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让口号落地生花
据《绵阳晚报》报道,日前,一位名叫周显康的七旬老人将一封《祝愿美丽绵阳更加美丽》的建议书寄至市委办,引起市委高度重视。这封近万言的建议书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有理有据、情深意切的意见。虽然周老并非绵阳本地人,但他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五十多年,是真正以绵阳为家的人,是真正以数十年的辛勤劳动建设绵阳的人,是实践了各种号召又从行动中总结出创建经验的人。
说到行动与口号的问题,我想讲一个小故事:短文《美容城市,不能只让一群人战斗》在晚报刊登之后,我又将之发到麻辣社区的盐亭论坛,得到坛中一位老大哥的鼎力支持,他拍了多张盐亭县城的清洁工人以及义务维护环境卫生的老人工作时的图片,发在帖子后面,作为补充。我说“这些老人是真正爱盐亭的人”,他回复,“真不真不光是说得好写得好,要看做”,“这种努力是要更多的人做点神马,而不只是几个人评头品脚,问问各家(自己)做了神马?”
于是,我感到汗颜。我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要回到生活中去”、不能做“言语上的姚明,行动上的郭敬明”这些道理,但我所做的,也不过以只言片语发出了声音微小的呼吁,并没有身体力行,为这座我生活的城市的环保做出一点贡献。现实生活中,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人在高谈阔论,对城市建设、管理、发展和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不可否认,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说过之后呢?自己按照它们做过什么吗?说点现实的,为了成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绵阳市创建办公室向广大市民印发了许多宣传资料,比如《文明创建暨文明礼仪常识》,上面详细的罗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文明城市的定义及测评项目、绵阳的创建目标、打造“六个绵阳”的具体内容等等。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一下:虽然都看过这些资料,甚至能背诵其中的内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的利用创建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吗?真的使用过那些文明礼仪常识吗?
很可惜——不能说完全没有,至少是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你看看街上随意横穿马路、闯红灯的过路人,宠物狗随地大便却不予清理的主人,盛夏里光着上身招摇过市的男子。你能说,这些人都缺乏文明素质、品质低下吗?似乎可以,可实际上,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很多的文明知识。这是将口号和行动对立起来的典型:一方面,熟知口号,并且自己也经常大喊;另一方面,并不以口号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行动和口号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实践和真理的关系,他人多有论述,我不赘言。我想补充的是:口号让行动有方向、有动力,行动让口号落地生花,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当你在赞扬别人为创建工作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时候,当你在指责某类人的某些陋习破坏了创建成果的时候,当你在向别人传播文明卫生知识的时候,多想想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