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我承认。有人说,这是一个炒作的年代,我承认。我们在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被放大,被利用,被推崇,被扭曲。但是,炒作归炒作,我们总希望能遵守一个道德底线,也是我们用来安身立命的做人底线。只要这个底线不被打破,其他的都可以一笑而过。 偏偏有很多人,为了博取眼球,为了增加知名度或者其他利益缘由,不断刷新自己的道德底线。这样的人虽然被一时追捧,却终将成为一种产品的终结。 芙蓉姐姐之后,别的人出乖露丑,有谁真的混出个名堂来?凤姐之后,别的人自信自恋,有谁去了美国?就连相对正式的超女快男,也早就不复当初的辉煌,何况一群徒增笑料的跳梁小丑? 在“拜师门”事件里,很多人质疑这是一个炒作的事件。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利,当然我们可以质疑。毕竟事前感人肺腑,事后有幕后推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让人防不胜防,导致现在的网民也有很高的警惕性,谁都不希望自己激动半天最后变成一个傻子。 但是,很多人在言辞之间对少年的求学精神充满了攻击性,甚至诅咒他、辱骂他。这样的行为让人觉得齿冷。不管这是否是一个炒作事件,或者我们可以分析这是不是一个炒作事件,起码,少年的求学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或者说,这正是我们缺少的一种精神。 现在,我们上学需要的是钱和背景,如果你成绩好,各大高校都会欢迎你的加盟。可是有多少人真的尊师重道,尊重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我们仅仅是把知识当做生存的工具,而不是智慧的象征。假如做一个调查,你是否喜欢学习,我想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选择不是。因为我们的学习是大锅饭的学习,远远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那么,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对一个音乐大师苦苦哀求学习,有错吗? 一个热爱绘画的人,对一个美术大师苦苦哀求学习,有错吗? 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对一个文学大师苦苦哀求学习,有错吗? 不,他们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这些看客的态度,是我们这些看客的心理!平心而论,我们是不是心理有种羡慕嫉妒恨的感觉?是不是觉得他做出了我们一直不敢做的事情?所以,才如此打压一个少年的求学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