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团结乡“7.5”抗洪抢险纪实
7月5日,阴云密布,天幕低垂,黑暗沉沉,大雨滂沱。
“各家各户起床了,洪水已经快漫街到屋了,请马上转移到乡政府和中心校楼顶上”。
早上5点钟,当人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在南江县团结乡兴裕街道上却走着两队人打着雨伞,边走、边敲、边喊街道两旁的住家人户转移。
从东向西一路是乡党委刘尧书记带领的一队乡干部,从西向东一路是乡党委副书记袁华带领的一队。
暴雨无情 洪水肆虐
从7月4日开始,大雨就象断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流,自早到晚,自晚到早。
7月5日清晨,经过一天一夜的暴雨,团结河的洪水象一头凶猛的狮子无情地在河内翻滚,横冲直闯,从西向东,一路咆哮,一路怒吼,向沙河方向冲去。
连接团结、大德两乡的唯一一座石桥,一夜之间被洪水吞没。5米高的桥面看不见踪影,6米高的洪水历史水位线也被淹没,高出水位线20公分。
长1公里的兴裕社区街道平地起水达50公分以上。漫入住居在街道四周农户屋内水深达40公分。
灾情严重 各地告急
7月5日早上6点。乡政府办公室的电话不停地响。
“回龙村三社红碑梁出现滑坡,涉及农户20户、30人需要转移”。回龙村村主任在电话时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
“梭坡村二社彭仕银屋后出现滑坡,将屋后阳沟堆住,大水进入屋内”。梭坡村党支部书记程仕拥报灾。
“必须保证人员安全,迅速将群众转移地安全地带,绝不能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党委刘书记不停地接电话,不停地给每个村的干部布置工作。
上午9点5分,团结乡唯一的一条交通生命线中断:船边河处垮方280余方,堵塞道路;14处堡砍垮塌,16个涵洞沉陷;大溪口处长20米、宽3.5米的路段路基沉降。
村道路垮塌堡砍48处、坍塌土石方1.95万方,10个村长55公里的村道路全部断道。
24户、104间农房屋受损倒塌;6310亩农田淹没;1570头家禽家畜冲走。
上午10点,农用电网停电,周山村、安山村、大德乡三处高压线断线,电杆倒杆。
10点30分,农户自来水停止供水。
中午12点零10分,电话通讯中断,内外失去联系。
当机立断 紧急出动
“灾情就是命令,决不能让群众生命受到威胁”。
党委书记刘尧在第一时间召开了紧急会议,成立了抗洪救灾指挥部,亲自担任指挥长。
抗洪抢险一级应急预案立即启动。26名机关职工深入街道、村社、农户和村干部一道冒雨查灾、转移灾民。
联村干部和防汛区域责任人分赴滑坡点、山塘水库巡查和监控,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全力做好水情和灾情的实时监控、预测工作,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一线救灾 科学施策
44个地质隐患点区域内的农户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24户倒房户撤离到亲戚朋友家;兴裕社区街道居民安全转移到乡政府大楼和学校大楼。
团结供电所的4名员工第一时间出动,抢修线路,在晚上8点恢复了(除电力设施损毁特别严重的少数几个村外)供电;
水厂职工采取办法解决了兴裕社区及回龙村两个场镇近2000人的临时吃水问题。
配合交通部门,出动2部挖掘机,经过4个小时的奋力抢修,打通了团结至洛坪的乡道公路,保证了公路畅通无阻。
县电信部门在4个小时内使通讯恢复畅通。
10个村的村道路也正在加紧抢修恢复。
抗灾自救 重建家园
在整个抗洪抢险中,共出动乡村党员干部200多人,及时处置险情14起,消除隐患20余起,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142人,险情得到及时控制,没有人员伤亡,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全乡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群众生活、生产秩序井然。
7月6日,县委常委、秘书长、县委办主任罗鸿宾深入团结查看灾情。7月7日上午巴中市副市长候中文在县委书记张长云的陪同下到团结视察,安排布置抗灾工作。
目前,党委政府正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动员群众生产自救,对洪水冲压作物进行扶正、清污、补植、施肥管理。开展卫生防疫,进行巡逻检查和消毒防疫,严防疫病发生。对地质滑坡点落实专人监测,防止转移人员在险情未排除前回居,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动员灾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重建家园;对地质滑坡区及房屋受损的农户落实建房地点,准备新建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