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萍水

(原创)再访成都之浣花溪畔诗歌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2秀美的浣花溪1.jpg

秀美的浣花溪

发表于 2011-6-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这四川人到底算南方还是北方呢?
--------------------------------------
曾经也关注过这个问题,电视上也有过此类节目,从语系来讲四川属于北方语系,从地理上划分:在秦岭以南,属于南方。云贵川习惯称“大西南”。
秦岭淮河分界
积温分界线(4500°C).温度带分界线(亚热带与温暖带).年降水量分界线(800MM).干湿地区分界线(半湿润区与湿润区).主要气候类型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分界线(过渡带与多水带).四大地理分区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都是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从自然地理来分,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中国零度等温线是以此划分。传统上北边的河流有冰冻期封航,南边的则没有。并且分界线两边的物种有较明显的不同。
从人文地理看,长江是南北分界线,历史造成的。
秦岭——淮河以南算南方,反之算北方。

发表于 2011-6-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萍水 的帖子

浣花溪畔扬情谊,平水韵里出诗文。:victory:问好萍水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又一村 的帖子

     是的,我不知道这四川究竟是属于南还是北,不过川友的真心实意我却深深地体会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竹 发表于 2011-6-2 22: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萍水 的帖子

浣花溪畔扬情谊,平水韵里出诗文。问好萍水老师。

问好何竹君!

网络有真情!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洗一角.jpg

这幽静的庭院里,地面是那样的洁净,四围是那样清香宜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溪之庭院.jpg

透过苍翠,能观赏那古色古香的檐角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溪之酒楼.jpg

在这里奉上一盏清酒,观赏着这古韵犹存的楼角,还真别有一番情趣。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溪小聚朋友们.jpg

朋友们小聚在浣花溪畔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溪晚报.jpg

这雕塑旁的晚报老哥硬是被这浣花溪的景和情迷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3杜甫李白.jpg

这杜甫李白的雕塑独特,那谪仙李白醉酒斗诗篇的形态俨然再现,忧国忧民的杜甫却是端坐其旁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6-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几次的填四川活动,四川,尤其是成都成了中国最早的移民省移民城市,这样的城市的特点就是很强的包容性。……欣赏萍水君的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1-6-5 18: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随着几次的填四川活动,四川,尤其是成都成了中国最早的移民省移民城市,这样的城市的特点就是很强的包容性 ...

是的,这填四确实让四川成了移民大省!

问好倦客先生!顺祝端午节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3韩愈.jpg

你瞧这韩愈,还在想着“推敲”两字用谁合适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溪诗道5前不见古人;五里徘徊鹤.jpg

这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依然是那么清晰……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溪诗道6野渡无人舟自横.jpg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3龚自珍.jpg

还记得清龚自珍说的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今朝又如何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溪诗道10海内存知己.jpg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浣花溪诗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jpg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浣花溪畔诗歌扬(下)

    浣花溪最值得你观赏的当然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了。
    说到杜甫,没有人不知晓的,他是诗圣,他的诗就是历史的再现。而成都浣花溪内的杜甫草堂,更是值得一提。
    这里称之为“草堂之春”。“草堂之春”倚着流水淙淙、碧绿清澈的浣花溪而建,花窗低墙被金银花藤蔓缠绕,墙内的竹林疏疏朗朗。低调古朴的灰色系建筑,被乌木色的房檐、柱子、窗棂和勾檐俨然合为一体。
    沿着浣花溪道继续向前,渐进草堂,便见着翠竹中一尊杜甫雕塑,杜甫那忧国忧民之心从雕塑的双眼中就显现出来,紧贴着雕塑的就是闻名天下、至今流传于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方碑雕刻,字迹流畅潇洒。看着杜甫雕像,似乎听见杜甫的心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见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嗨,现在为住房不知累伤多少人啊……
    顺道向前,便见少陵草堂亭。这亭上的茅草自然是现今的茅草了,这千年前的茅草自然早已是“灰飞烟灭”了,不过这少陵草堂的碑刻我想不是现代的吧?
    终于进到杜甫的茅屋故居了。来茅屋故居观赏的人确实不少,尽管我们不在旅游旺季,游人还是这么的多,这四川人那,真得感谢那杜甫、杜少陵,这杜工部死后千年,还给后辈子孙们留下了这么好的遗迹,让后辈人靠着他赚钱滋润生活呢。
    闲话休说,进茅屋观瞻,这草堂我想也是后辈人为留住这杜甫,重新修建的吧,不然,在一千年多年前,这已经进入穷困潦倒的杜甫,有哪里住得起这样条件优越的“茅屋”?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又怎能有如此奢华的三进间茅屋,又怎的有如此锦被?管他呢,你不是多事吗?好歹是唐代杜甫留下的,你又无从考证,又何必替古人耽忧呢?
    是的,这一切仅只是历史,又何必追寻其真假呢?何况现在很多地方,即使没有子辈们遗留下来的古迹,也想方设法的制造出历史遗迹吗?殊不知为曹操之墓属于哪个省出土,是真是假,还争个你死我活呢?这里毕竟是杜甫生活过的地方,杜甫草堂毕竟是这里的原始古迹,只不过推陈出新罢了。
    这浣花溪见之也不是很大,只是流水潺潺,溪流涓涓,走进这里,雕檐画廊,合着小桥流水,水流中那金鱼翩跹,再顺桥徜徉,那水中的金色鲤鱼灿灿闪烁,尾尾金鱼摇摆着身躯,编制出锦绣画面,加上那错落有致、镶嵌相宜的花卉,格外的让人流连。
    走过这小桥流水浣花溪金鱼塘,再见一方锦屏,上用各色彩瓷镶嵌出“草堂”二字,这草堂之春俨然而出。
浣花溪公园确实值得游览,这历史遗迹、诗人、诗歌遍存,连近代、民国、现代的诗词歌赋,在这里也寻得见。也不愧被称之诗歌大道,文人名士均荟萃于这里,我们这些沙龙文人,今天也走在这里,所以我选用了“浣花洗畔诗歌扬”作为再访成都的第一帖的题目。

    请继续向下阅读。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