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51|评论: 25

桂林山水--叠彩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10 00:19 | |阅读模式

叠彩山旧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4-4-10 15:18 |

发表于 2004-4-10 15:19 |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32 |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园内以象鼻山为主体,还有“象山水月”、仿古建筑云峰寺、爱情岛、明代建筑普贤塔等景观,象鼻山是桂林重点的旅游景点。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写道:粤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则又其奇之甚。已故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同志曾说:“在象鼻山前要照像,才算来过桂林,这是独一无二的风景。”有道是: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21 |

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尢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画书眼底。“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叠彩山名,是由唐朝元稹的侄子元晦游览了叠彩山之后,写了篇《叠彩山记》,记中说:“按图经,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叠彩山山石如锦彩绸缎,层层相叠而得名。在清朝文人秦焕创建的叠彩亭的右角,看明月峰横断的崖壁,若“彩翠相间”的锦缎。这里是摄影“叠彩”的最佳角度。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22 |

桂林山水--花 桥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22 |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30 |

桂林山水甲天下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明代孔镛有诗赞道:
象鼻分明饮玉河,
西风一吸水应波,
青山自是饶奇骨,
百日相看不厌多。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48 |

伏波山 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山长120米,宽60米,海拔213米,相对高度63米,因其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故以为名。又说,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兵交趾郡。马援从交趾回来的时候,沿途“则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人们怀念马援,就在此山上建祠奉纪,并用他的伏波将军名号作为山名。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试剑石、米芾自画像、千佛岩等名胜,还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钟,为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还珠洞内的试剑石,为一自洞顶垂悬而下之巨石,距地面仅寸许,戛然而断,实为奇观。相传为伏波将军试剑所致。还珠洞和千佛岩,分布着不少唐宋摩崖石刻和佛教摩崖造像,古称“伏波胜境”。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宋代曾于山周建癸水亭、所思亭、蒙亭、正夏堂、进德堂、八桂堂、喜丰堂等,这些古建筑虽物废而遗迹尚存。

伏波胜境牌楼联

洪荒初辟,是群星陨落银河?是女娲补天遗石?千峰竞秀,八桂名城。象鼻低垂,静 吸江心皓魄;金鸡对峙,争迎塔顶朝晖。繁花照影,嫔姬献建花桥;龙隐岩中,龙去尚存 脊印;高阁伏波,将军壮志堪钦;晴岚叠彩,烈士坚贞不屈。画嶂神工,奔腾九骏。仙笛 幽奇,惊游幻境魔宫。喜悟空棒在,净土鲸眠,琼林柱耸。探春行,芳洲自转,渔唱遥闻, 青罗带绕;

清流未远,有众泉汇于苗岭,有史禄分水灵渠。万柳成荫,双湖近廓。风竹多姿,绿 迷沙岸农家;杜鹃无价,红遍冈原牧野。朗月当头,揭帝射穿月窟;珠还洞口,珠圆正待 人来;丰碑如海,俊杰挥毫历代;文苑生辉,词宗琢句怀乡。老榕骨健,缠结丛虬。诗情 绮丽,久泊兴坪阳朔。看阵雨虹悬,重霄鹰舞,古渡霞飞。寻胜处,莲蕊含娇,锦屏留梦, 碧玉簪新。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36 |

在象鼻山的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东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绘:“飞崖自山顶尺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城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莹波,"象山水月”之称以此。每当月朗清风,水平如镜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轮皎月浮江,江中二圆月并浮,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白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意境。
出水月洞,沿石级登山,山腰有个20多米长,左右对穿的岩洞,好似大象的眼睛,因名象眼岩,象山南北两洞 景色各不相同,是眺望桂林风景的绝妙窗口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38 |

山顶有明代所建普贤塔, 为喇嘛式实心砖塔, 高13.6米。基座北面, 嵌有青石一方, 平雕“南无普贤菩萨”之像。远看塔似剑柄, 又像宝瓶, 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
象鼻山与穿山、塔山分布漓江两岸, 山形、塔影、明洞构成美丽的“三山景色”。穿山月岩与象鼻山水月洞远近相映, 呈现“漓江双月”的奇景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49 |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49 |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49 |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51 |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51 |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请您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00:52 |

发表于 2004-5-12 17:27 |
ding[em31][em31][em31][em31][em31][em31][em31]

发表于 2004-5-27 10:05 |
有味道!!

发表于 2004-5-28 15:45 |
[em03][em03]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