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镇古造纸作坊,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在南宋造纸的遗址,秋日透过依依翠竹,光斑点点印在那些古老的石磨、石锥、石槽,上面爬满了青苔生满青草。然而稍加考察就发现,这里造纸是以水为动力,因此水道设计十分复杂,冲驱推动大水磨的水道上设有小闸门,以水量大小控制大水磨的转速与起动、停止。多余的水则流入浸泡竹子的漂浸水池。大水磨现已废弃,在水道右侧还有小水磨房,目前仍在运作,不过主要用途改作碾磨玉米面。另外,蒸煮纸浆的大木桶进出料的工艺也十分巧妙。据成书于明末的中国古代科技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介绍,古法造纸的工艺相当复杂,仅造竹纸的就有:破竹、沤竹、蒸煮、舂捣、抄纸压榨和烘干等若干道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