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小平精神 继续解放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 中华民族复兴
□刘斌夫
小平谈话,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改革新思维,其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不是理论教条,而是生动的譬喻和类比,闪射耀眼光芒的思想火花,以其特有的幽默的四川方言,表现出和表达着总设计师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超绝判断和敏锐先知。
纵观世纪伟人的心路历程,战乱年代没有机会进入学堂系统地学习理论,建设时期百忙国务而几起几落,只有在实践中痛苦研磨,艰难求索,深沉思考,不断否定自我,使认识得以升华,逐渐形成一套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后来人们加以总结,称其为“邓小平理论”。
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局限。邓小平理论亦如此是。“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拨乱反正、恢复生产的改革开放前夕及初期,这些言论,无疑是十分生动准确表达了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愿望,振聋发聩,没齿难忘,对于推动历史进程,是一股不可低估的思想力量。但当改革开放已然取得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当社会财富已经初步积累,当经济增长过热,贫富悬殊拉大,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经济改革遭遇体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十字路口,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如果还照搬过去的当时的这些言论来指导现在和今后的工作,就不可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
其实早在堪称“天鹅绝唱”的“南巡谈话”的1992年,当小平同志放观亲睹经济特区十年间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暮年反思,壮心不已,挥手之间,将沉渣泛起的“姓社姓资”的纷争戛然阻止,再度激励人们:“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思想要再解放一点”,强调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发展过程中判断是非的标尺。这位苦心孤诣的老人,实际是在中国改革进退维谷的紧要关头,鼓动和激发国人继续改革开放、继续解放思想的智慧和勇气。
邓小平的过人之处,可贵之处,就在于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善于剖析过失,善于总结教训,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勇于越雷池一步,勇于代人受过,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创变改革新路。
倘若小平同志依然在世,绝不会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泥古不化,停滞不前,而定然会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地提出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新理论、新主张、新举措,更将闪射出一簇簇更加炫亮的思想火花。
思想解放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最重要的不是坚持什么思想、什么理论,而是发展什么理论,弘扬什么精神。我们不应该死守“过去时”的“邓小平理论”,而应该大力弘扬“现在时”的“邓小平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学说,完成他未尽的事业。
邓小平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是锐意改革的精神,锐意实践的精神,锐意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小平改革思想的灵魂。
创新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
理论总是灰色的,而创新之树常绿。
只有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才能有利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只有超越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个人的历史局限,力倡邓小平勇毅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内核,进一步解放思想,凿破体制坚冰,革除吏治弊端,同求社会和谐,还权于民,谋利于民,系情于民,完成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并举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8年7月 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