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能否打飞机? 媒体热议
时间:2011-06-20 来源: 环球时报
客机遭枪击示意图 6月20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韩国士兵用步枪打客机的「乌龙事件」19日继续在世界媒体上发酵,有很多声音在好奇事件的不可思议之处──客机和战机的区别有那么模糊吗?为什么是海军陆战队计程车兵做出反应,而不是防空部门?韩国士兵训练过步枪打飞机吗?
17日凌晨4时左右,驻守在京畿道江华郡乔桐岛的韩国海军陆战队两名士兵,误将正在准备降落的韩国客机当作正在「入侵」的朝鲜战斗机,并用K-2步枪对空开火10分钟。所幸飞机不在步枪子弹的有效射程内,客机未受任何影响。
世界很多媒体把报道重点放在步枪打飞机上,而且韩国士兵表现得很执着──K-2步枪弹匣只有20发子弹,两人在10分钟之内共打出99发子弹,证明两人换了多次弹匣。步枪真的能打中飞机吗?前苏联、中国都曾报道过步枪打下飞机的战例,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专门出过步枪打飞机的教程。在朝鲜的小学课本中,也有金日成将军用步枪打下美军飞机的内容。但随着飞机技术的发展,用步枪打下飞机被认为越来越不可能。
英国《独立报》相关文章的跟帖评论说,两个18岁计程车兵拿着K-2步枪向飞机开火,真是让人不可思议,K- 2步枪的射程只有500米,如果飞机飞到这个范围内,可以很清楚地辨认出它是民航客机,这件事情听起来很像是两个神经质的年轻人玩的愚蠢游戏。美国《纽约邮报》18日嘲笑说,韩国士兵只是对韩国航班「友好地」开火。
步枪打飞机,谁之误? 东方早报6月20日刊载题为「步枪打飞机,谁之误?」一文,作者是叶海林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内容如下: 将近一个甲子之前,志愿军战士关崇贵曾用14发子弹击落过敌机,并由此掀开了「步枪打飞机」运动的序幕。不过,发生在2011年6月的一个周末的韩国海军陆战队员「步枪打飞机」的「英勇」,只能算是闹剧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关崇贵的武器是机枪,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装备,但比韩军当前使用的K2步枪杀伤力还是要大得多的;另外,被击落的飞机被普遍认为是一架螺旋桨飞机,可能是P51,至多也不过是一架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如F80,而韩军士兵枪击的是一架空客321民航航班,正处于正常下降阶段。虽然都是轻武器对航空器的射击,但二者在技术上和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所折射出的军人素质更加不能相提并论。 对于韩军士兵犯下的这起非常严重的威胁民用航空器安全的行为,韩国方面辩护说:「没有造成实际的损害」,并称「机组和乘客甚至没有发觉」。这一辩解恰恰戳穿了韩方关于士兵是在进行「示警射击」的谎言。 作为常识,在地面上用步枪对空射击,根本无法被大型民用航空器发现,示警另有办法,更正常的方式是通过机场塔台,何须浪费步枪子弹? 既然谈不上示警,那就意味着在射击过程中,两名哨兵的目的就是击落或击伤飞机。是否造成伤害,只是一个既遂或未遂的问题,和韩国士兵在射击过程中的主观故意程度无关。而恰恰是这个主观故意程度,暴露出了韩军当下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是士兵的心理素质问题,见到无法用肉眼判定国籍和性质的飞机,就立即推断为来自北方的军用飞机,马上以手中的轻武器进行攻击,反应速度之快固然咋舌,但反应之不适当恰好说明这不是出于勇敢,而是因为恐慌。平时已经风声鹤唳到如此程度,如何能在战时准确执行命令? 二是军事素养问题。士兵应该知道,对于大型的现代军用飞机,步枪根本构不成什么损害。士兵更应该知道在发现敌情的时候,作为哨兵,第一责任是向上级报告。而韩军士兵却选择了开火射击,5到10分钟以后才想起来报告。还好这两位手中有的只是步枪,如果他们是导弹操作手,OZ324航班会不会成为1983年被苏联击落的KAL007航班的再版? 就此而言,所谓「没有实质损害」,只是韩军的自我安慰罢了。所谓「乘客没有发觉」更不应该成为减轻韩国军队责任的托词,为了挽回韩国的民用航空信誉,韩军和韩国政府必须给那架OZ324航班的乘客一个真诚的交代。
这还只是事件的直接后果而已,所引起的间接后果可能更加严重。一次枪击事件,彻底暴露出当下的大韩民国国军「光说不练」的实质,而问题的暴露甚至比问题本身还要严重。K-9火炮,「世宗大王」,各种亮晶晶的武器装备都遮掩不了这两名士兵身上折射出的训练和心理问题,而兵战凶危,士气的作用是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神经紧张到了这种地步的军队,朝鲜人民军还有什么必要担心呢?
但是并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这两名韩军计程车兵。造成士兵心理素质低下训练水平低劣的根源既在于一段时间以来李明博政府在朝韩关系上咄咄逼人的政策,也在于韩军的体制根本承担不了韩国对朝政策可能导致的逻辑后果。
在「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以后,韩国政府在国内大肆进行军事动员,煽动反朝情绪。渲染紧张气氛或许对于李明博政府在国内凝聚人气是有帮助的,但空前紧张的战争气氛所生成的所有心理压力都加在了韩军士兵的身上。
而韩军士兵多数都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职业军人。在一个执行普遍兵役制的国家,每一个男青年都需要服兵役,经过短期的军事训练之后,就要到包括出事的岛屿执行任务。如此少的军事训练和如此大的军事压力,最终演化出了韩军士兵枪击民航航班的「乌龙」事件。
对李明博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认识到一味强硬已经在国内引起了回火效应,民众特别是普通士兵的紧张情绪迫切需要疏导。而这种疏导只能是对朝调整政策,否则任何人都无法保证枪击闹剧不会在走完一个历史的循环后又变成真正的悲剧。试想一下,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韩军士兵真的枪击了朝鲜民用航空器,由此引发的后果及历史责任,李明博能够承担吗?
「对李明博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认识到一味强硬已经在国内引起了回火效应,民众特别是普通士兵的紧张情绪迫切需要疏导。而这种疏导只能是对朝调整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