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44|评论: 5

道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教起源  
东汉刘秀政权是在豪强地主集团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整个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发展,政治上把持朝政,经济上疯狂地兼并和掠夺土地,建立大大小小的庄园。从和帝始,宦官、外戚交替执政,政治统治腐朽黑暗,社会秩序紊乱。

  在豪强地主虎噬狼吞的土地兼并以及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之下,加上封建王朝的横征暴敛,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流亡,沦落为豪强地主的 徒附 和部曲(依附农民)。这些依附农民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而更多的农民在丧失土地以后,则变成无衣无食、辗转道路的流民,生活尤为悲惨。农民的灾难比以前任何一个朝代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许多农民饥寒而死。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诗》里描写当时社会的惨状时说: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饿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所,何能两相完。 因此,随着豪强地主经济的发展,加上外戚专政,宦官当权,使当时统治阶级与广大农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在社会危机面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劳苦大众渴望摆脱苦难,但又看不到自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f7657560e6f6cd6beaf8f852.jpg
道教

己的力量,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他们就希望借助宗教得到精神安慰,甚至幻想一种宗教来拯救自己。而无能的统治者又只能用宗教来麻醉自己、欺骗民众。这样的社会条件为道教在顺、桓时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自汉武帝以后,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董仲舒援引阴阳五行学说,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建立起了一套 天人感应 的神学体系。此外,董仲舒还步巫师、方士的后尘,制定了求雨、止雨的方法。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论 ,把儒学神学化了,从这一点说,汉代的儒已经不再是先秦的儒。刘秀利用谶纬登上皇帝宝座后,更把谶纬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之后的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释经义,今文经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在统治阶级的提倡下,谶纬神学得到广泛的流行和应用,成为东汉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潮。这样的历史背景,为道教的产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两汉之际佛教的传入也加快了道教的建立过程。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正值道家之学倍受朝廷尊崇、神仙方术广为流行之际,佛教被看作是方术的一种而得以在社会上流传。在东汉时,人们还往往将佛教与黄老并举。
  楚王刘英 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念的是道经,拜的是佛陀。东汉末年,一批西域僧人如安世高、支娄迦谶等到洛阳,译出大量佛教经典。
  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宗教——佛教的教义、教会组织系统、教规教仪和礼拜的祭祀对象展现在中国民众面前,从西域来的商人保持着原来的习俗,立寺、斋僧,举行各种宗教活动,这些佛教形式给当时中国的方士以很大的启示,给道教的创立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板。可以说,佛教的传入如同催化剂,加
  快道教的建立过程。
道教简释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6398ecd320a68a9fa8ec9a68.jpg
《易经》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思想《易经》为伏羲、周公、孔子三圣创立,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孔子则为易经作《易传》,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东汉时形成宗教,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因以“”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

崇奉神灵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下面只能介绍一些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2f9cbdccf568560a00e92869.jpg
道教三清

1.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7aad4ae7e745b46eb8382072.jpg
上清灵宝天尊圣像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仙来源  一、来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
  
1、自然崇拜
  
天、地、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都作为信仰对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例如土地、星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山神、河神等。
  传统神学影响,是认识与研究道教神仙谱系的首要因素,中国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逐渐向人为宗教(即神学宗教)的过渡,大致在殷周时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辞。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礼·大宗伯》记:“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礼”,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风师,雨师,地有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祭祖先也。中国古代宗教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充实形成了天神、地、人鬼的崇拜系统,这是道教神灵崇拜的主要来源。
  2、图腾崇拜
  
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
  例如、凤、熊、虎、玄鸟,花、槐等,成为龙神、花仙等。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373bc4b47887e6498bd4b282.jpg
已逾千年的道教图腾

如鄂伦春族称公熊为“雅亚”,意为祖父,称母熊为“太帖”,意为祖母。鄂温克族人称公熊为“和克”(祖父),母熊为“恶我”(祖母)。苗族瑶族畲族的盘瓠传说。
  3、鬼魂崇拜
  例如阎王黑白无常、鬼王等。
  据说为黎族宗教的一种主要内容,及恩施土家族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重要的内容。在道教信仰的影响下,云南瑶族的鬼魂崇拜不论是个体的祈神驱鬼,还是集体的驱鬼除邪,其宗教仪式、仪式主持者、祈祷的神祗、助其驱鬼除邪者等都已明显道教化,说明其原有的鬼魂崇拜已成为瑶传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生殖、 祖先崇拜
  
例如黄帝三皇五帝等。
  彝族、瑶族、基诺族、汉族等许多民族。
  二、对圣贤崇拜的承袭
  
孔子孟子关公岳飞等。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有“圣人”、“贤人” 崇拜。以及《上清众仙真记》、《真灵位业图》、《无上秘要》的“道人名品”等列尧舜禹三王,殷汤、周武、齐桓公、汉高祖、刘备等帝王,和诸子圣贤孔丘、颜回、墨翟等。
  
门派组织  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据学理分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箓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按地区分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道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铁拐李)、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道教组织  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道教法术  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见《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称为“仙术”的。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行□、房中、仙药、服气等等。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曾对道术扼要介绍,说:“盖清静一说也;炼养一说;服食又一说也;符篆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他说黄老列庄之书,所讲是清净无为,而略及炼养;赤松子、魏伯阳只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桃少君、栾大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冠谦之言符篆而不言炼养、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讲经典科教。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 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cbc17b3880a5591997ddd88a.jpg
八卦图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道教修持  ★内 丹★养 生★武 术
  道教修持,古代有许多名称,如修道、修真、修为、修养、养生、卫生、长生术的话等等。不一而足。现在一般称为“修炼”、“修持”或“养生”。
  修持的含义,就是修性炼命。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道教礼仪  道教礼仪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与戒律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则是道士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 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一个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礼仪风范也是其道德修养的体现。
道教人物  伏羲 女娲 黄帝 老子 庄子 列子 关尹子 茅盈 河上公 严君平 黄石公 张良 张陵 魏伯阳 于吉 左慈 诸葛亮 葛玄 许逊 葛洪 寇谦之 陆修静 陶宏景 王嘉 孙思邈 成玄英 李荣 王玄览 司马承祯 吴筠 杜光庭 钟离权 吕洞宾 刘海蟾 彭晓
  陈抟 张伯端 石泰 薛道光 陈楠 白玉蟾 刘永年 翁葆光 萧廷芝 彭耜 王重阳 马钰 邱处机 谭处端 刘处玄 王处一 郝大通 孙不二 曹文逸 李道纯 张君房 王志谨 张三丰孙玄清 孙汝忠 陆西星 伍冲虚 王常月 黄守中 闵小艮 刘一明 傅金铨 柳华阳 李涵虚 黄元吉 汪东亭 徐颂尧 刘名瑞 赵避尘 陈撄宁

书籍·《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 节目·《问道武当》  《问道武当》是《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大型系列节目。
  2500年前,正是一个叫尹喜的道人开启了武当的修道之门。武当从此与老子的结缘,这里成为了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道教名山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4e83cb6252967e9de6113a41.jpg
武当金顶

中国的道教名山主要有武当山青城山齐云山、龙虎山、玉屏山、崆峒山、鹤鸣山。
道教知名宫观  中国的道教知名宫观主要有:北京白云观, 重庆老君洞道观, 成都青羊宫, 青海贵德三清观, 大邑鹤鸣山迎仙阁, 广州三元宫, 上海白云观,河南上清宫道观 湖北长春观等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5-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以为道友?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是把贫道当成贫僧,恼火的很,;P
道教跟佛教是不同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箓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哪一派好些呢,贫道选择的很苦恼很苦恼啊

2015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1-5-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认真学可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走马看花过一盘。

发表于 2011-5-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精有问题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