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37|评论: 4

(转贴)丹棱抗战老兵陈公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驻印军军官陈公屿的血火战记
能认识陈爷爷,实属缘分。早在1996年,他从黑龙江军垦农场退休,回到四川老家。那一年,我才18岁。其实他的家,离外公家的老宅很近很近。直到15年之后,已经32岁的我,开始关注抗战史迹。与外公聊天谈及远征军,才知道身边就有一位这样传奇的94岁老人。
弃笔从戎投川军
陈爷爷,全名陈公玙(字子璠),1917年生于四川省丹棱县(现属眉山市)。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正值高中毕业的陈公玙,选择弃笔从戎,加入四川军阀刘文辉部(川康边防军,即国军第24军),踏出军旅生涯的第一步。
以下文字,是我根据采访陈公玙的口述记录,和《眉山文史》2010年第6期的陈公玙回忆文章,而校勘、整理:
加入24军后,因我有高中文化根底,平素也积极参与部队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因此受到24军军部直属特务营少校营长周超的赏识,他经常让我代写各种材料和文书。
当时,24军驻扎于西康(现雅安、康定一带)。137师师长,是刘文辉的侄子刘元瑭;军属独立团团长,是刘的另一个侄子刘元琮。因西康地处偏远,被刘湘打败的刘文辉,竟在西康广泛种植鸦片,以供养他的部队军需。当时,我还曾用背包带上鸦片,步行到位于成都的24军军部,那边有专人从事鸦片贩卖。
考入军校迎转机
抗战全面爆发后,看到24军无心抗日,一直觉得苦闷迷茫的我,决心报考黄埔军校。1939年秋,经过军事、数学、外国语和自传(个人履历)的考核选拔,我考入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第8期步兵科。(注:毕业后,该期合并计入中央军校第18
军校位于四川合川(现属重庆),特训班总部位于纯阳山上的白云观。我学的是步科,分配于第1大队第1中队,当时中央军校特训班主任是康泽。特训班的学制,原本只有一年半,后来冷欣(注:1900-1987,字容庵,江苏兴化人,陆军中将。黄埔1期,陆大13)出任特训班教育总长后,将学习时间增加至两年。因此,我这一期是在1939年末在宜宾毕业。
毕业后,第1大队1中队驻扎于宜宾玉皇观。第3中队驻扎于当地某小学。两支部队互为犄角,也有监视控制川军地方部队的意思。我还记得,我所在的1中队几任中队长,有邓超、方天觉和刘直力。
最厉害的,当属3中队的中队长曹削平。他对《步兵操典》是滚瓜烂熟,一年多的时间,就从上尉升至少校。我还记得,有位毕业于德国军校的教官张谍冬上校,后来担任过黑龙江新民县的县长。
1940年,日本飞机轰炸合川。县城中心所在的南津街,一片废墟。在参与善后灭火和抢救时,我有位贵州籍的同学倪叔川,在拆被毁的房屋时被铁钉刺伤,不幸感染破伤风去世。所以啊,我现在想起来,我还是恨日本人,那么多同学、战友,因为抗战都死了。

加入远征赴印度
1941年,我从特训班毕业,分配至军政部第25补训处,任试用(实习)中尉连指导员。补训处驻扎于成都近郊的简阳县,处长是陆军少将胡素(注:胡素,1899-1978,别字白凡,江西清江人,陆军中将,黄埔1期)。后来,部队改编为陆军新编30师,胡素出任师长。而我所在的新3088团,招募的兵员主要来自四川自贡、隆昌。
随后,我们到四川泸州一个叫小市的地方集结整训。19426月,我们抵达昆明体检。体重不够的、有砂眼的,都要淘汰。随即,新30师被编入新一军,军长是郑洞国将军。新一军另有新22师(师长廖耀湘)、新38师(师长孙立人),都是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师。
1942年秋,88团作为新30师的先遣部队飞赴印度。我是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搭乘“3.2运输机。这种小飞机只能坐12人,我们飞抵印度利多(雷多)机场。在英军一位上尉的带领下,我们乘火车,经印度苏伽、潘渡、加尔各答,行军7昼夜到达兰姆伽军营。
穿越印度东南大平原时,沿途所见都是水稻田(一年三熟)和黄牛,铁路两边大多是茶园和林地,土地肥沃、看似富庶。但每当我们行进到城镇休息或造饭时,总会有当地居民向我们乞讨要钱,他们不停地嚷着:巴布,巴喀西什!(印度语:先生,请给点钱)
我们初很以为诧异,为何老百姓向国际友军乞讨,不嫌可耻?后来才猛然醒悟,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命脉被他人控制,老百姓纵有肥沃的土地资源,衣食仍然无着。因此,我们不由得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激励军心,缅怀祖国和沦陷区的人民。不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决不回家乡!即使牺牲在异域,也义不容辞!
与国内(滇西)远征军不同,驻印军的编制和装备都是完全按美军标准。新30师除了步兵,还有直属10511542554个炮兵团,2个工兵团,1个通讯团,3个战车营,另有辎重、汽车和骡马共3个团,以及卫生医疗和后勤部队。按租借法案,我们的武器、弹药和通讯器材,都由美国供应;给养、服装和草料,由英国供应。
每个营都有3辆吉普车,1辆指挥车。团长、副团长、营长和军需主任,都有配车。单兵装备方面,步兵使用的是0.30(英寸)口径的美式步枪,排长以上配汤姆逊冲锋枪,营长才有(M-1)卡宾枪。
1942年秋至19433月,我们在兰姆伽边训练、边换装。美国人对我们的训练,与中国军校大不相同。国内因为抗战到了最艰难的时期,物质装备奇缺。而美军不仅教会了我们怎么使用指北针和军用地图,冲锋枪、火箭筒、迫击炮、榴弹炮和汽车等,更是拆散成零件,挂在墙上。一个一个地告诉我们部件的功用,怎么组装连接,怎么使用。

穿越印缅无人雨林
1943年,为打通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盟军制定了将日军压迫在北部湾和广州湾一带聚歼之的策略。在战区(CBI-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中国驻印远征军新1军军长郑洞国将军的指挥下,1944年,我们从印缅边境的丁苏伽、雷多开始,由泰勒、新平洋进军,向盘踞在缅甸的日军反攻!
不到2个月的时间,当我新22师、新38师捷报频传时。我新3088团,在开进到缅甸南开河时,奉命从左侧迂回千里,奇袭缅北重镇密支那。在团长杨毅(黄埔5期)的带领下,我们团把辎重、车辆全部放在新平洋的后方基地,全团官兵只带战斗行李,在美军搜索部队和当地土著人的带领下,凭千分之一军用地图的标注方向,沿喜马拉雅山麓偷渡前进。
当时真是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或泅渡。有时,一整天行军也爬不上一个山头。上坡时,要攀藤附蒿而上。下坡,往往一溜就是三十多米的陡坡。最苦的,就算是辎重连的战友。上坡要先卸骡马的驼鞍,把物资背上山坡,再把马拉上去。下坡时,则用双手紧握马尾顺坡溜下。
7天的强行军,途径的都是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热带橡胶林和阔叶林。印缅边境天气炎热,气温都在30-35摄氏度。大雨一来,连解开雨布的时间都没有。当你批上雨布,火辣辣的太阳又出来了。等你收好雨布,大雨又来,真是变幻莫测。
最讨厌的是丛林中的蚊子和旱蚂蝗(形似二眠桑蚕),行军宿营时,蚂蝗从绑腿钻进去吸血。如果将它拔出,就是一个血窟窿,有时两腿都是。还好我们有预防药可吃,有敌敌畏油可涂。此外,当我们爬到半山或山顶时,若没水源就只能喝马蹄坑里的水。或者宿营时,将钢盔反转收集雨水。早晨起床后,上层清澈的水饮用,下层浑浊的用来洗脸。
我们每人只带了3日的口粮,每天遇到林中空地,就铺上陆对空的联络布板,引导飞机空投补给。有次运粮的飞机失事,我们饿了3天肚子,只好采摘山林里黄色的无毒果子,或者芭蕉根和观音花嫩枝充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交响曲 的帖子

千里奔袭首告捷
在我们艰辛跋涉近千里后,行进至雷邦上村落时,先头搜索的美军部队与敌人遭遇。战斗不到两小时,美军有些伤亡撤退下来,由88团第1营接敌迎战。经过激烈的战斗、跃进和冲锋,均未得手。从午至晚,我第1连已伤亡十五六人。其中,有一排长负重伤,当即用美载3人的小通讯飞机(L-5型),空运至后方治疗。
我军遭遇的敌人虽不多,但他们利用地形、居高临下。尤其是山顶的路边,有一棵三人合围的大橡树。日军在树根和树杈上架了2挺机枪,并配置了严密的侧防纵深,以扼守四周的要道咽喉。
由于阵地四周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道路右侧又是悬崖绝壁,迫击炮发射出去,在半空中就触及枝条被引爆,不能命中目标。而在密林中近战,重机枪和空中轰炸也无大用。有时,我们从望远镜观察,也将日军的机枪手击落下来。但当发起进攻时,敌人又从树下补充第名机枪射手。如此循环,一连两日,也未拿下敌人据点,徒增伤亡。在地形于我不利的情况下,再拿不下据点,就有完不成奇袭密支那这个重大任务的危险。怎么办?
杨毅团长召集中校副团长胡英杰(高级将校班第6期)、1营营长罗顺辅(战地干部团1期)、二2营营长刘顺斋(战干团2期)、3营营长黄永南,以及81迫击炮连连长李伟邦(广州五分校)到团指挥部开会。最终决定:一、砍伐树木、扫清射界;二、集中团里的1281mm迫击炮,两个营的3660mm炮和8挺重机枪,实施火力压制;三、由13营组成两个步兵突击排,配合两个排的火箭筒,多带手榴弹,兵分六路,全力猛攻。团部命令:“90分钟内攻克据点,否则军法从事。
攻击发起后,伴随着轻重火力的爆射声,不到70分钟,我们就攻下据点,全歼敌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70多支、掷弹筒5付。算是我团首战告捷,为奇袭密支那奠定了胜利基础。
奇袭密支那受阻
在消灭这股敌人后,我们又强行军3日,于夜幕时分抵达密支那城郊。密支那是缅北重镇,背靠伊洛瓦底江,素有缅甸花园城市的美称,也是连接中缅的要道。盘踞密支那的是日军缅甸方面军第18师团114联队主力,还配属了5356师团的一些部队。(守备队长第56师团步兵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后自杀;114联队长为丸山房安大佐,后率残部逃跑——博主注)
经过短促观察,我们决定乘敌不备、夜间奇袭。当晚就攻占了密支那城西的矛兰机场大部。随即,新3089团从后方空运而来。从密支那前来支援的敌军,被新22师围困在卜盟(注:现多译为卑谬),新38师则围困了孟拱前线的敌人,使其首尾不能连接,从而得以各个击破。

1944
5月,我们沿滇越铁路两侧,新3088团在铁道左侧,89团沿铁道右侧,同步发起攻击。拂晓时,我们到达攻击前线,距敌阵约1200米。8813营投入一线战斗,2营作为预备队。
  在双方火炮接触后,经三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推进至约200米,随即发起全面冲锋。当冲进距敌约30-50米,靠近铁丝网的开阔地时。敌阵前都是没膝的深水,其中混杂乱草,使得官兵受阻,伤亡过半。1营营长罗顺辅、3营营长黄永南、3营副营长丁子良及700多名官兵负伤。而我2连连长李金标、第7连连长姚顺久、重机枪3连连长肖镜光及排长以下官兵418人,均壮烈牺牲。当时战火纷飞,直到攻克密支那之后,才将这些战友们的遗骸,安葬于密支那城郊的中国烈士陵园。

由于日军的阵地工事坚固,其掩体上盖均以铁轨架成。我右翼的89团,也同样伤亡惨重、不能前进。随即停止攻击,与敌对峙。

一天黎明时分,天下大雨,有敌9人潜入我部指挥所附近侦查,被我(时任团部上尉副官)察觉,敌人随即开枪并乱扔手榴弹。我即率特务排和通讯排进入阵地,并进行猛烈还击,并辅以一营重机枪连的侧面扫射。不到10分钟,全歼了来犯日军。检尸时,发现是日军上尉平洋秀雄带领。后来,敌人偶尔骚扰反击,再不敢越出阵地。
血战攻克密支那

在相持的两个月中,我军不时采用小群轰炸和俯冲扫射,并辅以4.22(英寸)的重迫击炮,专事对敌阵地的浸透摧毁。我们的75山炮和115榴炮,以及炮12团的155重炮(射程40公里),加上机场高射炮拆下脚架当平射炮用。敌人凭借坚固工事,仍然负隅顽抗。

后来,我军炊事员往前线送饭时,被敌人击伤。为掩护炊事员,挖交通壕前进送饭,给了我们启示。于是团里就采用夜间挖壕前进的战术,最后通过了敌阵铁丝网,直抵离敌十来米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一墙之隔,日军播放留声机,说话咳嗽声都能听见。

19447月,新3088团、89团与50150团,发起总攻。我团(88团)沿铁路左侧和前线边界,亦借交通壕前进之利,跃出阵地猛攻。此时,日军的打靶场阵地工事中,以轻重机枪侧射我军。883营副营长王大光(中央军校14期)亲率10名敢死队士兵,将集束手榴弹投入敌阵。日军将手榴弹扔回时,刚出(堡垒)枪口时就爆炸。里面的敌人全部被消灭了,敢死队也有3名队员牺牲,王大光也身负重伤。但这次突击,使得我13营官兵顺利通过了阵地。

记得在肉搏战中,我方有2名士兵。一人刺杀了3个敌人,另一个竟刺杀5人。后来还被空运回国,受到国防部英雄式的嘉奖。
  经过83天的日夜激战,我们终于打通了这个滇缅公路要冲,消灭敌人18师团及5356师团各一部共4000余人。我所在的88团,也伤亡惨重,全团2725人,有3位连长、7位排长及300多位官兵阵亡。另有2位营长、1位副营长和12位排长及1050名士兵,都有不同程度的负伤。
  我们的英勇和热血,也换来了各方的赞誉。英美盟军伸出大拇指夸赞我们:中国OK而事后日军战俘也供称,日本对中国军队,只能是11的对敌。而日军对美军则是13,对英国军队则是16,若对印度军队则是以19

进军南坎势破竹

19449月,我们攻克密支那后。新22师和新38师,已先后攻克卡盟和孟拱两个日军的重要据点。我们新30师全部投入渡河准备,将橡皮船全部结合起来,搭成一条可载重30吨的车辆通行的浮桥。全师度过伊洛瓦底江后,在沿江北岸的大橡树林中,伐木自建临时营房,补充整训约两个月。
  在50师和14(原属滇西远征军,应史迪威要求于6月中旬增援缅北,加入驻印军序列——博主注)空运来到印缅战场后,驻印军扩编为新一军(辖303850师)和新六军(辖14、新22和青年军207师),分别由孙立人和廖耀湘升任军长,原军长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我们新30师奉命向南坎1033高地进军,从密支那的城市战转为丛林山地战。
  与日军经过3昼夜的激战,我们夺取了1033高地的三个腹心阵地,夺取了一排敌人纵深阵地。88团副团长胡英杰率第2营迂回至1033高地西面,对高地形成包围并切断了南开公路。随后,新3090团也进入进攻位置。在师长的攻击命令下达后,我们与敌激战一昼夜,夺取了10331013高地,消灭日军两个加强大队,缴获轻重机枪25挺,步枪250余支,并烧毁了一辆敌军的装甲车。我军有轻微伤亡,但最痛惜的是,902营中校营长王礼宏(黄埔14期),在此役阵亡。
  在我们拿下南坎这两个咽喉高地时,新38师和50师也攻入缅甸中部的八莫、(注:据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的不毛之地,就是今天的八莫。现在缅甸还有不少孔明庙,缅甸百姓对诸葛武侯十分敬仰)腊戍和新维等地。1944年末,我们沿南开公路前进,准备度过瑞丽河。
  敌人将船只集中在北岸据点,(88团)团长乘坐轻型侦察机,经过空中侦察后,决定于第1营的前沿阵地,在瑞丽河的狭隘处强渡。此时,军长孙立人也来到我团指挥所表示同意。随即,我们利用竹林资源,砍伐做成竹筏,挑选了会水的精兵15人,组成泅渡先锋。

此时正值冬天,早晨还有薄冰出现。这15名先锋壮士,两手高举冲锋枪和衣服,在黎明前泅水登陆到对岸,向敌人发起攻击。我1营官兵,随即乘竹筏蜂拥过河,将敌前沿阵地摧毁,将集中在敌岸的船只放回南岸,以便让主力过河追击。这一仗,我军歼灭敌军300多人,击毙一名少佐,名松冈次郎。打了一个除负伤5人以外,全无一人阵亡的漂亮仗。

这为随后驻印军与国内远征军,在畹町芒友会师,奠定了良好基础。后来,随着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的全线打通,我们取得抗战胜利的局面,已经豁然开朗。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