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83|评论: 7

“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问题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1 20:51 | |阅读模式
蜀道,即蜀地的道路。蜀地被群山环绕,古时交通不便,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代名词,唐代诗仙李白曾作《蜀道难》一诗,具言蜀道之艰难。
  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包括全国各地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以及蜀地范围内的道路。从狭义上说,是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的概念,即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无论古代与现代,蜀道在我国历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周、秦、汉、南北朝的漫长历史时期里,蜀道是历代王朝政治中心——京都通往西南乃至通往与西南临近国的要道,她与连接东西的丝绸古道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蜀道本身在历史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文化的交流和政权的巩固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沿线的历史文物更是国之瑰宝。
  古蜀道是一条聚满了历史文化珍宝的“线”,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特别的申遗价值。为了开展古蜀道申遗工作,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办的“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专题调研活动将于9月初举行。
  如何保护、传承并开发好独特的文化遗产?蜀道为什么要申遗?古蜀道对于今天存在的意义?如何让文化申遗走向文化自觉?……在此,我们征集大家关心的问题,将带着这些问题在专题调研中采访专家委员,让专家委员给出解答。同时也欢迎您就蜀道文化保护与申遗提出真知灼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1:14 |
广元人民欢迎您就蜀道文化保护与申遗提出真知灼见?行动起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1:19 |
关于中国蜀道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及联合申遗的公开信
尊敬的中国蜀道沿线城市市长:
为加快灾区重建,振兴川陕经济,保护中国蜀道文化路线遗产,我们几位年老的城市规划、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怀着急迫的心情,联名致信给您们,呼吁以科学发展的思路,联合起来,共同推进中国蜀道文化路线整体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以我们多年的保护经验和专业标准来衡量,中国蜀道是个无价之宝!内涵极其丰富,它包括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由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等,是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址之一,是中国古代伟大的交通工程。沿线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串连着众多的历史古城、古镇、古驿站、古村落,尤其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翠云廊古柏大道,绵延数百公里,世所罕见。中国蜀道内涵丰富、价值独特,对中国文明有重要的贡献,是一条完整的文化线路遗产,可以与大运河等文化遗产线路相媲美。
我们认为:中国蜀道文化线路整体保护与申遗非常迫切与重要,对传承人类宝贵的文明成果、对蜀道区域振兴发展及当地人民生活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蜀道遗产凝结了“开放跨越、和谐发展”的蜀道精神,是灾后重建、振兴川陕的重要精神力量。站在民族和历史的高度,中国蜀道应在当代更好地延续和传承。完整地保护好这一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呼吁蜀道文化线路申请世界遗产的最终目的。
自 1985 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目前我国已有三十八项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有三项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更有许多优秀遗产项目在积极准备申遗过程中,所有这些已经或即将取得的成就,都是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的结果,我们的后代将会铭记所有为此作出贡献的人。
  今年十一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有关学术机构将在四川广元召开中国蜀道国际论坛,推动蜀道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和沿线城市联合申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整体保护和“申遗”,中国蜀道完全可成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与自然交相辉映、历史与未来永续传承的生态人文景观带。在保护和弘扬蜀道灿烂文化的同时,有效促进川陕灾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使蜀道沿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发起人:

发表于 2011-9-1 14:47 |
:P:P:P:P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0:23 |
怎么没有一个人响应啊? 为了我们子孙后代,愿大家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蜀道

发表于 2011-9-4 16:39 |
坚决支持!!!:victory::victory::victory:

发表于 2011-9-8 16:41 |
在一般印象中,古道只是一根线,但实际上古道是一个大的网状结构,希望借“保护与申遗”之机遇,把沿线各地的乡土文化研究带动起来。

发表于 2011-9-8 17:00 |
不错的内容.....支持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