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古镇十年沧桑之巨变 上里古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雅安城区27公里。自唐朝以来,古镇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十年前,偏远不为人知的上里古镇虽保存着完好的红军文化、石桥文化和民居文化,游客却鲜有至者。年旅游人数不过千余人次,古镇上几无旅游经营者,百姓以种地为生,年人均收入仅有2千余元。古镇自然环境虽好,却无环保设施,居民更无卫生意识,垃圾倾倒于两河之中。古镇建筑缺乏规划,高低错落的砖瓦水泥房混杂于古朴的木结构房屋中,极不协调。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古镇,百姓却生活在贫穷落后中。
2005年,适逢四川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在雅安召开,给古镇保护、开发和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雨城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在短短的130多天,投资3300多万元,完成了水景街、红军广场、古戏台和基础设施等20余个开发建设项目,一期开发建设区域达1.5平方公里,新建(国资)项目建筑面积达9249.52㎡。通过对古镇原始风貌的保护和开发建设,修复、完善古镇内的古建筑、古街区,努力恢复古镇生产生活气息,将上里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有机结合,俨然形成了一幅“茶马古驿、水墨上里”的画卷。 为进一步增强古镇的生命力,区委、区政府在古镇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景区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古镇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通过举办“西博会上里分会场”、“年猪节”、“春龙会”等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使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不断推动古镇旅游持续升温。二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以农副产品、竹类制品等商品为主,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为古镇旅游注入了强劲活力。 经过开发建设,上里古镇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效应得到初步体现,“田园风光、小桥流水、古镇人家”,优美古朴的风貌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0年上里古镇共接待游客118.1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3.9%;创旅游综合收入18896万元,较去年增长21.1%;带动地方经济增长14172万元,较去年增长30.4%;带动农民增收1535万元,较去年增长67.2%,旅游富民效应日益明显。场镇内300余农户有220余户从事旅游服务业和旅游产品销售,节日期间个体经营户收入最高达多到十余万元,最低也有数千元,户均年收入10万余元,旅游富民效应日益明显。上里古镇的开发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老百姓进入到旅游产业链,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 今天,上里古镇从十年前的一个贫困小镇成为了知名的旅游重镇,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各种光环也笼罩着古镇,2002年入选为“四川省十大古镇”,2008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园林城镇”,2010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入选首批“四川最美古镇”,是“四川最适合访古游目的地”、“四川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 抚今追昔,观上里十年之巨变,只道换了人间。十年来,“水墨上里”已经发展成为了雨城旅游的金字招牌,逐步成为四川古镇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下一步,区委、区政府将着力抓好古镇二期开发建设,着力打造“茶马古道第一镇”旅游形象,把上里古镇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古镇观光与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力争上里古镇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区。通过旅游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带动上里古镇农业产业化及其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