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日子里 ,特别值得我们怀念曾经为了追求民主而勇敢付出代价人们。
最近很欣慰看到我母校—台湾大学—出版了殷海光全集重编本。殷先生是一位台湾民主先行者。因为他坚持民主理念,强烈批判一九六○年代台湾威权统治,结果遭到软禁,不能自由讲学,乃至在忧愤中以五十岁的英年早逝 ,但是他那些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评论,却替台湾社会播下了民主种籽。 我年轻时候,接触殷海光先生文章,看到他一方面以利笔批判当道,另一方面不断反省自己身为自由知识份子责任 ,总是感慨不已,如果当时政府能够倾听他的意见,那么台湾社会进步发展 ,不就能少走许多冤枉路吗?
何其幸运是,当年如殷海光、雷震以及许多台湾民主斗士对自由民主的主张,目前都已经实现了。二年来
我曾在不同场合亲自向殷师母与雷震先生的家属 ,表达政府深摰的歉意。
也因为过去曾经有过这一段遗憾,同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很愿意分享经验,应该包容并珍惜异议份子社会价值,把他们关起来,不让他们说话,真正受害的,不只是他们个人,而是无法因此修正可能错误的政策以及无法听取更多社会的心声。
过去二十多年来,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去年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大陆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维和任务到灾难援救,从广设孔子学院到扩大海外投资,锐意成为负责任的国际社会成员。但大陆民主与人权的现况却与其亮丽的经济表现形成显著的反差。
三年来,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目前超过百万台商常居大陆,每年台湾访客也超过五百万。基于两岸深厚的血缘历史与文化渊源,与日益密切的人民往来,我们有责任提醒大陆当局,政治改革必须配合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台湾从威权转型到民主的经验显示:改革一定会有阵痛,但绝不是灾难,而是新生,带来的是稳定和进步,以及人民对政府更多信赖。
在纪念的今天,我们深切期望大陆当局能勇于推动政治改革,促进自由 、民主、人权、法治的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宽容对待异议份子,珍惜他们的社会价值与贡献,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大陆,国际形象,更有助于拉近两岸心理距离。
自我感言:马英九先生为了大中华的民主进步,语重心长,告诉天下人,必须走出民主政治的第一步:“就是宽容对待异议份子,珍惜他们的社会价值与贡献”,要做到这一点,很艰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