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牧岳作《重走霞客路日志》序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09-02-18 22:48:5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f28fc0100c8xw.html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
上篇祝贺江牧岳老今天94华诞的短文中,提到我曾请他老人家为我的《重走霞客路日志》(第一册)作序,但遗憾的是,我夹着书稿跑了几家出版社,得到的答复大致相同:这本书从考据到实地勘察,从内容到表现形式,是一本徐霞客旅游线路指南,也是徐学研究的一项成果。而且具有历史纵深感,作者通过三百年间的世事变故,记述人类生活史的一个个瞬间。但是,读者面较窄,出版后有可能赔钱。是呀,出版社出的书卖不出去,大家吃什么喝什么?讲社会效益的大前提是要有经济作基础的。故此,书至今还束之高阁。
现将江牧岳老口述,黄实老执笔的序登载如下。
左图:江牧岳老(右)在徐学会2006年春节茶话会上,其旁者是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宏仁
《重走霞客路日志》(第一册)
序
2005年10月下旬的一天,《徐霞客研究》主编黄实同志从江阴参加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归来,带给我一本研讨会论文集。按照我的阅读习惯,每当拿到有关徐学研究的书籍,都要先浏览一下目录,我要与一位位熟知的作者打声“招呼”,祝福他们又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这一次不同的是,在一长串熟悉的作者名单中,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刘瑞升。再看看他文章的标题,我的眼睛不由一亮:行进在徐霞客走过的路上。
黄实告诉我,刘瑞升同志是第一次参加徐学活动。他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先后5次驾车出行,行程 15928公里,共拍摄3200余幅照片,摄像900分钟,走访了36座山峰,其中有霞客到过的27座,行程中记下日记10余万字。目前已整理日记两篇,即4.3万字的《重走霞客路之五台山、恒山日志》和15万字的《重走霞客路之山东、江苏、浙江日志》。每次行程均从北京出发。目前已走过了徐霞客游踪中的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12个省市。
从黄实的介绍中我还了解到,刘瑞升计划今后两三年内再出行三、四次,将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走完。也就是说“重走霞客路”计划在5年内用200多天的时间,行程4万余公里,对霞客当年走过的主要线路和地点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利用文字、照片、摄像等纪录手段,采访当地专家,考察名胜古迹。然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亦以日记文体写作出版《重走霞客路日志》。
以后几天,我详细阅读了瑞升的文章,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踏实肯干、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几年前的1999年11月至2001年4月,身为《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的瑞升曾以自行车为伴,从北京出发,先后走过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湖南、广东,完成了"中华知识产权世纪行"活动,骑程9500多公里。其间采访了百余个单位和个人,发表新闻稿件近百篇。后结集出版了45万字《上道就好》一书。他的新闻作品12次获全国级好新闻奖。还著有《山川情旅》、《专利情怀》等书。
从《行进在徐霞客走过的路上》一文中可以看出,他在出行之前曾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1999年他骑车到达江阴徐霞客故居,购得《徐霞客游记》后,从此《游记》就随着他和自行车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见过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精装书的人都知道,那可是一部1400多页、80多万字的大部头啊!在阅读原著的同时,他还专程到学苑出版社购买了已出版的1至11集《徐霞客研究》,研读徐学专家的研究成果。这一切在当前比较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可谓难能可贵。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曾与瑞升有过几次接触,了解到他重走霞客路的初衷:一是目击300多年间自然界、人文社会变迁。《徐霞客游记》是一幅明末风俗画,其展现的从江南水乡到西南边陲千姿百态自然地理风貌,包括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今天的情况怎样了?只有亲自前往考证,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明了。
二是实录现今社会生活。以霞客游踪为线索,将其沿途风土民情、文物古迹、物产资源、交通运输、民族宗教、市井生活、地貌变迁、商业状况等进行客观纪录。以作者目击为第一素材,使之成为现今社会生活的一幅图画。
三是提供一份霞客游踪的旅行指南。霞客当年出游距今已久远,瑞升此行以自驾车的方式,对霞客行踪主要路线进行重走,为今人旅游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四是为各地研究徐霞客的专家学者存照。瑞升计划采访一批致力于研究徐霞客的专家学者,在他的日记中予以记载。另外,还要介绍各地徐学研究的情况。
五是在条件具备时举办一次《重走霞客路》汇报展。
六是出版一套《重走霞客路日志》。
今天,摆在我面前的这摞近20万字的书稿,是他重走霞客路系列丛书中的第一册。在这一册中包含5辑:第一辑是五台山、恒山日志;第二辑是华山、武当山、嵩山日志;第三辑是正式启动重走霞客路计划之前,瑞升和几位朋友驾车行走川滇黔的全记录,实际上是他重走霞客路的一次热身行;第四辑是徐霞客游五台山、恒山、嵩山、太华山(华山)、太和山(武当山)等5篇日记原著。
瑞升这部书稿,学习了“徐霞客游记体”(朱惠荣语)的体例,以日志正文作为游记的主体部分,而一些专项性质的内容,文中用括号标注,包括历史传说、风土民情、物产景观等,这些内容穿插在文中,是对日志正文的说明和补充,也使日记行文有变化。
在保留日记必须记载的时间、天气等基本要素的同时,针对驾车的特点,还在每天日记的开头,记录当日行程、累计里程及住宿地点等。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不仅将每一天的标题定为从某地到某地,而且针对不同内容以时间为序拟出若干个小标题,使之主题突出、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在日志中穿插了一些栏目,如“沿途景观”、“特别推荐”、“当地特产”、“食宿指南”、“旅行日程”、“费用支出”等,直述一路见闻。另外,还有“行车路线”,标明某地到某地的公里数,实用性强。
我深感瑞升在默默地做着一件承上启下、功不可没的崇高事业。我为他感到骄傲。
随着年事渐高,我对求写序者往往不免婉辞,但此次为瑞升作序却甚感欣幸。原因有二,一是徐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即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亦需要走出书斋,像丁文江、周宁霞等学者一样,循例霞客足迹实地勘察。二是瑞升虽然进入徐学领域的时间较短,用他的话说是一名新兵,但他有为认定目标永不言弃的雄心大志,且年富力强,那么,必将在徐学研究方面获得骄人的业绩。记得1998年9月,我在贵州盘县徐霞客小学命名仪式上,回顾几百年间徐学研究群英谱后曾说:“……有这么多中年徐霞客、青年徐霞客、少年徐霞客,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批一批地涌现,我们都很高兴。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我们的徐学事业也欣欣向荣”。瑞升就是众多徐霞客中的一分子,在贺瑞升《重走霞客路日志》出版之际,真诚祝愿瑞升不断进步,取得更大成绩。
谨此为序。
江牧岳(口述)
黄 实(笔录)
2006年7月1日于万寿路甲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