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国家税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调节经济与收入分配的杠杆,是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造福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身处其中的每一位社会成员,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国家税收所带给我们的好处。在此,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具体谈谈国家税收在造福民生方面所谱写的三个绚丽篇章。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这就离不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一个尺度,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对于理顺民众情绪,调整平适心态,增强社会凝聚力,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等不同方面的利益分化进一步加剧,特别在收入分配方面,一定程度上开始出现收入差距问题。如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行业收入差距悬殊,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国家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杠杆,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税收法律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加强税收征管,包括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堵塞了各类跑、冒、滴、漏税现象。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以上税收措施都非常有效地校正了社会公平正义所出现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它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要求经济发展应持续保持快速,稳定地发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等等。
国家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国家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如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确保重点支出项目的资金需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保障科学、教育、农业、生态和环保等重点项目进行。促进地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等等。另一方面国家税收作为"看得见的手",在促进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过国家税收转移支付,办了许多暖人心的事情。实施再就业工程,推动新型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并健全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使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全面、更加协调。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削弱满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即是说,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十分紧迫的任务。
国家税收在可持续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将诸如鞭炮、汽油等高能耗、不可再生以及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品列入征税范围。按照最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完善耕地占用税制度。通过对土地、矿产等若干自然资源征税以改变自然资源的价格,调节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数量,进而影响自然资源的配置。通过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使企业在开发利用废弃资源的过程中降低纳税负担,增加经营收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增长。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