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教育都产业化了,我们成了消费者,教师就自然是服务者了。我们是来接受你的服务的,不是来受你的气的。哪有服务员打消费者的啊,只有消费者刁难服务员的。我们现在是上帝,教师自然就是奴隶了。
我们在家里是小皇帝,这大家都知道,凭什么让我们到学校去受你老师的气?在家里我们说什么是什么,没人敢动我们一下,到外边受了气,回到家里我的父母就告诉过我,以后谁再欺负你,你别怕他。我看这几个学生没有打他的老师,那是老师的造化。他够幸运的了,没有遇到我。
我曾经打过一个老师,我上课的时候看小说,她不让看,要没收,我不给,她夺我的,我踹了她一脚,她去一边哭去了,后来班主任要让我向她道歉,写检查,我不写,他不让我进教室。我凭什么不进?我爸到学校一闹,他乖乖地让我进了教室,也没有向那个老师道歉。后来那个老师嫌丢人,不当老师,走了。
我们老师,家长、学校领导、社会都在给我们撑腰,我们怕什么啊。我们每天要玩,他们不让,非要让我们学习那些乏味的知识,还说什么以后要用,要我们考大学,为祖国出力。我们不上自习,要去网吧,他们还不让。你说我们能和老师处好关系吗?不过我们,他敢说我们,我们就能报复他,每次考试完之后,学校不敢公布我们的个人成绩,怕伤我们的自尊的时候,但是学校敢公布每个老师所带班级的总成绩,敢给老师排队,老师要管我们,我们就不给他参加考试,让他多几个零分;他来动员我们读中职的时候,不管他怎样宣传,诱骗,我们就是不去,让他完不成任务,遭扣绩效工资,看他怕我们。
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怎么怎么有礼貌,遵守这个纪律,那个纪律,和我们在家里和社会上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社会上像老师那样的人能吃得开吗?只有受气的份。父母就经常教育我们要敢打敢拼,网络上也是打打杀杀的,凭什么就让我们安分啊?
不过现在的老师也懂规矩了,不敢说我们什么了,基本上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怕我们。每学期学校要组织我们给老师打分,哪个老师平时管我们多,我们就给他打零分,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不管我们的,我们可以给他满分。
有些老师还总说我们不好好学习,以后要后悔的。我们才不后悔呢,你看现在考上大学的有几个能念得起的;即使大学毕业了,有几个能就业的?你看现在那些老师来求我们读中职那可怜兮兮的样子,一个月那几个工资还不如农民工干几天临活,这就是他们那时认真读书的下场,还他妈昏头昏脑来骗我们,想把我们也拉下水,还不如我们现在这样自由地玩,早早到社会上闯荡,还能当地痞流氓,多好啊,多自由啊!
在这里我要谢谢所有专家学者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我们这些不想读书的学生,谢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理解,谢谢家长对我们的教育,谢谢各位了。
完全不是夸张,教师早已经成为了高危职业。而在普通中学,学生有多么难教难伺候,长期在重点中学呆着的领导和老师们可能永远不会体验深刻。
而这些年来,我们谈爱心和教育谈得太多太滥了。老师们被忽悠了:似乎只要一有了爱和尊重,任何教育的问题都解决了。社会舆论的偏执导向更是贻害深远,极微小比例的教师体罚行为被无限度地放大,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要求被上升到了圣人的高度。怪不得现在的学生都津津乐道于“老师怕学生”了。
说实在的,现在的老师还真怕学生怕家长。老师这个饭碗太“泥”了,一个家长折腾一下可能就碎了。小老师们哪里输得起?于是,息事宁人明哲保身成为首选。有点能力的都纷纷往重点中学流动。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欲望高,管理成本低,教师的尊严略略能保持啊!
除了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不能有第二种情感,否则就是不人性、缺乏师德、理念落后。这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学生面前节节退败。不敢惩罚,最后惩罚缺失已经成为了许多学校共有的尴尬。
更可怕的是,为了实现所谓的“师生平等”,以便亲密无间,我们甚至不惜放低身段,降低教师权威,放弃师道尊严,乐于做和事佬,好好先生。殊不知,“水性柔,人们都戏弄之,所以多溺死者;火性烈,人们畏之,所以少有焚死者。”,使人有所畏,也是教育人成长人的一种方式。师生关系就是一种职业关系,过于强调它的神圣性和家庭性有害无异。
爱和尊重是不一样的,溺爱和尊重更不一样。师生平等的要义在于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底线在于尊重学生的人格而非纵容学生的行为。
但尊重学生不等于放任学生,该批评的应该严肃批评,该教育的绝不能心慈手软,必要时甚至要给予适当体罚,当头棒喝,促其猛醒。有了痛苦的教训和疼痛,学生或许才会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所谓“打是疼,骂是爱,急了用脚踹”也并非毫无道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不但训斥过学生,甚至还打过一个孩子的耳光。在他看来,只要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利,可以运用非常手段。杂文家吴非老师,也是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会比赛粗野……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也是一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