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孩子也应有彩色的童年
第一次玩美国橄榄球、看正宗英语电影,第一次见识了微波炉爆爆米花……这个暑假,4名美籍华裔少年在三台乐安镇初级中学,开展了一场免费“中美心连心”英语夏令营活动。这些华裔学生已连续三个暑假来到绵阳,为农村留守孩子奉献爱心、传递快乐和友谊。 据8月19日《绵阳晚报》07版 我刚刚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一篇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章,它说:时下,农村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番号为386199。38者,妇女节,61者,儿童节,99者,重阳节。386199其实就是指青壮年外出打工后,妇女、孩子和老人组成的农村留守大军。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我家的代号是386199,妈妈、我和妹妹、爷爷奶奶组成了这支军队。后来,妈妈也奔波在外,家中只剩老幼,父母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回。我清楚的记得,初中二年级的暑假,父母回来过一趟,再次见到他们我已经读大学二年级了。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两次考试——中考和高考全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跟我比起来,三台县乐安镇的那些留守儿童就幸运得多了,四位年龄与之相近的美籍华裔少年给他们带来外面世界的美好:有经典的或正受追捧的英文电影,精彩的英语故事,美味的糖果糕点,以及免费的丰盛午餐。其实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夏令营里,他们不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是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在欢乐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单调的童年也有了鲜艳的彩色。
但是,他们的假期生活和城市里的同龄小朋友相比,亦只能黯然失色。后者的假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还可以参加内容丰富的夏令营或冬令营,有更多的机会外出旅游。总结起来就是,城里孩子有更广的接触面和更强的经济支撑。家庭经济稍好的农村孩子,都随父母来到城里,在一座座钢筋水泥的庞然大物之间,用稚嫩的双肩背着自己的梦想艰难前行。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几乎全留在了农村,或者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寄居在亲戚家里,连与母亲一道留守的都很少,因为她得和父亲一起撑起这个家。留守儿童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全来自于老师和课本的描述,一到假期,他们就只能在家帮大人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闲时和邻近的小朋友玩玩古老的游戏。留守的孩子同样是祖国的未来,也应该拥有彩色的童年啊,至少像三台县乐安镇的小朋友一样。
“中美心连心”英语夏令营的活动给了我启示:既然外籍朋友都能够主动的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夏令营,关爱他们,为什么我们国内的相关部门和大学不能组织类似的活动呢?我认为,教育部门应当和各所学校联合,发动大学生和城里老师利用假期“下基层”,给留守儿童带去快乐,为他们的童年涂上斑斓的颜色,这也可算是一种实践活动,尤其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更应参与其中,学以致用嘛。另外,建立乡村少年宫,招募志愿者担任老师亦是可行的。
关爱留守儿童的口号提出很久了,的确有很大一批孩子受到了甘露的滋润,然而,留守儿童是“规模化”的,关爱行动却没有规模化、组织化。因此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推动力度,使关爱行动惠及面更广阔一些,可以张艺谋的一部电影的片名作为我们的目标:一个也不能少。虽然我自己不能再回到童年去享受,但我不愿意看到下一代孩子依然只能有一个灰色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