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341|评论: 7

[民生杂谈] 关于四川话的一些小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话简介

  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注1,大致包括西南官话成渝片(成渝话)及赤灌片(赤灌话)。四川话目前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但并不是四川省的标准方言。事实上四川话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标准音,像广州话之于粤语,这是由于四川话本身就是由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成的。


历史


  宋代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话截然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蒙古人和女真人两次北方民族的入侵, 给四川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人口剧减。到清朝初年,四川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从1671年开始大规模移民,到1776年为止,105年内四川合计接纳移民623万人,史称湖广填四川。现代四川话,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移动中形成的。

  四川话特点

  音韵

  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 :

  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ā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 (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混淆为“l”。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混淆,统一发音为“in”。“eng”与“en”在大部分音节中混淆为“en”,如“痕”与“恒”同为[hen];“棱”发为[len]。但是“eng”和“en”而在声母“b”、“p”、“m”、“f”后能够区分,前者变为“ong”,而后者仍然发“en”的音。

  音节“wu”固定变化为“vu”,如“五”、“雾”等。

  普通话中以韵母(元音)开头的音节,大多都冠以鼻音“ng”,如“安”[ngan]、“恩”[ngen]。

  四川东北部的巴中、仪陇;四川南部的仁寿、井研、威远、自贡、荣县、隆昌、筠连和四川西南部的西昌、会理、盐源、德昌、冕宁、盐边、米易等地的人能够区别平舌与翘舌。

  同时成都市所辖彭州市、郫县、都江堰市和新都区西部使用一种独特的“卷舌音”,在读“十”、“室”、“吃”、“侄”等古代入声字时不仅翘舌,而且舌尖后卷,有点类似于儿化音,比如“十”[shir]、“吃”[chir]。

  在声调上,成渝片古入声归阳平(即二声),如“一”、“六”、“绿”等字声调均为阳平;雅棉小片古入声归入阴平(即一声);仁富小片古入声归入去声;岷江小片保留入声,因此也与通常意义的四川话差别较大。

  大多数地区入声归入阳平是四川话与其他北方话的主要区别。

  词汇

  文白异读:

  四川话由于受北方官话的长期影响而产生了文白异读系统,白读音主要出现在高频日常生活用语中,而文读音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新词汇中。四川话的文白异读系统也在不断变化中,但主要的趋势是文读越来越占优势,部分字白读已趋于消失,固定为文读读音。

  语法

  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译。

  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如“他遭开除了。”普通话中说为“他被开除了。”

  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不能不提的形容词,白,不说白,说“迅白”;黑,不说黑,说“去黑”;轻,不说轻,说“捞轻”;重,不说重,说“帮重”;快,不说快,说“飞快”;甜,不说甜,说“抿甜”;酸,不说酸,说“溜酸”;等等。

  注释

  注1:四川及重庆境内,也有小部分地区为湘语、客家话的方言孤岛,还零散分布着闽语、赣语的使用者;而攀枝花市由于历史原因,有大量的说东北官话的来自中国东北的移民。

  注2:这里采用汉语拼音给四川话注音,根据实际情况声母添加了[v]、[ng],而几乎不使用[zh]、[ch]、[sh]、[n]。同时四川话中没有韵母[e],只有[ê],故使用[e]代替[ê]。四川话阴平调值为55,表现形式同汉语拼音,如“鸡”[jī];阳平调值为21,借用汉语拼音中轻声调号表示,如“巢”[cao];上声调值为53,借用汉语拼音中去声调号表示,如“走”[zòu];去声调值为213,借用汉语拼音中上声调号表示,如“雾”[vǔ]。

  四川话的分类:

  四川方言

  西南官话成渝片:

  成都话

  重庆话

  宜昌话

  西南官话灌赤片:

  岷江小片:乐山话 泸州话

  雅棉小片:雅安话

  仁富小片:自贡话 内江话

  丽川小片:丽江话

  德绵小片:中江话

  其它汉语方言

  客家话川湘片

  闽语 ·赣语

  东北话 ·湘语

  四川方言大汇串文集

  四川话,或称四川方言,指四川人主流的话语。四川话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

  四川话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属于北方语系。四川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著。 

  四川话的形成:四川话是古蜀语融合巴语以及中原汉语,尤其融入了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湖广大移民的移民方言逐步形成统一的四川话。 

  四川话有别于四川地区的语言。四川话主要流行于四川汉族人群中,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四川人当中。 

  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中,除了绝大部分四川人说四川话外,还有大约150万人口说“客家话”,主要是广东东部和北部移民的后裔;沱江中上游丘陵地区和边远山区约有90万人带“永州腔”,是湖南永州府和宝庆府的移民后裔。 

  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或高原地区,还存在其他多种民族和语言。四川境内,四川话外,主要的语言,盆地的西边,即川西高原,有彝语、藏语、羌语;盆地的南边,有苗语;盆地的西南边,有土家语。
常见词汇:

  ●抓子(ZUA)——走到四川不能不知道抓子是什么意思,比如经常听见问:

  “你在抓子?”中间的抓子意思是做什么,全句为你在做什么的意思。“抓”是做啥的连读。

  “你抓子老(方言,意味了)?” 其中的"抓子"意味怎么了,全句的意思就是你怎么了

  ●扎起(发音za,3声上声,一般不念zha)——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北方人不要理解为“刀扎”“扎窟窿”“戳”,仅仅是同音字借用而已。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比北方话“加油”更强有力。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人么。”

  ●你娃——你小子!

  ●瓜——瓜,“傻瓜”的简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中年妇女傻,就叫“瓜婆娘”。这个用法大约从文*革中期开始。

  ●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

  ●宝、宝气。——憨包一个,到处出洋相的傻瓜。例如:“哪个人好宝哟。”“她是个宝器。”“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

  ●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来源于“呆若木鸡”,简化的成语,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维迟钝,木头脑筋,不开窍。

  ●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

  ●啥子——什么,

  ●洗白——完蛋、一无所有、死了。例如:打麻将钱*都被输光了,“森上带点个子弹,都被洗贝喽”。“愣格没得钱耐?”“刚一发工资,钱都被婆娘洗白了仨!”

  ●语气词。西南官话里语气词非常丰富,比普通话和北京话多多了。善于表达微妙的意思,所以讲西南官话的人要顽强地保护自己的语言。

  •哦(语调上扬)——表肯定语气,是这样。

  •啊(语调下降)——表肯定语气,不错,是这样。

  •是唦(两音都拖长)——表肯定语气,绝对正确。“唦”有的写成“撒”。

  (以上三个用法在电影《抓壮丁》中,三个女人回答王保长的问题时接连使用) 

  •哈——语气助词,1、轻微的疑问;2、友好。例子:欢迎多伦多的朋友哈!

  •嗦(发音so),有人写成“说、嗖”——疑问,并且马上肯定。例子:原来在这个地方嗦?!

  •喃——呢的另外读音,表疑问,自问。例子:咋个这些人都跑过来了喃,消息够灵通的嘛!

  •嘛(ma)——么(me),意义相近。

  •哇——疑问词,轻微的“吗”。一般用在对方基本会同意的时候:杨老师,来一根哇?我们乡下人只有越土越好哇?再乱说,我要翻脸哈!!!

  •兮——语气词,那样子的:“你觉不觉得他有点神经兮兮?”“脏兮兮的。”“瓜兮兮的”

  •×绰绰(coco)——哪个样子。神绰绰的(精神病样子),哈(傻的四川发音)绰绰的。

  •嘎(ga,降调,这里的a接近英语地图map当中的a)——是这样么?可以独用。

  ●zuazi,抓(zua,降调)子——“做啥子”的连读。

  ●提劲——来劲,振奋人心:姑姑,太提劲了

  ●×起——起来,常用在动词后面,加强动词的意义:雄起、来不起了、扎起、懂得起

  ●整——用途广泛的动词。例子:“整了顿方便面”,吃了顿方便面

  ●幺(yao阳平声)——年龄最小的。幺姑娘、幺娃、幺女、幺叔

  ●巴适——好,合适,舒服,心满意足:“原来在城里头没碰到巴适的?”

  ●苕气——红苕(甘薯)气味,转义为“土头土脑,乡下人样子”:“说我们身上苕气打不脱、脚杆是弯的!”

  ●稳起——稳住,不要露马脚。

  ●装神——假装出来的样子,装模作样的样子,演戏给别人看。

  ●龙门阵——聊天,摆龙门阵就是进行聊天。

  ●凶——厉害,有本事。如:“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

  ●梭边边——第一个边拖长音。梭:溜走;边边:边缘。梭边边=溜走,逃跑,躲开。如:“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边边嗖!”

  ●分分儿钟——每时每刻,时时刻刻,时常地

  ●咂——西南方言,1、吸吮;2、小口地喝酒、喝水。西南少数民族用麦管或细竹管从酒坛里吸酒也叫咂酒。

  ●呡(min三声)——嘴唇少少地沾一点儿,如“呡一口酒”

  ●拐——这里用“拐”字是同音字借用,意义完全不同。错了。“拐了,拐了”是“错了错了”,“不会拐的”是“不会错”。

  ●格、嘎——西南方言习惯疑问词前置。“格是?”(是不是)。“格好”(好不好)。“格吃了”(吃了没有)

  ●切——去。例如:“我们一起切。”“切”是成都话“去”的发音,一般四川人念“气”,自贡和内江念“记”。

  ●哈(三声)——“傻”的四川发音,如:“傻儿师长”,四川人念“哈儿师长”;“哈绰绰的”,傻乎乎的,傻瓜的样子。

  ●哈(轻声)——疑问。自问自答。轻度肯定。例子:“格是哈”?-是不是?是么?“军医哈”-是军医吧?是军医。

  ●服、附——糊涂,糊。川北人f/h不分,糊涂念“服涂”,搞“附”了,就是被搞糊涂了。例如: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如果让川北人说清楚“红鸡公尾巴灰,灰鸡公尾巴红”,那简直要他的命了。

  ●不要虚:虚,心虚,害怕。不要害怕。

  ●我很绽(赞):zan降调,爱表现,性格外向张扬。“我很赞”,我很外向张扬。

  ●跟斗扑爬:摔筋斗,在地上爬滚。

  ●牙尖舌怪:多嘴婆,搬弄是非,挑别人的毛病。

  ●舔肥:舔别人的肥屁股,拍马屁。

  ●天棒:(川东,川中用得多)相当于北方方言的“愣头青”“二杆子”,讲话和做事情不假思索,不管后果乱做,像傻瓜一样办事。得

  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崽儿:(重庆话)贬义的“那小子”。

  ●朝天门、较场口、解放碑、五里店:重庆地名

  ●大都会: 重庆解放碑一超大型商场(李嘉诚投资)

  ●黑么:非常

  ●串串:近似小火锅

  ●芊芊:餐时用来串菜餐后用来计量结帐的竹签

  ●西政:西南政法大学

  ●川外:四川外语学院

  ●偷儿:贼

  ●摸别个包包:掏人家口袋

  ●零点、回归迪吧:重庆解放碑有名的夜总会、迪吧

  ●疯:尽情地狂

  ●黑:很、非常

  ●耍:休假、玩儿

  ●汪山:地名,在江南山上

  ●老汉儿:老爸

  ●tancang:事情,含轻视,鄙视意

  ●又费马达又费电:不划算

  ●棒棒军:重庆地方特色--进城民工,仅靠一根竹 棒和一对绳子及体力谋生

  ●黑闷凶:非常有能耐、本事

  ●贡:窜进窜出

  ●耿直:重庆人最常挂在口头的两个字。重庆话说一个人不耿直,是对他最大的侮辱,那你在重庆人里也就混不开了。耿直要对朋友无条

  件诚实,信任。

  ●假打:这个词与耿直相对,而有异曲同工之妙。呵呵,说假打的时候,就是要打假。

  ●宝气:傻。有笑话说一老外往首饰柜台一站有些感慨,不禁用撇脚的汉语,向售货小姐赞叹起来:“小姐,宝……气!”小姐一下愣了

  ,一回神就马上用重庆的辣子招呼他。“宝气,宝气,你龟儿才宝气!”

  ●冒皮皮:吹牛。有道是“冒皮皮,打飞机”。

  ●龙花、龙火皮:乡巴佬,龙火皮意指土得要命。

  ●背兜儿:背篓

  ●婆娘:女人,有时也指妻子。

  ●扯(ce):发音时韵母音要拉长。表示跑题了。例如“扯远了”“胡扯”。

  ●zua二声:踢。例如“zua球”,“zua你两jo(脚)”。

  ●zua瞌睡:打瞌睡

  ●脑(音同老)壳:脑袋

  ●瞎孔:胳肢窝

  ●倒拐子:手肘

  ●罗兜、作登儿:都指臀部,的前者多用于人,而后者多用于

  ●客西头儿:膝盖

  ●渠算儿:蚯蚓

  ●丁丁猫儿、洋丁丁儿:蜻蜓

  ●爪母儿、爪猫儿:蚱蜢

  ●[gezao]:跳蚤

  ●金啊子:知了

  ●瞎块儿:青蛙

  ●巢冲:蛔虫

  ●偷油婆:蟑螂

  ●雀雀儿:小鸟

  ●照鸡子:蛐蛐儿

  ●我屋里头的,堂客,娃儿他妈:这个男人的妻子
●右 客:女人,带有贬义

  ●男 客:男人,带有贬义

  ●涮坛子:说大话,吹牛皮或嫘Φ囊馑?

  ●日*白:吹牛皮,瞎聊,胡侃。

  ●空了吹:少在这儿瞎说。不要再吹牛了,没人信你!

  ●豁别个:骗别人

  ●别个:别人

  ●脚杆:腿脚

  ●你虾子不胎害:骂别人不知道好歹

  ●连二杆:人的小腿

  ●趴耳朵:男人没骨气,怕老婆。在成都确实有一种自行车改装的交通工具叫做这个名字。不过引申出来也有“怕老婆”的意思。

  ●龟*儿*子:骂人的话,标准的四川语言,指人出生低贱。很多时候只是用作口头禅,用来加强语气。

  ●改手:上厕所

  ●梭叶子:形容女人不检点的话语。妓女和生活作风不好的女人

  ●冲壳子:吹牛

  ●操油说:指一个人说话油腔滑调

  ●直见滴(dia):指液状物一直不停的滴

  ●走人户(一般读fu):去亲戚朋友家串门

  ●猎巴骨:肋骨

  ●飞辣、焦苦、min甜:十分辣,非常苦,相当甜。(个人觉得这个比普通话表达形象生动得多)。

  ●不存在:使用频率很高,表达意思也很广的一个词。没有问题,小事情等等,分语境意思太广,呵呵,我说不全啦。

  ●[he](用英语音标发音):很,非常。

  ●狗的:“狗*日*的”的快读。这个词在四川话中,尤其在重庆话中是口头语了,一般没有骂人的意思。重庆女子有时说丈夫都说“我们那个狗*日*的”,说小孩“小狗*日*的”。一般是加重语气的力度,强调语气,发狠。

  ●背时:倒霉。例子:“你个背万年时的”。

  ●脚(juo或者jio)球:成都人口中的足球。

  ●告移哈:试一下。

  ●巴适:好,实在。

  ●安逸:舒服。

  ●巴:粘贴、附着。例如:“巴斗烫”(粘着烫)。

  ●对头:是的。

  ●晓得哒:知道啦,有不耐烦的意思。

  ●摁是:确实是。

  ●霸道:在四川话中经常用于褒义。意思是绝了、厉害、高,实在是高、好得没话说。例“妹妹的身材好霸道哦。”

  ●杀麻麻鱼:浑水摸鱼,蒙混。

  ●围腰:围裙。

  ●*巴:如“盐巴”“牙巴”等。哈哈,“泥巴”就不算了哈,那是普通话。

  ●琛过来、痴过来:伸过来

  ●逛的:光溜溜的

  ●拗:手脚不停地动

  ●吱胶:橡皮擦

  ●读脚:跺脚

  ●扯仆汉:打呼噜

  ●逞下去:压下去

  ●马起脸:板脸

  ●车笔刀:削笔刀

  ●莫棱个:不要这样

  ●斗是:就是

  ●拱过来:挤过来

  ●骇得:吃得多

  ●扯把子:说谎

  ●夹色子:结巴

  ●掰子:瘸子

  ●灯儿晃:无事乱逛

  ●喀过来:跨过来

  ●逗硬:动真格的

  ●看稀奇:看热闹

  ●高耸耸:很高

  ●肥懂懂:很胖

  ●烦造造:非常脏

  ●短处处:很短

  ●趴唧唧:很软

  ●低低嘎嘎儿:很少

  ●惊抓抓的:大惊小怪

  ●疯扯扯的:疯疯癫癫

  ●矿西西的:很糊涂

  ●亮瓦瓦:很亮

  ●雾独独:冷不防的

  ●神戳戳:发神经

  ●念栋栋:粘稠的

  ●俗杂杂的:俗气的

  ●火瞟瞟的:灼伤般的疼

  ●吃嘎嘎:吃肉的意思

  ●卡卡各各:角落

  ●吹垮垮:聊天

  ●瓜西西:傻傻的

  ●神撮撮(神经病)

  ●铲铲:不相信的意思。例如:甲:今天发奖金老哟。乙:铲铲,昨天才发老的。

  ●甲甲、隔力:身上的污垢

  ●索索滩儿、索索板儿:滑梯

  ●蛮施:特别、很,加重语气,比如你蛮施烦,就是你特别烦。
开县话
      
      由于地缘关系,开县的一部分方言,接近湖南、湖北方言,又由于清前期移民多来自湖广,在其聚居地长期保留有湖广方言(如正坝区廖、刘等姓氏,民国时期仍在家中沿用原籍方言)。大部分属于四川官话,与川东诸县的话相近。开县话显著的特点是没有鼻音n,混为舌边间l,因而把“牛”说成“刘”,把“飞”说成“灰”,把“风”说成“轰”等。此外把“书”读为“须”,把“猪”读成“zhū”。在语汇上有湖广原籍的遗留语汇,如称“姑姑”为“老子”,说“完了”为“完寡了”,说“伞”为“撑花(儿)”,为“什么”为“么子”等。
      =======================
      把“飞”说成“灰”,
      说“完了”为“完寡了”.
      “风”说成“轰”
      
      这是100%的老湖广话(永州话)。
    
    平昌话 :
      
      具有四川话的一般特点。如受两湖的影响“n、l”不分,因而把“南、难”与“兰、蓝”,“奴、努”与“炉、鲁”等均混读为一个声母,“怒气”说成“露气”,“内人”说成“累人”,“屋内”说成“物类”,“能耐”说成“能来”等。把“叫化子”读作“告化子”,把“街道”读作“该道”,“杏子”读作“恨子”等。
      =======================
    
    简阳话:
      
      1,吃饭要说吃“莽莽”。“吃剐了”。
      2,杀鸡说成杀“咯咯”。
      ==========================
      
      这是100%的老湖广话(永州话)。
    
    金堂方言:
      
      1,晚上:黑了 。
      2,老鼠:耗子。
      3,老鹰:岩鹰。
      4,玉米:包谷 。
      5,凳子:板凳。
      6,螃蟹:螃海。
      7,疯子:癫子。
    
    蓬安话:
      
      1,倒霉”通常说成是“背时”。
      2,走哪里?说成是“ke(刻,阴平)哪里?” 。
      3,女儿的丈夫及儿子的妻子的父母,则呼为“老亲家”。
      4,“嗲嗲”(DiaDia)、“满满”、“满爷”。
      5,杂技、魔术表演称为“耍把戏”。
    
    安岳话:
      
      1,湿不说湿,要说“交湿”。
      2,硬不说硬,要说“梆硬”。
      3,淡不说淡,要说“寡淡”。
      
    
    中江人说:
      
      凉; 嵌(音)
      
      烫; 赖(音)
      
      最震撼的还是“菜子FAFA(花花)飞飞房(灰灰黄)”。  
    
    遂宁话:
      
      1,哪扪——怎么样 。
      2,邦硬——很硬 。
      3,松跨跨——较松 。
      4,黑不拢耸——漆黑一团 。
      5,巴不得——很希望。
      ==============================
        这是100%的老湖广话(永州话)。
    
    中江话:
      
      1,包谷--玉米。
      2,团鱼---鳖、甲鱼。
      3,老哇---乌雅。
      4,岩鹰--老鹰。
      5,背--背壳子。
      6,背时----倒楣。
      7,赖---温度较高。
      8,赖手---烫手。
      9,吃剐了---吃完了。
      10,走刮了---已经走了。
    
    广安话:
      
      1,“斩劲”--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2,“蒲”: 装液体装的很满都要荡漾出来了。
      比如:“锅里的水都要蒲出来了。
      3,“血股淋裆”
      形容词,形容血淋淋的,强调可怕的意思。
      4,“砍脑壳的 ”
      诅咒一个东西改死。好象常常用来骂畜生
      比如“那个砍脑壳的的猪儿又在乱拱。
      
    
    乐至话:
      
      1,波丝----- 蜘蛛。
      2,LIA----- 添。
      3,扬眯眯 ----蜻蜓。
      4“lian阳沟---通下水道 。
      5,茅思--厕所。
      6,改大手--DA便。
      =================
    
    简阳话:
        
        1,吃饭要说吃“莽莽”。“吃剐了”。
        2,杀鸡说成杀“咯咯”。
        ==========================
    
    西充话:
      1,把把:粪便。
      2,过二天:以后的意思。
      3,斩劲: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件事情。
      4,蒲:装液体装的很满都要荡漾出来了。
        比如:“锅里的水都要蒲出来了
    
    资阳话:
      
      1,干子-- 橙子 。
      2,欺饭---吃饭 。
      3,梆硬--硬。
      4,交湿----湿。
      5,几门多--多。
      6,矛丝---厕所。
      7,颠子---疯。
      8,滚烫---烫
    
    营山话:
      
      1,nia(一声)=粘,
      2,lia(二声)=舔
      3,很铳=很拽的
      4,脑壳=头。
      5,CHACHA裤=开裆裤。
      6,磨得=没有
      7,说个卵=不要说了.
      8,涨眼睛=看不顺眼
      9,牢起不看讨起看=敬酒不吃吃罚酒。
    
    仪陇话:
      
      1,羊咪咪--蜻蜓
      2,砍脑壳的---砍头 。
      3,吃蟒蟒--吃饭。
      4,二流子---不务正业的。
      5,恨子-杏子。
      6,拢屋--到家、回家。公元前316年,秦来巴蜀后,四川地区就成为中国各朝代所管辖地区。而直至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将川陕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
      据清末《成都通览》对当时成都人口构成所作的统计:“四川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在同一时期之内,居民省籍来源如此广泛,竞相迁入同一个省区之内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1、“弯酸”:
是挖苦的意思!
比如“你弯酸别人嘛!”其实就是“你挖苦别人的意思”

2、“卡找腰”:
有点贬义的意思,意思是说你存心找事情、找茬!
比如:“你有点“卡找腰”哦!”

3、“火撒撒”:  
形容一个人的性情不舒服正在冒火或者即将冒火!比如:
“我现在火撒撒的哦,不要惹我!”“看你火撒撒的,吃了火药啊?”

4、“凯爽”:
意思是说这个人比较耿直,办事情不拖拉,
比如:“今天我才认识了这个人,办事情不凯爽!”

5、“老猫儿”:
意思是妻子的意思,和陕西的婆姨是表达一个意思。
比如:“我给大家介绍下,这位就是我的老猫儿,就是我的那口子!”

6、“打摞边鼓”:
表达一个人在三心二意,没有专心!比如:
“你看他嘛!在打摞边鼓!”就是说他没有专心!

7、“扎起”:
很容易理解!就是为别人而雄起!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比如:“今天这个事情你要扎起哦!!!”

8、“萨过”:
意思就是说这见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比如:
“今天就萨过了,就到这里,请到汇东大酒点吃饭,巴斯滕办招待。!”

9、“乌而麻杂“:
意思是浑水摸鱼相近的,或者是一个事情没有说清楚,没有整很明了!比如:
“他经常是乌而麻杂的,不可靠!”
“你不要乌而麻杂的哈!我和你没完哦!”

10、“操“:
这个就不用解释了!我看很多人都在用!而且在聊天室里面经常出现!

11、“鼓斗”:
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比如:
“你不要鼓斗我!我不喜欢”“你鼓斗别人杂子?”

12、“抻抖”:
意思是舒服安逸的意思,或者说一件事情自己做好了或者做满意了。比如
“今天你是整抻抖了的哦!”“这个事情你要办抻抖哦!”

13、“斩扎”:
意思是办招待的意思,或者是为别人做好一件事情!办招待或请客请客用的多点!比如:
“今天哪个办斩扎?是妖?那么妖你要斩扎好哦!”

14、“渣草”:
意思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关系。比如:
“彗心是不是你的渣草?他的事情你要处理好哦!”
“雨中感觉的渣草比较多,注意点哦!”

15、“凶巴巴”:这个很直接明了!
比如:“你凶巴巴的杂子?谁怕谁?”
“你看风吹云散那个样子哦,凶巴巴的!”

16、“几哈”:
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穷摇,你还没喝完?几哈点,外面三百多个人在等斗你的!”

17、“巴不得”:
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
“唆哈,走哦,你是不是巴不得当一万瓦的电灯泡哦?”

18、“趱”:
就是别人有了高兴的事情,或者没事情找事情的叫人家办招待。
比如:“小柳姐姐,今天我们去攒心跳妹妹,吃兔哦!”

19、“醒豁、醒撒”:
意思和舒服安逸也差不多,或者对这个人的评介比较的耿直。
比如:“我觉得卧龙这个人比较的醒撒!”

20、“磕坠儿”:
意思是放下的意思!
比如:“罗百吉,你还抱斗汽车在那里站斗杂子?磕坠儿休息哈喝点啤酒三!”

21、“抹合”:
意思是把一见事情办好办满意!比如:
“这件事情我们大家就把他抹合好!”

22、“夹夹客”: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吝啬的意思。比如:
“你不要看大表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夹夹客!”

23、“挞儿”:
其实就是给别人一个耳光,带有恐吓和吓唬的意思!比如:
“你要杂子?你信不信我给你一挞儿!”

24、“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比如:
“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25、“靠实”:就是可靠,安全,人很考得住的意思。比如:
“这个人你不要看,其实办事情还是很靠实的!”

26、“打垮挎儿”:意思是本来该自己做的事,自己找借口离开,有点三心二意的意图。比如:
“今天上班你是打垮挎儿的哦,该你做的那笔帐你跑哪里去了?”

27、“塌”:意思是对某件事情某个人的行为或者结果说三道四,贬低别人的意思!比如:
“你踏别人,也不照下镜子看自己!”

28、“茂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茂也是有矛盾的意思,
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茂了!不理你了!”
而茂起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

29、“涡~~~哦!”:意思其实是个感叹词语,就是惊讶的表现也自己做错了事情,
比如:“涡~~~哦!今天我买土豆,那个人少补了我两分钱!倒霉!”

30、“直杠杠”:说话和做事情都很直接,不拐弯磨脚!
比如说:“我都教育你几次了,遇疯子不要那么直杠杠的!”

31、“咋哪”:
意思是个表达感叹和反问的一个词语!比如:
“咋哪?是不是昨天又没进斗门?”

32、“扭掐”
自贡语言中扭掐是个动词,但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开玩笑的趣用!
意思是表达通过动作教训某人!比如:
“痴情浩南,又不听话了,是不是要扭掐斗你嘛?”

33、“几哈点”
意思是快点的意思!也有催促的意思!比如:
“大绵羊,几哈点把那只羊吃了拉,我们还要去吃牛!”
“你快点好不好哦?几哈点三,要迟到了!”

34、“浊、浊得很”
意思是说一个人很没意思,很不懂事,很不合群,比如:
“那个人很浊”“你不觉得昨天我们接待的那个客人浊得很吗?

35、“绵扎”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
比如:“那个人做事情很绵扎,你该学学他!”
“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扎要的不哦?快点!”

36、“巴不得”
意思是说口里说不行,但心里说快呀快呀!!正合我意!比如:
“你是巴不得我搬出去哦!想的美!”
“我知道你是巴不得想让我上钩,我才不打那张二条!”

37、“老巴子”
有父亲、老公公的意思,在自贡是一个比较通俗易懂而且亲切的词语!比如:
“老巴子,问解放路中学怎么走?”
“今天我和我老巴子去买鱼了!”

38、“瓜兮兮”
其实是个外来词,追溯应该到川西那里,而自贡近几年也开始说了!
意思是一个人很傻,笨!比如:
“你看他昨天喝酒的那个疯狂哦,瓜兮兮的!”
“你不要那瓜兮兮的要得不哦?说好了今天还你的钱达!”

39、“绷起”
意思是表达装起不懂不理解的意思,其实心理面是知道的!
比如:“你不要和我两个绷起哦!我是要翻脸的哈!”
“不要绷起个脸,要说就说嘛!”

40、“搞刨昏了”
在自贡的语言中就是表达一个人慌昏了!比如:
“搞刨昏了杂子?吃了饭再走嘛?”
“你看他搞刨昏了的样子哦,象是要去抢人样!”

41、“扯把子”
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踏实,疯疯癫癫的,其中也有开玩笑的成分。
比如:“你不要和我两个扯把子哦,这个事情你是知道的哈!”
“你看二娃天天都那么晚回来,有点扯把子哦!”

42、“梭斗”
意思是看、瞧某个事物的意思!比如:
“你不要三心二意的,梭斗自己的碗,吃饭!”
“喂,今天你陪我上街,怎么总是梭斗那个女的干啥子?”

43、“吃麻”
意思就是喝酒已经麻醉了,不醒人事的意思!比如
“昨天你们有没有喝麻哦?喝了多少?”
“我昨天喝麻了,今天早上都没去上班!”

44、“装憨带宝”
意思和装傻的意思,其实是想表达那个人心理知道,但表面装不知道的意思
比如:“你今天老实说,输了多少,不要跟我装憨带宝的哈!”

45、“拦中霸腰”
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
“今天我在作报告,有个人拦中霸腰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大家都传染了!”
“我在做事情的时候你不要拦中霸腰的打电话到我家!”

46、“一哈”
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比如:
“今天去游泳,把他们一哈都喊斗嘛!在浩园等哦!”

47、“不存在”
这个词语是最能表达四川自贡人的性格,耿直,直接!
就是说没有问题,这件事情你客气了!比如:
“不存在,我们还提那些!”

48、“绿光光”
其实是读LU,是指的一个人神经西西的,傻乎乎的!比如:
“你看那两个人老是绿光光的看着我们,有点讨厌哦!”
“你绿光光的干啥子?米该下锅了!”

49、“毛椒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比如:
“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你要负责哦!”
“不要惹我,我毛椒火辣起的!”

50、“下河底下”
这个是和我们自贡的地区划分来说的,因为在自贡有条河,
叫釜溪河,上游有个区叫贡井区,那里的人说到市区来就说下河底下去!
其实就是说到下游去

51、“落教”:
就是这个人很有信用!说了的事情就能办到!比如:
“你放心,他说话很落教的!”
“喂~~~~~~~~~~~你这个人不落教哦!答应了我的事情没办到哦!”

52、“涮的刮繁”:意思是表达一个事情办的很糟糕,麻烦透顶了!
比如:“我叫你今天涮的刮繁,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哦哟!!!昨天我涮的刮繁的,喝酒都喝着了!”

53、“撇脱”:其实本来不是来自自贡的,也应该是川西为主,一成都为中心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情办的安逸,就这样办了,或者带点语气带过的意思!比如:
“哎~~~~~撇脱点嘛!”

54、“过孽”:意思是表示要找你麻烦,要和你两个对着干的意思!
“这么大的人了,你们两个杂子天天都打架过孽的哦!”
“你不给我说清楚,我和你过孽!”

55、“磨皮擦痒”:有点不耐烦的意思,也有按捺不住的意思!比如:
“你好好的做斗嘛!在那里磨皮擦痒干啥子?”

56、“搞活又过孽”:和前面的过孽是一个意思,只是加中了词语的语气和严重性!
“我说你们家昨天晚上得干啥哦,搞活又过孽!小夫小妻的!何必嘛!”

57、“繁”:意思其实和烦是两个音译词!说这个是很烦躁,很麻烦,难缠!
比如:“你好繁哦!”“你繁不繁哦!”

58、“熬斗”:有点死撑的意思!或者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意思!
比如:“你熬斗点哈,我去拿苍蝇拍子哈!”

59、“脏班子”:表达一个人做错了事情,丢了面子。也可以理解丢人现眼的意思!比如:
“还在这里装酒疯,你不嫌脏班子,我都为你丢脸!“你这个人有点脏班子哦!”

60、“背时”:意思是说你做错了事情该倒霉,自己的苦果自己吞!比如:“你该背时,哪个不听老人言!”“你说我背时不嘛,掉了钱不说还着了抢!“

61、“很讽”:意思是说这个人有点宝里宝气的,也和“驻鼻子“通用!比如:“那个人很讽哦,天天都去王爷庙去跳舞,都60几的人了!”

62、“匀尽”:就是比较舒服满意的意思。比如:
“你两口子这几年是整匀尽的哦!买了房子还有车子!还去旅游!”
“你生活过的匀尽哦!天天吃回锅肉!“

63、“下课”:就是本事不够该辞退的意思!球迷应该很有感触!
比如:“XXX 下课!XXX下课!!”

64、“假巴意思”:来源于假腥腥一词,表达这个人不老实,虚伪的很!
比如:“
“我知道你有,不要和我两个假巴意思的!”

65、“做尖做似”: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情故意的做作!
和前面的很讽有点相近!比如:“这个人有点做尖做似的!”

66、“眼睛下乡”: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嘿嘿!
比如:“你眼睛下乡哇?该你出牌了!”
“今天和我去买衣服,在店铺门口你眼睛下乡了,给我说清楚,不然我给你毛起!”

67、“害怕会”:意思是不会的意思!或者你理解错我的意思了!
比如:“害怕会,我杂子敢嘛!”

68、“捡耙鸡儿”:意思和捡便宜相近,也有捡耙活的用法!
比如:“今天我是运气好,在单位捡了个耙鸡儿!”
“你不要天天想斗捡耙鸡儿,还是做点实际点活路!“

69、“妖艳儿活闪”:就是故意的的调皮,转移话题!装做不知道!装腔作势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妖艳儿活闪,你今天给我说清楚!”
“你不要嘻皮笑脸的!等会我给你两个妖艳儿活闪的够你受哦!”

70、“吃混堂锅盔”:意思和浑水摸鱼,不了了之相近!比如:
“几天你休想再吃混堂锅盔,说清楚再走!”
“看来你是个吃混堂锅盔的人哦!”

71、“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比如:
“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

72、“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比如:
“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
73、“晕、晕不懂”:就是搞不懂,理解不到别人的意思,
通过自己反复考虑的事情而找不出答案。比如:
“没学过,晕不懂!”
“川戏我不会,晕不懂!”
“你晕没晕懂我的意思哦?”

74、“哈数”:就是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比如:
“这人还是有点哈数,不傻!“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哈数哦?”

75、“关火”:就是表达一件事情稳当,比较有把握,或者是比较牢靠的意思!比如:
“这个人很关火!这个事情觉得关火!”

76、“打麻轧符儿”:主要是欺骗和蒙混过关的意思。比如:
“今天你不要给我打麻轧符儿,昨天是不是你把我的钱用了?”
“你一天到黑的打麻轧符儿,还是做点实际点的事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自己给自己顶起
发表于 2011-5-1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帮你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L+S

发表于 2011-5-1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范飞燕

发表于 2011-5-2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o:o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