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542|评论: 11

大山深处的燕窝人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4 08:56 | |阅读模式
  ■他们是隐身于十万大山深处的“蜘蛛人”。

  ■他们是蛰居在雅砻江河套内的“攀岩专家”。

  ■他们的传奇生活鲜为人知,他们的神秘绝技代代相传。

  ■他们就是——

  文/图 特约记者 陈云庚

  自清朝中期以来,在万峰攒簇、岩壑幽深的雅砻江河套内活跃着几个世代以采挖燕窝为生的“蜘蛛人”家族。5月11日,记者专访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冕宁县青纳乡海子村2组村民余成明。

  雅砻江自青海境内南行至盐源县洼里乡,急转北上140公里,流经冕宁县和爱乡复又折返南下,形成以锦屏山为中心的“几”字形萦回三曲地带——雅砻江河套。河套内锦屏山纵列,雅砻江环护,崖岸为城,江水为池,古人称为“锦屏山,宝带水”,又有“金城汤池,铜墙铁壁”之美誉。锦屏山三面环江,壁立的山崖多为溶洞发育的石灰岩,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溶洞里常年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金丝燕(当地百姓称为“岩燕”)。

  “燕窝人生”的酸甜苦辣

  只有26户人家的海子村2组,位于锦屏山东麓一条叫南安沟的溪谷顶端。片石垒墙的瓦房隐藏在绿树浓荫中,容易使人联想到藏式民居。其实,雅砻江河套内世居汉族多为邛(今邛崃)、雅(今雅安)、眉(今眉山)、简(今简阳)、嘉(今乐山)等州的移民后裔。海子村就是这样的村落。

  向阳小院里,记者见到了瘦削单薄的余成明。现年48岁的余成明身高1.7m,体重只有118斤。猿臂长腿的余成明笑称“筋骨人”的自己是“猴子”,生来就吃“爬岩子”这碗饭。

  “从1979年夏天我就开始抠燕窝了,到现在整整32年,少说也抠了2300来斤净燕窝”,谈到自己的“燕窝人生”,余成明很有成就感,“当时我家9口人,每人只有几分旱地,粮食根本不够吃。那会儿大米3角钱1斤,净燕窝是2元钱1两,1两燕窝可买7斤大米”,淳朴的余成明嘿嘿地笑着,裂开掉了几颗门牙的嘴。


其乐融融的“燕窝人家”。


  余成明承认,“抠燕窝”是高危行业,需要高度娴熟的攀岩技巧。清朝中期以来,先民门往往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去“抠燕窝”。

  记者发现,在谈到采燕窝时,余成明总喜欢用“抠”这个词。“要吃这碗饭,手指头最重要——去燕洞(金丝燕栖息的溶洞)要用手指头抠岩缝,挖燕窝要用手指头从燕窝底端沿岩壁往上抠。你看,我这指头上的指甲总也长不出来”,余成明揸开手指给记者看。

  余成明告诉记者,刚开始抠燕窝时条件艰苦,午饭是“包谷沙沙”(掺杂玉米粒的米饭),没有鞋子就赤脚,没有矿灯用油灯,没有保险绳用篾索。70丈长的篾索是用两股慈竹篾条拧成的,至少要两根才行:一根攀爬岩壁时用,一根进燕洞抠燕窝时用。出发前一天要把干篾索浸在水里,次日黎明出发时才把它捞出来封存在“厚油纸口袋里”赶路,因为“干篾索是脆的,只有湿篾索才绵韧”。一条70丈长的干篾索只重二三十斤,泡胀后就至少重六七十斤。到了燕洞所在的岩壁,要抓紧时间顺着篾索滑到燕洞里抠燕窝,因为暴露在高原夏阳里的湿篾索顶多两三个小时就干了。

  “有一次贪心多抠了几个燕窝,返回岩顶时握在手里的干篾索断了一股篾条,我吓得嘴脸都脱形了,汗水顺着下巴滚。我赶紧蹬掉鞋子,抠住岩缝小心翼翼地一寸一寸往上挪。等我爬到岩顶时,向下俯瞰雾气翻腾的无底深渊,人都虚脱无力了,一下子瘫倒在地上”,忆起30年前“犯险”的经历,余成明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父子俩的“燕窝情结”

  在余成明家的院坝里,记者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燕窝。晾晒在团簸里的百十个黄绿色“毛燕窝”形如灯盏,是余成明父子两天前新采的。记者用卷尺量了一下燕窝尺寸,最大规格为10cm×8cm,最小规格为9cm×7cm。

  “燕窝是燕子口涎粘住木萝薮(附生在树枝上的松萝等地衣类植物)贴在岩壁上做成的。岩燕要生蛋时,就会从高山杂木林里含木萝薮来做窝,一层口水一层木萝薮垒筑起来的,你看这个燕窝,像不像瓜丝网络?”余成明拿起一只燕窝,展示给记者看。

  余成明毫不讳言抠燕窝的艰辛。燕洞里黑黢黢的,伸手不见五指,有很多深不见底的黑咕隆咚的大窟窿,所以抠燕窝时身上要拴着保险绳,还要把矿灯的蓄电池充足。穹窿形的燕洞顶上有时还泠泠地滴着冰冷的“岩心水”,只要在燕洞里抠五六个小时的燕窝,全身衣服就会湿透,又冷又饿,嘴里又苦又涩,“舌头都拌不转”。

  令余成明感到欣慰的是,燕窝价格在逐年攀升,如今“1两净燕窝已经卖到200元钱了,可以买100斤大米”。每年抠燕窝的时间集中在农历四五月份,余成明一年卖净燕窝的收入在15000元左右,够得一家人一年的“零花钱”。

端着历尽艰辛采来的燕窝,余成明笑得很舒心。


  余成明每个燕洞一年只光顾一次,原因很简单:“要让岩燕有生儿育女的机会,燕子都没了,上哪里抠燕窝去?”

  当问及是否会继承父亲的“抠燕窝”事业时,余成明24岁的儿子余正才眼里流露出后怕恐惧的神色,迟疑了一下回答说:“抠燕窝这碗饭虽然利润丰厚,但是极度危险,我恐怕干不下来,因为岩子太高了,人在上面心慌得很。”

  沉吟了一会儿,余正才又说:“要是老汉儿哪天真干不动了,我还是要接着抠燕窝。这个祖辈传承下来的饭碗,丢了实在可惜”。

  飞檐走壁的

  “攀岩专家”

  “抠燕窝是一门系统学问”,余成明总结经验说,“平时要观察岩燕的动向,知道哪座山崖上有燕洞,出发前要预先找好歇脚过夜的岩腔(天然岩房),准备好软索飞抓、塑料篷布、保险绳、矿灯、挠钩等必备工具和生活必需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爬岩子的技巧。”

攀岩附壁的“蜘蛛人”。


  对雅砻江河套里约150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金丝燕群的栖止状况,余成明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盐源境内有几窝燕子,江边崖壁上有一窝燕子,最大的燕洞一次可以抠300个燕窝……”。

  余成明介绍,“爬岩子”的工作要靠抠燕窝的两个“伴儿(搭档)”默契配合才能完成。燕洞处于千仞绝壁的中间位置,“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抠燕窝的人爬到岩顶,找一棵树或者一块石头用软索飞抓固定住保险绳一端,另一端拴在“爬岩人”腰间,站在岩顶的人负责“放索子”,“爬岩人”揪住保险绳朝燕洞方向滑溜。“放索人”根据“爬岩人”的“口令”把握所放绳子的长度并适时微调尺寸和节奏。

  “口令”很简单,只有“一、二、三”三种。一直喊“一”时,表明“爬岩人”离燕洞还远,“放索人”只管平稳地一把把往下放绳,每一把绳子的长度为二尺。喊“二”时,表明“爬岩人”离燕洞就只有四五尺远了,“放索人”只能放1尺绳。口令“二”同时也是两人集中全副精力调整状态准备“爬岩子”最重要一环——“荡秋千”的信号。

  “听到口令‘三’时,‘放索人’就要以最快速度放三四尺绳,‘爬岩人’一脚蹬在岩壁上如同老鹰一样飞离绝壁四五丈远,等‘爬岩人’颤悠悠地荡回来时就已平平稳稳地飞落进燕洞了”,余成明讲述令人胆裂心寒的“荡秋千”细节,语气从容而淡定。

  “‘荡秋千’要求抠燕窝的伴儿心意相通,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来不得一丝半点儿的马虎大意。所以自古以来抠燕窝的伴儿不是父子就是兄弟,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抠燕窝的伴儿是儿子余正才、二哥余成云和舅子赵枝成。”

  为了让记者直观了解“爬岩子”的过程,余成明在自家屋后一座几十米高的峭壁上表演攀岩。余成明笑道:“只是为了让你看明白,要不然这样的岩子我徒手就上去了。什么样的岩子该怎样爬,我眼光一扫就知道”。记者看到,头戴矿灯,身背蛇皮口袋的余成明揪住保险绳“嗖嗖”几下就窜到了岩顶,其腾挪跃荡之术,堪称捷于猿猱。

1.jpg
3.jpg
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6-14 10:10 |
燕窝人生,甜蜜的事业。现在卖500元一两都不算贵。。。。。。支持!:victory:

发表于 2011-6-14 14:49 |
同意春风观点,看来要吃燕窝,那真的别嫌贵呵

发表于 2011-6-20 12:09 |
绿色天然食品
发表于 2011-6-30 09:30 |
燕窝

发表于 2011-6-30 12:20 |
人参、燕窝是人间补品

发表于 2011-7-23 20:56 |
看住自己的门,学会自保之术;凡事要有敏锐性和超前意识,不然就看不住自己的门了

发表于 2011-9-8 23:43 |
精彩。应该讲讲燕窝的作用。

发表于 2011-9-22 12:29 |
飞檐走壁的

  “攀岩专家”

发表于 2011-9-23 11:16 |
燕窝人生,甜蜜的事

发表于 2011-10-13 14:11 |
都是找钱,为了生存吗。

发表于 2011-10-20 21:43 |
在雅砻江畔这样地人家还多呢,他们蜗居在大山深处,以自己勤劳滴双手编织着美丽生活。
燕窝是补品。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