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56|评论: 43

全国优秀教师赵大明:坚守二十七年教育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国退伍军人标兵、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巴州七中校长赵大明

1985年,他脱下军装,从部队复员回到贫困山区巴中柳林老家农村。那年,他年仅20岁。也就在那一年,他作出了一项人生的重大选择:不去经商,不去打工,也不去当乡镇干部,而要亲自创办一所学校,当一辈的山乡教师。
  27年来,他扎根山村,立志教育,从1985年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私立中学,到今天声名鹊起的巴州区第七中学,二十七年的风雨路上,他以坚韧不拔的惊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军人作风,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更圆了无数山村孩子的“读书梦”。
  他,就是7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巴州区第七中学校长——赵大明。
  据不完全统计,办学27年来,赵大明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了两所民办中学——“巴州区柳林私立中学”和“巴州区第七中学”,2.5万名贫困学生和农村留守学生在他的校园里完成了9年制义务教育全部课程,8150名学生完成高中教育全部课程。如今,巴州区第七中学被巴中市教育局评估为“一级甲等学校”,并获“全国百强民办教育学校”称号。
  军营
  梦开始的地方:
  1981年,赵大明高中毕业后,带着美好的希望和理想,告别家乡走进了绿色军营。“部队是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地方。在部队,我当了3年多的文化教员,这是我一生的财富。”已过不惑之年的赵大明回忆起部队生涯,沧桑的脸上依然无比自豪。在部队,他勤奋好学,有着扎实的文化功底,他因此从一名普通的战士,走上讲台给部队干部学员当上了语文教员。从那时起,他深深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深深感到作一名教师的光荣。由于他教学工作出色,2次荣立“三等功”,7次受到嘉奖。
  “军营,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在部队,赵大明就萌发了一生立志教育的志向。1985年,有着教育经历的赵大明退伍回到农村后,梦想着继续走上讲台去教书育人,但他想当一名代课老师的心愿也并不能如愿以偿。家境的贫穷,山乡的落后,有人劝他到外面闯闯,看到村子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开始到沿海地区打工,他也曾心动过,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严峻的现实,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
  那年,在一次赶集途中,他听到一群农民一路上都在埋怨自家孩子小学毕业不能升学读初中,孩子失学的哭声,家长的埋怨声,像针尖一样扎在他心里。随后,他到学校做了一项调查,当地的中学严重缺乏师资和校舍,全镇14个小学毕业班有633名学生,中学只能招收200多名初中生,这就意味着400多名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从此不得不失去读书机会。
  60%以上的小学生面临失学,山区教育的脆弱使他陷入深深沉思之中。“决不能让他们成为文盲,我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一种责任感在他心中萌发,他决心在家乡创办一所私立学校,解决山村孩子“读书难”,他的“教育之梦”就这样开始了。
  柳林
  梦发芽的地方:
  巴中市柳林镇地处偏远山区,七颗石村就是赵大明的出生地。当地老百姓听说他要办私立中学,全村上下一时间奔走相告,没有谁不支持他,大家都盼望着他能早一天把学校办起来,让失学的孩子重回课堂。
  那个夏天,他开始忙乎起来。没有教室,他说服家人,把家里的4间土瓦房改成了4间教室;没有课桌,他请当地石匠打来了几十张“石桌凳”;没有教师,他把村子里3名落榜高中生动员起来,一起办学;没有课本,他拿出两百块钱的退伍费,从书店里买回教材,经过两三个月的奔忙,这年冬天,全国内地第一所私立中学——“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七颗石初级中学”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正式开学了,180多名失学的小学生,重新走进课堂,开始了中学生活。而第一学期结束,学校就欠外债1060元,为了能继续把私立学校办下去,他家搭进去了1000多斤稻谷和两头肥猪。
  就在他苦心操办起来的“柳林七颗石初级中学”书声朗朗,远近有名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学校办学遇到了麻烦。当时,私人办学没有政策支持,学生毕业没有学籍,不能报考高中,也不能颁发毕业证书。他的私立中学成了一所“黑学校”,当地教育部门要坚决取缔。
  孩子们欢笑的脸上挂满了泪水,家长们期盼的目光变得焦灼,赵大明和他请来的3个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情,四处找关系,想把学校“保下来”,想让孩子们能有参加中考的资格。
  为了求得当地主管部门的认可,赵大明奔忙在崎岖的山路上,每天跋涉3个多小时,忍饥挨饿去找领导,最终还是吃了“闭门羹”。三年快过去了,眼看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在走投无路的艰难时刻,他想到了部队,在军分区、县武装部的支持下,终于允许和承认他以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名义继续开办学校。在民政局、教育局的关心下,1988年,第一届初中毕业生终于获得了参加中考的资格。当年,从他的“黑学校”里,竟然考取了8名中师生和20多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这一成绩名列当年巴州区花丛片区第一,用他们的话来说,如同“放了一颗卫星”,令很多公办学校刮目相看。
  第一届的优异成绩,一时间在巴中传为“神话”,赵大明的名字,也开始在巴中教育界响亮起来,前来他的私立中学要求报名读书的学生,除了巴中本地境内的,临近仪陇县、阆中县的学生也纷纷要求就读。学校的规模一天天壮大起来,1993年,学校修起了占地1200平米的三楼一底教学楼,到1998年,学校教学楼占地达1.38万平方米,校园面积也扩展到2.46平方米,常年在校学生1600余人,教职工近60人。短短10年时间,学校解决了上万名农村孩子的读书问题,一年毕业的学生中,许多学生考上了中专、中师,升学人数一年比一年攀升。
  梦想,在这里发芽,贫穷的土地上盛开出了教育奇葩。如今,柳林私立中学这座校园还在,老师们还在,赵大明担任名誉校长,聘请了专职校长精心打理,二十多年来,1万多名孩子在这里受完了9年制义务教育,在更加广阔的教育天地里,柳林私立中学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巴州:
  梦开花的地方
  2000年,巴中撤地设市、巴州城区迎来了城市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高峰期。仅2003年,巴中城市人口从10年前不足5万猛增到24万多,然而城区中学的教育资源一时间与急剧增长的学生生源不相匹配,新进城区的孩子和进城务工子女就近上学成为困难。为缓解城区孩子和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难,赵大明决定在不影响柳林私立中学办学条件下,在巴州城区再筹资创办一所完全中学,学生可以从初中直接读到高中毕业。
  “建学校风险虽不大,但收回投资的时期太长,我可不敢把大笔资金借给你!”这是一位张姓的朋友直言告诉他的话。2003年4月到10月的半年时间里,他数十次向他的朋友借款筹资,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位姓张的朋友一次性借给了他300万元,加上其他朋友的支持,共筹到510万元的新学校建校款。资金筹集后,经多次和巴中市委党校协商,于2005年秋,在位于巴中市白云台新区的市委党校内终于办起了巴中市巴州区第七中学。这座崭新的、占地40000余平方米的新学校,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教学大楼里设有多媒体教室、形体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师生宿舍、师生食堂和配套的设备设施。
  “如果没有赵校长,如果没有七中,我肯定失学了”。来自下八庙镇的高二学生黄春香眼里含着泪水说。黄春香成绩优秀,母亲聋哑,父亲年迈体衰,加之还有常年多病的奶奶,家里十分困难,妹妹小学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自己也三次辍学回家。赵大明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把她请回学校,决定将她高中三年的所有费用全免,另外每月按时发给她200元的生活费。
  “赵校长办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在作慈善。”副校长李常群算了这样一笔账:每招收一名初中生,国家一年补贴才600元,而要支出的费用在800元左右,500名初中生倒贴10万。收高中生尽管能赚点,但他每年要赞助贫困学生生活费10万元以上,发放奖学金8万元左右。短短4年时间,为1200多名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30.4万元,赞助贫困生助学基金56.8万元,收留36名贫困孤儿免费读书直到高中毕业。
  随着办学地点的变化、办学规模的变化、办学层次的变化,赵大明的办学理念也在变化。最初办学,是为了梦圆教育,当上梦寐以求的教师,解决农村孩子“读书难”。现在他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跨进大学门”成为他的目标。学生从“进校——读书——升学——就业”他都要服务到底。升学考试阶段,他要亲自陪同学生参考。艺术考生在成都考,他就在成都陪,在重庆考,他就到重庆去,在北京考,他也要赶到北京给学生加油鼓劲。为了每一个学生能跨入大学校园,6年来,他跑遍了全国100多所大学。学生进了大学,他每到一个城市出差,都忘不了去看看自己的学生。
  “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校园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他今天的治学理念。在治校办学中,他提出了“发展个性,注重特色,走新型办学路子”的思想。创办七中的6年间,他把已经退休多年、曾经教过自己的班主任请回来当顾问;把一批德高望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校长、优秀班主任请过来,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面向全省聘请了一批优秀教师,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多样性的、复合型人才。2006年,巴中市巴州区第七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班76人参考,61人上本、专科线,学校获得了全区“高三教学质量优胜奖”;2007年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巴中市区同级同等学校前列;2008年,290多人参考,本科上线52人,专科上线132人,上线率名列巴中市同级同等学校前茅,录取率为96%,位居巴中市完全中学第一。
  巴州区第七中学创办6年多来,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拼博,教育教学取得可喜成绩。送走6届高三毕业学生共1682人,其中1493人被各级各类大专院校录取。五届高三学生初中升高一时招收600分以上48人,500—599分145人,400—499分553人,400分以下963人。高中升大学上重本线12人,上二本线152人,上三本线186人,上一类专科线560人,上二类专科线583人,上线率达89%,灵取率达91%。如2010届326人参考,上本科线32人,上专科线237人。该年级在2007年初中升高中时600分以上2人,500—599分22人,400—499分103人,400分以下199人,最低分188分,平均成绩35605分。历届高考成绩居全区前茅,录取率居全区首,并且帮助部分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是巴州七中最大的优势,最显著的特色,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认可。
  成功的背后,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汗水。赵大明奉献山区教育的事迹,先后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的表彰奖励。1987年4月,受到杨尚昆等同志的亲切接见;1988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民政部评为“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退伍军人标兵”;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优抚对象先进个人”;1989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获荣誉奖章;同年8月被成都军区评为西南四省区“民兵参建成长致富先锋”;1990年被评为“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991年被四川省军区树为“学雷锋标兵”;1995年被巴中地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巴中市教委、共青团巴中市委评为首届“杰出青年校长”,同年当选为四川省第九届人大代表;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优秀转业复员退伍军人”。2009年,他再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我是军人,军魂不变,本色不改。我是教师,师魂高尚,无怨无悔。”赵大明在为自己铺就的人生轨迹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沿着这条道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他正日夜操劳,不停地奔忙着。
  站在巴州区第七中学大门前,回望灯火辉煌的教学楼,27年梦圆教育,他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6-1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拿钱买宣传莫意思

发表于 2011-6-16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业绩非凡,罄竹难书。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1-6-1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支持,这是大巴山的榜样

发表于 2011-6-16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时的赵大明还可以,现在变质了

发表于 2011-6-1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同行中口碑太差,租房办学,赚尽钱,就别吹了

发表于 2011-6-1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着办学的幌子,其实是披着羊皮的狼!

发表于 2011-6-1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色狼!丢人现眼!

发表于 2011-6-1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赢利为目的

发表于 2011-6-16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闻过很多关于此人的传闻了哦,是关于反面的多,正面的少

发表于 2011-6-16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就你那地方还在吹,纯叫误认子弟的摇篮

发表于 2011-6-1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租房办学,以营利为目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发表于 2011-6-1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口碑太差

发表于 2011-6-1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过许多关天他人品的传言,反面的多正面的少。就没在这上边来丢人现眼。地球人都知道。

发表于 2011-6-16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帖子估计得赚五元·  ·

发表于 2011-6-16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办学校没收钱吗,;P;P

发表于 2011-6-16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o:o:o

发表于 2011-6-16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别误人子弟就好!

发表于 2011-6-1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发表于 2011-6-1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略有所闻,先做好事再做好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