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山水如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路过成都:去拜谒一位为一日三餐发愁的千年前的老人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1-10-25 14: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P:P
发表于 2011-11-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liness::loveliness: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P:P:P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蓬安旅游资源丰富,精品景点多,特色项目多,交通畅达,线路成熟,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寻根的绝好去处!美丽浪漫的司马相如故里欢迎你们!热情好客的蓬安人民等候你们!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1、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
2、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
3、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千古浪漫爱情圣地
4、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古人天地人合一理念的绝妙展示台
5、走进蓬安,就走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
6、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年轻的千年古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蓬安旅游资源丰富,精品景点多,特色项目多,交通畅达,线路成熟,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寻根的绝好去处!美丽浪漫的司马相如故里欢迎你们!热情好客的蓬安人民等候你们!
   谢谢大家!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P:P:P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2011年11月6日晚上9:03分,笔者接到著名影视剧导演雁鸿先生发来手机短信告知:2009年8月28日在蓬安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选景拍摄的大型革命题材26集电视连续剧《战地黄花》将于2011年11月9日晚上11:30分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该剧的第一集,从2011年11月10日起,将在中央一套每晚10:30分播出该剧,每晚连续播放两集。届时,在央视播出的该剧中将多次出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蓬安嘉陵第一桑梓周子古镇、龙角山、财神楼、夫妻树、神龙泉、嘉陵江漫滩湿地等著名景点,蓬安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在全国人民面前精彩亮相。(邓四平摄影报道) http://img.mala.cn/forum/201111/07/1032030od96zcr9n4r8nnr.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精致与秀美,柔美与壮烈,西湖兼而有之。古典与时尚,博大与厚重,西湖同时具备。



  这样的湖,中国只有一个,世界只有一个,它的名字叫西湖。
  

西湖印象 


  文 / 邓四平
  天上瑶池,人间西湖。
  古往今来吟咏西湖的诗词歌赋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再怎么写,总觉得西湖的博大精深与旖旎秀美是永远也写不完的。
  西湖的美,如一阕优美而婉约的词,似一眼清浅明丽的的泉,从唐风宋韵的深处潺潺地流淌而来,穿越千年美好旧时光,成为所有人的一种心驰和神往。西湖的美,更似一杯馥郁芬芳的酒,窖藏千年,酒香透瓶,令人未饮先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留下的是柳三变一滴流淌千年的清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杯还酹江月飘散的是苏东坡散发弄扁舟淡淡的惆怅与无尽的叹息。一切的一切,均与西湖有关或无关。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醉美的邂逅往往都是不期而至。西湖归来,我只能轻轻地感叹一句:西湖的美,只能体会,难以描绘。
  生活品质之城,东方休闲之都。精致中透露出大气,秀美中彰显着浪漫。杭州是一座非常精致秀美的城市。有水的城市往往灵动、飘逸、浪漫、休闲和充满无限的灵气。如果一个城市缺少了水的元素,那这样的城市无疑则是呆板的,甚至是呆滞的。而杭州是不缺水的。因为水,杭州倍显钟灵毓秀。因为西湖,杭州成为了闻名遐迩的人间天堂。
  走进杭州,沐浴着一城的古韵今风,行走在满城绿树葱茏之间,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隧道,蓦然之间走进了一幅淡淡的江南水乡民俗风情画卷,无形之中,做了一回古人。
  杭州确实太大了,不知东南西北究竟何处,懵懵懂懂中走到了西湖的身边。只见满眼凝碧的水,波光潋滟,仿佛明丽的绸缎哗哗地直铺向天际,远山如黛,水天一色。湖光山色之间,湖上画舫来来往往,人们怡然自得地穿梭于画屏之中一般。西湖的水面很大,俨然一片波光潋滟的海,西湖究竟有多大,其实我也说不上来。总之,就是觉得很大。
  西湖是开放的,不需要门票,也没有围墙,仿佛杭州城市的会客厅一般,自由地呼吸着天地自然吐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天下游人。湖畔绿树丛中的一块空地上立有一方洁白花岗石,石上书“苏堤”二字,石旁不远处立有一尊苏轼塑像,东坡先生面容清矍,须发飘飞,无形之中,让人就能强烈地感觉得到这位千年前的老人也许一定和这个名叫西子湖秀美的地方发生了一些什么牵连与故事。
  走过苏轼像,往里走去,湖畔右边的绿树林中有一馆阁,并不显眼,走近细看,方知是“杭州苏东坡纪念馆”,纪念馆并不很大,走进去大致浏览了一下,馆内陈列着介绍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等等介绍文字和图片,从介绍资料得知,东坡曾在杭州为官,做了数年杭州太守,期间带领杭州民众不辞辛苦疏浚西湖。人们为了纪念东坡,就将疏浚西湖而筑的堤岸命名为了“苏堤”,由此可见,为民众谋求福利的官员,人民往往都是不曾忘记的,千年以来,均是如此。浏览东坡纪念馆,觉得很有趣味的是:作为风流才子的东坡先生虽然一生官运不济命运多舛,但一生依然乐观开朗风流倜傥,东坡先生先后娶有三位夫人,三位夫人都姓王,尤其是最后一位王夫人,是东坡的侍妾,对东坡感情甚挚,东坡先生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但这位王夫人终身不渝,誓死追随,令人尤为可敬。
  走出东坡纪念馆,走上苏堤,两旁绿树成荫,其间不乏古木参天,苏堤大致有三四米余宽,高出湖面一二米有余,有的地方的堤岸直接融入湖水之中,长长的苏堤宛如一条长长的飘带蜿蜒伸入西湖深处,堤坝上来来往往的游人宛如过江之鲫一般,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其实,大家究竟为了什么而来,又最终带走了什么,其实也许谁也说不清楚,大抵都是听说西湖很美,于是便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这里,来到这里寻找属于各自心中的一个梦,或者寻找心中的那一份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感觉。
  站立苏堤之上,远远地可以望见湖中绵延的青山,青山绿树丛中有一座高大挺拔的塔庙,甚是显眼,猜想那必定就是鲁迅笔下著名的雷峰塔了,但并非如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破破烂烂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远望雷峰塔,心中情不自禁地想象起了许仙和白娘子西湖断桥相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至于那塔下是否真的镇压着美丽的白娘子,流传千年浪漫凄美的神话传说,其实究竟又有谁能说得出来个子丑寅卯或者是与不是。
  继续前行,只见苏堤左边的西湖湖面之上有很多碧绿的莲叶,莲叶深处藏有青瓦黄墙的亭台和寺院,想必那也许就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所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地方吧,究竟是与不是,也不确定,但我猜也许是。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然后,去了西湖岸边的岳王庙,那是必须的。那里埋葬着南宋时一位抗金的英雄,英雄的名字叫岳飞,英雄早已逝去接近千年时光,但千百年来依旧被人们怀念和纪念,其实人们怀念和纪念的,甚至顶礼膜拜的更是民族为难之际一种不屈的精神和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与勇气。
  走出岳王庙,又回到苏堤,小憩之时,看见西湖湖畔居然有一座圆形的坟冢,冢上芳草凄凄,走近一看,冢前立有墓碑,上书“宋义士武松之墓”,真没想到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丽的西子湖畔居然遇见了传说中的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其实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武松此人,其实也是一个难以说得清楚的谜。人们纪念和崇拜的只不过是英雄的精神罢了。
  听说从事反清革命终被清廷所杀的鲁迅先生的绍兴同乡鉴湖女侠秋瑾女士的坟冢也葬在西子湖畔,非常想去亲眼一睹,由于时间紧迫,竟未能成愿,心中甚是遗憾。不过尚好,返回途中,见到了纪念秋瑾女士而建的风雨亭,见亭思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碧血化作倾盆雨,丹心照耀天地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推翻帝制,中华复兴,百年时光流逝,英雄虽死犹生。
  行走西湖之上,远远地也看见了波光潋滟的湖中被称为“三潭映月”的小石塔,路过了曲径通幽的“花港观鱼”,传说中张艺谋编导的晚上才能上演的大型歌舞剧《西湖印象》等等,均是匆匆而过,惊鸿一瞥。印象和记忆都不大深刻。
  至今想来,到西湖,印象深刻的而是风流千古的东坡先生,是东坡身后弹指一挥间即便缠绕千年的一条玉带似的堤岸,是八千里路云和月踏破贺兰山缺浩气长存天地之间的岳飞,是一声怒吼令地动山摇
  打虎的武松,是水漫金山敢作敢为柔美刚烈的白蛇娘子,是秋风秋雨愁煞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鉴湖女侠,是风雨飘摇的逆境中誓死不屈的意志和永远昂扬向上的精神与情怀。
  精致与秀美,柔美与壮烈,西湖兼而有之。古典与时尚,博大与厚重,西湖同时具备。
  这样的湖,中国只有一个,世界只有一个,它的名字叫西湖。
  
  2011年11月7日2590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202929mhe975ey757hls1p.jpg (146.25 KB, 下载次数: 0)
2011-11-8 00:46 上传
下载次数: 0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rleft.gif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rright.gif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相如故里,历史文化名城。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旅游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1、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
2、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
3、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千古浪漫爱情圣地
4、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古人天地人合一理念的绝妙展示台
5、走进蓬安,就走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
6、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年轻的千年古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蓬安旅游资源丰富,精品景点多,特色项目多,交通畅达,线路成熟,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寻根的绝好去处!美丽浪漫的司马相如故里欢迎你们!热情好客的蓬安人民等候你们!
   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1-12-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P;P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大深南海风景区 的帖子

感受黄山   


 文 / 邓四平
  雄、奇、秀、险,集于一身;峻峭挺拔,崔巍嵯峨荟于一体;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之中亦赫赫有名,这是一座神奇的山,这也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山,这座山的名字叫黄山。
  “入徽州无梦,到黄山仰止。”“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如是评价。“五岳归来不羡仙,黄山归来不看山。”后人如是吟咏。据当地志书记载:黄山以前并非称为黄山,而称夥山,唐天宝6年(公元747年),传说黄帝在此炼丹,后得道升天,故改名为黄山了。古往今来,吟咏黄山的诗词歌赋可谓汗牛充栋,没来黄山之前,原以为文人骚客都喜欢妙笔生花或文过饰非,是故意把黄山描绘得这般绝美的,到了黄山,游过之后,我觉得古人的描绘也许远远还没有淋漓尽致地写出天地之大美黄山之神韵,因为黄山之美,只能体会,难以描绘!
  探幽?访古?朝圣?寻梦?到黄山去究竟是为了寻找一些什么?其实,我也说不清楚。其实,我们每一个曾经去过黄山或者将要去黄山拜谒的人也许都不一定能够说得清楚。也许只是为了寻觅古往今来的前人留存在山中的星星点点的足迹,或者寻找古人遗落山间岁月长河中的些许零星的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为了感悟山中呼啸林间昨夜的长风与潺潺流淌林下的涓涓溪流,任由时光无声无息的流逝,任由岁月渐行渐远的远去,沿着前人走过的旅痕,也许我们只是在找寻着一个昨天的背影,也许我们只是又在重复着一个昨日的梦境。但这样美仑美奂的梦,但凡到过黄山之人,想必每一位都是不愿醒来的。
  登临黄山的前夜,夜宿在黄山市一个叫屯溪区的地方。屯溪老街委实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老街全长千余米,沿街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前店后坊、马头山墙、鳞次栉比,铺面错落有致,街里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商业经营与文化气息有机相融,俨然一幅流淌着的清明上河图,令人流连忘返。
  第二日清早,我们便去了黄山。大巴车在崇山峻岭之间的盘山公路之间蜿蜒盘旋,也不知究竟过了多少时辰,我们才来到了黄山脚下的一个汽车站,黄山大门上的题刻是四川老乡陈毅先生的手书,上山先要乘坐索道缆车,放眼望去,欲乘坐索道缆车上山去的各地游客人山人海,长龙阵一样的人流拥挤得水泄不通,上山下山的索道缆车来回票价160元,黄山旅游之火爆收入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黄山旅游真可谓名副其实的黄金旅游。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好不容易终于登上了一辆上山索道缆车,缆车缓缓前行,渐渐越升越高,往缆车透明的玻窗向外望去,只见两旁高大险峻的悬崖峭壁扑面而来,黄山的悬崖峭壁很是奇特,雪白透亮的峭壁,刀劈斧削的悬崖,天马行空,凌空而立,仿佛瞬间就要划破长空迎面呼啸而至,再往下看,缆车之下,林海苍茫,沟壑纵横,深不可测,深不见底,偶尔,缆车在行进过程中,也会颠簸,仿佛瞬间缆车便将跌入万丈深渊,令人胆战心惊,魂飞魄散。至今想来,依旧心有余悸。
  不知凌空穿越了多少悬崖峭壁,也不知飞越了多少万丈深渊,缆车终于落地。一颗悬着心也终于稍微安定下来。然后,步行走进黄山的山间石梯小道,先前在黄山旅游地图上记忆深刻的众多的黄山名胜景点,经过缆车的惊险之旅后,居然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只知道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盲盲目目地一路前行。
  山里虽然游客众多,熙熙攘攘,人流涌动,宛如过江之鲫,偶而也见到三三两两的外国游人,但山里却静谧得出奇,也许在莽莽苍苍的黄山的博大的怀抱里,一切的声响均会显得无比的渺小。轻轻的风儿掠过脸庞,林海的波涛轻叩心扉,凉幽幽的,轻飕飕的,环绕你的身边,你的左右,仿佛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摩着远方的游子,令人情不自禁地怀想起家的温馨和美好。青青的石梯小道层层叠叠在山间起起伏伏,一路曲径通幽,石梯两旁满是青翠挺拔的松树,俨然庄严肃立的士兵一般,几乎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迎接着每一位游客的造访。轻纱似的的云雾在山间盘旋,飘飞,环绕,云雾环绕,仿佛大海波涛,山峰矗立,又仿佛海中仙岛,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时而完全遮住了山峰,时而又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般羞答答地露出山之一角,那山,那云,那雾,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近得仿佛可以用手触摸并随时摘下一朵放在怀抱里把玩一般,远得又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一样,在莽莽苍苍的黄山博大的怀抱里,任何人都渺小得俨然沧海一粟一般,任何人也都卑微得仿佛黄山里的一滴水,一缕清风,一颗尘埃,一粒沙,一片云朵,轻轻地从远处来,又静静地离开黄山的怀抱,也许什么都没有带走,带走的也许只是对黄山美景的些许记忆。
  始信峰,狮子峰,天都峰,飞来石,清凉台等等,黄山中很多的著名的景点,因为时间或者路线的原因,我都不得而去,也许只是缘分不深或者不够的原因吧。也许缘分本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注定。花开花落任由之。也许缘分本是一种无形之中的天意。缘聚缘散缘如水。但我依然深深地庆幸,我庆幸,黄山之中,我近距离地走近了那悬崖之上的梦笔生花,我清晰地嗅到了梦的清香和花的芬芳;我庆幸,万山丛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光明台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黄山之上日出东方的耀眼和辉煌;我庆幸,清凉圣境,那壁立千仞的莲花峰下,我更深刻地感悟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度……
  夕阳西下,苍山如海,残阳似血。静静地伫立黄山的迎客松下,挥挥手,我恋恋不舍地选择了依依惜别,没有过多的话语,没有缠绵感伤的泪雨,在苍茫而博大的黄山之中,我更庆幸自己冥冥之中找寻到了徐霞客的足迹星星点点,斑斑驳驳,一袭长衫,一缕傲岸的背影,一段人海苍茫之中的天涯孤旅,傲然独立于万峰之上,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又向岁月的深处走去,大道无形,旅痕流芳,江湖险恶,意志弥坚,望之愈远,仰之愈高……
  一切均已足够,黄山归来不看山……
  
  2011年12月3日2328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1-12-1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力度的美丽诗词,精彩!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1464450873 发表于 2011-12-11 2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有力度的美丽诗词,精彩!

谢谢。: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山水如画 的帖子



利溪古镇的廊桥




邓四平/
蜿蜒曲折潺潺流淌的小溪,高大坚固凌空飞渡的廊桥,气势恢弘风雨沧桑的大夫第,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伍家花房子,晶莹如玉赛雪欺霜的利溪粉丝,以及相传司马相如曾经寓居过的风景如画的两河塘故地……那婉约多情的山水,那青翠碧绿的萋萋芳草,那满目的古韵今风,一切的一切,都仿佛一个沉睡千年而醒来的梦,正穿越千古的美好时光,姗姗地向我们走来。
   
那是一个美丽神奇而钟灵毓秀的地方:那里山水含韵,那里碧玉成溪。那个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利溪。
  
和闻名遐迩的蓬安周子古镇一样,其实,利溪也是一个风光秀美人文厚重的古镇。也许只是缘于深藏在嘉陵江畔青山绿水的最深处,宛如一位待字闺中羞答答的少女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样,因此外界的人们很少发现其惊艳的美丽,乃至于古镇长久以来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深处,令人唏嘘和遗憾不已。
   
拂去岁月的尘埃,翻开沧桑的历史卷册。据史书记载:利溪镇位于蓬安县中部,县城西南面,属浅丘地貌。利溪镇历史悠久,南北朝(公元502--557年)、隋(581--618年)代,设相如县,其治地设在现利溪镇冯家坝村境内的两河塘(清溪河、河舒河交汇处)。之前,这里曾是西汉著名词赋大家司马相如生活过的地方。在两河塘及郑家坝附近,出土了不少汉代古砖和筒瓦;相如古井历经千年风雨尚存,井至今为百姓饮用;利溪镇尚有较完整的部分古建筑物,仍具有古朴、雄壮、实用和观赏的价值;利溪这块土地上还孕育出了包括古代哲学史家伍非白,近代成都十二桥革命烈士姜乾良,爱国人士伍极中等著名专家学者和革命烈士在内的众多仁人志士。
   
背上一个简单的行囊,带上心爱的照相机,在一个春寒料峭阳光慵懒的周末的上午,面对利溪古镇这样吸引人的好去处,我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其实,从蓬安县城到利溪古镇仅仅只有10余公里路程,随心所欲地在县城的新车站内就可搭乘上一辆中巴车,车费也不贵,单程只需要6元钱就可以直接抵达镇上。
   
去到镇上的那天上午,正值逢场,和所有的乡镇也都几乎一样。场镇上的街道两岸都几乎摆满了摊位:水果摊,杂货摊,各种干杂卤制食品摊,百货副食摊,小饭铺,米粉店,以及修鞋子的,修钟表的,包皮蛋的,兑换干面的,打锅盔的,卖鸡鸭的,卖烤烟的,卖春联的,各种商铺林立,各种小商小贩云集,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置身古镇摩肩接踵的人流之中,俨然走进了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一般,居然没有想到小小的古镇竟是如此的繁华。
   
直奔古镇的廊桥,那也是此行中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如今的利溪廊桥就掩映在鳞次栉比的镇上新建的众多的高楼之间。放眼望去,廊桥的一头连接着新建的场镇楼房,一头通往往昔的老街,廊桥上空间开阔,两边的桥头上还筑有吊脚楼式的小房,内设小商铺,因恰值遇上逢场,桥上也同样摆满了卖衣服卖小百货的各种摊位,桥上人声鼎沸,桥下溪水潺潺,熙熙攘攘的赶场的人流就在桥上往来穿梭,给人一种穿越时空隧道梦回古时的神秘感觉。
   
再往里走,只见廊桥正上方横柱上悬挂着一方木板,古旧的木板上醒目的书写着马鞍桥三个墨色楷书大字,笔力遒劲,古意盎然,不知是何年何人所书。仔细打量了一下,整座廊桥桥长大致约十米左右,宽约三四米,桥身横跨溪流,凌空飞架两座山坡之间,是三孔连环的石拱桥,宛如长虹卧波。与众不同的是,廊桥的整个桥面上都建有瓦房,穿斗木结构,飞檐翘拱,遮掩住了整个桥面。桥上的廊房既可遮挡阳光,避风雨,也可让过往行人乘凉、歇脚、憩息等用,甚有特色。廊桥的两边栏杆是用长约一米左右的木板竖直钉立而成,宛如木头栅栏一般,以确保行人安全。凭立栏杆,可以远眺桥外风景,只见桥旁翠竹竹影婆娑,桥下小溪流水潺潺,溪上有白鹅、鸭子、白鹭等等觅食嬉戏,潺潺溪流斗折蛇行,又直接汇入不远处的嘉陵江中。行走桥上,还可见桥中栏杆下立有一方高约半米左右的长方形石碑,走近细看,原来是一块文物保护石碑,是蓬安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所立,碑上一面写有蓬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石碑的另一面镌刻有关于廊桥的历史沿革等的简介文字,通过简介文字了解到,原来这座廊桥其实很有来历和历史,廊桥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年,是古蓬州通往顺庆府的古驿马交通要道,民国元年时予以大规模修葺,至今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虽历经近两百年风雨沧桑,但廊桥至今依旧保存完好,抚今追昔,我不禁为蓬安先民们的勤劳智慧所深深折服。
   
看完廊桥,利溪古镇的大夫第那更是不得不去看一看的名胜古迹。走上一段大约一两里路远的泥泞的乡村公路,闻名全市的民居大夫第便出现在眼前了。据当地县志记载:该建筑是清朝两代三人在宫廷任大夫的伍氏家族于清朝同治年间所建,是典型的古民居建筑群,现存总建筑面积约为2600余平方米,主要由山门、正殿、左右厢房、廊道和其他用房等组成,大小房物近百间,是一座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建筑,其布局、规格和气派在整个南充市境内的民居建筑中均位居前列。
   
其实,现在的大夫第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所学校。所幸的是原先名为大夫第的古建筑群落至今依旧保存完好。如今的学校只是在原有的大夫第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在两旁新辟地又扩建了利溪小学教学楼和教职工宿舍楼,原先的大夫第就掩映在两座高楼的庇护之下,屋后依旧是青山环抱,屋前依旧是溪水如玉带一般环绕,更具特色的是还可看见过境的达成铁路铁路桥上时常有飞驰的列车就在大夫第屋旁数百米的地方经过。
  
  
走进大夫第外门,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十数级汉白玉玉石栏杆,鲜红的红漆山门高于外门二三米,山门倍显巍峨壮观。相传,清朝皇帝曾赐诏令人专为伍家大夫第在山门外立碑,碑刻:文官经此下轿,武官过此下马。由此可见,利溪伍家一门两代三大夫在在当时的皇帝心目中的宠爱程度以及在当时的显赫权势。走进山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飞檐翘拱的正殿雕梁画栋,镂空的窗户,古色古香,窗棂上雕有各式花鸟虫兽等图案。殿下是开阔的平坝,靠里种植有青翠碧绿的万年青,桂花树等,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正殿两旁是厢房,中间都有宽敞明亮的廊道。往右可通往一个很宽大的操场,往左走,可以看见两个宽宽的天井,天井四周都有房间,天井上方是青瓦的屋面,往上仰望可见屋檐上方四角的天空,厢房红色的左边板壁上书写着慎思两个楷书的黑色大字,那字长宽各约近一米,很是醒目。
   
冬末煦暖的阳光斜照进天井的青青石板之上,清脆的鸟鸣在窗外的枝头鲜活的跳跃,各种的花香也在静谧的府邸中随心所欲地流浪。置身如今的大夫第,给人一种非常宁静的感觉,仿佛整个心灵中也溢满了和煦暖和的阳光一般,一种幸福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虽然先前的屋主早已不在,虽然往昔的大夫第如今早已成为了培养莘莘学子的桃李园,但一屋的古韵至今犹在,满目的雕栏玉砌依旧犹存,诚如大夫第厢房旁的关于府邸的介绍文字所言,置身如今的大夫第,依旧给人一种并非天上神仙府,实乃人间富贵家的神奇感觉。
   
另据学校里守校的一位老师介绍说距离伍家大夫第不远处的地方还有另一个古老的建筑群叫作伍家花房子。据说,由于先前曾作过村小学,已经毁坏了很多了,因路程较远,便不得而去了。来时之前,也仿佛听说,古镇还有一个叫两河塘的地方,曾是汉朝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曾经寓居过的地方,心中很是神往,因不知晓具体前往路径,于是也只好期待下次再往。
   
回到镇上准备乘车返城,场镇上赶场的人们依旧未散。突然想起小时候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利溪丝绸厂来。记忆中,那厂子最吸引人的除了盛产名贵华美的的丝绸外,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末,更吸引众人心驰神往的是那厂里那明眸皓齿如云一般缫丝的众多的水灵灵的妹子们。当时,县里县外各个乡镇的未婚的青年教师乡镇干部,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等等,几乎都喜欢托付媒人,甚至自己自当媒人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跑到利溪那丝绸厂里去追求自己钟情的心上人儿,很多人也因此成就了自己终身的幸福或者后来无尽的遗憾。
   
走进如今已经倒闭了的利溪丝绸厂子里大致逛了逛,先前的丝绸厂子的厂房依旧还在,但如今早已楼去人空,偶尔可见残破的丝厂宿舍楼上一二晾晒衣物风韵犹存的婆姨,走进厂子深处,也可瞥见一二留守厂子的中年男人在青翠的树下烘烤着过年的腊肉,树旁花台上也可见三五嬉戏打闹的孩童,三三两两的一些鸡们在四处零乱的垃圾堆中寻觅着食物,场面很是凄清。真没想到那八九十年代美女如云繁华鼎盛至极的利溪丝绸厂如今竟然破败衰落如此,心中不禁倍感黯然神伤。
   
不过,毕竟世界上任何事物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繁华过后总归落寞。华丽过后总要转身。尽管如今的利溪丝绸厂早已倒闭,尽管如今的古镇有些地方由于新建房屋有所破坏,但一切的一切,也都丝毫无损于古镇在我乃至众人心目中那美好的印象和记忆。
   
古镇毕竟是古镇。很古老,很年轻,同样也很美丽。就如母亲毕竟是永远的母亲一样的道理。
   
那蜿蜒曲折潺潺流淌的小溪,那高大坚固凌空飞渡的廊桥,那气势恢弘风雨沧桑的大夫第,那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伍家花房子,那晶莹如玉赛雪欺霜的利溪粉丝,以及相传司马相如曾经寓居过的风景如画的两河塘故地……
   
那婉约多情的山水,那青翠碧绿的萋萋芳草,那满目的古韵今风,那一切的一切,都仿佛一个沉睡千年而醒来的梦,正穿越千古的美好时光,姗姗地向我们走来……
   
那一切的一切,都令我们去了还想再去!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