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多方面看待和理性分析问题: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能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可以理解。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责任。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
转: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责任(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9:3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8月12日,应全国著名房产品牌企业——绿城集团的邀请,著名教育家陶本一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礼堂里,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整个演讲中亮点频出,让广大家长受益匪浅。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三者应该是整合的,互动的,目标是一致的,理念是相同的,方法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如此,教育活动的进行才能流畅、和谐,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上任何一个律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影响到学校,从而也就影响到孩子。例如,全社会关爱活动、青少年总是走在前边,因为他那颗单纯,还没有被污染的心总是最易受到感动。所以社会的风气,社会的行动都会给青少年以很大的影响。
陶本一教授说,面对的这代孩子,身为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里的核心,众人呵护的对象。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往往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们的孤独造成了他们的自私、他们的压力造成了他们的功利、他们的使命造成了他们沉重的压力。这就要求教育者们真正走近孩子的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熟悉他们的需要。最重要的方法是赏识与激励孩子,民主与平等地对待孩子,引导与启发孩子成长;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与求知欲,鼓励孩子多读书且读好书,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与爱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立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孩子勇于创造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应对各种挫折,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理财,教导孩子懂得礼貌与礼仪,教孩子恪守规则并养成良好习惯,注意青春期孩子的生理教育。
素质教育有名无实
国家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家长的要求是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学历、好专业、好工作、好工资、好家庭。因此在培养孩子时,往往一味的注重应试教育,强调基础、强调接受,而忽视了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缺乏未来眼光、不敢大胆想象、没有奇异的构思、缺乏全方位整合思想和世界高新技术的走向有很大距离。
虽然说应试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能力,对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素质,实际上,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要进行许多次应试,所以,学会应试是生活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我们反对的是以应试为中心、一切服务于应试的教育,因此,国家多次强调了提倡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什么在提出素质教育多年以后,效果并不大,即使学校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家长不答应,生怕自己的孩子学少了,你减负,我加负,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还更重了。问题在什么地方?还是体制的问题。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出路,但出路只有一条——考试。有谁敢放松平时的教育呢?于是,素质教育的喇叭越吹越响,而应试教育的工作却在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着。
所以,学校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也是很难搞好的。陶教授在演讲中倡导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怀疑、鼓励独立思考、开放式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即接受前人知识的同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建构。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教师,孩子的许多优缺点,他的个性,他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可以说是在进学校前就打下了最初的基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在他生活中的地位不是减弱了,而是显得更加重要了。表面上看来,他对家庭漫不经意,实际上,在理智的思考,更认识了家庭对他的意义。
但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其实孩子是愿意回到家庭中来的,希望有人能抚慰他们那颗紧张的心,但是家长并不理解孩子的愿望,或者不愿意理解孩子的愿望,堵塞了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大门,这个责任在家长。因此,陶教授给出广大家长一些方法,希望对他们有所启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跟孩子成长相关的事情,要同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决策,而不是独断专行;对孩子细心关爱而不是一味唠叨;说话算话,言必行,行必果,而不能言行不一,推托搪塞;进孩子房间要先敲门;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不在孩子面前怨天尤人,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尊重孩子的朋友;多和孩子沟通。第二,营造家庭民主气氛。尊重孩子的选择,平等的倾听孩子的意见,做孩子的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自由发展。第三,制定合适的前进目标。要让孩子清楚自己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明确目标的意义和价值后,他才会产生兴趣和动力,目标的达成过程才会更富成效。第四,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要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日积月累,积小步成大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踏踏实实走,渐进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第五,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初崇拜的对象,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在父母的不知不觉中,孩子随时都在注视着父母做人的态度。第六,要挤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比如参与亲子游戏,与孩子共享阅读时间等等。一定要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第七,要注意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先成人,再成才。拥有健全的人格,孩子的人生才会阳光普照,而不是深埋在孤独、自私、畏缩、虚荣、嫉妒、焦虑、任性、残忍、攀比、无礼、撒谎等不良心理和习性的阴影中。最后,还要注意细节的培养。细节代表一个人的修养,比如记住父母的生日,离家出门要告知父母,就餐要保持良好的礼仪等。
·刘黎黎·
著名教育家陶本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