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05|评论: 5

一位值得学生尊敬的教师、诗人、诗歌评论家——杨汝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8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师、诗人、诗歌评论家——杨汝絅老师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隆昌一中教高中语文。在认真教书育人的前提下,也抓紧时间创作了一批诗歌和诗歌评论文章,先后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发表,深受读者好评。
这样一位好老师,于八十年代初因病在成都去逝。为了引起人们对杨老师的追思,特转发他发表诗文的一部分摘要,供大家学习。
1.
杨汝絅        文谭     1982年 第12期     
欣赏是一种再创造。但是,诗欣赏毕竟不是作诗,这“再创造"的过程与成品,大抵并不形诸笔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诗的欣赏往往就只满足于“再创造”活动的本身,它不追求发表,也常常不再顾及理论上是否自圆其说, “再创造”的心得,往往都只收入各人的,闭目集’’中,吉光片羽,稍

2.
杨汝絅        文谭     1983年 第08期     
曾祺t 你的短篇集子和信都收到好些日子了。你的那些小说除选自《邂逅集》的几篇外,过去我都是从刊物上零星地读的。这回又集中起来重温一过,所以拖到现在才给你写信。 我这回是把你的那些短篇有意地分成四组来读的。这种划分法是我自己以意为之,并没有什么依据,然而有助于我形
注:曾祺——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汪曾祺。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主要创作人员。。也是杨老师的表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3.        “空白”处的审美
杨汝絅        当代文坛     1984年 第01期     
对照,形成矛盾,形成表现上的多样化,于 是乎“空白”也产生美,成了审美对象…… 说“空白”是虚是无,就一般意义而 言,也并不错,然而到此即止,那就还并没 有说全、说透,留下了些未能“自圆其说矽 的遗憾。其实呢,艺术上的“空白班既是 “无”,又是一种特殊的“有”,这“空白”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4.        话说民歌的消亡与不朽
杨汝絅        当代文坛     1984年 第03期     
已经记不清是在哪里看到这两句民歌的文字记录了,然而它却在我自己的诗歌欣赏资料库里永久地保藏了起来。那是一位妇女痛悼已故亲人的悲歌,她嚼道I山在水在石头在,人家都在你不在l真是朴实无华而又动人心弦l我想这短短的貌不惊人的两句正好便于说明民歌的两个重要的特征l一是明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7.        形象塑造的独特手段——读《红楼梦》诗歌一得
杨汝絅        红楼梦学刊     1984年 第03期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留下了数量不小的各种体裁的诗歌。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完整成章的诗歌包括古近体诗、词、曲等等,就有一百四十多首,广义地说,也可以列人诗歌范畴的某些断句、对联、酒令、诗谜以及引用古人诗句的大量描绘,都还未计在内。八十回中,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8.        含情脉脉的气氛
杨汝絅        当代文坛     1985年 第06期     
明白地显现而已。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 两句,从色彩到声音,都充满了焦烦难耐、躁 急不安的意味,就反衬得质朴地说出的见面的 欢乐更加欢乐了。早在《诗经》的时代,我们 的抒情诗就已经能够这么自如而不露痕迹地掌 握这类诗歌艺术的秘密了。在今天的读者比较 熟知的著名的�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9.        终篇一问与诗歌形象
杨汝絅        当代文坛     1985年 第10期     
历来的诗家都很讲究诗的结句,总期望它能产生如《西厢记》所描绘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那样的效果。诗的结句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作一‘‘探微”,且说“终篇一问”。 在中禹传统诗歌中,用一问来收束全篇的方法很早就在使用了。我们且读这首相当古老的《击壤歌》——吾日出而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0.        赶马雀
杨汝絅        山花     1962年 第12期     
正是最热的二伏天气,又有大月亮,·所 以老郭和小郭两爷子就商量好:白天休息、, 黑了赶夜路凉快,J霭儿也不吃亏。今天他们 等日头偏西才起的身,现刻快到二更时l分 了。 ‘天早巳黑尽,月亮还没有爬上来,两爷 一子就在山路边石头上坐下抽烟,一面歇歇 气,一面等月亮上来。 他卿坐�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关于诗的絮语
杨汝絅        诗刊     1979年 第09期     
人间悲喜催生的千百样话语,象繁星一样无尽而又多姿。我们听到无数慨叹、说明、议论,只有那最亲切的才凝结成诗。你可以絮絮而谈,也可以声泪俱 下;你可以培植幽兰或是火一样的 花。但是有一条不能不时时记住—诗的法律从来禁止虚假。我的小女儿正开始呀呀学语,她惊奇而又快乐地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12.        晨钟
杨汝絅        诗刊     1957年 第05期     
萝晃了我的祖国…………我又萝觅了我的祖国,亘大而美丽—我萝晃,我是在一个早晨的大森林里,这是我生机的地方,我是林中一株小树。你看过大森林喘,早晨的大森林?她周身沐在金色的、耀眼的、迷人的日光之中。所有的树都高兴地活动在境夙里,所有的树,都履于这清晨世界的同一家族�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13.        薅秧歌
杨汝絅        诗刊     1980年 第07期     
中国的稻田向往着大机器的轰鸣,眼下却只听到姑娘们游秧的歌声—“不是我们安于原始落后的水平,明天的繁花要在繁忙的今天扎根。”中国的稻田终会满足自己的渴望,简陋的薄秧棒会被扔得无踪无影,但是我确信姑娘们的歌声会留下,象留下一个明丽诱人的春光的足印。薅秧歌@杨汝絅<正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