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60|评论: 2

爱的回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2 20:22 | |阅读模式
在学园路社区,有这样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是被判管制、缓刑、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在内的五类人,被派在社区进行思想和劳动改造。  自2009年我市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学园路社区已接收40多个服刑人员,其中已有20多名期满解矫,还有18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
  “要好好做人”
  “我现在时常提醒自己,要好好做人,再也不犯错了,不能让关心我的人失望。”这监外执行人员汪青权(化名)近期交的一份思想汇报。
  汪青权今年60多岁,被叛有期徒刑4年,因有严重的心脏病,被判监外执行的他来到学园路社区进行矫正。
  患病的他每次到社区报到或交思想汇报,10分钟的路程要走上一两个小时。
  有一次,学园路社区分管综治工作的负责人严正外出办事回来,在社区一垃圾箱旁看见汪青权弯着腰,吃力地往下蹲去捡一矿泉水瓶。“他有退休工资干什么捡废品啊,如果摔一跤,住个院多的都要拿出去。”
  第二天,严正找到汪青权,劝他注意身体,以后不要捡废品。“工资卡一直由老伴管着,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工资。”汪青权一脸无奈,“从监狱回到家,老伴和孩子都不理我,我在家里抬不起头来,只能捡点垃圾找点零用。”
  听完这话,严正找到汪的老伴劝说:“他犯了法理应受到惩罚,但作为亲人,更应该多关心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好地服刑。平时给他点零用钱,有病要及时给他看,如果他有个意外你们到时后悔都晚了。”
  经过多次这样的开导,汪青权的老伴和女儿对他的态度渐渐好转,汪青权行动不便时,他老伴也会代他来社区交思想汇报,一家人变得和睦了。
  帮助就业
  如何帮扶社区矫正人员,让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使其安心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学园路社区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社区矫正最大的意义就是人性化。”严正说,对他们的心理关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社区应在摸清这些特殊人群想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积极规划未来,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今年39岁的张金(化名)因犯盗窃罪被判三年缓刑三年执行,他回到社区进行矫正。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父母都是单位的退休职工,比较通情达理,就主动与张金的父母沟通,动员家庭做张金的矫正工作。
  张金回来后,母亲在社区的允许下,主动陪他回老家休息。在老家,张金看到亲戚搞养殖收入还不错,便萌发了到农村承包土地搞养殖创业的想法。
  回到攀枝花后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父母,得到他们的支持。社区帮助张金在附近的农村租房养鸡,去年张金养的2000只鸡出栏,今年他又养了2000多只。
  张金想扩大规模,可受限于场地,只得作罢。社区听说后又积极帮他联系租房事宜,帮扶他顺利走上了创业路。今年6月30日,张金已解除矫正回归社会。
  李贵(化名)因犯抢劫罪被判10年,因在狱中表现较好,减刑两次,现假释进入社区矫正。
  了解李贵无生活来源,社区为其办理了低保,并为他寻找工作。而像李贵一样,这些社区矫正人员因为有案底很难找到工作。为此,社区积极帮助这些矫正人员就业。一位已回归社会的人员,在社区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他说:“这份工作能让我挣钱养活自己,活得像个人样,我很满足。”
  多年从事基层工作的严正说:“社区治安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盯紧这些特殊人群,光靠以前单纯的管理手段是行不通的,基层警力有限,你不可能每天24小时去盯住一个人,何况现在回归社区服刑的人员比例在逐步加大。这就需要我们转变管理方式,从以前的单一管理模式转变为‘接纳式服务’,为这类特殊人群回归社区、回归社会提供服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11-11 10:11 |
好贴,绝对要支持下!!~~

发表于 2011-11-13 10:19 |
支持!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