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带着相机去映秀
□ 王志奇
在“5•12”汶川地震即将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作为电力企业一名新闻宣传的人员,亲历了国家电网四川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以下简称映电)抗震救灾和二次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现在回想起我三年前带着相机去震中映秀六天五夜的日子,是我流泪最多的日子,感动最多的日子。三年来,感受最多的是企业干部员工在抗震救灾中的抢救生命的永不放弃,以及二次恢复重建中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
震后2小时,我作为映电总厂第一批6名突击队员成员之一,徒步向映秀进军,在余震不断、泥石流等险象环生的环境中,经过4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进入了映秀,作为电力企业第一个到达震中的新闻宣传人员,在震中六天五夜的时间里,我强忍着泪水,用镜头记录下映电人众志成城抢救生命的瞬间。
没有大型机械,专业救援队伍还没有赶到。映电幸存员工就从废墟中找来铰刀、榔头、钢钎,甚至用双手,冒着余震不断,预制板随时都有再次坍塌的危险,在救援现场一遍一遍地喊,在废墟堆里一点点地刨,全力营救被埋职工,经过四天三夜不眠不休的鏖战,不屈的映电人先后营救出被埋在废墟里的18名职工。
“映秀那几天异常炎热,大家在救援现场的时候,几乎不敢多说话,一说就要哭。” 面对灾难、同事的生死未卜,再强大的精神,也几乎丧失了支撑的力量。“几乎每个人都睡很少的觉,因为睡也不睡着,倒塌的办公楼下面还有我们的十多名同事。”
回到都江堰的时候,许多同事问我,说:王志奇,你真棒,在映秀表现的那么坚强。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朝夕相处的同事,面对伟大的爱情,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2008年 5月16日这天晚7点过,伟大的爱情定格在这一瞬间,在救援现场等待了三天三夜女职工黄丽的丈夫牟玉雷终于被救出,“雷……雷,老……公”黄丽像疯了一样呼喊着猛扑过去,紧紧抱住牟玉雷嚎啕大哭,那感人的场景深深地震撼着我!
这是在映秀地震现场中,第一次我的心弦受到如此猛烈地震动,第一次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爱情是如此的浓烈,如此的伟大。目睹此情此景,我的眼泪如决堤之水即将奔涌而出!但此时我要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救援现场不需要眼泪,救援现场需要自己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去尽新闻人员的职责。
大灾难中,作为一名在震中映秀奋战的电力新闻人员,就是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用最真实的镜头,让外面的人看到:坚持,不放弃,我们就一定能获得重生!
截止到2010年8月13日,映电总厂已恢复完成映秀湾电站、渔子溪电站共计5台机组的发电。
然而,2010年8月13日,汶川特大山洪泥石流突然来袭,我们厂干部职工两年多来努力的成果被无情摧毁,映秀湾、渔子溪、耿达三座电站恢复的进程戛然而止。
地震、泥石流是无情的,设施受损、道路中断、飞石不断,映电灾后二次重建更是困难重重。今年三月份以来,阿坝州境内持续普降暴雪,耿达电站恢复生产现场工地遭遇大雪,300多名映电员工、各施工单位建设者,克服严寒及现场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的困难,冒着雨雪严寒,奋战在工地上,全力保证耿达电站恢复重建工作按照预定计划工期进行,实现了4月24日映电总厂耿达电站首台机组——耿达电站3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的奇迹,标志着映电总厂在经历了两次“灭顶之灾”后,灾后重建工作初战告捷。
三年前那场灾难,定格了很多人哭泣的瞬间。三年过去了,映电已涅槃重生:无论是被地震撕碎和泥石流淹没的映秀湾、渔子溪、耿达电站重建现场的热火朝天,还是我痛失亲人和家园的同事,那一张张经历过悲痛洗礼的面孔,面对如今灾后二次重建的成绩和生活的日渐美好,无一不重焕笑颜。
wangzhiqi028@foxmail.com
邮编:611830
通联:四川都江堰市都江堰大道266号映电总厂新闻中心
(此文章通过QQ邮箱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