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廷用,字良佐,号紫岩,西充县紫岩乡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以父子四进士、祖孙五举人的书香门第名盖西充。祖父马觉照、父亲马铎,后因马廷用贵赠通议大夫,南京礼部右侍郎。马廷用兄马廷惠,弟马廷实。 马廷用在明成化四年即公元一四六八年戊子科举于乡高中第一而名震都下;十四年即公元一四七八年戊戍科中进士(会试主考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刘佶,副主考彭华,会元梁储。祖公同榜有新都县杨廷和乃状元杨慎字升之父也。)改庶起士,初授翰林院编修,进侍读学士。他曾参与预修《大明会典》,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他居官廉洁,尝署南京户部,适岁歉,发廪赈济江北流民就食者,全活甚众。他以经学特别擅长,为时人所推重。他德性和平、文学优赡,列职词林,载笔史馆。 《长江文化网》上刊载的《西陵山水天下佳》文章中说:“‘县古临高岸,荆南第一城’。这是明代诗人马廷用赞颂巴东城的诗句。”《安徽线上》之“民间传说”之《双井巷》一文中说“《庐州府志》载明朝马廷用诗曰:‘经过此地见瑶台,曾是仙人跨鹤来’,可为证。”可见,马廷用的诗歌高逸、奇古。但过去史志上很少见到。马廷用不仅是高官,而且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马廷用在诗歌艺术与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曾为明人《东坡律诗集解》一书作过序。他还写过许多文章,明“吴都文萃续集”收有马廷用《茂恩堂记》、《峒春堂纪》等文。
马廷用还任《元和州县志》、《大明会典》、《漕运志》总纂。正是由于马廷用的文章诗歌的名气很大,这也极大影响了西充文学、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所以,康熙六十一年《西充县志》称为其“文坛宗伯”,并认为“西充文学,自马廷用宗伯始盛。”
致仕归家后,马廷用训子有方,常以清白训诫子孙,因而三个儿子为官期间,皆深受群众拥戴,后皆作栋梁。殁,赠礼部尚书。马廷用归葬于青草沟,马金墓葬于侧。晋城南街为马廷用建学士坊,紫岩场建紫岩庙,以资纪念。其墓在紫崖场旁“后花园”处,即当地人称“尚书坟”。
马廷用以勤谨清白治家,子孙皆成栋梁。长子马金,字汝砺,1484年(明成化二十年)中进士。四子马龠,字汝载,与五子马同于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双双中进士,成为名播巴蜀的父子四进士。马金、马龠、马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拥戴。马金官至浙江布政使,时称“天下清廉第一”。卸任告归,舟至鄱阳湖时,水贼李金钩意欲劫杀。当得知被劫人为马金时,大惊失色,惭愧不已。即用五百金为补偿不仁之歉,被马金婉言谢绝。李金钩于大义感召,不复为盗。马金至家,马廷用见其行李甚多,疑为不轨之财,忙令家人打开箱箧查看,但见全为诗书之类,方转忧为喜。《中国人名大词典》载文说:“马金所至有惠政,民庙祀之。”马龠官至参政,廉洁自守,在禁除贪官酷吏的斗争中不避权势,以耿介不苟著称。马同任开封知府。他们去世后,均被县民列入乡贤敬奉。
1582年(明万历十年)马廷用长房孙晋明中举。晋明任训导,司李。他对罪犯耐心训教,竭力促使其悔过自新。朝廷巡按御史察其政绩卓著,委监关税,后任广西思恩知府。晋明子云锦,1627年(明天启七年)中举,官江西南城令,为人正直,敢平冤案。其时益藩纵横,多殉情枉法。云锦独与其作坚决斗争,而遭惩罚,夺俸1年,降为苏州府经历。他拒绝接任,隐居金陵。云锦子仨士琼、士玙、士阶分别于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1681年(康熙二十年)中举,时称三凤。云锦女士琪,字韫雪,自幼从父就读,随父游历江南大地。她喜诗好文,推崇杜甫、陆游,未成年便名震巴蜀。有《漱泉集》700余篇,寄物抒怀,言鸿鹄之志。晚年,仍潜心于学习,或闭门教子,或面壁成吟,有《片石斋烬余草》5卷,流行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