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今日报道,简阳市力争建成成成都农产品配套基地,近日推出了35个投资项目,在成都开办盛大推介会取得较好效果 。作为简阳出来的农村子弟,本人为此感到非常鼓舞,为了这个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特写几点个人建议,恳请四川新闻网转交简阳市委市政府,多谢!
一、简阳这次定位相当准确,可以说是久违和迟到的决策。我们就是应该和必须靠拢成都,做成成都人的菜篮子,米袋子,只要做好这两件事情,简阳就活了,占该市大部分的人口就有出路了。因此我对这一届班子的思路和魄力感到欣慰。
二、推介会拿出35个项目,签署9个(实际利用资金和项目不确定),毛成功率为26%,实事求是地说是偏低了些,证明项目推介活动在策划和整个安排上不是很成功,因此,需要会后组织严密论证和检讨,为以后的工作摸索经验,建议向其他优秀政府(经济发达省份地区)项目组织开展经常性地学习和借鉴。
三、要落实简阳成为成都粮油基地的目标,非一般人和手段可达到。因此必须用特殊人办特殊事,建议简阳市长亲自出马,把旅行袋背上去成都住下来,一定要把简阳的目标变成双方的目标,要争取省里支持和成都的配合,所谓全世界最好的销售方式只有一个,就是要对方心甘情愿地做你要做的事情,可见只是自己一方唱戏是长不了的,如果一炮打不响,在中国,口水淹死你。所以,要有厚脸皮的精神,做事情不要想太多,只想两点,一是为公还是为私,二是好处大还是坏处大,只要答案是首选肯定的,就要去做,去磨,磨不下来就不回简阳。没人笑你!
四、建议成片规划,从市到镇到农户,积极推行农村改革试点,眼光不要只盯在成都人口袋,那太短浅,我们必须起步要高,要走在全国前列。事实证明,你越站得高来处理事情,成都也好,省里也好,无论她行政级别多高,区位优势多明显,她都越佩服你,都越支持你,这个时代就是服有点水平的人,可以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因此,在落实建设基地目标的时候要全盘皆动,而不是孤立地去搞几个项目搞多少引资。具体点说,就是高举中央关于号召建设新农村的旗帜,在简阳基地建设中进行试点和全面推行,要有明确时间表和任务量化的安排,要考核加目标。特别重要的是,要把科学手段和大胆设想进行实验,例如可将目前条件好,农户相对集中,离城市近,水土丰裕的农村,坚决撤消自然村,建设新农区,把农户集中起来居住,用一定资金建设好道路,市政配套,集中建设大型沼气或者桔杆燃气转化站,把土地资源整合起来,推行机械化作业,特别是要组织农村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将其集中转变成生态产业工人,淡化农民意识。只有把人的面貌改变好,只有把好的方法贯彻好,只有顺应中央精神敢于率先去突破,那事情的结局就可以完全超越“建设成都后方基地”这个简单目标。
附我给国家发展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此建议已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选播。在新华社网站的“乡土中国”论坛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25620216得到很高评价,希望可以经过四川新闻网转给简阳市委市政府参考。
题目:用三化解决三农,创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仔细阅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尤其关注农村改革部分内容。总体上觉得该建议有不少创新提法和可操作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充分论证中国农村现状形成的根源,因此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总体思想和方法与步骤就找不到最佳路线。
大家都知道,中国农业问题,自从承包责任制推广以来,在解放生产力,解决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是取得初步成功的,但随着现代化步伐和整体社会发展的深入,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环境问题,基础建设问题,农村人口素质问题,闲穷散懒的农民精神面貌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放”了多年后全面暴露出的问题。中央不断开展系列补救措施,又是免税,又是扶贫,有一定收效,但多数地区农民是越免越穷越扶越贫,基本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本人提出“用三化解决三农,创造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本人建议,十一五规划关于中国农村改革部分必须进行以下调整:
一、农民工人化,必须将农村人口向产业工人进行转变,改“农民”一词为“生态产业从业人员”。变种粮农民为生产农业产品的产业工人,要淡化农民以土地为生的观念,要强化生产和管理系统体系建设,要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养专业化农村产业工人,在条件好的地方可以以土地换厂房,农业产品变工业产品,发展农村企业,走工业化道路。
二、农村城镇化,要把农民几千年散居乡野的习惯改为集中居住,不再以“加强农村道路电力通讯设施建设”为主要投入,要把“村村通”的分散投资改为集中投资,就是说,国家将不需要把钱用来为每个散居山野的农户修路搭线挖井,而是要把这些钱用来为农民修建集中居住的标准型城镇住房,让那些偏远的生活条件艰苦的农民,放弃以前的老祖房,搬迁到条件好,地势平,水源充足的地方来集中居住,然后铺通质量高等的道路和水电管网。那些放弃了的山区和峡谷,就可以集中改变成自然保护区,国家生态公园,使用飞机播种造林或者机械化生产。如此一来,中国农民以深山为伴,懒散难管,土地浪费的格局将得到根本改变。另外,新5年规划里还在强调要大力发展沼气的提法是不合理的,现在大部分农村人,自然产生的庄稼杆都烧不完,山坡上到处是杂树乱草无人去砍伐,沼气建来做什么,很多农村知道养猪是亏本的,已经不想养猪了,那么用什么粪便来产生沼气?还不如集中居住后,集中为大家供气,没有天然气的农村,就集中建设一个大沼气或者用庄稼杆生气的转换站,一是可满足农民自己用,规模大经营好的还可以将转化气向附近城市供应,增加农村收入,降低能源消耗。
三、农业企业化,就是要把现在中国农村历史遗留下来,约束其命运的鸡犬相闻的自然村,改变成农民自主参与的集体化经营的企业。原村委会改变为某某生态农业公司办公室,农民将土地和其他资源以股份形式集中起来,交由民主选举或股份占多数的人员或集体来经营,农民可自愿在该企业参加工作,享受企业利润和粮食分配,农民将告别一把锄头挖三分田,起早贪黑刚能吃饱的落后生产模式,企业化经营后,将有利于产品市场合理布局,有利于解放剩余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分散。
也许有人又担心,是不是又要搞新的一轮公社化了,仔细看看,完全不同。现在我提的意见,完全是一种资源重新配置,不是当年那种头脑发热的行为。请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参考我的建议。 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农民子弟江涛 2005/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