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0,0,0)][color=rgb(68,68,68)][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 Hei][size=14px]吃完早饭,步行3分钟就到了都江堰门口,换票,进门。
今天飘着蒙蒙细雨,若有若无,空气很清新。沿路前行不远,一个圆形的喷泉映入眼帘。许多游客在此拍照,还有童心未泯的人跳到里面嬉水。好像来到了四川,大家不约而同地变得悠闲起来了,时间仿佛都慢了几拍~~~
来都江堰一直是老公的强烈愿望,他说很想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修筑这样浩大的工程的。全部参观完后,我不得不承认,都江堰不愧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其构思之巧妙,工程之浩大,质量之坚固,足以令2000多年后的我们汗颜。
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有:离堆、宝瓶口、飞沙堰、鱼嘴、安澜索桥、二王庙、秦堰楼等,去年的512地震后,二王庙、秦堰楼都遭到破坏,我们去的时候正在维修,后面的景点也都没有开放了。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几部分的作用如下: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具有神奇的“四六分水,二八排沙”的功能。
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眼前的伟大工程,过了2000多年仍然发挥着作用,对比 P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