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献
手捧“校本教材”《特别关注》,看着草绿色封面上的印刷日期“二00八年六月十八日”,我的心又飞回到了汶川大地震后那难忘的日日夜夜……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面对电视画面中震区的残垣断壁、尸横成排……作为与汶川相距千里之遥的乡村中学语文教师,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在哀伤之余,我积极地行动着,我要为灾区同胞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和全校师生一起为灾区捐款,让灾区人民尽快摆脱困境;作为校报主编,我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给灾区同龄人的一封信”征文活动,给灾区学生送去精神上的抚慰……
在同全国人民一起抗震救灾的日子里,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一次次让我泪流满面——
2008年5月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2008年 5月18日晚,学校组织师生们一起收看了央视直播的“爱的奉献”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泪水与歌声交织,爱心与真情同在。这台晚会不仅汇聚了千位名人齐聚一堂为灾区人民祈福,也以其逾15亿元人民币的现场募捐,创下了我国募捐活动的最高记录。诗朗诵《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与你同在》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久久地萦绕在师生们的耳畔,把我们的心和灾区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2008年6月17日傍晚,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劳累了一天的济南军区士兵武文斌和连队70多名战友一起,冒雨再次执行8车活动房板材的卸载任务。武文斌和战友们干完活后,连队干部安排他歇息,但他却又去帮助别的班排的战友卸车。21时许,武文斌因过度疲劳,累倒在胥家镇救灾现场,连队及时将他送到医院救治,终因肺部大出血抢救无效而牺牲。军委主席胡锦涛授予武文斌同志“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武文斌是我们邓州老乡,他的事迹在师生中间更是产生了强烈反响……
像这样的感人场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虽然我不断地从网上搜集、下载、打印,第一时间介绍给我的学生们,但总感觉到内容太少了,宣传面太小了,不能够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好地传递到师生中间。这时,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编一本小册子,把有关抗震救灾的各种素材分类汇编,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全面的呈现在师生们面前,成为大家汲取不尽的精神营养。
说干就干,我从网上、纸质媒体上精心搜集素材,然后精心进行分类整理。我担任着初中毕业班语文课,学生们的毕业复习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我用抗震救灾精神激励着自己,像个高速运转着的陀螺,一方面不耽误学生的复习,一方面挤时间紧张地进行整理、打印、校对、编排……
终于,渗透着我许多心血的《特别关注》在2008年6月18日面世了,里面既有温家宝总理为北川中学的题词“多难兴邦”,又有抗震救灾宣传标语、赈灾对联、祝福短信,还有赈灾诗文、英雄谱、感想随笔……
当《特别关注》出现在师生们手中时,他们一边感叹小册子惊人的编辑速度,一边爱不释手地翻阅着、颂读着、感受着……举国上下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情怀生动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我特意将封面设计成了草绿色,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我相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灾区一定会重生的。三年过去了,我的“预言”变成了现实,灾区新生美如画。
再次看着由我编写的虽然很薄但又显得特别厚重的“校本教材”《特别关注》,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得又想起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她已融进了我的血脉之中,成为我、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联: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乡中心学校 王中献
邮编:474170
电子信箱: dzwangzhongxian@sina.com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