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74|评论: 0

内江市“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成绩显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 08:11 | |阅读模式
2005年以来(“十一五”期间),内江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目标全面超额完成,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宣传、文体和维权工作全面推进,残疾人基本状况显著改善,残疾人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坚持基本工作方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残疾人工作有了全新的局面
内江市残联党组理事会非常重视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注重各职能部门在发展残疾人事业中的作用发挥,不断强化残联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协调作用,不断开创残疾人事业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
1.残疾人事业进一步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统筹发展,残疾人工作进一步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十一五”以来,内江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各项事业发展。2008年,内江市委、市政府在全省各市州里第一个出台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意见,以内委发[2008]28号文件印发《中共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指明了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落实各项惠及残疾人的政策;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内江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市政府出台《关于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办法的通知》,将残疾人保障金征收明确由地税代征、财政代扣,落实地税、财政、残联的征收任务和目标责任,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参与残联的各类活动,专题讨论残疾人工作,及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推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明确,残疾人工作思路清晰。2005年市残联换届以后,面对内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财政投入不足,全市的残疾人事业也逐步落后,综合目标考核在全省13、14名徘徊的现实状况,市残联党组理事会明确提出了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总目标,就是要在“十一五”逐步缩小和先进市州差距,力争三年工作上台阶,事业有大的发展,进入全省工作先进市州行列。为实现这个工作目标,市残联党组理事会提出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期间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总体工作思路,将十一五期间全市残疾人工作几个工作重点和事业发展方向,非常清晰明确的传达到了各级残联组织,使全市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更深刻的理解了“一个目标就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知道了残联工作从五个方面着力“残疾人生活保障体系、残疾人康复医疗保障体系、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残疾人维权保障体系”,始终注重近期工作和长远目标结合,不断从健全“基层组织网络、信息平台网络、残疾人宣传工作网络”三个网络建设,提升全市残联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围绕总体思路,内江市残疾人工作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残联组织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更加积极主动,日益显现生动活泼的残疾人工作新局面。
3.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工作推进方式。坚持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向党委、政府汇报,由党委、政府研究和部署,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残疾人工作推动中的主导地位。涉及残疾人的教育、就业、扶贫、康复、宣传、文体和维权等工作都是在政府领导下,各残工委单位各司其职。承办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内江市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艺术节、助残日活动等重点工作都坚持政府研究,统一部署,明确参与部门责任,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既增强了工作推进力度,也进一步增强了各部门承担残疾人工作的职责意识,各职能部门主动配合残联工作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4.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参与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是人道的事业,也是年轻的事业,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需要获得更多的社会推动力量。为搞好残疾人事业宣传,五年来市残联加大了对宣传工作的投入,逐步拓展残疾人事业宣传阵地,先后在内江电视台、内江广电报、内江电台开办残疾人专题节目和专栏“内江残疾人”、“同在蓝天下”、“可可有约”。五年共制作专题和刊发专栏700多期,开通内江党政网市残联网页和互联网内江市残联网站,向中残联、省残联网站和内江党政网报送信息1000余条,连续三年被评为内江市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创建自己的宣传阵地,市残联在2007年正式创办《温馨》杂志,现已刊发18期,社会反响很好。全市残疾人事业宣传阵地形成了公共媒体、互联网、自办刊物的全方位覆盖网络,宣传残疾人事业的同时,也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组织各种助残活动,青年助残志愿者活动深入开展,建立了大中专学校的志愿者队伍,和电力、邮政、文轩、卫生等部门和企业开展各类社会助残活动,广泛落实干部挂帮责任和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等残疾人帮扶措施,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广泛认同,社会助残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
二是强队伍,树形象,残联自身建设上新的台阶
五年来,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思想大解放、环境大改善、作风大转变、推动大发展”大讨论和作风效能建设等活动为契机,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和载体,全市残联系统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有效推进,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市残联机关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三是民生为本,纾困解难,广大残疾人在事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五年来,市残联一直将改善残疾人民生作为残联工作的根本,把满足残疾人需求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一切事业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残疾人,把事业发展和群众受益紧密结合,每年坚持公开承诺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五年仅为残疾人办实事投入就达250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残疾人康复覆盖面继续扩大,残疾人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残疾人扶贫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残疾人文化体育得到重大突破,残疾人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四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
五年来,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始终把打牢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始终把满足残疾人现实需要和事业发展相结合,始终把服务残疾人和提升残联服务能力相结合,始终把项目建设和拓展残疾人工作领域相结合,残疾人事业长期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极大改善。“十一五”期间着力改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内江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于2007年4月落成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我市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设施条件,逐渐完善了服务功能,残疾人医疗康复、辅助器具供应、聋儿检测及训练、脑瘫儿训练、社区康复指导、就业服务等功能已正式启用,全市残疾人从此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各县(区)残联的服务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有了服务的场地和独立的办公场所。
骨干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来,市残联注重项目建设,随着内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聋儿语训中心、脑瘫儿训练中心、沱江工疗院、内江残疾人医疗康复托养中心等市级中心的建立和完善,各县(区)一批社区康复示范站、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规模就业基地、就业示范岗建设不断推进,对全市残疾人工作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推动着全市残疾人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
信息网络建设更加完善。搭建了内江残疾人基础信息平台,开发残保金征收软件,加强信息和统计工作,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和科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有所增加。理顺了残保金征收方式,实现了残联审核、地税代征、财政代扣的工作机制,确立了每年征收任务递增的政府目标考核机制,全市残保金征收规模比“十五”增长了五倍,残疾人事业发展有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