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峨轸公路沙湾段路面病害情况的回复 首先感谢网民对沙湾交通的关心和支持! 2008年,我区投资对峨轸公路沙湾段进行了改建。该路为县道,全长20.059公里,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实施,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小时,最大纵坡7.75 %,沥青混凝土路面。 该路于2009年9月份竣工, 11月份经交工验收检测合格,进入了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自交工验收一年多来,虽我局多次组织施工单位对路面病害进行维修,但因公路在重车等原因的影响下, 缺陷责任期后期的路面病害急剧发展,造成现有公路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路面病害。其原因有:一是近年来钾长石货运量大增,车辆恶意超载现象非常普遍,运输钾长石的车货总重近100吨,远远超出了公路设计荷载标准。货运车辆恶意超载是造成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二是运输钾长石的车辆在公路交工验收后的试运营早期沿路滴漏腐蚀性(硫酸)水十分严重,硫酸水渗入沥青混合料层内,并在超载车辆碾压下,使沥青混合料中部分矿料上的沥青剥落,导致沥青混合料强度下降,致使路面产生网裂。硫酸水的腐蚀作用是缩短路面结构层寿命,造成路面过早出现病害的重要原因。三是该路面下坡段长达4.8km ,平均纵坡达5.48%,最大纵坡达7.75%,且连续回头弯道多。由于行驶在该路段的超载车辆均采取向轮胎滴水冷却刹车,因此,造成该段公路路面长年处于潮湿状态。而该段公路陡弯急,造成超载车辆频繁刹车,从而对路面的磨损十分严重,致使该路段病害较为集中和严重。 目前,由于该路在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内,我局已责成施工单位对其中15公里进行了修复,另5公里病害较重路段,施工单位正在制作修补方案,我局将进一步督促施工单位加快进度,及时对路面病害进行修复,并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二〇一一年八月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