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经绵阳市环保部门监测,涪江江油、绵阳段水质个别指标超标,影响到涪江沿岸江油至绵阳段城乡过百万居民饮食用水。目前,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强力领导下,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力应对涪江水质异常情况。截至记者成稿时,绵阳、江油两市涪江沿岸居民工作生活正常。(7月27日中国广播网)
评论者赞赏道:流行了几十年的“情绪稳定”的说法终于被扫进垃圾堆了,这不能不说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而在今天的这则新闻中,上游矿厂尾矿渣污染涪江,绵阳水源告急,新闻中还配发了居民抢购矿泉水和超市货架商品水被抢购一空的图片,可报道却说“居民生活正常”,笔者倒是从报道中读出“不正常”。
就像有亲人在灾难中丧生渲泄悲痛不能说“情绪稳定”一样,在面对水源遭受污染、供水被切断的情况下,居民出于本能,争先恐后抢购矿泉水,生活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出现异常,此时再说“生活正常”,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正常。然而,有光脚的,就有卖鞋的。“生活正常”到底是出于社会稳定需要的“安民告示”,还是迎合当地官员政绩危机之下的心理暗示?如果后者大于前者,污染兵临城下,官员却一如鸵鸟遇到惊吓一头钻到沙土里,在“居民生活正常”的假象掩盖之下,道德与责任意识就会退避三舍,政府良知不知何处安放,那么,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百害而无一利,后果会很严重。
与其自欺欺人,不如将居民生活出现波动视作一种危机与紧迫,紧急积极应对,追求真正的“生活正常”。对此,政府必须做好三件事。第一:在与上游事发地政府一起查处污染事件、遏制事态进一步扩大和蔓延的同时,动员各种资源,紧急调运包括矿泉水在内的饮用水,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和生活必需用水的保障。政府行动起来,民众真切地看到饮用水大量供应,就不会出现恐慌和抢购。这是当务之急。第二:吸取教训,建设应急水源。暴雨灾害不是一天到来的,上游的污染隐患也早该有所防范。事实证明,只有未雨绸缪,加大投入和设施建设,及早考量饮用水源的应急储备,是保障突发事件中民众环境安全的基础性举措。
从长计议,需摒弃各管一段的本位观念,建立“君住江头我住江尾”的共生共荣、共建共享新理念,积极参与流域污染与生态的治理,督促上游企业治污达标,实现零排放,排除下游饮用水的安全隐患,为流域性治理承担义务与责任。另一方面换位思考,本着对本地区和下游民众负责的态度,严格监管非法排污企业,遏制污染事件的发生。果如是,“生活正常”不仅近期能够得到保障,而且还能做到长治久安,持久护卫百姓的环境安全与安居乐业,今后新闻报道中的“生活正常”也将难觅踪影。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_20803.html
本人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