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天彭牡丹”考 主题:记载 历史 品种 致盛原因 天彭牡丹与洛阳牡丹曾并著于天下,现在已多不为人所知。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观赏中国名花》一书,引宋人范纯仁诗句: “牡丹开蜀国,盈尺岂如今……矜夸传万里,图写费千金”,说“成都平原自古盛产牡丹”;又以《成都记》为据,说“彭城牡丹在蜀为第一”。这书所介绍“花大盈尺”、 “名传万里”的“蜀国牡丹”和“蜀中第一”的“彭城牡丹”,其实就是天彭牡丹。 天彭牡丹的记载 关于天彭牡丹的记载,累见于宋代牡丹典籍。陆游《牡丹谱》说: “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 天彭为第一。”“天彭时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遗风”,故名。胡元质《牡丹谱》说,天彭牡丹“花开有至七百叶(瓣),面可径尺以上”,因其花大瓣多,深受人们喜爱。“宋祁帅蜀四年,每年按名往取彭州”,彭州向成都“送花遂成故事”。 陆游也有类似记载,并详细而生动地记叙了当时成都举行天彭牡丹会的情景。他说: “天彭三邑皆有花”,“州守岁常以花饷诸台及旁郡,余客成都六年,岁常得饷。 淳熙丁酉岁(公元1177年)成都帅(范成大)以善价私售于 花户,得数百苞,驰骑取之,至成都露犹未烯, (花上还带着露水)其大径尺。夜宴西楼下,烛焰与花相映,影摇酒中,繁丽动人。”陆游面对 此情此景十分感动,不禁叹曰:“磋呼!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使异日复两京,王公卿相筑园第以相夸,倘余幸得与观焉,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所以,后来他离开成都,回到故乡时,、还写了一首《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诗云: “常记天彭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诗中所谓“祥云”,就是天彭牡丹之一品名,其花“千叶浅红,妖艳多态,大可径尺,状如云朵”故名。由此可见;那“矜夸传万里,盈尺岂如今”的名花,在当时确实只有天彭牡丹才当之无愧。 天彭牡丹的历史 天彭牡丹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天彭即唐、宋彭州,今之彭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隅,“龙门山和成都平原接合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蜀族立国的原始核心部份,农业开发较早;也是我国牡丹的原产地之一。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天彭种植牡丹的园艺在唐代已经肇始。杜甫诗《天彭看牡丹阻水》便是一证。据清《彭县志》载,县西北三十二里的丹景山即因盛产牡丹得名。此山东岳庙系汉代金华宫遗址,唐代重修时,始于此种植牡丹,题其峰曰: “丹台第一。”“上有牡丹坪,种花最盛,”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地之一。咸康元年(公元925年)前蜀皇帝王衍曾奉太后太妃游此,并有《题丹景山金华宫》的诗作见记;(见《十国春秋》)《彭县志》还说此山的牡丹有“成树盈把者”,相传即“王蜀时”所植。 陆游《牡丹谱》亦称: “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土人云:时永院有僧种花最盛,俗谓之牡丹院,春时赏花者多集于此”今人考证永宁院即位于丹景山。可见,丹景之花,确系天彭牡丹之始。 降至宋代,洛阳牡丹传入彭州,大大促进了天彭牡丹的发展,民间种花盛极一时,竟成一种新起的农艺事业。据陆游《牡丹谱》记载,北宋祟宁、宣和年间(公元1102—1135年)彭州民宋、张、蔡、扬等氏“皆尝买洛中新花以归。自是洛花散于人间, (彭州)花户始盛,皆以接花为业, (从 事杂交繁殖、培育牡丹新种)大家好事者皆竭其力以养花,而天彭之花遂冠两川。”《古今杂记》也说: “彭门为辅郡典州者多,其戚里得之上苑,”从京城买回牡丹良种, “此 彭门花之始(盛)也。” 《彭县志》称,其时彭州花户“人秘园经,家有花谱”,民间争相植花牟利,有一家种花多至千本者,以致牡丹园苑“连畛相望,莫能得其姓氏。”牛心山下,素多佳品,被称为“花村”;今丽春场“花特盛”,被称为“花街”。城外有“花市”,城内“种花台”比比皆是。春月花开,游入聚花竞胜。登城眺望,灿若锦堆。 “花时,自太守而下往往到花盛处张饮帘幕,车马歌吹相属”,赏花游宴,被称为“勘花节”。送花去成都的快马, “蜡蒂筠篮,傍午于道”,大有“花开时节动京城”,“园林尽日敞朱扉”之溉。时人有歌赞曰:“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见汪元量《彭州歌》)所以天彭牡丹称蜀中第一是颇有根据的。 天彭牡丹的品种 天彭牡丹的品种极为丰富。据胡元质《牡丹谱》称:“品类凡五十种”。陆游《牡丹谱》说: “大抵花品近有百种,”其中著者四十。他在《花联名》中指出:“洛花见记于欧阳公者,天彭往往有之,此不载。”他只记载了“著于天彭”而又为欧阳公(即欧阳修)所未记载者,即有:状元红、祥云、绍兴春、胭脂楼、玉腰楼、金腰楼、双头红、富贵红、一尺红、鹿胎红、文公红、政和春、醉西施、迎日红、彩霞、叠罗、胜叠罗、瑞露蝉、乾花、大千叶、小千叶等二十一品红花;紫绣球、乾道紫、泼墨紫、葛巾紫、福严紫等五品紫花;禁苑黄、庆云黄、青心台、黄气球等四品黄花;玉楼子、刘师哥、玉覆盆等三品白花和一品碧花(欧碧)。以上三十四种,皆属天彭牡丹中的名品。或以“天 姿富贵,花大瓣多,高出众花”而著称;或以“妖艳多姿,光丽照人、绚灿夺目”而闻名;‘或以形神殊异,独具一格,世所罕见而称奇。其名称由来、品种特征以及植株、瓣叶的形态、色彩等,在陆游著述中皆有详细记载。此外,还有转枝红、胡霞红、洒金红、瑞云红、寿阳红、探春球、米囊红、福胜红、油红、青丝红、红鹅毛、粉鹅毛、蹙金球、闲绿楼、 银丝楼、六对蝉、洛阳春、海芙蓉、腻玉红、内人桥、朝天紫、陈州紫、袁家紫、御衣紫、蕲黄、玉抱肚、胜琼、白玉盘、碧玉盘、界金楼、楼子红等三十一品,陆游当时未及详细考察,仅存其名。天彭有如此丰富的花品,构成牡丹园苑千姿百态,竞艳争奇,真可谓“牡丹之乡”。 天彭牡丹致盛的原因 天彭牡丹致盛的原因,除自然条件的优势以外。主要是“土人种莳得法”。彭人不仅爱花,并且在长期实践中,摸索了一套完整、可行的养花经验。 “栽、接、剔、治,各有其法”。陆游把彭人这套栽培管理、修枝整形、嫁接繁殖的牡丹保育技术,称为“弄花”;据其所载,略考其法:“一要掌握天时。天彭牡丹“最喜阴晴相半,时谓之养花天”。“最盛于清明、寒食时”。称“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火厉花’则易落。”二是要选地利。 “牡丹之性不利燥湿”,故种花“丘壤”应在“燥湿之中”。 “双头红”等品种更要慎选其地, “养之得地则岁岁皆双,不尔则间年矣。”三要针对不同品种采取不同的繁殖方法。 “彭人谓花之多叶者为‘京花’(来自洛京),单叶者为‘川花’(本地种)”。孰栽孰接,‘各择其宜。如“祥云”一类, “其花结子可种者,大抵花户多种花子以观其变。余则多取单叶花接之(即以‘川花”为祖花,嫁接‘京’花)”。花户们“岁益培接”,核能“新特问出”,不断获得优良的牡丹品种,。此外,彭还有“惜花之例”。民彦: “弄花一年,看花十日”,深知好花来之不易。故“大家例惜花:可就观,不敢轻剪。盖剪花则次年花绝少”。这些记载虽简而不备,但仍未失为养花要诀。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