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那一场纷纷细雨 成都市新都区作家协会
易杉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伴着花开,伴着叶绿,伴着我们灾难中荒芜的退场,伴着我们泪光中久远事物的再次醒来。我们呼吸中的潮湿和内心的怀念也慢慢醒来。是绿叶的召唤,还是星空的深邃?我悠悠的情思,无论定格,还是还原。我们铭刻在心的总是:清明节上面那永远的天空,还在下着的纷纷细雨。
行进在雨中,你就是一个人,模糊不清的从思念的某个地方走来,没带雨伞,身着单衣。但是你走在一条熟悉的路上,有你恍惚中的童年,那幼稚的笑声,那轻松的身影,那深深浅浅,点点滴滴,一路长大的、满是泥土的脚印。
低首,在荒草簇拥的土堆前,你听见了什么?地下面的亲人,已经烟销云散,一把灰沉睡在泥土里。安详,亲切。呵,湿淋淋的灵魂,如阳光般清澈,透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在向我们敞开着—那久远年代的繁花光景。近在咫尺,却相隔在千山万水,你无法走进去。深深地鞠躬,跪下,在风中点燃那丝丝打动着你心弦的蝴蝶。你听得见泥土呼吸的声音,带着你熟悉的体温。仿佛亲人们还在梦中,你恰好正在他们梦里行走。飞扬的纸钱,送去我们的哀思。 伫立在黄昏,是倦鸟已归的时候。阳光正把那些依恋带进黑暗里。雨还再下,低低地呼唤着你的名字。窗下,路上,涌动着你的牵挂。 清明,细柔的雨水洒在青草上。朦胧中,我看见远古的人们高远而清瘦的身影。现实中的自己。一个人,时常走在故乡的小路上,油然而生的孤独,杜牧笔下的细雨,打湿了多少有情人的内心。伤感,怀旧,已不是昔日的那个上午或者黄昏。游子心中的凄迷,被那场亦真亦幻的细雨淋湿。不需要一把伞去撑,也不需要一个有力的肩膀去诠释。清明之前,这潇潇的冷雨,是桃花、菜花、梨花熏暖的心境,是叶尖尖上萌动着苏醒和顿悟的喜悦。 甜蜜的细雨下着,树上的鸟啄开心扉。换一种心情,用感动去体验那一天的孤独。回到阳光中,雨伞撑开我们晴朗的一天。繁花带来明媚。 在雨中转身,或张望,已远离那痛苦的别离。冷落清秋节,已是春中的伤悲,已是春中的欢聚。一泼又一泼的人影,象潮水退去。定格成一张黑白的旧照。发黄的已不是那颜色,而是我们沧桑的面容,灰色的皱纹,盲目又迷乱的眼神。 辗转床头,恰好是失眠写着的潮湿的心事,无法拒绝那山坡上写着的青春的风景。无法忘掉5·12地震时的惊恐和忙乱。雨打芭蕉,天空悠远,时钟在敲打着悠悠岁月的桨声。伴随着记忆中那拥挤的鱼头……一百年后你又在哪里! 干脆回到雨中去回忆,去咀嚼,去倾听。不是在江上,不是在楼上,不是在废墟上,而是在路途,被淋湿的幸福和甜蜜。那还在上升中的冷和香,在浇灌,在奔腾,气势磅礴,一尘不染,完全地占有你。你的思想、你的感觉。你浸润在雨中。 神秘的细雨,流浪的细雨,来自一方短纸,诉说者在娓娓道来,释放内心的幽怨;阅读者泪流满面,应和着另一个时空的自己。 联系人:新都区网络宣传管理办公室彭雯 电话:83990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