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欧陆行之四: 高耸挺拔 庄严和谐 ——在法国感受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三月的欧洲,在北欧的一些国家还下着厚厚的雪,但是位于欧洲西部,三面临海的法国此时却充满了一片生机……。在这初春时节阳光和煦的一个早上,我们团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巴黎圣母院。关于巴黎圣母院的认识,我还基本上停留在上世纪7-80年代观看《巴黎圣母院》电影及雨果同名小说中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哪位“钟楼怪人” 卡西莫多和钟楼上挂着的那口重达13吨的大钟……。到了现场,亲临其境,给人的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感触……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意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巴黎圣母院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加上其独特的祭坛、回廊、门窗等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使其闻名于世。其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圣母院虽然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唯一的是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此时圣母院已是千疮百孔。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成藏酒仓库,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将其还为宗教之用。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在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作过最充满诗意的描绘,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1831 年小说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也引起当时的政府当局对圣母院建筑惨状的关注。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在历史学家兼建筑师奥莱.勒.迪克主持下, 1845年,由建筑师拉素斯和维优雷.勒.杜克负责全面整修教堂,工程持续了23年,修缮了尖顶和圣器堂,最终重现了圣母院久违的光彩。因此今日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们来重新诠释的。 在今日,圣母院依然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并几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风貌…… 请跟随我的镜头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