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91|评论: 3

浓郁的大巴山世俗风情画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6 11:22 | |阅读模式
浓郁的大巴山世俗风情画卷
——读高隆才先生长篇小说《金匣溪》
   
    《金匣溪》是高隆才先生新近创作的长篇地域风情小说,合上书卷,浓郁的大巴山风情,醇酽的乡音俚语仍扑面而来。小说广角镜头般展现了民国时期大巴山人古朴善良、古道热肠、乐观向上的生存状态和自在自得的人性,在远古简约缓慢的生活节奏与风情浓郁的地域情调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粗犷和豪情并重的巴山汉子:刘老大、赵锅盔、刘老二,野性与温存同在的柔媚女子:桂花、莲芝,心机深藏的山野乡绅王卿儒,隐忍睿智的流浪老者汤逢春……他们原始的野趣和天然清纯浑然一体,经山歌的催发,水土的滋润,文化的濡养,远古场景的发酵,地道原生态的乡土情味力透纸背,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巴山民国世俗风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拊掌赞叹。
    小说以质朴简洁的语言深情款款地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富有浪漫传奇色彩的别样大巴山。这里有令人血脉喷张的情爱故事,有好义任侠的刀光枪影,有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作者站在高处,让笔墨飘远,远古的风情恰似一帧卷轴。在风景迷人的山川河流环拱中,金匣溪缓缓流淌着,斗市坝、伐木场、颜家大院、老街、新街,悲欢故事陆续上演……更有那生鲜活泼的方言俚语,构成了金匣溪与众不同的生活实景。杨呱子治疗脚伤的独特手法,喷一口凉水,敷一些“稀鸡屎状”的草药便可无恙;天旱祈雨时暴烈残忍的图腾,独特的丧葬风俗,令人眼花缭乱的嫁娶现场,精彩纷呈的板凳舞,盛大的端午仪式……更有粗犷火辣的背二歌,“马桑树儿马桑包,男人莫得女人骚,男人才在脱裤子,女人跳起哟八丈高。”这些火辣辣的山歌在蜿蜒的山岭间久久回荡,热火火地张扬着巴山男女的炽烈情感,更是大巴山有别于他处特有的神韵,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小说在乡音俚俗的熏染中,或激情放浪,或细腻委婉,组成小说人和事极具张力的叙述现场。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匣溪》的魅力就是由弥漫其间的世俗风情氛围营建出来的,小说中也有不少惨烈争斗的血腥场面,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细致描绘,但并不妨碍小说整体的闲适与从容,也恰恰更衬了小说的地域文本色彩。这样的风情描绘比比皆是,小说开头各色人物粉墨登场,金匣溪里男女混游的激情夏夜,耿老板连老婆受伤仍不忘川剧唱腔的滑稽问候,头顶烧饼沿街叫卖的赵锅盔,就连刘老大偷情的现场,也有着大巴山特有的情味:红苕酸菜饭,与歇房相通的灶屋,摇曳不定的桐油灯盏,挂着罩子的木床……让小说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小说的每句每页,无不深蕴着作家对巴山风物的熟稔与挚爱,没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不可能让文本呈现出多向度浓郁的民俗生活气息,具象而深刻地再现巴山风情,这是作家对故土文化最深情的讴歌与传承。
    相对于当今大肆描写欢情、仇杀、穿越、宫闱的浮糜文风,高隆才先生将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故土,俯身静气,写出了大巴山厚重、淳朴、本真的人文情怀。小说在大巴山广阔的背景下展开,不动声色的叙述,平实隽永的文风,蕴涵激情与哲思。从民国时发生在金匣溪的生活现场切入,对民国特定政治和文化进行解构,张扬地域文化的神奇魅力。主要人物如刘老大、赵锅盔等命运的不可预知性,也令深爱他们的女人桂花、碗儿糕等随之改变了悲喜命运,作品以质朴简约的方言,冷静客观地演绎了生活在大巴山原始风情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的悲喜人生,暗示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尽可能性。“刘老大狠劲地吸了几口烟,丢下烟杆,三脚两步,走到斗市坝角的老槐树下……腿根的家伙立刻不安份起来。”近似白描的语言,与高山相拥的老街情景糅合在一起,如速写般将一个身处生活底层的粗鲁汉子即将幽会情人的急切心理描绘得水气淋漓,也藉此奠定了全书的叙述基调和地域文本方向。我以为,一个作家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乡情故土,对本土历史文化进行自觉的摹写和重建,为家乡的风物立传,是一个文人的道德良知和基本义务。大巴山神奥的山岭间埋藏着太多野性传奇而较少为世人熟知,这里是文学创作的富矿,高隆才先生自觉把笔触投放到这一片多情的土地上,虔诚地解读着那一个个早已走进历史深处的鲜活人物,这才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那些埋藏在山野间的人情世态。同时,小说在自然本朴的流泻中,若有如无地烙上了作家的现代意识,折射出大巴山人某种特定的人情世故和地域文化情结,显示出作家自觉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认同。《金匣溪》在题材的选择与营构中始终把焦点凝聚在大巴山深处,在人物的塑造与挖掘上始终坚定不移地展示普通大巴山人的外形神态与内在情感,在环境的构置和渲染中注重风土民俗和地理风貌描绘,在语言选择上植入方言俚语,让文本呈现出多重迷人的特异气息。只有深爱着这一方土地,深爱着这发散着神秘与幽古气息的大巴山风情,深爱着生长于此的人民,才会有《金匣溪》的面世。
    《金匣溪》信息涵盖量巨大,乡风民俗和历史典故俯拾即是,时间跨度长,人物错综复杂而不显杂乱,显示了作家张弛有序的叙事功底。以人物命运的转化凸显特定的时代风貌,推动情节发展,进退不着痕迹。也许文中较多的插叙会使小说溯流而下的流淌稍显滞涩,个别人物的刻画略显单薄,比如二牛和莲姑,让人读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但这丝毫不掩整本小说所发散出的迷人气息。作家以如篆巨笔,以平民视觉楔入,向世人打开了一扇门,力求把一个外人所不熟悉的,人性与野趣并存的大巴山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也才有幸因《金匣溪》的阅读,重新走进大巴山历史深处,走到金匣溪畔,抚摸这一个个鲜活的悲喜故事。期待随着金匣溪的面世,会有越来越多的作者自觉把目光投向这一片尚未开发的土地,以本土言说为己任,让大巴山特异的地域风情,以文学的形式,走出关山重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1197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1:23 |
好久不来,发篇稿子。

发表于 2011-10-14 07:58 |
:handshake不错!: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0:38 |
呵呵,惭愧。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