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61|评论: 23

本人想和袁国虎交个朋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446910440电话13790040040,13880863998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5-12-5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12-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虎子变脸主页

主菜单

·首页
·请点这里

子菜单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请点这里 /

发表于 2005-12-5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5-12-5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剧本,听川剧磁带,这是袁国虎的主要生活。甘侠义摄

发表于 2005-12-5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岁小伙成川剧收藏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8:30 重庆晚报
“川剧的儿子”、“国家二级川剧观众”,这是年仅18岁的川剧爱好者袁国虎给自己的封号。数年来,袁国虎凭着对川剧的痴迷,共收集了2300多本剧本,700多盘磁带,300多盘光盘,100多张老照片……成为川渝两地知名的民间川剧资料收藏家。

  白绸无袖对襟、白绸长裤,左手捧紫砂壶、右手摇折子扇。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大渡口冶建村5栋44号——袁国虎家时,他正“派头”十足地听戏、品味儿。

  “受父亲的耳濡目染,我三岁就登台唱戏,任何剧本看过三次便过目不忘。”袁国虎说。但是,他又嘲笑自己唱戏是:一黄腔、二顶板、三倒字、四不象,几乎犯了所有川剧表演的忌讳。

  袁国虎在客厅里向记者展示了他所有的收藏:剧本、磁带、光盘、唱片、剧照……铺了满满一地,让人眼花缭乱。

  收藏品中,袁国虎对川剧剧本情有独钟。记者看到,2000多本剧本多已颜色泛黄,年代久远,其中有正本、复印本、手抄本很是丰富。

  这些剧本中,最具收藏价值的是《川剧选粹》和《川剧大观》。这两本剧本都是民国初年,由民间艺术家手工誊录,文字优美,曲目经典。其中《川剧选粹》还被传奇人物范绍增收藏过。

  袁国虎对收藏的这些宝贝如数家珍、呵护有加。数年来,袁国虎为了收藏多次奔走川渝两地,共花费5万多元。

  袁国虎同龄的朋友、邻居都嘲笑他是个神经病,小小年纪竟然喜欢如此“古董”。但圈内人士却对他赞不绝口,重庆著名的川剧艺术家陈祖明专门为他作词:巴人渝水国虎其人,派头十足老伶,若论川剧艺术,条条是道是经……平生爱戏如痴如醉,堪称当今社会奇人。

  袁国虎说,自己因为痴迷川剧,从而荒废了学业,现在正在读夜大。但是,他不后悔,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将川剧艺术发扬光大。


  记者 蒲炜/文图

发表于 2005-12-4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生于1934年端午节,1947年进入"又新科班"学艺,师承一代宗师--周裕祥.习袍带丑,常演剧目:<西关渡>,
<江油关>,<处道还姬>,<烹蒯彻>等.弟子如下:廖新明(已故),胡贵平(退休),袁国虎(业余),张帆,陈飞.
于2003年12月31日去世,2004年1月3日在南平四公里宾仪馆火化.今天,我又回来拉~!
哈哈哈哈哈~!!!!!!!!!!!!!!!!!!!!!!!!!!!!!!!!!!!!!!!!!!!!!!!!!!!!!!!!---------------我赵又愚又回来啦

装疯迷翘的啊!!!!---一盘鱼

------------------------------

真戏剧,真是不打不相识[em22]

发表于 2005-12-4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电话是:023-66352945

发表于 2005-12-4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只要你喜欢川剧,我就是你的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发表于 2005-12-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59老先生,虎子变脸主业,那个不是我~!!!!!!!!!!!!!!!!!!!!!是重庆市川剧院的当家生角哦~!!!!!!![em05]

发表于 2006-5-28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6]

发表于 2006-5-3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帆我认识,他曾是我表姐的男朋友。我只知道他是赵又愚老师的学生。

发表于 2006-6-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6]

发表于 2006-12-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国辅今天到我家一叙。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5-5 20:53

我岁然不懂川剧艺术,但是巧合,我也叫袁国虎.交个朋友!我的QQ号30896697

发表于 2012-11-30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的关于袁国虎的报道:

   一个80后说书人的痴情

     记者近日在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欣赏曲艺节目,对其中四川评书《糊涂知县》的印象特别深刻。说书人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身穿长衫,声音洪亮,把书中知县、夫人、衙役、道士、和尚等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将现场气氛调动得异常活跃。深入采访后,这位痴情于川剧和评书的80后年轻人的故事令人动容。

    为川剧而生

    台上的小伙子叫袁国虎,今年26岁。他父亲是重庆十八冶的工人,一个地道的川剧迷。也许是在娘胎里就受到川剧音乐的熏陶,袁国虎出生后对川剧有着天生的迷恋。几岁时,小袁就学会了川剧高腔“红衲袄”、“棱棱岗”、“课课子”这些曲牌,每天都要跟着录音磁带学唱川剧。还没上小学就已经会唱好几出折子戏了。上小学了,小袁对川剧的痴迷一点不减。有个星期天,父母要他一起上街,他不肯去,对父母谎称要在家做作业。父母见他用功学习,也没再坚持。小袁站在门口看着父母离开,嘴里却念着台词。等确定父母走远时,他急忙钻进屋,关上门,开始“大闹天空”——对着录像练起功来。
  上初中了,同学们整天哼着港台流行歌曲,而小袁常唱的却是“胡琴西皮二流”的“天地生/人之初/性情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勤苦自然/……”当时普遍青少年都在追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这些天王巨星,而小袁却把川剧前辈周裕祥先生视为偶像。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对他念道:“周家天子,百家诸侯”。后来他才搞明白,周家天子是指川丑大师周裕祥先生,而百家诸侯就是周先生的弟子们。当时,他为自己没有见到过周老先生而遗憾,立志要成为周派弟子。后来,袁国虎就拜周裕祥弟子赵又愚为师,学习川剧。

  痴心不改

  上初中了,袁国虎因天生是个感性的人,对需要逻辑思维的数理化学得很吃力,到最后只得放弃。他利用寒暑假寻访各地川剧名家,学习、收集川剧资料。他小小的卧室里到处放满了收来的川剧剧本、唱片、磁带、道具等东西。2000年,袁国虎刚满14岁,父亲因病去世了。然而,袁国虎却把父亲留给他和母亲的几万元积蓄,一点一点地变成川剧文物收藏品。他的卧室俨然一个川剧博物馆。有一天,师傅赵又愚无意间谈起想重排《献地理》,却苦于找不到剧本。小袁听后,回家在自己“戏窝子”里翻箱倒柜,终于在晚上找到这个剧本,马上给师傅送去。赵师傅看到剧本欣喜若狂,即兴唱了两句(古梁州):“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由于痴迷川剧,无心干其他,他初中毕业上了两年技校后,就再没有上学了,他就遍访川剧名家学习川剧。有一年,川剧著名丑角演员程又光先生来他家小住,袁国虎天天缠着程老师学戏,半月时间学了《竹林堂》、《黑虎缘》、《挡幽》、《游株林》、《欢娱楼》等经典剧目。2007年,21岁的袁国虎受聘于省川剧院工作,在成都期间,他虚心向老艺术家学习,与熊正堃、蓝光临等前辈成了忘年交,从老师们身上,他不仅学到了川剧精髓,还学到了演戏、做人的品德。然而,由于自己对川剧艺术的见解得不到施展,一年后,袁国虎选择了辞职。在离开成都时,他内心充满痛苦和无奈,在车站候车时写下:“挥手别离心始疼/是真是幻梦难成/深红浅绿埋将去/何苦此情无此生”。

  拜师学评书

     虽然离开舞台回到家中,他的心却并没有离开川剧,他把精力放在钻研文学上。他学诗、填词、做文章、写剧本,还学习书法和篆刻,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在学习、借鉴其他姊妹艺术时,小袁觉得四川评书同川剧表演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更具挑战性,因为川剧是几人、几十人演一出戏,演员有上场下场之分,而评书是一人演一台戏,可谓“跳进跳出不换衣服,绘声绘色刻画人物”。2010年2月,袁国虎认识了已70多岁,重庆市著名四川评书艺术家徐勍先生。徐老在与小袁的接触、交流中,渐渐喜欢上这个酷爱传统艺术的年轻人,并于去年4月4日正式收袁国虎为关门弟子。由于袁国虎有川剧表演功底,学评书非常有悟性,徐老对他的传授也是“摆龙门阵”似的交流、点拨,讲解段子结构、语言安排。小袁也将川剧表演融入评书中,使书中人物更丰满,更具观赏性。在不长时间里,袁国虎认真听徐老以前的音像资料,细心揣摩,很快悟出徐派评书精髓,在重庆曲艺界也小有名气。去年10月,小袁经人推荐来到成都宽窄巷子里的“成都映象”说书。再次来到成都后,小袁不断学习,他有意在华阳租房居住,为的就是每天上下班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可以用来看书。由于宽窄巷子属旅游地,每天中午时分到“成都印象”听书的观众都是外地游客,随意性很大,有时观众走得只剩下一个人了,小袁都一丝不苟把书讲完。因为,他要求自己:“一位观众当客满,没有观众当排练”,追求:“无需‘空子’空拍手,只要知音一点头”。

  舞台就是生命

     袁国虎对恩师徐勍的经典段子《拳打镇关西》很喜欢,但这段子由于有大段武打场面,对说书人体力和智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小袁很想挑战自己去说好老师的名段。经过长时间准备后,今年3月初的一天下午,他在“成都印象”开讲《拳打镇关西》。那天台下坐满了观众,小袁用语言和形体把镇关西、鲁提辖等人物表演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特别是武打场面,被小袁说得精彩纷呈,让人身临其境。台下观众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掌声不断,时而叫好连连。整整80分钟,小袁没喝一口水,一气呵成。然而,当他把结尾诗“一腔正气鲁提辖/三拳除脱镇关西!”说完,醒木一拍,眼前一黑,瘫坐在椅子上。观众此时还沉浸在剧情里,见此情景忙站起来,长时间鼓掌。然而,后台的同事们见状不妙,忙将他抬走,见他昏迷不醒,才慌了手脚,掐人中、按摩心脏,足足有20分钟,袁国虎才苏醒过来。回到家后,小袁认真回忆了当天讲书的过程,对其总结和调整,使段子更加精练而不失精彩。第二天当他再次把20分钟的《拳打镇关西》奉献给观众的时候,观众无不为小伙子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
   
3月15日晚,小袁刚结束当晚的演出,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领导找到他,告诉他明天与重庆评书艺术家们有一个交流演出,请他代表成都讲一个有关“学雷锋”的故事。袁国虎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但他回到家中却犯起愁来,因为他脑子里,没有一个这方面的段子,怎么办呢?只得现创作了。当时已是深夜11点多了,他上网查资料找素材,新创作了一个名叫《租爹》的故事,通过素昧平生的老、中、幼三代人组成特殊家庭的故事,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情。故事创作好后已是凌晨4点钟了,他对自己能否说好这个故事拿不准,于是给老师徐勍打电话。“对不起老师,我刚写完一个学雷锋的段子,我从来没有说过这类段子,请老师听下,帮我把把关。”小袁诚恳地说。小袁在电话里给徐老讲了一遍。徐老听后稍加指点,并帮他想出了结尾诗:“雷锋精神时代之魂/华夏儿女一脉相承”。
袁国虎除了每天在“成都印象”说书外,还参加了“哈哈曲艺社”(本报曾报道)每周六晚在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演出。他告诉记者,他要将自己的评书打造成送给老年人的甘醇美酒,使之如痴如醉;送给中年人的浓口味淡的咖啡,引导其品味人生;送给青少年的牛奶,灌输其营养和知识。
    本报特约记者 邹世进 文/图
   psb.jpg




发表于 2012-11-3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顶.jpg 大拇指.gif

发表于 2012-11-3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戎歌 发表于 2012-11-30 09: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写的关于袁国虎的报道:

   一个80后说书人的痴情

192837qm1n3kdtqa12kt2q.gif 鼓掌好.gif

发表于 2012-11-3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2-11-30 1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关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