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34|评论: 21

[文朋诗友] 水调歌头(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0 22:07 | |阅读模式
水调歌头(原创)
《无题》
黯握手中笔,
难吟断肠篇。
夜寒凄凉,
新月对酌惹啼鹃。
梦里千篇残稿,
空有悲情文字,
余恨在心间。
醉意待曦曜,
双眼泪潸潸。
风雨过,
落花残,
霭轻叹。
韶华何处憔悴,
无故换鬓颜。
欲看溪边鱼跃,
又恐空中鸟翔,
无计问青山。
愁怀对谁说,
薄雾拢云烟。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6-21 08:40 |
凄婉好吟

……

韶华何处憔悴,

无故换鬓颜。

欲看溪边鱼跃,

又恐空中鸟翔,

无计问青山。

愁怀对谁说,

薄雾拢云烟。



好!欣赏。琴声的村托意境更浓。

 楼主| 发表于 2011-6-21 09:00 |
回复 坠露 的帖子

谢谢临帖:handshake

发表于 2011-6-22 11:58 |
韶华何处憔悴,

无故换鬓颜。

欲看溪边鱼跃,

又恐空中鸟翔,

无计问青山。

愁怀对谁说,

薄雾拢云烟



好词,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8:17 |
谢谢:handshake

发表于 2011-6-23 23:34 |
好吟

发表于 2011-7-7 11:59 |
好词!清新隽永,情景交融。“无计问青山”,好句!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13:05 |
回复 今年好大雪 的帖子

谢谢光临: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13:05 |
回复 坠露 的帖子

谢谢光临:handshake

发表于 2011-7-30 01:27 |
:victory:
发表于 2011-7-30 03:05 |
好词,学习了。

发表于 2011-7-30 08:19 |
有可读之处。
但应注意平仄。上阕三、四句断句似有误。例如:苏词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你这里相应的是:“夜寒凄凉,新月对酌惹啼鹃”。
还有,整首词透出一种凄婉情绪,那么将“残月”换“新月”就更能烘托整体的气氛了。根据“夜寒凄凉,新月对酌热啼鹃”的整句意思,改为“凄凉寒夜残月,独酌伴啼鹃”。这样可能要好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00:06 |
〖 水调歌头 〗
  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阙,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大典开始的第一章。
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中两六言句夹押仄韵者,有平仄互押几于句句用韵者。



【定格】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注】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随意而为即可。






词牌释义

       〔题考〕 【隋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明皇杂录】:“禄山犯阙,议欲迁幸,帝置酒楼上,命作乐,有进[水调歌]者,上问谁为此曲,曰李峤,上曰,真才子也。”【南唐近事】:“元宗尝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惟唱‘南朝天子好风流’一句。”白乐天听[水调]词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但有因。”【碧鸡漫志】:“[水调歌],【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宫,时号[水调];世以今[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宫中吕调。”综观以上诸说,本调创始隋唐间,为五言曲调。嬗至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变新腔,而成今调。当时最为通行,词人填者极多。吴梦窗名曰[江南好],姜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后遂句为本调异名。至所谓“歌头”者,乃首章之一解也。(见【海录碎事】)
       〔作法〕 本调九十四字,重在拗句。首句五字,下三字为仄平仄,定格也。次句五字,为通常之五言句。此两句各惟第一字平仄不拘,余无可勉强。第三句十一字,句法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此词则作上六下五,第一三七字俱平仄不拘。【词律】于第六字亦注可平,殊不尽然。盖惟作上四下七句法,第六字间或可平,而上六下五之句法,则万无作平之理也。第四句六字不用韵。第五句亦六字,有时可与上句对偶;而第五字平仄均不拘。第六句五字,与第二句同。第七八句亦均五字,与首、次两句相同。后阕换头。起首为三字三句,与[相见欢]后阕起首三句同。【词律】注第一句三字平仄不拘,第二句上两字亦可平可仄,殊非是。且第三句定须作仄平平,盖此调烦协韵之句,尾三字皆作仄平平,乃定格也。第四句以下与前半阕完全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00:15 |
回复 一去黄鹤楼 的帖子

谢谢好意,若改了,更不能烘托本意了,感谢你的热心: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00:22 |
【定格】
例词:1: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2: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3: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4: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5:张元干《水调歌头(举手钓鳌客)》6:叶梦得《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7: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8:张孝祥《水调歌头(濯足夜滩急)》9:辛弃疾《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10: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11: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上一首例词下一首例词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韵)。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01:22 |
回复 老色鬼 的帖子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01:23 |
回复 空山山不空 的帖子

谢谢欣赏:handshake

发表于 2011-7-31 18:10 |
:victory:

发表于 2011-7-31 20:06 |
先生的词太好了。我己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22:32 |
回复 程石 的帖子

谢谢:handshake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