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激情颂党恩 红歌传天下】6月27日:蓬安县隆重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激情颂党恩红歌赛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激情颂党恩 红歌传天下】6月27日:蓬安县隆重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激情颂党恩红歌赛
红歌传天下 05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激情颂党恩 红歌传天下】6月27日:蓬安县隆重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激情颂党恩红歌赛
红歌传天下 05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激情颂党恩 红歌传天下】6月27日:蓬安县隆重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激情颂党恩红歌赛
红歌传天下 05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老苏七律诗故乡行三首:
红歌传天下 05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西汉文章两司马,相如故里双凤凰:

  蓬安籍明星——张薇,郑凡:

红歌传天下 05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巴蜀鬼才魏明伦先生题赠:
红歌传天下 05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司马相如故里,历史文化名城。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
红歌传天下 055.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烟雨滕王阁



   文 /
邓四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代大才子王勃一篇即兴而作的《滕王阁序》,才气力透纸背,风华绝代千古,滕王阁从此而闻名遐迩。
  地以文传,文以人传。千年时光流逝。究竟是滕王阁成就了王勃的千古不朽,还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的驰名中外,其实谁也说不清楚,其实也不需要说得清楚。无数的游人因此而纷至沓来,寻幽?访古?朝圣?寻梦?究竟是为什么而来?也许就是冲着一篇才气力透纸背的文章的标题而来,或许只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而来,人来人往也许只是为了寻找一点点时光遗留的碎片,熙熙攘攘也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点点早已远去的前人的足迹,川流不息也许更只是为了感受一点点先贤淡淡的气息。
  古城阆中天下稀,城南胜事可断肠。仅为此,阆中滕王阁就是值得一去的胜地。
  其实,闻名遐迩的滕王阁共有两处,两处滕王阁都与同一个名叫李元婴的唐朝王爷有关。
  据《旧唐书》载:“李元婴,唐高祖李渊之二十二子,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受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县。”李元婴初到山东封邑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在当地民愤极大。无奈之下,太宗李世民只好将他贬到苏州。而他在滕县苦心经营的那些亭台行宫哩,则因他在那一带的名声不佳,也只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历史仅仅是将他曾经的封地叫作滕县罢了。李元婴到苏州,先为刺史,后转洪州(今南昌)都督。此时,他恶习依旧。永徵四年(653年),他又选址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李元婴再改为隆州(今阆中)刺史。在山高皇帝远的阆中,他依然按宫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起了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其实,这一调动是高宗李治对他言行举止的又一次警告,但他依然骄奢放纵,并没把警告放在眼里。据《舆地纪胜》记载: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大修宫殿高楼,称“阆苑”,又在阆中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在阆中五年,竟乐而忘归长安。《新唐书》记载,滕王贬到阆中仍不遵守法度,且更加放肆。其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话没说完他便打。一次,高宗大赏亲王,赏给各位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高宗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让他做穿钱的绳子。这是高宗对他的委婉劝告。但后来也有史家认为,滕王这些行为都是他在皇位争夺漩涡中采取的“韬晦之计”,使人们认为他对皇权不感兴趣,从而躲过了李世民、李治对他的注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据悉,诗圣杜甫旅居阆中时曾游滕王阁,有《滕王亭子》和《玉台观》诗各二首,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仅仅冲着诗圣杜甫留下的这两行清丽的诗句,十七年前,年轻气盛的我便带着一群孩子们唧唧喳喳流浪汉似的跌跌撞撞地来到了阆中滕王阁。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来,其实那时候年轻懵懂的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既然千年前诗圣杜甫都去过并能留下诗篇的地方,那一定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年少轻狂,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心中的梦想,不需要任何理由,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背包和行囊。一切就这样简单而直接。
  记忆中,阆中滕王阁其实已成为当地的一个公园,公园所处的位置在当地一个名叫玉台山的地方。印象很深刻的是,从半山腰的一道铁门而进,眼前便是一道巨龙似的长廊,长廊依山而建,雕梁画栋,飞檐翘拱,若隐若现,掩映于苍翠的林木之间。步入长廊遥望,只见清丽的嘉陵江自西北蜿蜒而来,汇为一潭,又折而南去。俯视江潭,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江天之中。徘徊于长廊之中,仿佛依稀可闻千年以前滕王与王妃们在廊间倚栏远眺缠绵悱恻的嬉戏之声。风流终被雨打风吹去,多少繁华竟如梦。滕王早已化成烟尘,诗圣的背影也早已远去,而此地惟余后来者们徘徊踟躇的脚步。
  走出长廊的亭台轩榭,从遥远的历史的记忆之中回到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之中。居然没想到的是,又与一位叱咤风云名叫张飞的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不期而遇了。只见苍松翠柏丛中,一尊高大威猛的张飞青铜塑像凌空而立,威猛的张飞豹眼环睁,须发如钢针根根立起,手持丈八长矛,身下挎一匹雄健的骏马,骏马低头怒吼,前蹄腾空,仿佛正欲出征疆场杀敌,风萧萧兮马嘶嘶,伫立塑像之前,那雄健的骏马与其马背上的主人仿佛正划破时空凌空飞奔而来,那骏马的大理石底座上赫然镏金而书“张飞”二字,没有任何身份的介绍,也没有任何生平的说明,因为一切的文字和介绍也许都属多余和苍白,张飞名号下方的括号内也只书一行简单的数字————(公元214年——221年镇守阆中)。
  千百年时光流逝,其实,稍微对阆中这座古城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们都会深知:张飞的形象与其精神气质早已经与这座千年古城融为一体了。张飞就是这座古城的保护神和城市精神象征,阆中古城就是张飞的灵魂栖息地与叶落归根处。千百年来,古城内至今保护完好有汉桓侯祠张飞庙、张飞墓等等名胜古迹,张飞巡城等等民间祭祀活动至今流传不衰,张飞牛肉系列产品享誉八方,有关张飞的传说故事在古城俯拾皆是,有关张飞的系列文化在当地均被挖掘和发挥得淋漓尽致,几近家喻户晓。因此,在纪念滕王的公园内能够邂逅威灵震一方的张飞大将军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穿过一座汉白玉的玲珑精致小石拱桥,便是传说中闻名遐迩的阆中滕王阁了。而眼中所见的滕王阁早已不是历史上留存的旧时之滕王行宫了。唐时滕王李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的滕王阁早已经毁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解放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依旧仍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现在的滕王阁乃新建的仿古建筑,叠级屋台之上,24根朱红巨柱,托举层楼,雄伟壮丽。登楼南眺,锦屏之秀,蟠龙之奇,伞盖之丽,远山近水,尽在一望之中。由阁后上行即玉台观,有傍崖长廊,遮护摩崖石刻及石洞。古石洞有二,即颐神洞和慈氏洞,为道家修炼之所。其下又有碑亭,矗立一列书画石刻。
  复建的滕王阁虽然也显富丽堂皇,但却始终找寻不到旧时的煌煌大唐气象和古时的风韵,怅然若失之余,唯有大殿台基之下的唐代佛塔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睛和心灵。只见在滕王阁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米有余,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只存一座。静静地伫立于庄严肃穆的唐代佛塔之前,顿感宇宙之浩淼,而生命之须臾与卑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茫茫尘世之间,滚滚红尘之中,很多年很多年过去,唯遗时光的碎片与依稀惆怅的回忆。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蓦然回首,望断天涯路,轻叹一声:阆中滕王阁,很多年前,我已来过!
  
  2011年6月25日2766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发表于 2011-6-2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得一塌糊涂。

发表于 2011-6-2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好贴,顶起。千万不要把我当马甲。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辳觊駾黆 发表于 2011-6-27 17: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好贴,顶起。千万不要把我当马甲。

  呵呵。
  这个论坛里凡是支持我的人都是我的马甲。
  如果真是这样,我早已被马甲压死了!即使不被压死,估计也要被热死!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最爱假老练 的帖子

红是好事情。

红动中华,歌传天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旅游政务网:http://www.xrgl.gov.cn/web/t7/main.jsp 嘉陵第一桑梓商务网:www.pajldysz.com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

                                 文 / 邓四平


发布于:2010-6-1 22:59:43 ┊ 字数842 ┊

 以心为船。以梦为篙。
如约而来。赴约而去。
载一船烂漫的星辉从汉风唐韵里起航。作一阕俊逸的宋词从灯火阑珊处出发。
古渡千年。千年古渡。
秦时的雄关。大汉的明月。千帆竞发。雄风猎猎。如风。如花。如雪。如月。古渡,只是一首清浅的小令,浅酌低吟。下阕如谜。藏进历史的深处。
江岸繁花似锦。江水碧绿如蓝。掬一捧晓风。饮一轮残月。思念。似剪刀一把,轻轻剪开古渡春天的梦。
大唐的雄风。大宋的婉约。青山夹岸。烟波浩淼。山花烂漫。涛声依旧。人影婆娑。猿啼似哭。一条碧玉的飘带。缠绵悱恻。远方的风景,湿成一桢水墨的江南。
小桥。流水。人家。画舫。青砖。碧瓦。
古渡,仿佛一柄撑开的油纸伞,在巴山蜀水的烟雨蒙蒙里,如泣如诉。
思念,茕茕而立。潮水。漫过夜的心岸。漫漫无期。
冰心。在玉的熔炼里,消融。
以心为船。只为一个千年的等待。
以梦为篙。只为一个千年的守侯。
如约而来。赴约而去。
人来人往。商旅匆匆。人生如梦。人生,一场望不到尽头的旅行。
马蹄声咽。马铃依稀。离岸靠岸。上船下船。过往的历史蜿蜒成淡淡的旅痕。生命如花朵般绽放。
坚强的誓言,背负起太阳,月亮,星星以及大山般沉重的生活与承诺。
桨声如泣。涛声如梦。灯火阑珊。海枯石烂。山盟海誓。历来均是一场美丽的传奇。多少迁客的叹息。多少骚人的迷惘。多少才子的酒醉。多少红颜的泪滴。一江清丽的碧水,缠绵悱恻。繁华自古一场梦。
披一袭斜风细雨。撷一朵古镇的青莲。驾一叶扁舟。千年古渡,莲香依旧。
揣一卷汉风唐韵。携一颗红豆的相思。千年古渡,伊人入梦。
执一管如椽的巨笔。泼一腔冲天的才情。千年古渡。江城入画。
骑一匹苍劲的瘦驴。写一幅诗意的山水。千年古渡。嘉陵锦绣。
以心为船。只为一个千年的等待。
以梦为篙。只为一个千年的守侯。

2010年5月25日记于司马相如故里嘉陵第一桑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激情颂党恩  红歌传天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品高心诚达天下,巴蜀一绝姚麻花
01.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全力建设充满实力的丘区经济强县,精心打造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

                         司马相如故里73万蓬安人民人人有责!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1-6-27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全力建设充满实力的丘区经济强县,精心打造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

                   周子古镇,一片青瓦的记忆                                                           文 / 邓四平

                                    发布于:2010-7-20 22:03:18 ┊ 字数2038 ┊ 阅读2375 ┊ 

 

          编者按

           读过此文,古镇片片青瓦会带着清凉的雨意留在你的感觉中。在城市里并不多见的青瓦于我们也并不陌生,然而此篇带来的不只是诗情画意。古镇的青瓦是世间最美的精灵——渺小亦伟大,若用心读它,你会如醉如痴……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
  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记忆中的周子古镇俨然一帧淡淡的水墨画,而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镇的青瓦房却最使人难舍和难忘。
  瓦是夏天雨中最美妙的乐器。炎热的酷暑,大雨瓢泼,雨的精灵俨然天才的钢琴演奏家。风乍起,阳光收敛了灿烂的笑容,树叶飘飞,仿佛华尔兹优美高雅的舞蹈,从鱼鳞似的青屋瓦面上悠闲而从容地走过,倏地又行云流水一般轻轻地远去。
  一丝丝的清凉,瞬间似穿越林间的昨夜长风,溢满整个心灵。
  炎热的夏天,渴望雨的来临,就像年轻时候的我们,渴望乡村最浪漫的爱情,小溪一般,淙淙地流淌过我们的心灵,山花一般,在梦里只留下些许莫名的惆怅和回忆。
  “铮铮叮叮”,“叮叮铮铮”。
  当清亮的雨帘顺着屋檐垂下万千条瀑布之时,巨大的轰鸣在屋瓦上仿佛千军万马,如战鼓,似铜锣,如高亢的呐喊,又似低沉的怒吼,如虎啸,似马嘶,如断金切玉,似撕布裂帛,让人胆战,令人心惊,更让人疑心那薄薄的屋瓦瞬间就会被万千只雨的巨臂撕裂,但是一切的担心却又都成为了多余。那片片的屋瓦在磅礴的雨的大军的冲锋陷阵中,却团结紧密如盾,气定神闲,万千只雨箭却被屋瓦的巧手幻化成千年出土的古老编钟的鼓锤一般,铮铮叮叮,叮叮铮铮地敲打出清越的乐声,舒缓之时似《高山流水》,欢快之时如《春江花月夜》,低回婉转之时也似《二泉映月》,慷慨激昂之时,更胜《黄河大合唱》让屋瓦下的人,领略一场大自然的音乐盛宴。
  落花一般,是轻轻的叹息。流水一般,是古街小巷润泽如酥的最美的回忆。
  暴雨无奈远遁,最终落荒而去。
  云开日出。瓦是最后的胜者和王者。古镇的瓦屋庇护了我们自由自在安逸舒适地生活和生存。
  平凡者往往伟大。渺小者往往坚强。
  瓦本来就是古镇里不平凡的精灵。瓦本来就是渺小但亦伟大的力。
  瓦是泥的传奇,更是火的神话。
  记忆中,故乡的农村修房造屋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青瓦片盖房,也有专门做瓦的人从事着瓦匠的营生,但勤劳朴实的农人大多自己动手起窑烧造青瓦,原料是现成的自家农田里粘稠的泥,用脚踩,用手揉,反反复复地搅拌,那松软的泥巴全都被踩揉成凝固的混凝土一般,然后码砌成长城似土墙泥阵,制瓦的器具就似电视里制陶的工具,下边是一根粗壮结实的木柄,深深地插进土里,中间一块圆圆的木板,木扳上固定一个水桶似的圆木桶,制作瓦坯时,先将泥巴环绕圆木桶厚实地涂上一层,然后迅速地转动木桶,再用一个弓似的器具,将不整齐多余的泥割去,再用弓弦把圆圆的瓦坯平均划成几块,然后从泥坯中取走圆木桶子,一张泥制的瓦坯便成形了。
  在阳光下晾晒瓦坯,直到晒干,再整整齐齐地堆放进窑中,架上柴火烧制,几天工夫过后,窑上浇上水冷却数时,然后打开窑子,一皮一皮的青瓦也就锃亮地诞生了。
  那柔软的泥,在勤劳和智慧的手中,在火的炙烤中,瞬间变成了坚强的盾。抗击日晒和雨淋,抵御严寒和酷暑。
  漫漫的历史的长河,宁静秀美的周子,干净整洁的古镇,宛如一位沉着淡定的老人,温馨更从容。
  古镇从何处来,古镇又将回归到何处去。其实本不重要,人生匆匆,天下熙熙,去就是来,来就是去。
  惟有那古镇里青青的瓦片,见证着人间的悲欢和离合。从远古,到现在。穿越岁月的沧桑,庇佑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心灵真实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大象无形。大道从简。自古亦然。
  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如今,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我们城市的生活几乎都完全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的森林所包围,那种鱼鳞似的青瓦片,雪白的竹篾墙,金黄厚实的铺板门,竹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式生活,早已成为了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梦境,那种身处高大的穿斗木青瓦屋下静静听雨安逸舒适的日子也渐渐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童话和奢侈的回忆。
  穿越时空的隧道,追忆千年的沧桑,轻轻地漫步在嘉陵江畔,静静地走进周子古镇那绵延起伏鳞次栉比的古风古韵的氤氲之中,艳阳高照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晶莹似水闪烁的阳光,向日葵一般让我们的目光为之聚焦。细雨飘零的时刻,那古镇瓦屋上淡淡袅娜朦胧的轻烟,戴望舒诗歌一般,让我们为撑着花纸伞丁香一样优雅的姑娘注目。
  那山,那树,那水,那草,那一切的一切,扑朔迷离,如梦如幻,更令人如痴如醉,沐浴着扑面而来徐徐的古风,行走在古街小巷的宁静氛围之中,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时光隧道,梦回了童年的心灵家园。
  周子古镇,一桢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卷,一册浪漫休闲的经典读本。
  周子古镇,一种雨后阳光的味道,一泓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画意诗情。
  周子古镇,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
  
  2010年7月20日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