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个美好家园
成都市十二中学 高2013.11谭 莉
5.12大地震那年,我在彭州;那天,风吹得格外的大;那时,我们正在上生物课,
突然间的地动山摇,搅乱了整个课堂,与我们跑出教室后看见,学校的大围墙,垮塌,还猛得听见大花瓶与地的撞击声……。
震后灾区重建的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从板房到小洋楼,从山路到宽敞的柏油路,灾区有了一个比以前更美的家园,我有一个同学他的家在鼓州的一座山上,地震时他家刚修好没多久的楼房全部垮塌。地震后,他们一家住进了板房,板房他们的“空间”很宽裕,做什么事都很方便,而且他说那里比他以前住的地方要干净,还有一些健身设备在那里。现在,他们都被安置到了专供居民住的小区,他说小区周围超市。菜地场,文具店都有,很方便,小区里的每栋房都有7层,从外观看还很像商品房。
还有一个同学她来自茂县,地震那天她老家的房子,车子全部被毁。那座城市瞬间变为废墟,一切的繁华,美丽变为灰烬。震后由山西对口援建茂县,今年过年时,她回茂县,他说她仿佛来到了另一座城市,她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现在回去连自己的家在哪个方向都找不到了,只看见一栋栋居民拔地而起,以前的柏油路变得更宽更大,看见这一切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凉她只有半年未回。没有想变化如此之大,她是一个羌族,她的家离羌寨很近,有两座羌寨还专门保留打造成特色的旅游地,比以前更有羌文化气息。以前旧的,破的房屋全部都拆毁了,有规划的修成居住楼。
再说说我们学校吧!我们学校虽然没有垮塌,但也有相应程度的损坏,学校也接到资金进行修整,学校的硬件设施更齐备了,学校以前“破破旧旧样已经消失了,我们学校旁边还建了一座小区,应该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是亲眼见证了从打地基到封顶到最后竣工的每个过程,这坐万人小区修建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从外观看上去很精致,每栋楼房有不同的颜色,楼前还有绿化带,这是修给地震灾民住的。
为了地震灾区,全国的每个人民都行动起来了,使灾区重建的任务,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无情的的地震夺走了人们本来很美好幸福的家园,但有情的人们还给灾一个更美好的家,一个更和谐的小区,一个更繁华的城市。
我们都是中国人
成都12中 2013级11班 文诗怡
把往事丢在春风里,让伤痛不再继续——题记
今年的春晚上,一曲《因为有你》温暖了每个人的心,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还记得,三年前当大地颤动的那一刻,每个人脸上是如此的恐惧而无助;我还记得,那一刻,一幢幢教学楼,一幢幢医院,一幢幢民房,在顷刻之间倒塌;我还记得,那一刻,学生们的读书声,白衣天使的问候声,人们的谈笑声,霎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忘不了,66岁的温家宝总理为了抢救遇难群众,决绝得推开了为他包扎医务人员;忘不了,那个以双臂为学生搭起生命桥梁的老师谭千秋;忘不了,那个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自己孩子伟大母亲和她手机屏幕中还未发出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可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坚强不息,我们永不言败,我们会重新站起来,把往事丢在春风里,让伤痛不再继续。
时至今日,我看着电视屏幕,心中不免有一丝惊讶与疑惑。是呀,谁能想到那些曾今的地震灾区,如今竟是这样一番新景象。当初人们那绝望的眼神早已被幸福的面庞所取代;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早已被欢声笑语所取代;而当初城市中那死亡的气息也早已被鸟语花香所取代。看,四周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已恢复了昔日的热闹繁华,而那新建好的居民房,学校,医院,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向往事告别,无不在向全世界的人证明,我们中国人已经重新站起来了,而且比以前站的更直,更前面了。
也许,我们应该感谢三年前的大地震,正因为这场灾难才让我们中国这条巨龙苏醒了。面对灾难,我们所有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面对死亡,我们用爱,让生命之花再度绽放。我们把往事丢在春风里,让伤痛不再继续;我们珍惜现在,创造未来;我们感恩文明,坚强奋进,我们从悲壮走向了豪迈,我们牵手大步向前,朝幸福奔去。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都是中国人”!
午后,我置身于花园中,沐浴在阳光下,细闻花香扑鼻,感受微风拂面。听,《因为有你》的温暖歌声,依旧萦绕在耳畔,久久无法散去。
执着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高2013级11班余浩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人因失败而放弃,因困难而退缩,因害怕而停止,因懒惰而放弃,因不敢面对而选择不去面对。 ————题记
有人永远都达不到自己人生的顶峰,那是因为他不执着。有人离自己人生的顶峰差一步之遥却也没有达到顶峰,因为他不执着。有人却达到了顶峰因为他执着并切为之努力了,所以他成功了。这样的例子现实中有许多如: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还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成功需要奋斗,成功需要努力,但成功更需要执着。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执着的心永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
铭记伤痛,展望未来
成都市十二中 高2013级11班 蒋旭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由于当时设备落后,只能进行人工救援,造成242769人死亡。在32年以后,在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遇难69142人、失踪17551人。同样是两次大地震,但伤亡人数却少了很多,这是什么原因?随着年代的推移,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现代化的工具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汶川大地震中,伤亡人数才会少了很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发展前途,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文明才会真正发展起来。以后再遇到特大灾难时,因为有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损失将会更小。
在美丽的海岸线上,有几只螃蟹从海里游到了岸边,其中一只也许是想到岸上接触一下水族以外的世界,于是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无论它怎样执着地努力,也始终爬不到岸上。不是因为这只螃蟹选择的路线不对,也不是因为它行动迟缓,而是它的同伴们不允许它爬上去。每当那只螃蟹爬离水面,就要上岸的时候,其他的螃蟹就会拖住它的后腿,把它重新拖到海里。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包围住了,大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蚂蚁无处可退、无路可走。就在这时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在劈里啪啦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绝处逢生。这并不是两个杜撰的故事,而是发生在自然界的真实现象。我们可以据此描绘出两种心理:一,害人终害己。螃蟹团队毫无感恩可言,相互拖后腿、相互提防甚至相互憎恶,于是冤冤相报,最终一事无成;二,舍身终取义。蚂蚁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团队,勇于牺牲小我,危难之际奋勇向前,所以生生不息。
汶川大地震时真是因为有了无数人的团结一心,损失减到了最小,在汶川地震过去了这几年里,灾区人民在各地的帮助下,坚强奋进,灾后重建人物很快就完成了,并且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已经恢复。灾区人民化悲痛为力量,铭记过去的伤痛,缅怀逝去的亲人以及朋友。
记忆倒回到3年前,刹那间天崩地裂,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土壤里,在地震之后的救援中,有人被救,也有些人将长眠在这里,在聚源中学,有一个班只有7人逃了出来,在辨认出遗体的家长在痛哭中把死去的孩子搬移到学校围墙边,用防雨布搭起了临时的停放所。家长们用布匹或被褥包裹起遗体,在孩子脚边点燃蜡烛。隔着操场望去,沉沉黑夜中一点点幽光闪动,每一点亮光都代表着一个刚刚逝去的年轻生命……悲痛弥漫在空气之中。
感恩文明,坚强奋进,从悲痛走向豪迈。展望未来,谱写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