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哈,虽然我们支持川剧改革,但是改去改来演成这样,着实让人失望.其实每个热爱川剧的人都希望看到川剧能有一个无限繁荣的局面,但是我们也由衷希望这些专业的川剧演员,编导等等能听听我们的意见,杂个这几年新创作的作品都是大制作,都花了大本钱,灯光,舞美,特技花了一抹多的钱,但戏迷们都不支持,我觉得关键的关键还是在唱腔上.以前川剧的经典作品都是前辈艺术家不断打磨锤炼成的,而现在川剧改革总想效仿其他剧种的一些手段,比如配电声音乐,加入交响音乐等手段,但是我们的文艺创作人员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川剧最具特色的高腔,是靠锣鼓点来指挥演员演唱的节奏,几乎类似于无伴奏形式的演唱,如果背景音乐配的不好,简直就象一个唱山歌的人,拿摇滚乐给他配一样,歌不歌,戏不戏,难听死了。虽然我并不反对加入背景音乐,但作曲和编曲,真的很重要啊,要知道,唱腔可是戏曲的魂啊,魂都没的了,穿再好看的衣服也是寿衣.大家都晓得昆曲难懂,以前梅兰芳先生曾经整理加工过一个昆曲老戏:<写状>,同样用昆腔曲牌,把词藻写的非常生活化,曲牌也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很容易听懂,而且流传很广.还有川剧解放后也整理加工过诸如<寡妇怨>,<夫妻桥>等等,也很受欢迎啊.我们试问下我们的专业创作人员,现在新创作的新戏里面有几个唱段是戏迷和观众们琅琅上口,经常传唱的?没有吧,或者说太少了,这其中是什么原因?以前的老先生们应该说音乐知识相对比现在还有所距离,但那么多的经典唱段都创作出来了,但现在呢?真真的可怜啊!现在京剧,越剧等地方剧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喜欢,难道这些戏都加了很多流行元素吗,没有吧,还不是以演折子戏为主.而且始终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我们川剧诞生发展几百年了,那么多的宝贝等待我们去继承和挖掘,怎样更好的继承和发展,真的值得我们的专业人员深思[em05][em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