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81|评论: 4

[群众呼声] 怀念文辉将军——是非功过后人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辉将军语录:什么叫背时?不顺应历史潮流就叫背时!
什么叫反动,与历史潮流抗争就叫反动!
==================

所有刘氏和非刘氏都感谢将军顺应历史,带领全西康省走上光明之路,让这一片广袤的土地免受战争的创伤和蹂砺。让这一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完整无缺地回到人民的手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文辉:如果县政府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西康省主席时期的刘文辉

1935年,四十岁的刘文辉被侄子刘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员会主任。1939年1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文辉为西康省主席。

主政西康期间,他十分重视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讲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这个康巴做点贡献。”

19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刘文辉的话是有些不中听,但话粗理不糙:教育不兴,焉何能把西康“变边地为腹地”?

为了表示对刘文辉的响应,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代课教书,当起了国语老师。他的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重视教育早已成为自上而下、实实在在的行动。

摘自《名人传记》2004年第6期 作者:赵映林)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老人眼中刘文辉的历史功过
郭爷爷二十七岁时,旧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请他的恩师充格西来雅安讲学,并求代觅一藏语文译才。充格西推荐了正当风华正茂的弟子郭和卿于刘部任机要处参议。旧西康建省后,正式任他为西康省政府藏文秘书。也正是那年,刘文辉又邀请了西藏博通经教,修学高深的广化寺堪布,阿旺朗嘉来康讲学,选由郭和卿做翻译,见面之后,郭和卿大惊!这阿旺朗嘉分明就是14年前救过自己性命的那位高僧嘛!他悲喜交加,当即拜阿旺朗嘉为师,并执弟子礼为师做翻译。自此后,在师座前广受显密经教达十一年之久。
   上个世纪 30年代,刘文辉是四川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同亲侄刘湘为争夺一方霸主开战时,因蒋介石支持了刘湘,故而与蒋由此结怨,但因刘文辉掌控着一支很有实力的军队,蒋介石对他也无可奈何,不得不让他任西康省主席之职。在国共两党两军对垒中,刘文辉虽然属于蒋介石营垒,但在40年代初就与中共建立了联系的渠道,所以1949年底他率部起义,就是件很正常的事了。全国解放后,在周总理提议下,他历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林业部部长及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对于这样一位功过兼有的复杂人物,作为刘文辉秘书的郭爷爷,又是怎样对他评价的呢?
老人的追忆竟然一下子回到了红军长征时期,他说:“刘文辉与共产党打过仗,是在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时,蒋介石下的死命令。谁都知道,巴蜀之地处处关隘,易守难攻,尤其那大渡河,蒋介石曾命令刘文辉炸掉铁索桥,但他没执行,红军过了大渡河,才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事后,蒋介石气得捶胸顿足,把刘文辉好一顿臭骂,并给他记了一个大过。所以说,刘文辉在红军长征时就立过功。”
当时,对这段历史我不是很了解,但可以想像得到,铁索桥一旦被炸,“红军只能去藏区,有民族问题,还有吃饭问题,西进康定也好,沿河上行也好,道路崎岖,人烟稀少,大部队吃饭很成问题,红军的处境真是很难说了(引自红军长征70周年研讨会,原泸定县旅游局局长邓明前的发言)。”那么刘文辉为什么要放红军一码呢?直到1985年我上大学听党史课时,才对这段史实有了些许的了解,特别是今年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所披露的一些史实材料,使我更详尽客观地把握住了史实的脉络。其实这是地方军阀和中央军的矛盾所致,蒋介石确实命令过他的别动队来炸桥,但刘文辉并没有认真执行。原因有很多,当年千里大渡河只有这一座桥,这座桥是刘文辉部茶叶、鸦片贸易的通道,他的税收和生存都要靠这座桥,真把桥炸掉了也就断了他的财路,再说炸桥也会激化民间积怨,他对川康地区的控制力也会大为减弱。加上泸定桥的险要,他对挡住红军存有侥幸心理,种种客观原因,加上他既要挡红军,也要维护自己利益的矛盾心理,决定了他在是否炸桥问题上始终举棋不定。当时的许多地方军阀,是既怕红军入境,动摇自己的地位,又担心蒋介石乘机染指他们的地盘,于是对红军的长征,采取了“保境守土,驱逐为上”的对策,实行“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的战略方针。中央红军巧妙地利用了国民党中央势力与西南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冲突,打破了他们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如此说来,郭爷爷对刘文辉在红军长征时有功的评价,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从客观的角度讲,红军过了大渡河与刘文辉消极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是有关系的。这一点,在2006年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征研讨会上,有过专家的客观评述。
与郭爷爷谈到刘文辉和共产党建立联系一事,老人便颇有些自豪地讲述说:“早在抗战时期,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彭德怀、王若飞等,就同刘有了接触。1942年7月,应刘文辉的要求,周恩来派王少春等到雅安刘文辉部设立了秘密电台,当时的保密工作相当严谨,连刘的家人都不知道。刘与共产党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1944年冬,刘文辉秘密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11月周恩来又在南京亲自做刘文辉的工作。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刘被推为川康分会负责人。第二年,张澜、李济深还派杜重石带信给刘,要其联络西南各方势力,待机起义。这样,在1949年底,刘文辉联络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率国民党军第二、95军及第235师在彭县通电起义。事后,邓小平还曾评价说:“西南作战取得辉煌胜利,卢汉(云南省主席)、刘文辉、邓锡侯、彭文华诸将军的起义,‘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
    郭爷爷作为刘文辉身边的贴身秘书,所叙述的这些史实大都是亲身的经历,应该说基本上是符合历史原貌的。全国解放后,老人两次调动,都是时任林业部部长刘文辉的举荐,所以老人从情感上对刘文辉的感恩,就很能理解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倩女美美 发表于 2011-7-26 1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 ...

:dizzy:
发表于 2011-9-2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由3父辈来评说~~

  可惜可怜的他们没有一点知识和文化~~~:L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