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93|评论: 24

琅琊山风景名胜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琅琊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西南郊,城山一体,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省会合肥130公里。津沪铁路纵贯南北,104、312国道自东、南两侧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整个风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6%,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受中日侯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54种;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为国内珍稀树种,并分布着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石灰岩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山中沟壑幽深,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觞淙淙流淌;让泉、濯缨泉、紫薇泉等山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桃源等洞洞神奇。1992年7月中央电视台琅琊山风光摄制组拍摄到的“海市蜃楼”又称奇观。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野芳园、深秀湖、同乐园等景点和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琅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相映生辉,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都曾亲临过此山。   文以山丽,山以文传,林壑尤美的琅琊山为古人亦为今人赋予了勃勃生机。它既是科研、教学的基地,也是中外旅游者访古、探幽的理想旅游胜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门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琅琊山导游图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滁州琅琊山景点分布图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滁州市政区图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滁州市区地图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琅琊墨苑

琅琊墨苑是进入琅琊山胜境的第一个风景区。此园的建筑风格按苏州园林风格综合规划,建有赏心斋、拥霞轩、晨曦堂、盆景廊等。飞檐翘角、白壁漏窗、马头墙、小青瓦,淡雅和谐。园的总面积4200平方米。盆景长廊可陈列数千盆盆景,穿廊而行可通南北各区院,园内配置小桥、池水、假山,植有枫树、桂花、紫荆绣球花木,疏密错落有致,园内四季飘香,景色宜人。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在亭

  意在亭以四根栋木为柱,亭角翘起,呈飞腾之状。意在亭原名皆春亭。明嘉靖辛酉年(公元1561年),由滁州太仆寺卿毛鹏建、卢洪夏重建并改名,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意。亭旁有菱溪石,四周有人工开凿的水渠,渠宽约33厘米,弯曲绕亭,名曰“九曲流觞”。“九曲流觞”是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描绘的情形设计、建造的。九曲渠水来自山泉,从影香亭的方池注入,萦回往复,缓缓而流,经过九折八回,流出亭外。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影香亭

出意在亭向西拾级而上,有一方池跃入眼帘,池四周用山石砌成矮墙作栏杆,池中心垒有石墩,墩上有亭耸然,这就是影香亭。 影香,取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意。此亭取名“影香”,是十分贴切的,也再现了林逋诗句的意境。亭四周池水清澈,倒映梅花倩影;亭北古梅,花放季节,香气弥散。为此,影、香皆备,以此名亭,既符其实,又富诗意。 影香亭建于明代。明初,滁州南太仆寺卿赵次进,在古梅前凿石挖池,池内因有泉眼,故水终年不涸。后来待御邵梅墩为了赏梅,便在池中建墩造亭。亭初名“见梅”,后更名“影香”。从池外入亭内有小桥相连,小桥用条石铺架,游人可倚栏观池中古梅倒影,闻亭外古梅芳香。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梅亭

  古梅,挺立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相传为欧阳修亲手栽植。《琅琊山志》载:欧公手植一株已枯,此系后人重栽。不管欧阳修手植是真是假,梅树的年龄已有数百年是真。 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老而不衰。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 古梅北有古梅亭,系明嘉靖年间滁州判官张明道特意为赏梅而建,原名"梅瑞堂"。围绕古梅,还有览余台、影香亭、怡亭,都是赏梅的好所在,并且由于角度不同,而映入眼帘的梅姿也就各异。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翁亭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记的就是此亭。 宋仁宗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廷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怨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仁宗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后,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间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恪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呈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泉

《醉翁亭记》写道:“山行六七里,渐渐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让泉在醉翁亭前,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琅琊山六题 欧阳修
  归云洞 洞门常自起烟霞 洞穴傍穿透溪谷 朝看石上片云阴 夜半山前春雨足 琅琊溪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石屏路 石屏自倚浮云外 石路久无人迹行 我来携酒醉其下 卧看千峰秋月明 斑春亭 信马寻春踏雪泥 醉中山水弄清辉 野僧不用相迎送 乘兴闲来兴尽归 庶子泉 庶子遗迹留此地 寒岩徙倚弄飞泉 古人不见心可见 一片清光长皎然 惠觉方丈 青松行尽到山门 乱峰深处开方丈 已能晏坐老山中 何用声名传海上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乐园记 白运河撰
  醉翁亭西,逾两百米,有陡壁耸峙,幽谷窈然,酿泉流经于下,丰山雄踞其前,林木蓊郁,泉水潺潺,宛若深闺处子,天然璞玉,诚世人未识之绝佳景点耳。取欧阳公“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之雅义,遂建同乐园于谷中。 同乐园者,盖雅俗共赏,少长咸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俱可同其乐之谓也。东西两院,临山面水,风景壮丽。陡峭石辟之下,曲池如削,碧水如镜,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乃建面水轩、观瀑亭于其上,临池观鱼,登亭赏瀑,山水之乐,悉寓于兹矣。尤为引人瞩目者,碑刻林立,镶嵌于粉壁素窗之间,真草隶篆之《醉翁亭记》,弥足珍贵,令人叹为观止。琴室操琴,画廊赏画,棋馆奕棋,冶性陶情,流连忘返,不亦乐乎。 工程始于丁丑芳春,竣于戊寅暮秋,历时两载,筹划操持者琅琊山管理处也,建筑设计者金陵潘谷西也。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
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二贤堂联 谪往黄罔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 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 醒来欲少胸无累 醉后心闲梦亦清
琅琊寺山门联 愿将山色共生佛 修到梅花伴醉翁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游琅琊山寺 韦应物
  受命恤人隐 兹游久未遑 鸣驺响幽涧 前旌辉崇冈 青冥台砌寒 绿缛草木香 填壑跻花草 叠石构云房 经制随岩转 缭绕岂定方 新泉泄阴壁 高萝荫绿塘 攀林一栖止 饮水得清凉 物累诚可遣 疲邙终未忘 还归坐郡阁 但见山苍苍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滁州醉翁亭 欧阳修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石间,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唯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琅琊古寺南山峰,海拔310米,是琅琊山最高峰,拥有会峰阁、古碧霞宫等建筑群。有“二九径”或“天门登道”登上南天门,站在会峰阁上远眺长江如带、钟山如罗,瞰群峰汇聚,似潮奔涌。碧霞宫是人们为纪念碧霞仙姑使琅琊山变得风景秀美而建造。每年初九人们纷纷前来祭祀,从而形成规模盛大的“初九庙会”。一九九二年七月三日由中央电视台琅琊山风光摄制组拍摄到的千古奇观“海市蜃楼”为琅琊山增添了无限神奇。

 楼主| 发表于 2004-4-24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峰阁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代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   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   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   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怡。这里阳光各煦,山色苍茫,群山逶迤,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从山小”之感。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