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感恩奋进”征文——
大爱博云天 自强谢苍穹
成都市华西小学四年级二班 周士钰(9岁)
“我们的读书声穿透废墟尘烟,我们的双手挽起受伤的伙伴,生命的烛光照亮平安的路,我们的肩膀撑起明天的家园。英雄啊少年,少年啊英雄,大爱抚育,大爱滋养,大爱博云天……”
这是我和学校合唱队参加武侯区“感恩奋进”歌咏比赛时唱过的一首歌。这首由著名曲作家谷建芬奶奶参与创作的《英雄少年》,高昂激越,振奋人心,我们唱得很带劲。可我却不明白“大爱博云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请教了妈妈。妈妈说:“汶川地震的时候,全世界的人都向四川伸出了援助之手。地震以后,全国各地对口援建灾区,这些爱加在一起像云一样多,像天一样大。”
妈妈的话将我的思绪带回到2008年5月,那时的我刚读小学一年级,记忆中有摇摇晃晃的大地、有许许多多的眼泪;有停课、有奔跑、有熬夜、有害怕、有死亡;还有很多难以忘怀的词语:陈坚、林浩、收救犬、献血、武警官兵、消防队员、志愿者、国际援助、谢谢……我家的地震周年纪念邮册上有一句话:“能在那舍命救命的时刻,踏上汶川这块土地的人,我认为都是英雄。”那时小小的我一直渴望着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去献血、去救援。那年暑假,酷爱画画的我,画了好多跟地震有关的画,妈妈选出其中的几张为我集结成册,取名《地震心情画》,那里面的我是一名灾区志愿者、一个英雄。我还仿写了一首小诗《别问我为了什么》,献给地震中死去的小伙伴。
地震过去快三年了,我已经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虽然不曾去过重灾区,但从电视新闻里天天都可以看到,爱心仍在延续。党中央指定全国的18个省市、地区,援建四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18个县市,不仅仅出资金帮助盖房子、搞建设,同时还通过对口援建改善受援地区发展相关产业,提高自身“造血”功能。透过荧屏,我仿佛走进了灾区,满耳是机器的轰鸣,满眼是援建者忙碌的身影。援建者们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堰塞湖崩塌等危险,克服蚊虫肆虐、高温湿热、地形复杂等困难,不怕艰难困苦,紧张奋战,为的是让灾区人民早日搬进新家,早日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怀。电视里曾有一个都江堰灾区的老奶奶举着一个牌子说:“我没得啥文化,写这个‘谢’字牌不容易。谢哪个?从北京上海,到福建广州……听说有十八个省市啊,我也数不过来啊,我只想让四面八方来援建的好人,都能看见我写的这个‘谢’字。”看啦!北川、汶川、青川、绵竹、青城山、都江堰……新房林立、道路平坦、户户庭院、家家果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新建的村支部办公楼里,党员活动室、电教室、读书室一应俱全;村头的健身广场上人们欢快地唱歌、跳舞、健身、交谈……真是美不胜收啊!直让我赞叹。绵竹灾区的一位居民说:“大地震过去了,重建的家园是既安全又漂亮。旧的去了新的来,只有国家强大才办得到哇!”
感恩!谢谢!谢谢!感恩!我们永远铭记危难时,一双双援助之手,一份份真挚情义!铭记这份不能忘却的大爱!
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结局,我的家乡——四川,在历经风雨之后、在爱心援助之下,也会有童话故事一样美丽的结局:
后来,原本就勤劳的四川人不忘伤痛、胸怀感恩,在美丽富饶的家乡加倍地劳作、耕耘、学习、创造,因为只有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让全世界都看见——四川更加美丽,才对得起那云一样多、天一样大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