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12|评论: 19

[草根·播报] 营渠战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6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3年9月22日,红军以一部兵力插至玉山场、鼎山场之守军背后,23日,相继攻占龙背场、马鞍场,击渍守军1个营,消灭地主武装一部。玉山场守军向南渍逃后,鼎山场守军陷于孤立,遂被红军一举攻破。红军随即向南发展。杨森为确保营山、渠县、蓬安等县,一面令其第一混成旅第一、第三两团在佛楼寺、杨家寨据守,令其第二混成旅余部及第五混成旅1个团在天池、通天场、大庙场一线阻击红军;一面急调第三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两个团防守营山。29日,红三十军向杨森之第一混成旅发起攻击,一举攻占佛楼寺、杨家寨,将守军2个团全部歼灭。接着挥师东进,协同红九军向营山进军。红军一部逼近渠县。10月3日,红军向大庙场、新店子守军发起进攻,歼灭敌第三、第五混成旅2000余人,一举解放了营山城。6日,继占蓬安对岸之周口。守军残余退至渠县、广安、岳池一线。
 事件意义

  营渠战役,红军歼灭川军第一混成旅大部和第二、第三、第五混成旅各一部,毙其1000余人,俘其团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解放了营山县城,渠县大部和蓬安县嘉陵江以来广大地区,根据地向南扩展百余里。是役,红四方面军首长及战役指挥员在战法运用上的特点如下:(1)采取了避实就虚、专打弱敌的方法,一举夺占玉山场。(2)乘胜追击,发展胜利,攻取鼎山场,全歼守军。第三,充分运用胜利形势,适时发起全线进攻,攻克营山县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世友坐镇指挥“营渠战役”力挫军阀杨森
      从营山县城出发,不到半小时车程,就到了新店镇,下车后穿过老街步行百余米,一座砖木结构的瓦房出现在眼前,进门即可见“红九军政治部旧址”几个鲜红的大字。
    6月20日,记者在营山县文管所所长伍洪建的引领下,踏访了著名的“营(山)渠(县)战役”的指挥部。

驱逐杨森残部 瓦房内出炉战斗方案
    红九军政治部旧址是一楼一底四合院建筑,穿斗抬梁式屋架,占地面积810平方米,建筑面积531平方米。它坐东南向西北,整个建筑呈长方形布局,由前庭门楼,通道、中院、后院几部分组成。
    记者数了数,这座修建于民国初年的瓦房,大小房屋41间,虽然说来是旧址,但经过修缮后的房屋都保存完好。据《营山文史》记载,就在这青砖瓦屋内,许世友等革命老前辈聚集一起,制定出了著名的“营(山)渠(县)战役”战斗方案,这里也是营渠战役的指挥中心。
  据史料记载,当时四川军阀杨森的二十军盘踞在营山、渠县、蓬安等地,像一个拳头抵在川陕根据地的胸部,成为红军发展的障碍。为了解除敌人的威胁,在渠河和嘉陵江之间,创建一个巩固的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发动营渠战役,并于1933年9月22日打响了第一枪。时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的许世友,率部兵分五路,以排山倒海之势,追歼杨森二十军3个旅的残敌。
   9月24日,红九军从仪陇县阳通出发,于10月3日攻占新店场,将红九军政治部设在街上一地主住宅内。在这里,许世友指挥了著名的营渠战役、丰窦铺阻击战和凤凰寨伏击战,建立了新店区、乡苏维埃政府。

军长手臂炸断 带伤作战大获全胜
    按照当时战役第一阶段的部署,由红九军主力从仪陇地区向东,配合红四军11师对杨森部队实施两侧攻击。对于这场战役,许世友将军曾在回忆录《我在红军十年》提及,徐向前也曾对当时战争的形势作过描述。
  “一天一百一,赶快追逃敌!”“一天一百三,明天打营山!”1933年10月2日夜,暴雨倾盆,红九军73、75团迂回到敌军背后,连续突破玉皇宫、通天场。10月3日,红九军和红三十军各部向大庙场、新店场一线敌军发起猛攻,战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炮火,英勇冲入敌阵,开展肉搏,连续突破敌7道工事。此战中,军长何畏左臂被炮弹片炸断,依然不下火线,更激起官兵冲天斗志。官兵虽两昼夜未休息,仍咬紧牙关、勒紧腰带,奋力追击。
  营山县城守敌和来援之敌第三混成旅及第五混成旅,在红军猛烈打击下,被歼两千余人,余部逃向嘉陵江西岸。当晚,红九军解放营山县城,6日占领蓬安周口镇。营渠战役历时14天,共歼杨森第二十军所部3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500余支,解放了营山、渠县大部和蓬安县嘉陵江以东之广大地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向南扩展百余里,进
入全盛时期。
  “红九军政治部旧址,是红军取得营渠战役胜利的指挥机关所在地,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实物佐证。”伍洪建介绍,“旧址”已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营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了解到,刚刚建成的营山县红军纪念园内,立有红军解放营山纪念碑,碑上就分别刻有1933年营渠战役打响和红军解放营山县城的时间。如今,硝烟散尽,站在当年“红九军政治部”的院落内,详读文史,耳边犹闻枪炮声。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jpg

发表于 2011-9-16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发表于 2011-9-1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lol

发表于 2011-9-16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l楼上又是卖沙发的哦!:lol

发表于 2011-9-1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lol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些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现在的和平,向他们致敬!

发表于 2011-9-16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czcy 的帖子

連人帶沙發一起賣.

发表于 2011-9-1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P;P;P

发表于 2011-9-17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官的应该多看看,他们现在的贪,是我们的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发表于 2011-9-1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开放分类: 军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红四方面军组成,取得4次进攻战役的胜利1927年11月~1929年11月,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黄麻、商南、六霍起义,组成工农武装,分别在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到1930年1月,上述武装分别编为红军第11军第31、第32、第33师。4月,红11军改编为红军第1军。6月,成立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12月,红15军由蕲(春)黄(梅)广(济)地区转战到鄂豫皖苏区的黄(安)麻(城)地区。1931年1月,鄂豫皖苏区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共歼国民党军4个团又4个营,击溃4个团又1个营。1月中旬,红1军同红15军会师合编为红4军,共1.25万余人。5月中旬,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5月底,鄂豫皖苏区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共歼国民党军3个多团,击溃1个旅。7月,红4军主力由豫南地区南下,在英山、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展开攻势作战,至9月,共歼国民党军7个多团。10月,在皖西组建红军第25军。11月7日,红4、红25军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后吴焕先),全军近3万人。红4军军部由方面军总部兼,辖第10、第11、第12师;红25军,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辖第73师。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鄂豫皖苏区红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进行更大规模的作战创造了条件。
    1931年11月~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根据鄂豫皖苏区周边的国民党军新的“围剿”尚未布置就绪,部队处于分散防守状态的有利形势,连续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4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约6万人,使蒋介石准备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的第三次“围剿”未及开始,就遭破产。红四方面军在反“围剿”作战中,创造了避强击弱、包围迂回、围点打援等战法,为中国红军战略战术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苏家埠战役后,红四方面军组建红25军第74、第75师。潢光战役结束后,红四方面军连同新组建的独立第1、第2、第3、第4师和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少共国际团,总数达4.5万余人。苏区扩大到4万余平方公里,拥有26个县级政权。
    创建川陕苏区,在反围攻和进攻作战中发展部队1932年7月,由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的豫鄂皖3省“剿共”总司令部调集30余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苏区军民英勇奋战两个多月,但由于张国焘战略指导的错误和在苏区推行过“左”的政策,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10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10、第11、第12、第73师及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越过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经鄂北、豫西,于11月到达陕南地区。留下红25军一部和第75、第27师(原独立第4师改称)在苏区坚持斗争。11月19日,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改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继任主席。随后,曾中生任方面军参谋长(后倪志亮),张琴秋任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2月,红四方面军乘四川军阀混战及其在川北兵力薄弱之机,向川北进军。至1933年2月,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苏区。
    2月中旬,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以近6万人的兵力分3路进攻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的作战方针,经4个多月的机动作战,粉碎了川军的“三路围攻”,共毙伤国民党军1.4万余人,俘其1万余人,使苏区得到巩固扩大,红军得到很大发展。6月底,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县木门镇召开军事会议,总结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并决定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和恢复彭杨军政干部学校。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部队进行整训和扩编。徐向前、陈昌浩仍分任总指挥和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傅钟任副主任(后曾传六、周纯全)。以第10、第12、第11、第73师为基础,每师充实部分地方武装,依次扩编为第4军(王宏坤任军长,周纯全任政治委员,辖第10、第11、第12师)、第9军(何畏任军长,詹才芳任政治委员,辖第25、第27师)、第30军(余天云任军长,李先念任政治委员,辖第88、第89、第90师)、第31军(王树声兼任军长,张广才任政治委员,辖第91、第92、第93师)。随后,曾中生等总结历次反“围剿”作战经验,编写出《与“剿赤”军作战要诀》、《游击战争要诀》等军事教材,对提高干部的指挥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8~10月,为进一步扩大苏区,红四方面军乘川军新的围攻部署尚未就绪之际,举行了仪南、营渠、宣达3次进攻战役,共歼川军近2万人并新组建了红29军第26师。宣达战役期间,红四方面军同在达县、宣汉、梁山(今梁平)地区坚持斗争的川东游击军会师。随后,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治委员,辖第97、第98、第99师。这时,红四方面军已发展到5个军约8万人。11月,四川军阀刘湘调集20万人的兵力,向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仍采取“收紧阵地”的作战方针,先后挫败刘湘部的4次总攻,奋战至1934年9月,共毙伤俘川军8万余人。11月上中旬,红四方面军先后在通江县毛裕镇和巴中县清江渡召开党政工作会议和军事工作会议,制定了加强政治工作的若干决定和军事教育计划,各部队开展了整训,提高了战斗力。为健全领导,充实连队,方面军进行了组织调整,李特任副参谋长,第11、第26、第92、第97师撤销师部,部队并入其他师,直属炮兵营扩编为炮兵团,各游击指挥部所属武装合编为独立第1、第2师,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改称红军大学(倪志亮兼任校长)。
    在创建发展川陕苏区的斗争中,广大劳动妇女积极参军参战。1933年1月,在通江县组建了妇女独立营。在反“六路围攻”中,扩编成妇女独立团,共2000余人,直属方面军总部领导。妇女团同其他部队一道,转战南北,是红军中较早的妇女战斗部队之一。
    战胜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长征为实现“依托老区,收缩战线,发展新区”的川陕甘计划,策应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进行了嘉陵江战役,共歼川军12个多团,约1万人,占领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区。但这时,张国焘却为苏区的某些困难及国民党军将对苏区进行大规模进攻所吓倒,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命令部队继续向西转移。这样,红四方面军连同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学校、医院和工厂职工等共约10万人,开始了长征。于5月中旬,占领了以茂县、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7月,红一方面军抽调部分干部到红四方面军,对加强红四方面军工作起了积极作用。红四方面军抽调第4军第12师第32团、第30军第90师第270团、第33军第98师第294团归红一方面军建制。为开创新的局面,中共中央决定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8月下旬,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混编左、右两路军走出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进到四川省巴西和阿坝地区。月底,红30军和红4军一部在包座地区歼国民党军1个师,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但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背着中央电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央。中共中央遂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于9月10日继续北上,张国焘则于9月15日率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第5、第32军南下川康边。10月,南下的红军举行绥崇丹懋战役,毙伤俘国民党军3000余人。继又发起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共毙伤俘国民党军2.5万余人,红军也伤亡近万人。1936年1月,红5军与红33军合编为红5军,董振堂任军长,黄超任政治委员,下辖由第5军编成的第13师和由第33军编成的第15师。2月,国民党调集重兵进攻天全、芦山地区,红四方面军被迫西撤。4月,转至甘孜、炉霍地区。红四方面军由于南下、西进,往返于雪山草地和连续作战,减员很大,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至4万余人。这时,红四方面军重新进行整编。李特任参谋长,周纯全任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任政治部副主任。第4、第9军各辖4个师,师直辖营;第30军暂缺第90师;第32军(罗炳辉任军长,李干辉任政治委员)辖第94、第96师;组建了骑兵师(许世友任师长)。另辖四川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王维舟任总指挥)、金川军区(倪志亮兼任司令员,邵式平任政治委员)以及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何畏任政治委员)。在朱德、刘伯承和徐向前等的坚决斗争及影响下,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进行了抵制和斗争。6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和红2、红6军团共同北上。7月2日,红四方面军与由湘鄂川黔苏区长征到达甘孜地区的红2、红6军团会师,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7月初,红四、红二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今金川)出发,克服重重困难,于8月1日抵达包座地区,在举行岷洮西战役,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后,于10月9日和22日分别到达甘肃省会宁和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
    主力组成西路军,同甘肃军阀部队浴血奋战1936年10月下旬,按照中共中央和军委的部署,红四方面军第30军渡过黄河。随后,第9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5军亦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5日,红军总部电令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目前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时应迅速占领凉州(武威)地区。11日,中共中央决定河西部队称西路军,并成立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该部的行动。此后,西路军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同军阀马步芳部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共歼敌约2万人,但西路军也损失严重,到1937年3月中旬终于失败。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将余部编为3个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等8人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400余人,历尽艰辛,于4月底进入新疆,后分批回到了陕甘宁边区。另2个支队大部牺牲,少数人员陆续返回陕北。留在黄河以东的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共1.1万余人,在参加了山城堡战役后,于1937年2月参加支援西路军的援西军。3月上旬,在援西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张浩率领下由陕西省淳化地区西进。3月中旬进至甘肃省镇原、平凉地区时,闻西路军已失败,乃停止西进。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促成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和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红四方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战斗足迹遍及鄂、豫、皖、川、陕、甘、宁、青、新等省,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在浴血奋战中,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取得了丰富的建军和作战经验,造就了一大批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于 2011-9-1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几年,双河老街口房壁上的红军标语尽数被毁坏完,
好可惜!
278

发表于 2011-9-17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不太清楚

发表于 2011-9-23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相残啊。

发表于 2011-9-2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

发表于 2011-9-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4-8-10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让人们记起那段历史,记住这天的来之不易!
发表于 2014-8-10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国人对内战不痛思反省,反倒是津津乐道引以自豪,应该是中了宣教的毒。想想十几年前营山城里人几乎都是住的解放前建的住房,农民二十年前还有住茅草土房的,有什么可自豪?

发表于 2014-8-1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记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