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01|评论: 21

[生活•情感] 忆江南(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2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江南
                                                                              原创
   《无题》
    春风泣,
        巢燕雨中翩。
        柳絮轻飘忧离别,
        幽兰坠露凝心酸,
    浓雾锁青山。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5-22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别离苦尽在言外。

发表于 2011-5-2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分而不得不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坠露 的帖子

谢谢临帖: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柔情侠 的帖子

谢谢临帖:handshake

发表于 2011-5-22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将古筝演奏的《相思风雨中》配上好词,可谓别出心裁哦,听起来也别又一番味道。

大塔顶贴.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蓝光闪烁 的帖子

谢谢顶贴:handshake

发表于 2011-5-23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2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1-5-23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酸酸。。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蜀山连绵 的帖子

谢谢配这么好的视频。: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清散 的帖子

谢谢临帖: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雨中的梧桐树 的帖子

谢谢临帖:handshake

发表于 2011-5-2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坠露 的帖子

坠?坠露?:o小丫头来盐亭论坛?不会吧?:o岂不是成了我的小尾巴?;P

发表于 2011-5-2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蓝色上弦月 的帖子

什么啊,月儿。

发表于 2011-5-29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好,曲子更优美。
      可惜,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楼主笔下的江南风光早已是人们遥远的记忆了。
      前不久和一位在四川南充工作、生活的大学时代的同学加好友聊起江南时,她很动情地说,四十多岁的人了,她只去江南旅游过两次,虽然是来去匆匆,但是江南地区的风物人情、吴侬软语一直让她心驰神往、难以释怀。言谈中她对像我这样落户在江南,长期工作、生活在江南的人羡慕不已;她甚至要我抽时间写一篇详细介绍江南地区地方风貌、风情民俗、饮食习惯、语言特色的文章发在人气旺盛的南充论坛上面,让像她这样对江南一往情深的四川老乡有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她甚至连名字都替我起好了:《印象江南》(实际上,要详细介绍这些,那就不是一篇文章了,可能是至少十万字以上的书)。
     我只告诉她,今天的江南,除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皖南还多少有点美丽的风光以外,在狭义的江南地区(也就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上海以及浙江的湖州、嘉兴等地),往昔让人们羡慕不已的美丽的江南早已是物是人非、风光不再了!相反、冬天的严寒和夏天的酷热让越来越多地地道道的江南人选择了逃离。我有时候都在怀:我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那让人一提起来就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江南?说句大实话,要想在今天的江南寻找到往昔的美丽风光与梦幻魅力,可能也只有在西子湖畔、拙政园中,要不就是在保存相对完好的周庄、西塘、乌镇、同里这江南四大古镇以及南浔、甪直(读音为lu zhi)、朱家角等小镇了。

发表于 2011-5-2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告诉楼主一声:狭义的江南地区没有山:上海松江区虽然有个佘山(海拔高度大约95米),其实那就是一个大土包;要看山,只有到南京郊外才能看到(可是南京及周边的镇江又不算狭义的江南地区)。:lol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天涯孤旅。 的帖子

谢谢光临: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天涯孤旅。 的帖子

忆江南”是词牌名,比如水调歌头、十六字令 1荷叶杯
南歌子
渔歌子
忆江南
潇湘神
捣练子
南乡子浪淘沙

谢谢点评: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天涯孤客的帖子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历.主要有下面6种情况:
1.来自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宫廷。词刚兴起时.曲调大多来自民间。唐、宋两代,民间谱制的相当多,有些曲调为文人所爱好,因而据以填制新词,后来就得到了广泛流传,例如唐代的《竹枝》和《杨柳枝》,原来就是长江中上游一带的民间歌曲,后来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从中汲取了营养,据以谱写了不少的新词。
2.摘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由于苏轼的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取自原词的题目。有些词牌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大浪淘沙,《更漏子》咏的是夜间景况.《抛球乐》咏的是抛球,《踏歌词》咏的是舞蹈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里的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4.取自乐府。汉武帝时.曾委派擅长音乐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把制作乐曲规定为乐府的任务之一。此后,唐、宋两代也都设有类似的音乐机构,专门整理古乐和创制新曲。这些新曲后来有不少都成了词牌。例如《并蒂芙蓉》《黄河清》《寿星明》《舜韶新》等就是由此而来。
5.来自外域或边地。汉唐两代,西域和边地的音乐不断传入内地,那些地方的某些曲调也随之到处流行,有的就被采用为词调。来自外域的、最著名的如《菩萨蛮》,据唐代以至明代一些文人的考证.尽管说法有所不同,但都肯定这个词牌来自西域。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吸收了从西北传入的印度《婆罗门》经过加工改制而成的。来自边地的曲调,如《凉州》《六州歌头》《八声甘州》等。凉州、甘州都是唐代边地的州名,这些地区,的曲调传入内地,后来也被采为词牌的名称。 6.诗人自度或自制。唐宋两代,不少词人通晓音律乐理,能自己创制词调。例如宋代词人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既是词人,又是音乐家,他们的词集中就有不少自制新调。词人自制的词调(词牌),叫做“自度曲”或“自制曲”,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往往在词牌下面加注“自度曲”字样,或加小序。如姜夔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卷四中的《扬州慢》《长亭怨慢》《淡黄柳》《石湖仙》等十七调,都自注为“自制曲”,而且都分别注明宫调.旁边填有“工尺谱”——是惟一完整的宋代乐谱。

附: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如〔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如梦令〕、〔蝶恋花〕、〔忆秦娥〕等。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