十八年壹仙布图、民国湖北军政府三年五十文等七枚铜元。

    那两个系列的铜元也有了不错的补充,“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十七省局中,不但补足了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元,还让他找到一枚“光绪元宝”新疆省造当十铜元。“大清铜币”当十铜圆二十个省局,已经找到十九个省局所铸铜元,只缺一枚。

    周遥先将“光绪元宝”系列和“大清铜币”系列的集币册递给贾先生,之所以不先给他精品册看,是因为好东西都要放在后面的。就比如坐席吃饭一样,如果先上鱼肉,再上窝头地瓜,人们就会觉得口感愈来愈差,宴请就得不到好评。但同样的东西,先上地瓜窝头,再上大鱼大肉,人们就会觉得越吃越爽,给主人以很高的评价。

    贾先生研究了一会,指着那枚“光绪元宝”新疆造当十铜元问:“这枚铜元,什么价。”

    周遥笑着说:“贾叔叔不愧是收藏铜元的,一眼就把里面最值钱的找出来了。这些铜元不单独卖的,如果拆开卖的话,除了你找的这枚,其它都就不值钱了。”

    贾先生犹豫了一下才说:“但是里面大多数的铜元,我已经收集到了,如果再买一整套的话,有些铜元就多了。”

    周遥立刻搭话,“贾叔叔这么说就不对了,收藏的话,只集一套太少了。假如你只买了这枚新疆造,回家合成一套,以后再遇到这枚铜元,价钱合适的话肯定还会收到手的。毕竟这类稀少的铜元不知什么时候能够遇到,错过就很难找到。那么多出来的这枚铜元,还是需要再配成套的,相对而言成套的钱币收藏价值才高。”周遥见贾先生点点头,接着说道:“更何况我这些铜元只有轻微磨损,币纹清晰可见,品相上好。”

    说着话,周遥从集币册中拿出一枚浙江造铜元递给贾先生,“看看,里面还有一些样币呢。”周遥拿出来的浙江造当十,侧面带着一溜清晰的齿边。一般情况下,铜元侧面是没有任何纹饰的光边,轧有齿边的铜元绝大多数属于样币性质的样品,值得收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铜元都这样,“光绪元宝”江苏十文和民国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铜元中也常见齿边普通品存在,这属例外。

    周遥不等他考虑太久,将那张装有精品铜元的集币册递给他,“贾叔叔,看看这些铜元,里面有几枚不错的。”贾先生这次看的更加仔细认真,毕竟这些都是相对难寻的铜元。看完之后,贾先生指着几枚铜元问了价钱。

    周遥笑着说:“我急着等钱用,给你便宜些,你多买几枚。”

    贾先生很是诧异的看了周遥几眼,满脸疑惑,他不明白,不大的小孩,说话跟大人一样,还缺钱用?小孩子会用什么钱!

    贾先生选了六枚精品铜元,只留下大清铜币二文中心“闽”和民国二十八年壹仙布图两枚铜元。最终那套“光绪元宝”也被他买去了,毕竟肉都已经割了,还在乎地瓜窝头的那俩钱。

    周遥又低价卖给贾先生,包括齐化刀在内的二十几枚古币。赵教授也买了几枚铜钱。虽然这次要价较低,但周遥依然进账八十多元。

    赵教授见周遥恨不得把所有的古钱都卖掉换成现钱,问道:“你很缺钱用吗?”

    “是啊。”

    “小孩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花?”赵教授不解的问。

    “投资呀!”周遥一本正经的回答。

    “投资?你还会投资?不会把钱都投到你嘴里面吧。”赵教授被周遥的话逗笑了。

    “不信拉到,现在可是有一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可惜我没有太多的钱,如果现在有个万儿八千的话,那么这一辈子都不用愁了。”周遥感慨的说。

    “真的假的?说说看,什么发财的路子。”贾先生被周遥说的心里好奇,插嘴问道。

    “没什么,就是囤积邮票,那种刚发行的新猴票,买个十版二十版的,这辈子就够花的了。”周遥解释。

    “哦,邮票啊,那个东西能值几个钱?”贾先生听了解释,很不以为然,认为小孩的胡思乱想而已。

    周遥不再去解释,有些东西是勉强不来。有缘的,不经意间就能遇见;无缘的,即使就在眼前也会擦身而过。更何况自己现在只是个小孩子,人小言微,很少有谁会信。

    “就是上次你做贺卡用的那种邮票吗?”赵教授问。

    “是啊,那是我们国家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周遥回答,“怎么样,赵爷爷,你也投资一把。”周遥开玩笑的说。

    “我又不像你那样,是个小财迷,整天想着怎么挣钱。够吃够喝的就行,还需要投什么资呢?我倒是可以借你些钱用,不过要记得还利息的。”

    “没问题,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的利息都可以。”周遥高兴的说。

    年,普通工人的工资在20元左右。赵教授工资高些,又是一个人,花不动什么钱。最后周遥借了赵教授一百元钱,用于邮票投资。依赵教授的意思,如果将来还不上钱,叫周遥找些好的古币来抵债。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0:12 |
第一卷 第十七章 买邮票head_3

    因为下午有事,可能来不及更新,只有提前更新一章了

    —————————————————————————————————

    “庚申年”作为中国升值最快的邮票,在它发行初期并不很顺当。人们并不知道,这枚黑不溜秋的猴子的价格,会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翻着滚直线上升。所以在发行初期少有人问询。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枚生肖票,在开始的半个多月销售很不理想。销售不理想,与猴票的发行时间有很大关系。春节期间,在外的人们,可以回家的都已回家与家人团圆了,根本不需要再写信。不能回家的,早早的就写信回家问候了。猴票就在这个空当出现,一时没有了销路。再加上80年,中国的集邮市场还没有复苏,集邮活动很少,也是猴票销售不旺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邮局的员工被分配了任务,每人必须销售掉一定数量的邮票。各个员工开始劝说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多写信,多与朋友们联系。尽力的推销自己手中的邮票,好早一点完成销售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周遥曾经去过的那个邮局的各位员工很是怀念他,怀念那个背着一书包钱来买邮票的小孩。他们时常讨论起,如果那样的小孩多几个,他们的任务早就完成了。

    周遥再次来到邮局,带着东借西凑的200元钱。进了门,还没有走到柜台前,就听见眼尖的员工小声喊:“上次的那个小孩又来了。”看来周遥给每个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周遥到了柜台前,面对着的还是上次卖邮票的女员工。

    “还…还是买邮票吗?”女员工有些激动。

    “嗯”周遥应了一声。

    “买多少钱的?”问着话,女员工的目光不自觉的溜向周遥的背后,想看看那个好似聚宝盆一般,可以倒钱的书包在不在。看来那个小书包,给邮局员工的印象很深刻。

    周遥从怀里掏出钱递过去。上次零钱多,所以用书包装,这次基本都是清一色大团结,放在口袋里就行。

    “一共是196元,都买邮票吗?”女员工数完钱,很不明白这个小男孩买这么多邮票干什么,所以重新确认了一下。

    “都买。”

    “那好吧,一共30版另50枚。”女员工算出数,将自己抽屉里的邮票都拿出来。

    “我这里的邮票不够,还缺26版,你们凑一下。”女员工对其它员工说完,又问周遥,“小朋友,这些钱那儿来的?”

    “借的。”

    “借的?借钱来买邮票?这是邮票,只能寄信用,不能再当钱用了,你可知道?”女员工没想到会问出这么个答案,毕竟200元钱不是小数目,在这个年代,快抵得上普通工人的一年工资了。

    “阿姨,你结婚了吗?”周遥没回答女员工的问题,岔开了话题。

    “小孩子问这个干嘛……结婚了。”

    “有小孩了吗?”周遥接着问。

    “有了,怎么了?”女员工有些奇怪周遥的问题。

    “男孩还是女孩,多大了?”

    “男孩,三岁了。你问这个干什么?”女员工有些摸不着头脑。

    周遥笑着说:“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有小女孩的话,留下一版邮票,就不用愁嫁妆了。如果是个小男孩,留下两版邮票,就不愁结婚的时候没有房子了。”

    “你是说,这种邮票以后会升值?”

    周遥笑了笑,不再言语,有些东西不能说的太明白,太明白反而会让人误会。

    女员工把其他同事凑来的邮票点数了一下,交给周遥。周遥确认一下数目无误后,就离开了。

    大多数人都有盲目跟从的本性。邮局里其它寄信的人,见周遥买走一摞邮票后,或多或少的也跟着买了些猴票。多的十几枚,少的只有一枚两枚。顿时,不大的邮局里又热闹起来。直到快要下班的时候,才渐渐安静下来。

    邮局里的员工们又开始议论起来,话题还是离不开周遥。这个小孩是谁家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钱?买这么多邮票干什么?最后众人说到任务时,这才发觉自己的销售任务完成了。周遥的到来,解决了他们一大问题,以后再也不用在主任的逼迫的眼神下,求爷爷告***推销邮票了。

    卖邮票给周遥的女员工喊道:“大家看看,还有多少邮票了。”

    众人清点了一下,“庚申年”邮票,整版的有三张,还有一些撕开的散票。

    卖邮票给周遥的女员工对其他人说:“差点忘了,邻居家还让我给捎两版邮票回去呢。”

    ……

    ……

    周遥回到家,将才买的邮票与第一次买的一起压在箱底下。算一算,周遥手头上也有40版猴票了,虽然不能与那位一次买了一千多版猴票的香港商人相比,但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即使周遥什么不干,整天躺在床上数星星,十几年之后,这些邮票也会让他成为百万富翁的。

    不知不觉中,各个邮局里的生肖猴票越来越少,直到有人来买猴票时,被告知已经没有了。人们才发现,原本很难卖的猴票,竟然想买也买不到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人的心里就是如此,越是买不到,越希望得到。于是,邮局里没得卖,就从有猴票的人手里买。价钱吗,肯定是要涨的,就这样,四个月后,T46“庚申年”邮票就上涨了三倍。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