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白蚁巢穴

我在汶川三年的“连环画”(组图)

  [复制链接]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031.JPG
老百姓的坝坝宴
如今的映秀,老百姓安居乐业,过着舒坦的日子。
今年的映秀不仅仅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名词,更重要的是它的背后有个强盛的祖国!

映秀篇END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水磨镇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古镇——水磨镇。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让水磨镇遭受了严重损失。
  “512”特大地震后,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由广东佛山市对口支援水磨古镇,他们用大爱无疆,与各族人民一起重建了新水磨镇。
  今天的水磨镇,比震前更加美丽动人,今天水磨镇的人们过着祥和幸福的生活。
     今天的水磨镇,也是人文旅游的最佳去处。禅寿老街新貌每天都吸引着众多外来游客,即将竣工的阿坝师专即将为水磨增添文化氛围。

关于水磨古镇的相关资料:
寿溪湖
寿溪湖由五条浸百草的穿山泉溪汇流而成,这些山泉溪水具有调节身体机能,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神农百草而万寿,水磨饮寿溪而万福,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和桃花源诗并序》中记载“……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名寿溪湖。”
春风阁
“春风阁”雄伟气派,提炼结合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精华而修建的景观建筑。建筑构思奇妙,独具匠心,主题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方式,内部浓郁的藏、羌、汉各族的景点展示,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体,表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
禅寿老街
禅寿老街全长1300米,平面呈“U”形分列布局,两侧分布的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字库塔等建筑风格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之大成,是明清时期汉、藏、羌结合的典型建筑,具有轮廓清晰、布局深蕴、多轴线明确等特点,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
万年台
万年台始建于明万历25年,毁于90年代末。5.12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建筑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86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凸”形分布,歇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七架九脊檩,小青瓦屋面,灰塑脊,顶施天花,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汲取了中国传统建筑及川西民居建筑结构的简洁、朴实、庄重等特点,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宝贵的实物资料。
字库塔
又名“惜字宫”、“敬字亭”、“圣迹亭”、“文风塔”、“焚字炉”等,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字库塔始自唐宋,兴于明清,是我国古代“惜字如金”、“敬天惜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的产物。该字库始建于清代,90年代初期毁坏,5.12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字库广场照壁斗书“大爱无疆”四字,寄托了灾区人民对佛山同胞鼎力相助、携手共建的感激之情。
和谐广场
该广场地处老街与羌城交汇处,寓意各民族、各人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互助,故而得名“和谐广场”。
水磨亭-水磨
水磨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活用具,最早记载于晋代,汉代以后蓬勃发展,三国时期多功能水磨机具已经诞生成型。宋代叶适《财总论二》:“坊场,河渡免引,茶场,水磨之额,止以给吏禄而已”。该水磨为明晚期建造,距今有400余年历史。它是水磨古镇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缩影,也是古岷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历史见证。
白塔
藏语音译为“曲登嘎布”,亦称“吉祥白塔”。塔身外形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水磨白塔是古印度教及藏传教东渐的实物佐证,亦是历史上汉、藏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物证,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虔诚祈愿。
羌碉
碉楼,它是整个羌城的标志性建筑,高10米左右,她蕴含了羌族千年的历史与建筑文化。千百年以来,羌族先民为了避免战乱,世代迁徙,碉楼成了他们防御的建筑。
禅城桥
禅城桥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特色。主体采用预制小箱梁简支梁桥,上部为木结构长廊,造型独特,韵味古典,大气庄重。
大夫第
始建于清代,为清代举人吴子侯的居所。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90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由前厅、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该建筑具有晚清建筑风格的显著特点,建筑轴线明确,在选址、形态结构、造型、色彩、命名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德、五行等观念规范,也体现出当地人传统的价值观、审美观与地域特色。
羌城
这里其实也是一个主要的居民安置区,但在重建中,没有单纯拘泥于“人人有房住”的目标,没有简单的进行标准居住社区建设,而是充分把握城乡统筹的原则,特别注意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古依山而居的羌寨转化为现代城镇化的羌城,同时通过大力引进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使这里的居民“家家有店铺,户户有产业”。
整座羌城布局建筑单体170栋,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结构九度设防,安置受灾和拆迁群众380多户。建筑布局按照山地旅游小镇的规格,依山势地形而建,高低错落,并伴有十几条巷道纵横交错期间。单体建筑完美结合了相当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和功能设施以及羌族的独特建筑文化特征。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01.JPG
2009年5月正在修缮的水磨古镇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02.JPG
逐步完善的万年台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03.JPG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04.JPG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06.JPG
正在建设的护河栏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05.JPG
正在施工的水磨古镇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07.JPG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12.JPG
2010.5.20拍摄的水磨古镇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13.JPG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5.JPG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6.JPG
经过灾后重建,现在的水磨古镇已经是游客如织。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17.JPG
老腊肉挂了起来,等待游客的光顾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18.JPG
祥和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夜暮下,大家都在这里跳锅庄舞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3.JPG
外地的游客来了,藏羌特色是禅寿老街的旅游亮点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24.JPG
游客与悠闲的居民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25.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